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磷钾肥对秣食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4.28万株/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254.76kg/hm~2;施肥水平以P2O545kg/hm~2和K_2O 75kg/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144.44kg/hm~2;在密度和施肥互作效应下,14.28万株/hm~2的密度下施P2O530kg/hm~2和K_2O 50kg/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369.05kg/hm~2,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合,最大增产幅度为30.67%。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主茎荚数、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P0.05)正相关,密度与施肥及其互作效应对秣食豆产量因子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对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百粒重均影响显著;对种子品质的作用效应表现为:施肥影响显著,而密度及密度与施肥的互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搭架与摘心对草豌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生发 《草业科学》2011,28(10):1901-1903
为解决草豌豆(Lathyrus sativus)茎秆细软,导致匍匐生长、严重郁蔽、下层茎叶衰败的问题,进行搭架与摘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搭架结合摘心增产效果显著,盛花期摘心较对照增产率高达20.2%;利用Spearman法分析各处理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明产量影响因子主要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和单株荚数,搭架与摘心均能增加主茎分枝数和单株结荚数,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研制的大豆硼钼微复肥经5年在本省35个市县示范推广,累积推广面积85.21万hm2,平均增产13.7%以上,大豆重迎茬地块平均增产10%左右,共增产大豆2.3亿kg,产投比为16.64∶1,创社会效益3.21亿元.应用大豆硼钼微复肥拌大豆种子,能起到增花、保荚、调节大豆营养生理功能,单株增加2.7个荚和3.9个粒,百粒重提高0.8g.  相似文献   

4.
华和春  张桂芬 《草业科学》2010,27(7):168-171
豌豆(Lathyrus splendens)新品系古豌1号是采用6亲复合杂交与60Go辐射相结合的系谱法选育而成。半无叶型,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0~95 d,株高75 cm左右,荚稍扁而长形,长5~8 cm,宽1.1 cm,双荚率高,单荚种子5~8粒,圆球形,嫩籽粒淡绿色,成熟籽粒呈白色,千粒重220 g;籽粒粗蛋白25.39%(干基),粗淀粉54.54%,赖氨酸1.98%,粗脂肪1.42%;在田间较对照绿豌豆感病相对抗病,和对照德引2号耐病抗性水平相当;在古浪县多点试验中,2年10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6 411.0 kg/hm2,较对照麻豌豆增产36.5%。在武威市生产试验中,3年平均产量5 102.4 kg/hm2,较对照麻豌豆增产15.8%。研究证明,古豌1号在武威市的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及同类气候区的张掖、白银、宁夏、内蒙古等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具有种植潜力。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15个鹰嘴豆品种(系)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并应用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筛选出两个高产品种(系)ICCV96853和ICCV96852,相关分析中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单株粒数〉荚粒数〉百粒质量。在所有品种(系)中,单株粒数、荚粒数和百粒质量与产量呈极显著偏相关,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单株粒数〉百粒质量〉荚粒数。通径分析发现单株粒数和百粒质量是影响产量的2个主要因素,可作为快速筛选高产鹰嘴豆种质的主要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6.
奉研究以品种群体为试材,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方法,估算了箭舌豌豆品种11种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除株高、千粒重外,其余主要性状如结荚苔数、结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等的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力相对较低;有效分枝、结荚苔数、有效粒数与单株产量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遗传进度则以分枝数(有效、无效)、结荚数、每荚粒数、千粒重较低,其他均比较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箭舌豌豆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选择潜力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育种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叶面喷硼对紫云英结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的细胞与功能、花粉管发育伸长以及对光合作用的产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运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开花前叶面喷施硼肥,探讨硼肥对紫云英花荚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紫云英籽粒数、提高种子产量调控技术应用提供参考。选取“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在开花前叶面喷施清水(对照CK)、硼肥[500 (T1)、1000 (T2)、2000 (T3)、4000 (T4)、6000 mg·L-1(T5)]。在成熟期,按常规考种法记载单位面积株数、分枝数、不同层花序的花序数、结荚数、籽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喷施浓度处理(除T3处理外)的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单荚籽粒数和荚果结实率在不同层花序上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明显。喷施浓度T3处理的单位面积花序数在第3~6层花序上较对照分别提高31.87%、40.79%、37.49%和44.99%,单位面积结荚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7.89%、32.69%、35.92%和25.84%,单荚籽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0.69%、23.54%、23.24%和22.03%,荚果结实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95%、2.56%、3.49%和4.51%,然而在第1和2层花序上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发现,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处理对紫云英单位面积有效株数、一级分枝数、单株一级分枝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综上,在紫云英花荚脱落开始之前叶面喷施2000 mg·L-1硼肥,可显著促进第3~6层花序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和单荚籽粒数的增加,从而促进荚果结实率的提高,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8.
在点播条件下,对42个早熟燕麦材料7个性状的表现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程度较大,株高和千粒重两性状的变异相对较小;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单株粒数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较大,千粒重和株高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42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资源进行研究评价,以期为甘肃绿肥种植筛选优良的箭筈豌豆品种。结果表明,42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各性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是构成箭筈豌豆产量的主要要素。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个指标可以反映箭筈豌豆性状的优劣。通过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项指标进行聚类,可以分为4类,Ⅰ、Ⅱ类相对较好,共有7份材料,籽粒和鲜草产量分别在2 623.26~2 990.25和32 357.70~35 967.38 kg·hm-2,其中苏箭3号、陇箭1号和333/A属于早熟品种,麦类作物收获后的套复种、玉米(Zea mays)前期间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绿肥间作、果树绿肥间作和单种绿肥5种利用模式均适宜;山西春箭碗和MB5/794属于中熟品种,则适宜与马铃薯间作、果树间作和单作;西牧820和波兰箭碗属于晚熟品种,则只适宜与果树间作和单作两种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播期下蚕豆蚜虫种群数量动态及对蚕豆经济性状的影响 ,初步得出不同播期条件下 ,蚕豆蚜虫种群动态及对蚕豆经济性状的影响不一样 ,表现为 :播期早的蚕豆植株的株高、单株结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明显高于播期晚的蚕豆植株。并提出了通过改变播期的方法来减少蚕豆蚜虫为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四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4个不同基因型大豆(Glycine max)上海95-1、垦鉴14、早熟18、930257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个大豆品种的单株叶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动态可以用修正的logistic曲线=k(1 ea bt ct2 dt3)-1来拟合.其单株最大叶面积与生育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53, P<0.01),各品种单株叶面积日增长(cm2/株*日)最大值出现时间,上海95-1、恳鉴14与结荚始期相一致,早熟18和930257与开花期相一致,进入结荚期以后,叶面积日增长随时间日趋减缓.4个品种的地上部风干重增长动态可以用y=k(1 ea bt)-1方程(F>F0.01)来拟合.单株地上部风干重最大日增重值(g/株*日)与结荚盛期相一致,较单株叶面积最大日增速出现时间滞后15 d左右.上海95-1,垦鉴14,早熟18三品种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趋于一致,籽实重平均占36.3%,叶片重占25.1%,荚皮重占20.57%,茎重占17.93%;930257地上部生物量分配比例与上述三品种不相一致,其叶片所占比例最高,达35%,茎重占32.4%,粒重占18%,荚皮占14.8%.  相似文献   

12.
对70份当地和引入紫云英种质资源在豫南地区种植的表型性状和结实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紫云英均可在豫南地区完成扩繁,19个调查性状的变异系数(CV)介于1.3%~73.2%,其中冠层面积(CV=45.9%~73.2%)、始荚高度(CV=46.0%~52.9%)、生殖分枝数和生殖分枝比率(CV=34.6%~48.4%)、二级分枝数(CV=41.2%~41.3%)、返青期株高(CV=30.2%~39.2%)、种子产量(CV=24.4%~35.7%)变异性较高。信紫1号、XYHY-1等6个当地资源在越冬期和返青期叶片呈现紫红色。种子产量与返青期株高、盛花期株高、越冬期冠层大小、始荚高度、结荚层数、种子千粒重显著正相关;种子千粒重与返青期株高、盛花期株高、越冬期冠层大小、始荚高度、结荚层数、生殖分枝比率显著正相关,与出苗至盛花期天数、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负相关。引入资源平均种子产量为1015.5 kg·hm^(-2),当地资源平均种子产量为1096.5 kg·hm^(-2)。与冬油菜和冬小麦相比,大部分紫云英种质资源在豫南地区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合移栽稻接茬。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草地早熟禾5个不同品种在不同遮荫处理下的单株成穗数、单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下品种润草1号和09-2早熟禾单株成穗数、单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性状均表现较为优良,表明润草1号和09-2是较耐荫的品种。其中,"润草1号"在遮光率77%时单株产量与其他品系差异显著,在遮光91%仍有少量抽穗。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优异的种质材料,给不同地区的种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12份毛苕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长期测定的单株主茎节数、株高、每株花序数等11个主要性状与种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毛苕子的单株主茎节数、单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千粒重与种子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且相关性表现为每株荚数>单株主茎节数>每花序小花数>千粒重>每株花序数。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55.65208-5.61187X4+25.66403X6-6.24766X11(R2=0.7514),说明每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和千粒重对毛苕子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5.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郭郁频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6):1329-1335
在分析内蒙古额克托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基础上,连续2年在不同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采用质量分数为0.229%,0.371%和0.600%的硼砂溶液进行花期叶面喷施,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种子生产微肥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硼对成熟期苜蓿单株叶重和荚果重、种子产量组分、种子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单株叶重以喷施0.600%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2013和2014年分别比对照增重80.77%和35.71%,0.371%的硼砂溶液对增加单株荚果重、单株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果种子数以及种子增产效果最显著,2013和2014年种子单产分别为604.38和322.76 kg·hm-2,比对照增产71.35%和37.37%,正常种苗百分比分别比对照提高10.24%和21.11%,种子硬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16%和10.55%。因此叶面喷施合适浓度硼肥可促进生殖分配,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正常种苗数,降低硬实率,综合考虑以质量分数为0.371%肥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刘香萍  李国良  杜广明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2):2167-2169
通过对盛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钼、锌,测定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效应。3种微肥中0.9%硼、0.04%钼和0.6%锌处理对苜蓿种子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89%、26.51%和13.8%,其中0.04%钼增产效果最优。同时各处理对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籽粒数/荚果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豆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早熟18大豆品种不同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籽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3 8,-0.970 6和-0.966 3,与茎数/m2、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85 3和0.971 7.茎数/m2与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3 7,P<0.01),荚数/m2与单株籽重、单株荚数和单荚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7 6,-0.963 5和-0.946 2.播种密度(以株距表示)与茎数/m2补偿效应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P<0.05),与荚数/m2,籽实重/m2补偿效应均呈极显著三次抛物线回归关系(P<0.01).单位面积籽实重随株距增加而变化的回归方程为: W=404.270 0-0.301 7 h 4.706 1 h2-1.965 1 h3(r=0.850 3,P<0.05),以10株/m2(h=20 cm)的籽实产量最高,达427.3 g/m2,高于、低于此播种密度,单位面积籽实产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