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连续取样测定(每3天1次)和3个关键期取样[生理成熟期(M),成熟后10天(M+10 d)和后20天(M+20 d)]取样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黄淮海地区7个主栽玉米杂交种的籽粒,穗轴和苞叶含水量及脱水速率,发现7个杂交种可被归为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代表的两类:958类(‘郑单958’、‘伟科702’和‘中科11’)和335类(‘先玉335’、‘登海605’、‘裕丰303’和‘农华101’)。两类杂交种在生理成熟前没有明显差异,从M到M+20 d,335类杂交种籽粒含水量由32.0%快速下降到22.6%,可以用一次线性方程y=-0.6757x+69.59逼近,而958类杂交种由34.1%缓慢下降到28.2%,可以用二次曲线方程y=0.0078x 2-1.3481x+85.065逼近。从M到M+20 d,335类杂交种的穗轴含水量由59.0%降到45.3%,降幅13.7%;而958类由71.0%降到59.1%,降幅11.9%。335类杂交种苞叶较厚但层数较少,籽粒较窄较长,水分散失较快。结果表明335类玉米杂交种更适合机械化穗粒收。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玉米新品种‘豫单112’的特征特性,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二环系法结合单倍体技术选育的优良玉米自交系‘L217’和‘L119A’组配成优良玉米杂交种‘豫单112’,基于两年17个点的区域试验,对其产量、品质以及抗病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比对照种‘郑单958’平均提高9%以上,在穗长、行粒数、轴粗、穗粒重和出籽率等穗部性状方面优于对照;籽粒容重达782 g/L、粗蛋白12.4%、粗脂肪4.04%、粗淀粉70.84%和赖氨酸0.33%,属优质品种;抗多种主要病害,并在小斑病、弯胞菌叶斑病、矮花叶病等抗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其遗传基础不同于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该品种是新型的强优势玉米杂交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非生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逆性较强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及其亲本(郑58、昌7-2)和抗逆性较差的杂交种陕单902及其亲本(K22、K12)为材料, 在不同种植密度(45 000株 hm-2和75 000株 hm-2)、施氮量(112.5 kg hm-2和337.5 kg hm-2)和灌水量(正常灌水和前期干旱控水)条件下, 分析了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产量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高密度、低氮和前期干旱控水), 与陕单902相比, 品种郑单958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中亲优势值分别增加18%、9%、28%和22%; 与陕单902亲本(K22、K12)比, 郑单958亲本(郑58、昌7-2)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中亲值分别增加45%、36%、51%和45%; 郑单958产量的中亲值和中亲优势显著高于陕单902, 且中亲值增幅高于杂种优势值。玉米杂交种郑单958较陕单902增产的同时, 增强了对非生物逆境适应的能力。玉米杂交种的抗逆性来自亲本自交系。玉米杂交种抗逆性强在于增强了花后叶片光合能力(较高的LAI和SPAD值), 促进了花后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高产玉米品种在黑龙江春玉米区种植的可行性,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材,通过对比分析,探讨2个品种在该地区种植的灌浆和脱水特性。结果表明,‘先玉335’灌浆迅速,生理性脱水快,产量高;‘郑单958’灌浆持续期略长,前期和中期灌浆速率较‘先玉335’慢,但后期灌浆速率和自然性脱水速率都快,产量较高。从气温和降雨特点来看,在黑龙江春玉米种植区部分积温较高地区,可考虑将‘郑单958’作为品种更替及多样化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特征特性的分析,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结合选育过程的体会,以期为玉米商业育种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以自选系CT1668为母本、CT3354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基于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试多年多点数据,对其产量表现及其农艺性状、抗旱性、耐高温性、耐密性、籽粒品质和青贮的饲用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比对照种‘先玉335’平均提高3.4%,‘郑单958’平均提高8%以上,在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粒重和出籽率等穗部性状优于对照;抗旱性达到“极强”标准,耐高温性达到“中等”水平,同对照‘郑单958’相当;籽粒容重746 g/L,粗蛋白含量10.1%,粗脂肪含量3.36%,粗淀粉含量74.26%,赖氨酸含量0.3%;秸秆的相对饲用品质优于‘先玉335’和‘郑单958’。该品种为新型优良玉米杂交种,具备很强的推广前景和价值。在玉米商业育种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新品种市场安全性评价、制种产量、茎腐病、穗腐病、大小斑病、南方锈病、合理密植与控制倒伏等因素,建立有限回交与大群体逆境筛选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佳  史建国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张吉旺 《作物学报》2017,43(10):1548-1558
为了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对夏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及产量的影响,2012—2014年于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大田试验,选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田自然光照(CK)、开花至收获期遮阴(S1)、拔节至开花期遮阴(S2)、出苗至收获期遮阴(S3)和开花至收获期增光(L)5个处理,研究其对夏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籽粒灌浆、淀粉含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籽粒胚乳细胞增殖速率、细胞数目和淀粉积累量降低,细胞充实度下降,粒重显著降低,且S3对其影响最大,S1次之,S2影响相对较小。郑单958和登海605两个品种S1、S2和S3成熟期的胚乳细胞数目较CK分别降低33%、6%、29%和41%、5%、29%,DH605 L处理显著提高了胚乳细胞增殖速率、胚乳细胞数目及淀粉含量,细胞充实度和粒重显著上升。遮阴导致籽粒灌浆速率减缓,灌浆高峰期推迟,2个品种S1、S2和S3的最大灌浆速率较CK分别降低34%、13%、58%和38%、13%、64%,登海605L处理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籽粒灌浆高峰期提前出现。2个品种S1、S2和S3较CK分别减产58%、26%、81%和67%、27%、81%,登海605 L处理增产9%。即遮阴降低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淀粉含量和灌浆速率,进而影响产量,花粒期充足的光照则有助于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灌浆及高产早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熟期及籽粒灌浆之间的差异,为玉米机收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新单68’、‘新单61’、‘郑单958’三个品种,通过研究其亲本、生育期、品质及籽粒鲜重、体积、干重的变化,并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单68’亲本早熟性好,籽粒粗淀粉含量高,生育期短,‘新单61’和‘新单68’的籽粒体积均小于‘郑单958’,‘新单61’‘新单68’的籽粒体积没有明显差异。‘郑单958’籽粒干重自授粉平稳增加,‘新单61’、‘新单68’授粉24天内,干重快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新单68’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新单68’和‘新单61’的含水量显著低于‘郑单958’。总而言之,‘新单68’生育期短,粗淀粉含量高,后期灌浆快,穗轴较细,说明‘新单68’籽粒容易脱水,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  相似文献   

8.
以当前玉米生产主推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京科968为试验材料, 考察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 以揭示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 为玉米高产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产量以京科968最高、先玉335次之、郑单958最低, 京科968分别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14.55%和7.93%。(2)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和冠层光合能力表现为京科968>先玉335>郑单958, 且吐丝期>乳熟期。京科968吐丝期和乳熟期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先玉335高7.84%和16.78%, 比郑单958高22.23%和24.44%; 冠层光合能力分别较先玉335高38.77%和58.41%, 较郑单958高50.83%和56.49%。(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转移量、干物质转运率和干物质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均以京科968最高, 分别比先玉335高13.72%、21.20%、6.32%和4.77%, 比郑单958高31.87%、39.96%、18.49%和10.42%。(4)籽粒灌浆参数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京科968与先玉335的平均灌浆速率(0.73和0.75 g 100-grain-1 d-1)相当, 且均高于郑单958 (0.67 g 100-grain-1 d-1); 活跃灌浆期以郑单958 (53.69 d)最长、京科968 (51.02 d)次之、先玉335 (48.95 d)最短。(5)相关分析表明, 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 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极显著正相关。京科968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灌浆速率及较长的灌浆持续期, 是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于滔 《中国种业》2019,(6):52-54
选用玉米杂交种先玉335、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PH6WC、PH4CV、郑58和昌7-2作为试验材料,采用SSR检测技术结合芯片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筛选出适用于鉴定先玉335和郑单958种子纯度的特异引物umc2105、bnlg2291、bnlg161。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豫西地区筛选到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以‘郑青3号’、‘京科932’、‘川单99’、‘郑单958’和‘雅玉8号’(对照处理)为材料,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抽雄吐丝期的光合特性指标和荧光特性指标,结合最终鲜干草产量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和‘川单99’表现较好的光合性能,‘川单99’表现出较好的叶绿素荧光性能且具有较高的鲜草产量,‘郑单958’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因此,‘川单99’是豫西地区种植较为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郑单958’则是豫西地区收获籽粒和青贮饲料均适宜的兼用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品种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籽粒灌浆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密度对群体LAI和灌浆特性的调控机制。选用冀中南地区3个高产玉米品种,研究了6种种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时期群体LAI和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LAI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吐丝期达到顶峰,吐丝期以后开始下降。3个品种各生育时期LAI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相同的密度水平下,衡玉1182群体LAI要大于郑单958和先玉335,表现出较强的耐密性。玉米产量与LAI呈二次函数关系,郑单958、先玉335和衡玉1182最适LAI分别为3.252,3.193,4.125。3个品种吐丝期最大LAI与种植密度均呈极显著相关,最大LAI随密度增加而直线增加。3个品种玉米籽粒的百粒质量均随灌浆进程呈现出慢-快-慢"S"形变化,各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呈单峰抛物线型变化,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授粉后30 d左右,不同品种各处理最大灌浆速率均表现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且低密度籽粒灌浆速率要高于中、高密度。在达到最大灌浆速率后,衡玉1182灌浆速率下降速度要快于郑单958和先玉335。各密度下群体籽粒灌浆过程均可用Logistic方程模拟,将各品种灌浆过程划分为粒重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相同密度水平下,衡玉1182籽粒灌浆速率最高峰值(Gmax)和籽粒灌浆速率平均值(Gmean)要大于郑单958和先玉335,活跃灌浆期(D)则小于郑单958和先玉335,3个品种不同灌浆时期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衡玉1182先玉335郑单958。3个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下降的趋势,秃尖呈现上升的趋势。衡玉1182是在82 500株/hm2时达到了产量的最大值,郑单958和先玉335种植密度是75 000株/hm2时产量最大,最大产量3个品种表现为衡玉1182先玉335郑单958。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优良的玉米自交系,从而培育优良的玉米新品种,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11 份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的11 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并与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亲本自交系进行比较,从而筛选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结果表明,自交系间除第一层气生根数呈显著差异外,其余均为极显著差异;各植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其中雄穗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7.99%,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4%;聚类分析将211 份自交系划分为9 个类群,G1~G4 类群包含192个自交系,占91%;与优良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亲本自交系进行比较,筛选出14 个植株性状优良的自交系。总之,本研究采用的211 份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材料之间遗传差异大,代表类型丰富,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11 个植株性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筛选出14 个植株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可为优良植株性状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吉单50’、‘利民33’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过程和土壤偏干对玉米发芽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结合土壤相对湿度调控,对4种品种试验样本发芽过程进行低温和土壤水分不足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与温度适宜条件相比,当平均气温低于10℃且超过5 d,土壤偏干相对湿度在50%~60%时,4个品种发芽天数延长3~9 d。试验数据表明低温对玉米开始发芽及达到100%发芽率的不利影响强于土壤轻度偏干;低温过程和土壤偏干并发对玉米发芽的影响比低温或缺墒单一灾害更为严重。低温和土壤偏干对不同玉米品种影响有一定差异,在抗低温性状上,‘先玉335’>‘郑单958’>‘利民33’>‘吉单50’;在抗旱性状上,‘先玉335’>‘郑单958’、‘利民33’>‘吉单50’;在抗低温和干旱耦合影响的性状上,‘郑单958’>‘先玉335’>‘利民33’>‘吉单50’。  相似文献   

14.
种子质量对免耕精播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中国玉米机械化精播对种子质量的要求,于2011年选用不同种子公司的11个品种,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种子质量对免耕精播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0个精播种子、‘郑单958’普通种子、‘郑单958’精播种子的平均出苗率为96.47%、90.95%和93.92%,精播种子之间、‘郑单958’普通种子和精播种子之间的田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先玉335’精播种子、国内精播品种的平均出苗速率分别为0.21和0.17,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精播种子的出苗整齐度和株高整齐度分别为6.10和4.80‘,郑单958’普通种子的出苗整齐度和株高整齐度分别为4.86和3.94,差异达显著水平。所有参试品种株高和叶面积差异不显著。所有精播种子、国内精播种子、‘郑单958’精播种子和‘郑单958’普通种子的产量分别为9820.79、9862.19、10116.04、9477.75kg/hm2,所有精播种子和‘郑单958’普通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9个国内精播种子之间产量的差异也不显著。而‘郑单958’精播种子和‘郑单958’普通种子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以上因素,玉米机械化播种要采用精播种子。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AM真菌在玉米生产中的利用潜力及相关效应机制。选取‘郑单958’和‘5999’为试验材料,播种时以拌种的方式接种Glomus mosseae,采用常规方法于玉米完熟期测定籽粒中氮磷含量、产量、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及行粒数,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郑单958’接种G. mosseae后,产量是相应对照的1.10倍,G. mosseae对‘5999’产量却表现出负效应。同时,无论接种与否,‘郑单958’的百粒重均显著高于‘5999’,且接种G. mosseae可显著提高2种玉米籽粒中的磷含量。‘郑单958’的百粒重与籽粒中磷含量呈正相关,接种G. mosseae后两者的相关系数由0.6267增至0.9480。而‘5999’的百粒重与籽粒中磷含量则呈负相关,与籽粒中氮含量呈正相关,G. mosseae对籽粒中氮含量无显著促进作用。田间条件下,采用拌种方式接种G. mosseae,可在一定程度上使‘郑单958’增产,这与接种G. mosseae后该玉米品种百粒重与籽粒中磷含量的相关系数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培养84 h种子的胚芽(包括胚芽鞘)为试验材料, 对优良玉米杂交种先玉335与其亲本自交系的蛋白质组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杂交种先玉335中共检测到560个蛋白点, 在亲本PH6WC和PH4CV分别检测到507个和508个蛋白点, 而且先玉335胚芽及胚芽鞘中81%的蛋白点表现非加性累积模式, 其中 288个蛋白点表现为超高亲的上调表达, 仅15个蛋白点表现超低亲的下调表达, 因此推测非加性蛋白的累积可能是杂交种先玉335胚芽萌发过程中胚芽及胚芽鞘杂种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用于质谱分析的13个差异极显著蛋白主要涉及代谢途径、蛋白折叠、胁迫响应、细胞骨架和细胞解毒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底墒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底墒处理下夏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特性,探讨不同品种的抗旱性。以8 个河南省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比较池栽条件下底墒对玉米株高、干物质、根系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量底墒处理条件下,‘郑单958’和‘洛玉8 号’的产量及植株生物学性状指标减小幅度较小,‘蠡玉16’、‘中科4 号’和‘伟科702’的减幅较大,而‘浚单20’、‘先玉335’和‘隆平206’的减幅处于中间水平。‘郑单958’和‘洛玉8号’抗旱性较强,‘蠡玉16’、‘中科4号’和‘伟科702’抗旱性较弱,而‘浚单20’、‘先玉335’ ‘隆平206’等品种抗旱性中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玉米穗部性状的分离特征,采用玉米杂交种‘先玉335’的双亲‘PH6WC’、‘PH4CV’和‘郑单958’的双亲‘郑58’、‘昌7-2’杂交组配了四交F2分离群体,对11个穗部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穗部各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为7.68%~96.27%,尤其秃尖长变异系数达到了96.27%;穗粒重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厚、轴粗、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穗长和粒厚对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正效应,而粒宽和秃尖长为较大负效应。本研究可为玉米穗部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干物质形成及籽粒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氮效率玉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籽粒发育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差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3个氮素供应水平N0、N1、N2(施纯氮量分别为0、140、210 kg/hm2)下,对6个不同玉米品种(‘屯玉99’(A),‘并单390’(B)、‘郑单958’(C)、‘晋单65’(D)、‘先玉335’(E)、‘潞玉19’(F))干物质的积累变化和籽粒发育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品种可以分为3种不同氮效率类型:高氮高效型(‘屯玉99’和‘并单390’);双高效型(‘晋单65’和‘先玉335’);低氮高效型(‘潞玉19’和‘郑单958’)。在N1(140 kg/hm2)水平下氮素能够明显促进玉米营养体干物质的积累,促进籽粒产量的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氮高效型和双高效型品种光合碳量增加,为籽粒提供了充足的碳源;高氮高效性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增加大于籽粒干物质的积累的增加,而双高效品种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加较快。同时,施氮还可以促进这2种类型玉米顶部籽粒发育,增加产量。而低氮高效品种在氮素作用下,营养体干物质有明显增加,籽粒没有明显变化;施氮会促进营养体干物质的转移;同时过高(N2)或过低(N0)的施氮量都会造成其顶部籽粒发育不完善,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玉米穗期高温胁迫对子粒灌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以耐热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第9片叶完全展开至抽雄期高温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淀粉合成酶活性、激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期高温处理,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1.14%和25.40%;2个品种的粒重和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降低,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减小,活跃灌浆期延长;灌浆前期子粒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高温对先玉335的影响明显高于对郑单958。高温处理后,2个品种子粒中的生长素、玉米素核苷和赤霉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灌浆初期降低,灌浆后期升高,脱落酸含量表现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