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一批故障喷油器样本的测试分析,找到了造成该批喷油器故障的主要原因,讨论了各种喷油器故障现象及其影响柴油机正常工作的机理,进行了液体挤压研磨去除喷孔毛刺的试验,比较了液体挤压研磨去除毛刺前后喷油嘴各喷孔流量和相应喷雾照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不同燃料的喷嘴内流动与喷雾形态可视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速可控闪光摄影技术搭建了喷油器喷孔内流动及近场喷雾可视化试验装置,针对柴油、汽油、乙醇柴油、生物柴油4种燃料,对实际尺寸的透明喷油器喷孔内的流动及近场喷雾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燃料喷孔内均呈现空穴流动,低运动粘度、高饱和蒸气压的燃料空穴生成时刻更早、空穴强度更强;喷孔空穴强度较大的燃料具有更大的近场喷雾锥角;喷射结束后喷孔内会产生气体倒流现象并形成初始气泡,初始气泡体积随燃料表面张力的减小而增大。同时发现,针阀运动会对压力室和喷孔内的流动产生极大的扰动并影响其流动形态。  相似文献   

3.
一、忌新换的喷油嘴型号不符ZS15S15与ZS4S1这两种型号的喷油嘴 ,都是轴针式 ,针阀体直径相同。在农机修理中 ,有的人互相代用 ,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这两种喷油嘴的喷孔直径不同 ,前者是 1.5mm ,后者是 1mm ;雾化锥角也不同 ,前者是 15°,后者是 4°,代用后影响良好混合气的形成 ,燃烧状况恶化 ,导致喷油嘴过热而卡死。二、忌喷油器装配后不检查喷油器的喷油压力和雾化状况不仅影响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而且影响其动力性和经济性 ,因此安装后一定要检查喷油压力和雾化状况。另外 ,还要检查喷油器铜垫是否变形 ,多装或漏装。铜垫变…  相似文献   

4.
喷油器的喷油嘴偶件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应定期检查调整。 1.喷射压力 喷射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喷雾质量,当喷射压力不符合要求时,可拧动喷油器上端的调整螺钉进行调整。若是多缸柴油机,应保证各缸喷射压力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速频闪照相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喷油嘴结构参数对燃油尾喷雾化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油嘴压力室容积是影响尾喷雾化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有压力室喷油嘴在尾喷后期有少量燃油以较低的速度呈液滴状流出喷孔,完全没有雾化;而对于无压力室喷油嘴,针阀落座时燃油喷射过程能迅速停止,未出现尾喷后期雾化质量不良的现象。据此推论,无压力室喷油嘴使柴油机HC排放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除或减轻了有压力室喷油嘴所存在的尾喷雾化质量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6.
1喷油器的分类与结构喷油器一般分为开式和闭式2种。开式喷油器的高压油腔通过喷孔直接与燃烧室相通,而闭式喷油器则在其间加装针阀隔断。车用柴油机绝大多数采用闭式喷油器,喷油器主要由喷油嘴体和喷油嘴2部分组成,根据  相似文献   

7.
<正>柴油机喷油器工作压力过高会产生异响,使发动机功率降低,同时也会加剧喷油器柱塞偶件的磨损。压力过低则引起喷雾不良,发动机排烟增大、发动机功率下降。喷油嘴所处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机械负荷和热负荷较高,加之安装调整不当,常会出现喷雾不良;喷孔滴油、积碳;甚至针阀卡死等故障。喷油嘴工作失常的检修方法:一是喷油嘴不喷油。应检查油路中是否有空气,若有空气及时排除;输油泵供油是否  相似文献   

8.
喷油器中的喷油嘴是柴油发动机的精密偶件,能否正确安装调试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现以4125系列柴油发动机为例介绍组装调试、安装喷油器的正确方法。1清除防锈油新的喷油嘴在使用前,必须首先清除防锈油。这是因为防锈油粘度较大,常温下不易被柴油溶解,装到车上使用时,会影响喷雾质量,而且容易堵住喷油嘴的喷孔。可用加热法清除防锈油,将喷油嘴偶件放到柴油中加热到80℃左右,然后放到清洁油中进行清洗。将针阀在喷油嘴内作旋转往复运动,让柴油冲刷喷油嘴内腔,使防锈油及时排出。清洗时,要注意针阀不能抽出喷油嘴体外,以免…  相似文献   

9.
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喷油器以及整个燃油喷射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同的燃烧系统,要求的喷油器也不同。因此,燃烧系统与所采用的喷油器应有理想的匹配,通过提高喷油器对燃油喷射雾化和纯空气的混合以及混合物的燃烧等过程的性能,进而达到改善柴油机性能的目的。这也是柴油机能否可靠工作和使用寿命能否延长的关键,同时对环境保护——特别是排放和噪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生产、使用角度出发,文中对喷油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形式喷油器的喷油规律,喷雾特性以及喷油器的主要组合件——喷油嘴偶件的结构与柴油机燃烧室的关系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喷油嘴偶件的选择必须按技术要求的程序进行逐项检查与试验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一台S195型柴油机更换了柱塞副、出油阀偶件、喷油嘴后.发动机功率下降。检查发现,原来是错用了ZS_(15)—S_(1.5)型喷油嘴。S195型柴油机应使用ZS_1S_1型喷油嘴,该喷油嘴的喷孔直径为1毫米,雾化锥角为4°,雾化锥角小,喷油集中,发动机容易起动,而ZS_(15)—S_(1.5)型喷油嘴的喷孔直径为1.5毫米,雾化锥角为15°,从而导致了上述故障,更换喷油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n spray drift of nozzle size, angle and operating pressures for boom-mounted hydraulic nozzles operating over a range of meteorological and crop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surements of droplet size, particularly the percentages of spray volume in droplets less than 100 μm in diameter, critically influenced spray drift. Measurements made with a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gave data which showed insensitivity to some of the parameters studied, in particular, nozzle size. Results using measurements from this instrument indicated greater spray drift from 80° nozzles mounted at 0·5 m above the crop than from 110° nozzles operating over a comparable range of flowrates and positioned 0·35 m above the crop, despite the coarser spray quality produced by the nozzle with the smaller fan angle. Further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data from a Phase Doppler analyser in which better resolution of size was possible at droplet diameters <100 μm. Using this data, the model indicated an increase in the mass flux of down-wind airborne spray in conditions that encouraged evaporation; this effect was probably over-estimated because of the assumed constant local air moisture content.Spray drift was shown to increase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wind speed; the rate of increase for a given spray sheet angle and operating pressure was a function of nozzle size. The simulation was also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a measurement of wind speed made at a height of 2 m above a tall crop signifies a greater drift hazard than the same wind speed measured over a short crop at the same height above the ground.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喷孔直径对泵端压力、嘴端压力、针阀升程和燃烧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05柴油机采用4×0.30×150°喷油嘴,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圆形喷灌机非旋转喷头流量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推导了圆形喷灌机非旋转喷头圆锥形喷嘴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公式,并分别对国外D3000喷头和国产PZ喷头的流量系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D3000和PZ喷头流量系数的理论计算平均值为0.9377,D3000喷头流量系数测试平均值为0.969,因PZ喷头加工制造精度差,其流量系数测试平均值为0.9121。喷头流量系数的测试平均值高于理论计算平均值3.3%。当圆锥形喷嘴锥角为10.01°~23.18°时,流量系数的合理范围为0.93~0.98,取建议值0.95时,喷头流量的理论计算值与测试值的相对误差均值小于2%,完全可以满足圆形喷灌机喷头配置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气力辅助静电雾化的PIV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气力辅助作用下静电雾化的流场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风速、荷电电压及通气管与喷头间距等参数影响下的喷雾流场进行测量,并结合Tecplot后处理软件对所储存图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了不同参数下的静电喷雾流场特性.结果表明:通气管和喷头的间距以及风速一定时,不同的荷电电压形成不同程度的卷吸,且电压越大,卷吸现象越明显,卷吸区域沿着喷雾的轴向逐渐向下延伸;通气管和喷头的间距以及荷电电压一定时,随着风速的增大,气动力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气流区的卷吸程度逐渐减弱,卷吸现象逐渐消失,卷吸区域逐渐向喷雾核心区收缩;风速以及荷电电压一定时,随着通气管与喷头间距的拉大,雾滴的漂移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喷雾流场的卷吸现象越来越明显并逐渐向喷雾核心区靠近.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流体体积(VOF)模型和动态重叠网格技术对针阀关闭过程的喷油嘴内流场进行了瞬态模拟,分析发现在断油过程中,喷油嘴压力室和喷孔入口两个位置都会发生空化现象,与试验现象一致。计算得到的最大空化体积与倒流气体体积基本相等,说明空化溃灭是造成外部气体倒流的主要原因。压力室内的空化溃灭是引起倒流气体进一步流入压力室的必要条件。进一步从理论推导出新的变量——空化数,用以评估针阀关闭过程喷嘴内空化的程度,得出背压增大,断油过程的空化程度减弱,使倒流的气体体积减少,较好地解释了背压对气体倒流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全圆旋转摇臂式喷头的非圆形域喷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喷头的射程及其变化规律决定喷洒域的大小和形状,而喷嘴前的水流压力和喷嘴直径则是影响喷头射程的主要因素。在分析喷嘴前水流压力与喷头出流量关系、喷头射程与喷头出水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喷头座的下端增加一个流量调节附加装置可实现全圆旋转摇臂式喷头的非圆形域喷洒方案。采用具有“十”字孔结构的流量调节器,十字孔的宽度为πd嘴/4,长度为5πd嘴/8,可实现方形喷洒。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燃烧室内喷雾的空间分布,增强气流运动,促进油气混合,基于前期研究提出的新型直喷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对146°、150°、154°喷孔夹角的3种不同喷油嘴在燃烧室内的喷雾、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燃空当量比总体分布来看,采用146°喷孔夹角时混合气最均匀.燃烧涡流和逆挤流对速燃期的燃烧室内温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154°喷孔夹角的NO排放量最低,而146°喷孔夹角的碳烟排放量最低.综合来看,150°喷孔夹角有较好的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玉米中后期封行后人工施药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传统喷雾机喷药穿透性差,且窄行距下机具行走稳定性差等问题,结合玉米种植农艺和冠层中部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设计了3YZ-80A型履带自走式玉米行间喷雾机,该机主要由自适应仿形履带差速驱动底盘、Y形双喷头脉冲式喷雾装置、喷药监控系统组成,能够满足600mm以下的窄行距玉米冠层中部叶片喷施作业的空间要求。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和喷雾效果,以喷射角、药液嘴位置、喷施距离为试验因素,雾滴体积中径D50为喷雾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开展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和响应面分析,建立试验因素与指标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显著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变化规律,得到喷管最优组合参数:喷射角为60°、药液嘴在喷管上的位置为610mm、喷施距离为2.37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作业速度的提升有效防控区域显著降低,当作业速度在0.6~1.1m/s时,雾滴覆盖率大于10%的有效喷施幅宽为6~8m;当作业速度大于1.3m/s时,雾滴覆盖率大于10%的有效喷施幅宽不足4m。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直喷式柴油机缸内油气的混合速率及其分布均匀度,利用从多孔油嘴喷出的油束撞击设置在喷孔出口外围的内锥导向面上,扩展成近似的伞状喷雾,喷雾的碰撞量可以通过改变喷孔和碰撞面的相对位置来调整.应用FIRE 8.4对全碰和半碰喷雾及多孔自由喷雾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由喷雾相比,内锥碰撞式伞状喷雾具有扩散度高、周向分布均匀的特点.在单缸135型柴油机上进行的燃烧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半碰方式好于全碰方式,半碰方式时采用4孔油嘴优于6孔油嘴,适当的供油提前角有利于实现柴油机的热预混合燃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