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用油菜与菜进行了远缘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时 ,直接去雄授粉的有两个花序结实 ,共收获种子 3 9粒 ,其F1 有较大的分离。以菜为母本时 ,仅子房膨大 ,角果生长中途停止 ,但一直未枯死。试验结果表明油菜与菜的远缘杂交有一定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2.
紧凑型油菜数量性状的遗传与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DM模型及MINQUE(1)统计方法对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系)及其30个F1组合的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次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角果长度和分枝夹角等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控制,其中株高的显性作用大于加性作用,其余性状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主花序长度、一次分枝数、角果宽度和一次分枝长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度4个性状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受到母体基因型的显著影响。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和分枝夹角的F1和F2代群体平均优势为负向优势,其中仅分枝夹角达极显著水平,其余性状均为正向杂种优势。F1代群体正向超亲优势仅株高和单株产量达到显著水平,且以单株产量的F1、F2代超亲优势较大(29.5%和12.0%)。分枝夹角的F1和F2代负向超亲优势达极显著水平(-20.6%和-17.7%),表明配制紧凑型F1代杂交种仅需一个紧凑型亲本。  相似文献   

3.
桑树远缘杂交F1代植物学性状的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桑树14个亲本的8个远缘杂交组合进行调查分析表明,F1代叶、枝条、冬芽等的植物学性状大多数倾向亲本,但性状分离强烈,表现出亲本没有的丰富的植物学特征.F1代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趋势为野生桑(♀)×栽培种(♂)类型绝大多数都表现出明显的野生性状;栽培种(♀)×野生桑(♂)类型部分组合F1代与野生桑(♀)×栽培种(♂)类型的F1代近似,部分组合的F1代倾向栽培种.因此,野生桑与栽培种远缘杂交应以栽培种(♀)×野生桑(♂)类型为主,并特别注意选择好远缘杂交的母本.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96F044D、96F045D、96F057D不育株及正常可育株根系伤流量、单位面积角果皮生产力、经济性状,F1群体中不育株率以及3个杂交组合与常规油菜H045作对照的临界不育株率。结果表明不育株与正常可育株根系伤流量、单位面积角果皮生产力差异不显著;主要经济性状差异显著;相同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不育株率差异不显著;3个杂交组合的不育株率显著低于临界不育株率,杂种优势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华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1代的应用提供参考,对其正反交共10个远缘杂交组合(华桑种为贵88号,栽培桑品种为云桑1号、转阁楼、桐乡青、盛南和澧桑24号)F1代植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华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遗传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其中,亲本为全叶的杂交组合中,华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华桑的F1代有裂叶的比例平均为16.10%和17.04%;亲本均无椭圆形叶,但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43.61%和19.59%;亲本无卵圆形叶的杂交组合中,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19.06%和19.75%;亲本叶缘无乳头锯齿的杂交组合中,F1代叶缘出现的比例平均为21.05%和27.57%;亲本叶缘均无谷针锯齿,但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8.71%和7.14%;亲本无弯曲枝态,但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47.91%和21.13%;亲本无折曲节间的组合中,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26.89%和21.14%。  相似文献   

6.
小麦杂交后代F1代(或F2代)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经激素诱导和组织培养形成多元单倍体,利用加倍单倍体育种,结合分子标记和性状表达,达到了单代纯合培育小麦新品系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作物育种选择的精确性和效率,提供了1种快速聚合固定各种小麦基因型有益性状的方法。小麦×玉米杂交较孤雄生殖和球茎大麦等技术具有高效、简单、较少的基因型依赖反应和配子克隆变异等特点。阐述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发展进程、技术优势和制约因素,并对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柱穗山羊草远缘杂交育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柱穗山羊草分别与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粗山羊草远缘杂交,发现结实率非常低。远缘杂交后代绝大部分有乳无胚或者有胚无乳;以普通小麦为母本与柱穗山羊草杂交,F1代分蘖率极高,植株性状出现中亲遗传或超亲遗传,杂交种回交或自交结实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利用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斑茅及其F1、BC1与甘蔗热带种、栽培种杂交和回交获得了一些斑茅的F1、BC1、BC2真实杂交种。结果表明:斑茅的F1、BC1的结实率低,育性低甚至不育。但通过回交可以提高斑茅杂种的结实率,且回交得到的BC1、BC2表现出了生势强,产量高、锤度高的优势,为选育具有斑茅血缘的高产高糖种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选育的9个油菜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及对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F206-1、3F207-4和3F207-5等3个新品系的主要性状较好、抗硼性强、产量较高且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引种栽培大米草1720株,栽培水稻品种(组合)20种,进行了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005年,大米草(♂)与水稻培矮64S/04141(组合,♀)杂交结籽149粒。2006年,F1代自交结种224穗,获自交种子11842粒,千粒重18.39 g;大米草(♂)×F1(♀)杂交17穗,获种子24粒,杂交结实率2.84%;大米草(♂)×水稻(♀)杂交6个品种(组合)23穗,获种子63粒,杂交结实率4.2%。水稻与大米草远缘杂交后代变异的RAPD分析表明:杂交后代与水稻亲本相比,条带有明显差别,说明远缘杂交导致了水稻发生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1.
 以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黄色素花)与大雪兰(C. mastersii)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用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研究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大雪兰和沉香虎头兰(黄素)杂交种子在1/2MS+6-BA 1.0~3.0 mg/L+NAA 0.5~2.0 mg/L无菌条件下的萌发率约为70%;正反交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在沉香虎头兰×大雪兰、大雪兰×沉香虎头兰的种子萌发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另一种是胚转绿后再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增加杂交种子和节省土地的有效方法,分别为网室隔离整株授粉杂(自)交、异地杂交、采收后直接5℃保存杂交种子(果实发育期85~110 d)和一穴双株交叉单干倾斜种植模式。这些育种新技术可以提高育种效率,降低育种成本。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向近缘种的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杂交与田间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研究了转Barstar基因油菜T742向非转基因油菜、其他芸薹属、十字花科植物和杂草的基因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与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杂交能产生一定数量的种子,经PPT抗性与PCR检测。其中部分种子含有Barstar基因,而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杂交不能得到杂种;基因转移受到母本类型的影响,转基因油菜T742与3种类型油菜的杂交亲合率从高到低为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可见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可向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进行转移,而很难向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不同倍性东方百合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二倍体东方百合品种(2n=2×=24)与4个同源四倍体东方百合品种(2n=4×=48)为杂交亲本配制成8个杂交组合,并对杂交后代各株系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东方百合倍性杂交获得的种子可育性低;且各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中,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染色体数目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兰花远缘杂交及杂交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兰属,文心兰属,蝴蝶兰属的兰花为材料,对中国兰花远缘杂交及其杂交种子的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国兰类各种间杂交易成功,结果率为80%以上;(2)墨兰和大花蕙兰杂交,结果率和杂交种子数量胡品种和正反交不同而异;(3)兰属和其他属兰花杂交,结果率较低,且的杂交种子量很少;(40兰花杂交种子萌发形成的中间繁殖全的种类和数量,随杂交组合不同而不同,墨兰和大花蕙兰的杂交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其余组合产生根状茎,通过原球茎和根状茎途径已生产兰共杂种试管苗近万株,并对中国兰花远缘杂交育种和杂种试管苗生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毛白杨杂交育种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本文从毛白杨的特性及较难育种的背景出发,对如何开展毛白杨杂交育种的战略,进行了探讨。作者改用毛白杨杂种作母本、应用双杂交和回交的育种方式,伴以花粉和种子辐射等技术措施,获得大量杂种苗木,从中选出不少有希望的速生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香料烟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时遇到的制种问题,对授粉环节中有关杂交制种效率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在不同开花期设置不同授粉次数和不同授粉时间,调查单株结实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花期授粉对结果率和结实率有不同影响。在授粉杂交的成功率方面,60%的烟株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只杂交1次的方法结果率较高,且工资成本较低;40%的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杂交3次,每次间隔3~5d的方法平均单株可采收种子量最高,但制种效率低于前者;20%的烟株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杂交4次的方法比较费工,制种效率较差。在同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进行人工授粉杂交,结果率差异不大,但在16:30~18:30这个时间段授粉,千粒重较高,且蒴果种子量多,平均单株可采收种子量明显增加。因此,选择在40%的烟株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杂交2次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花朵利用率,可以获得较高的单株种子产量,而且授粉用工量适中。授粉时间则应选择在16:30~18:30,不仅结实的种子较饱满,而且蒴果种子数量多,单位面积种子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朝天椒自交系表型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性状差异较大的6个朝天椒自交系,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果长、果宽、单果重、果皮厚、株高、始花节高、单株结果数、单果种子数和单株产量等9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果宽、果皮厚、单株结果数、株高、单果种子数、单果重、始花节高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起作用,单果种子数和果长主要是受非加性基因作用;纵观朝天辣椒6个自交系,以024号的综合性状配合力最好,其配组的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Resynthesized rapeseeds obtained by crossing the diploid parents Brassica rapa and Brassica oleracea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hybrid breeding because of their higher genetic basis compared with Brassica napus cultivars. In this study, an 8 × 8 complete diallel experiment using four B. napus cultivars (BN) and four resynthesized rapeseed lines (RS) as parents was designed to study heterosis and genetic inheritance for yield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terosis for yield per plant, the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pod were high, with means 32.77, 24.49 and 15.71%, respectively. Diallel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additive and dominant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 fo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All traits, except for 1 000-seed weight, were significant for bl mean squares and exhibited directional dominance. Dominant genes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yield per plant, pods per plant and 1000-seed weight,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seeds per pod (r=-0.86, -0.62, -0.41, and 0.47, respectively). 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for yield per plant, pods per plant, and 1 000-seed weight and seeds per pod were 66, 31, 46 and 78% for the four traits, respectively. The Fl hybrids showed considerable yields compared to B. napus cultivars when B. napus cultivars and resynthesized rapeseeds were used as parents (NR hybrids), with many more pods per plant and lower seeds per pod compared with the rapeseed cultivars, indicating that the resynthesized rapeseed may be applicable in current hybrid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20.
对梅花(Prunus mume S.et Z.)45个代表品种的雌、雄蕊能育性、自花、异花和天然授粉结实率等开花授粉习性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并连续三年用梅同杏(P.armeniaca)新疆‘大黄杏,(P.armeniaca cv'Large Yellow,)山桃(P.davidiana)、榆叶梅(P.triloba cv.)、碧桃(P.persica cv.'Alba plena')等杂交,共杂交17091朵花,收获种子123粒,获杂种苗2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