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山东省邹城市水产局2011年7月—2012年11月在邹城市北宿镇、城前镇开展了"淡水池塘浮动草床微生态调控低碳多元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的推广实施试验,在北宿镇西故采煤塌陷区建设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核心示范试验基地,推广面积5 000×667 m2,城前镇推广面积300×667 m2,该项目依托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邹城市获得的有关科研成果,主要推广了以下技术成果,①池塘水体生态调  相似文献   

2.
池塘半封闭淡化养殖斑节对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在池塘条件下半封闭式淡化养殖斑节对虾的技术,成功地将斑节对虾养殖环境的盐度下限控制在1~2。通过培养基础饵料、科学驯养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手段,使对虾的平均单产达到了3812kg/hm^2,产值达到10.8万元/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多种适宜山东地区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2012年,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课题组在山东东平县进行了鱼种池套养克氏原螯虾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选址与池塘条件 试验点位于东平县第一淡水养殖场,试验池塘共4121,面积分别为4×667m2,5×667m2,10×667m2,15×667m2,编号分别为1、2、3、4号。  相似文献   

4.
<正>青鱼又名青鲩,是我国池塘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传统养殖青鱼的方式是在池塘中作为搭配品种,与鲢、鳙、草、鲫鱼等混养。为探索提高无锡锡山"甘露"青鱼养殖大宗淡水鱼经济效益的途径,2013年,在无锡市锡山鹅湖镇松芝村无公害青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进行了两种池塘主养青鱼高产模式的试验,均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选择两口条件大致相同的池塘作为试验池。1#试验池面积32×667 m2,2#试验池面积33×667 m2,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池塘养殖的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500尾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0×10-5×L~(2.9498);♀:W=2·0×10-5×L~(2·9633);(2)同大多数对虾种类一样,斑节对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59·6d后,雌虾体长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44·5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95·3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78.9(1-e-0·0093(t-28·2)),Wt=87·97(1-e~(-0·0093(t-28·2)))2·9498;♀∶Lt=233·7(1-e~(-0·0065(t-28·2))),Wt=208·96(1-e~(-0·0065(t-28·2)))2·9633。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浙江省慈溪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实施了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资助项目"青蟹与斑节对虾咸淡水池塘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试验与推广"课题,试验总面积为386×667 m2,进行了青蟹和斑节对虾的不同放养密度、放养时间和不同搭配比例的试验,整个试验过程运用生态、健康的养殖方法,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果,完成了项目试验的主要内容和经济指标。现将一年来的项目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德勇 《水产养殖》2010,31(11):17-18
<正>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地区利用池塘进行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沙市区观音垱镇养殖户史春之,利用17×667m2的2口池塘,2009年5月20日放苗150万尾,8月10日开始捕捞出售,10月5日干池,共收获对虾4500kg,平均100尾/kg,平均单价34元/kg,总收入  相似文献   

8.
<正>斑节对虾,以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而成为世界重要的养殖品种,是世界三大养殖虾类之一,养殖地区广阔,是我国江南沿海的主要养殖虾类。2011年6-9月间,我所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进行养殖试验,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试验条件在兴城市钓鱼台乡沿海原养殖日本对虾的2口池塘,每口面积约为1.67hm2,池深2.5m,水  相似文献   

9.
Liao  I 卢祖丽 《水产科技情报》1989,16(1):27-29,26
引言台湾省的对虾养殖业已得到世界各国养殖专家们的高度赞扬,其养殖品种有斑节对虾(台湾称草对虾)Penaeus monodon,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日本对虾P.japonicus和长尾对虾P.penicillatus,其中斑节对虾年产已超过18000吨。台湾省对虾养殖业的成功在于:1、已具备了幼虾养殖技术,且幼虾价格合理;2、已研制并能生产供应28种  相似文献   

10.
山东日照沿海池塘养殖主要以梭子蟹、中国明对虾、日本对虾为主,近年来由于病害多发,产量不稳定,养殖业户效益难以保障。笔者于2008年3~11月在日照两城引进斑节对虾,开展半滑舌鳎与斑节对虾的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10亩池塘的养殖试验中共收获半滑舌鳎1221千克、斑节对虾1350千克,亩均收益9400元。  相似文献   

11.
进行澳洲淡水龙虾池塘养殖试验,养殖面积5336 m2,日常投喂以粗蛋白为46%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为主,偶尔搭配南瓜、玉米等蔬菜,每日投喂2次.经过6个月的养殖,分批捕捞销售.试验结果:澳洲淡水龙虾平均产量为235 kg/667 m2,平均销售规格为80 g,成活率76.4%,饲料系数1.06,净利润为1.13万元/667 m2.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养殖结构,增加养殖效益,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水产养殖场和畜牧水产技术指导站联合开展了中华倒刺鳃池塘高效养殖试验,面积7.6×667m2,生产成鱼4475kg,其中中华倒刺钯4013kg,平均产量528kg/667m2;鲢、鳙鱼462kg,纯利润3860元/667m2,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振喜  谢拥军  于安 《河北渔业》2002,(2):41-41,38
<正>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虾、白对虾、万氏对虾、凡纳对虾,是当今国际上公认最有养殖前途的优良虾种之一。和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并称世界三大高产虾种。为充分开发利用我市淡水资源优势,根据南美白对虾广盐性等特点,去年我们在我市首次进行了纯淡水养殖白对虾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我们利用莱阳市淡水养殖试验场.1、2号2个池塘进行了赤眼鳟成鱼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分别为2000m^2(3亩)和3333m^2(5亩),水深1.5~2m,池底淤泥20cm左右,进排水方便。2007年2月下旬排干池水,清整池塘,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进行消毒,消毒后进水,每667m^2施放经发酵的鸡粪基肥150kg。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池塘养殖是一个开放性系统,长期高密度的养殖使得养殖尾水的排放成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减少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将传统渔业逐步向低碳、生态方向发展,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将循环水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在儒林镇大亭村281×667 m2连片养殖区进行了河蟹池塘循环水低碳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013年产河蟹127 kg/667 m2,青虾55 kg/667 m2,平均纯收益12 635元/667 m2,且养殖尾水中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太湖流域二级排放标准。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稚贝池塘挂袋暂养、室内控温越冬、池塘底质处理和水质调控等手段进行了毛蚶池塘底播大面积养殖试验。3200×667m2池塘总产量129.1万kg,平均规格59粒/kg,平均产量403kg/667m^2,成活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在峡江县推广应用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面积300×667m2,每667m2产商品中华鳖307kg,每667m2利润1.8万元。介绍了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比较斑节对虾单独养殖、斑节对虾与海蜇混养、斑节对虾与海蜇和菲律宾蛤仔混养3种养殖模式池塘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试验结果显示,皮氏罗尔斯通氏菌为最主要的致病菌,斑节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中致病菌的丰度相比于对照组沉积物均明显下降。与非海水养殖池塘对照沉积物相比,斑节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中硝酸盐还原生成氨氮的相关基因以及硫酸盐还原产生硫化氢的相关基因含量更高,而亚硝酸盐和氨氮利用基因含量较低。3种斑节对虾养殖模式中,斑节对虾单独养殖和斑节对虾与海蜇和菲律宾蛤仔混养池塘沉积物中硝酸盐和硫酸盐还原基因丰度均高于斑节对虾与海蜇混养模式。此外,斑节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中,一些特定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由包括交替单胞菌、拟杆菌、着色菌、黄杆菌、脱硫杆菌和脱硫弧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完成。探明不同斑节对虾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中潜在的人类致病菌情况以及氮、硫等基本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优化养殖技术、控制疾病暴发同时提高养殖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家明 《水产养殖》2010,31(12):26-27
<正>为了进一步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池塘养殖效益,笔者于2009年4月到2010年5月,在江宁区周岗奇水园内利用1口8×667m2的池塘进行黄颡鱼、中华鳖的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池塘淡水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吉全 《水产养殖》2009,30(2):28-29
2008年在盱眙县明祖陵镇源丰淡水龙虾养殖公司的养殖基地选择一个面积为8×667m^2的池塘进行淡水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至9月底共捕获商品龙虾1926.4kg,销售产值达61644.8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