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毒基质法施药,比较了9种新型化学农药和6种生物农药制剂对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并选择盆栽试验中防效较好的3种化学农药和1种生物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盆栽试验中,3种新型化学农药50%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120g/m~3、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g/m~3、20%丁香菌酯悬浮剂150g/m~3处理防治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效果较好,相对防效均在70%以上;1种生物农药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g/m~3处理防效较好,为62.3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150 g/m~3处理的相对防效在70%以上,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2.
几种药剂对草莓炭疽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8%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和70%代森联干悬浮剂4种药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的大小顺序为:50%咪鲜胺40%福美锌70%代森联48%波尔多液,50%咪鲜胺的EC50为6.24 mg/L。并选取毒力较好的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和4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测定,48%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试验发现: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在田间的效果最好,其800 mg/L处理在田间2次药后7 d的防效达到了80.26%,与对照药剂48%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能够有效防治茉莉花白绢病的药剂,探索适宜的防治方法,选用8种杀菌剂对茉莉花白绢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药后14 d,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茉莉花白绢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88.28%、87.65%和83.10%,持效期较长;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亿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防效一般,持效期较短;6%井冈·240亿个/g枯芽菌可湿性粉剂对茉莉花白绢病无明显防治效果。推荐在病害易发期选用防效较好的药剂先进行土壤处理,再采用茎叶喷雾的方式连续施药2~3次防治该病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30%氟啶胺·氰霜唑悬浮剂、500g/L氟啶胺悬浮剂、100g/L氰霜唑悬浮剂和1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种杀菌剂在3种处理模式下对甘蓝根肿病田间药效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种化学杀菌剂不同处理模式下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效在60%左右,高于生物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40%左右)。不同的处理模式下防效有一定的差异,但未达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根据试验结果,推荐将试验的3种化学杀菌剂作为甘蓝根肿病防治的首选药剂,建议移栽前土壤喷雾1次,移栽前对秧苗进行药剂蘸根,移栽后1周左右再灌根1次。  相似文献   

5.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全球性重大病害之一,但可供选择的防治药剂非常有限。以本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对十字花科白菜根肿病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海洋生境芽孢杆菌Txc2-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和助剂的筛选以及采用混料设计确定Txc2-1可湿性粉剂最优配方,同时运用制备的30亿CFU/g可湿性粉剂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的考察。结果表明:Txc2-1可湿性粉剂最佳载体为轻质碳酸钙,最佳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最佳悬浮剂为聚乙烯醇(PVA),这3种物质与Txc2-1菌株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通过混料设计确定其最优配比为m(轻质碳酸钙):m(十二烷基硫酸钠):m(PVA)=83:9:8。利用5 L罐培养液及上述配方进行喷雾干燥获得了30亿CFU/g Txc2-1可湿性粉剂(Txc2-1 WP);进一步盆栽(40 d)和田间(60 d)药效试验结果表明,Txc2-1 WP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分别达70.53%和66.84%。该解淀粉芽孢杆菌Txc2-1可湿性粉剂达到了国家质量标准,对白菜根肿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将Txc2-1开发成首个防治根肿病的海洋微生物杀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节节麦和雀麦是小麦田优势禾本科杂草,筛选出高效除草剂品种是田间有效防治其危害的重要前提。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精?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炔草酸和异丙隆对节节麦和雀麦株高和鲜重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下,30 g/L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对节节麦鲜重防效为84. 5%,7. 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和30 g/L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对雀麦鲜重防效在90%左右,69 g/L精?唑禾草灵水乳剂、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和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对雀麦和节节麦的鲜重防效较差。由此可见,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对雀麦防效较好,甲基二磺隆对节节麦和雀麦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药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g/667m2、吡·噻35%水分散粒剂20g/667m2、烯啶虫胺60%可湿性粉剂15g/667m2防治水稻褐飞虱,由试验结果表明,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达95%以上,持效期长达20d。其中呋虫胺、烯啶虫胺速效性好,药后3d防效达90%左右,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剂与目前常用药剂吡蚜酮进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12.5%阿扎霉素水剂不同质量浓度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2.5%阿扎霉素水剂500~1 000倍,在大白菜播种后5d第一次用药,之后每间隔7d施药1次,共施药3次,温室盆栽试验最高防治效果为87.58%,田间试验最高防治效果为80.62%,其与对照药剂500g/L氟啶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间差异显著。植保抗生素12.5%阿扎霉素水剂对白菜根肿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备开发成防治根肿病新型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散叶莴苣灰霉病防治药剂,本文进行了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5%异菌脲悬浮剂、20%丁子香酚水乳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不同浓度对散叶莴苣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于莴苣灰霉病发生初期连续防治2次,药后7、14d 45%异菌脲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效果表现优越,最终病指防效均达80%以上,且对莴苣生长安全,无残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价分析了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氟菌·霜霉威68.75%悬浮剂+丙森锌70%可湿性粉剂+赤·吲乙·芸薹0.136%可湿性粉剂组合处理的防效和经济收益最高,其次依次为氟啶胺50%悬浮剂+氰霜唑10%悬浮剂、霜脲·嘧菌酯60%水分散粒剂、枯草芽孢杆菌1 000亿芽孢/克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采用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了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筛选得到的生防菌株YC2140,进一步对其进行了16S rRNA和gyr B序列分子鉴定,并选取生产上常用的5种杀菌剂和YC2140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经Biolog鉴定和分子鉴定,YC2140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推荐施用剂量(449.78 mL/hm2或449.78 g/hm2)下,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500 g/L氟啶胺悬浮剂(防治效果78.77%)、450 g/L咪鲜胺水乳剂(77.85%)、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7.12%)、1×108 cfu/mL YC2140发酵液(61.64%)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6.12%)。相同施药剂量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450 g/L咪鲜胺水乳剂(43.33%)、500 g/L氟啶胺悬浮剂(40.97%)、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7.94%...  相似文献   

12.
红花苗后除草剂筛选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对红花苗后安全且对阔叶杂草防效好的除草剂。室内盆栽试验从12种除草剂中初步筛选出30%草除灵SC、50 g/L双氟磺草胺SC、15%噻吩磺隆WP、12%砜嘧磺隆OD 4种对红花较为安全的除草剂。田间验证试验评估了它们对红花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得出15%噻吩磺隆WP有效剂量36 g/hm~2对红花生长安全,且对红花田阔叶杂草防效最好。在田间验证试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田间剂量优化试验确定合适的施用剂量范围,试验结果表明15%噻吩磺隆WP有效剂量27~36 g/hm~2对红花安全,株高抑制率小于15%,同时对田间阔叶杂草防效好。因此,红花田苗后除草可选用15%噻吩磺隆WP,推荐有效成分使用剂量27~36 g/hm~2;该药剂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浙沪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及优势杂草控制技术,采用唐氏五级目测法和随机取样计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和浙江的116块冬小麦田杂草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7种除草剂对主要危害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浙沪冬小麦田共调查到杂草43种,隶属于14科,其中菊科杂草种类最多,有10种,其次是禾本科杂草9种,再次是石竹科杂草5种。杂草群落组成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优势杂草为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 Fern.、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硬草Sclerochloa dura(L.) Beauv.、早熟禾Poa annua L.、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L.) Moench、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猪殃殃Galium spurium L.和小藜Chenopodium ficifolium Smith。室内除草活性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可用15%炔草酯WP、5%唑啉草酯EC、30 g/L...  相似文献   

14.
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白术角担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同时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角担菌的菌丝抑制率相对较高,EC50均低于10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20d后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的防效均超过58%,而且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闽南地区4个薏米产区72株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试了吡唑醚菌酯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1.11~5.06 μg/mL,平均值为 (3.44 ± 0.98) μg/mL,且其EC50值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作为闽南地区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盆栽防效结果表明,喷施有效剂量为250 μg/mL的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78.2%~79.7%) 较好,与喷施有效剂量为500 μg/mL的50%异菌脲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高于喷施有效剂量为800 μg/mL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薏米叶斑病化学防治有效药剂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对菵草高效且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品种,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 7种苗后除草剂对菵草的除草活性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EC和15%炔草酯WP对菵草防效优异,ED90仅为各自田间登记低剂量的1/3和1/2;50%异丙隆WP和7.5%啶磺草胺WG对菵草防效较好,ED90与各自田间登记高剂量相当;69 g...  相似文献   

17.
杨肖艳  #  刘红斌#  李铷  傅杨  汤东生 《植物保护》2020,46(6):264-269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云南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的除草剂, 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麦田常用7种茎叶处理剂各7个梯度剂量对小籽虉草的毒力?结果表明, 在推荐剂量下, 50%异丙隆WP?5%唑啉草酯EC?15%炔草酯WP?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7.5%啶磺草胺WG?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对小籽虉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34%?99.43%?87.50%?75.00%?34.50%?37.50%, 54.17%, 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92%?92.66%?56.09%?74.43%?57.17%?45.61%?44.67%?所有除草剂中, 唑啉草酯的GR90接近推荐使用剂量的90%?异丙隆的GR90略高于推荐剂量, 其他除草剂的GR90远高于麦田推荐使用剂量?以上结果表明, 防治麦田杂草小籽虉草的首选除草剂为唑啉草酯, 备选除草剂种类少?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禾谷镰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内活性, 同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了这些药剂对DON毒素的抑制效果, 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12种原药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素A。氟环唑EC50和EC90离体胁迫均刺激DON毒素产生, 其他杀菌剂EC50和EC90胁迫均抑制DON毒素产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30%丙硫菌唑OD和20%叶菌唑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87.68%~94.77%; 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45%咪鲜胺EW、25%氟环唑SC、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57.63%%~85.49%; 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2.18%和51.98%, DON防效分别为43.06%和-7.96%; 24%井冈霉素A AS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42.37%和62.87%。药剂离体和田间控毒效果不完全一致, 赤霉病有效防控是DON防控的前提, 病害防效与DON防效不完全一致, 本研究为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喷雾助剂和静电喷雾器对炔草酯的减量增效作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63%激健水剂、3%安融乐悬乳剂和75%超加必乳油3个喷雾助剂以及采用静电喷雾器施药对炔草酯除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助剂激健、安融乐和超加必对常规背负式喷雾器喷施炔草酯增效作用明显,在有效成分剂量 (下同) 34 g/hm2的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 (WP) 中分别添加激健 (制剂量,下同) 225 mL/hm2、安融乐90 mL/hm2或超加必240 mL/hm2的总草防效显著优于15%炔草酯WP 34 g/hm2和45 g/hm2单用处理,在15%炔草酯WP 34 g/hm2中添加以上设定浓度的激健或安融乐处理甚至可以达到15%炔草酯WP 68 g/hm2单用处理的除草效果。采用静电喷雾器施药对15%炔草酯WP增效作用显著,静电喷雾器喷施15%炔草酯WP 34 g/hm2的除草效果甚至显著优于常规喷雾器喷施15%炔草酯WP 68 g/hm2的除草效果。添加喷雾助剂和采用静电喷雾器施药均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是减少除草剂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萎病和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但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枯草芽胞杆菌HMB26553和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为有效成分,通过对润湿剂、分散剂及紫外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30亿CFU/g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配方(质量分数):HMB26553菌株母药10%、PHODG36菌株母药10%、润湿剂LT-569 1%、分散剂MF 2%、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1%和滑石粉76%。该制剂芽胞数量37.6亿 CFU/g,杂菌率2.8%,pH 7.8,细度98.2%,干燥减量1.6%,润湿时间95.7 s,悬浮率80.7%。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15~45 kg/hm2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安全,对生长无不良影响,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45.1%~47.4%。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15~45 kg/hm2拌种处理能显著减轻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其中30 kg/hm2拌种处理防治效果高达72.0%,增产率达15.5%。不同地区的田间示范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30 kg/hm2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0.8%~62.1%,疮痂病为63.9%~65.7%,增产率为14.3%~29.4%。本研究结果表明,30亿CFU/g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治马铃薯土传病害且增产作用明显,为该制剂在马铃薯生产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