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复合型天然防霉剂对苜蓿干草贮藏期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捆贮藏的最佳方式,以氧化钙(CaO)、陈皮、沸石粉为原料配制复合型天然防霉剂,并以草原2号苜蓿为材料,对复合型天然防霉剂在苜蓿干草贮藏期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FR处理(压扁结合喷施2.%碳酸钾进行田间晒制,干草含水量为28%~30%,添加复合型天然防霉剂)较其他各处理其营养成分含量损失较少,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由打捆初期的19.21%降至18.17%,整个贮藏过程中CP含量仅下降了 1.04%,较其他各处理CP损失最少;中性洗涤纤维(Nutral deter-gent fibre,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re,ADF)在贮藏后含量为1.13%,39.4%,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纤维(Curde fiber,CF)在贮藏过程中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正>采用优质苜蓿干草饲喂奶牛对发挥其最大生产性能与效率至关重要。苜蓿干草捆含叶片越多其饲喂价值越高,就越受牛场欢迎。苜蓿干草中2/3的粗蛋白质、90%的维生素以及75%的总可消化养分(TDN)均存在于叶子中。因此,生产优质苜蓿干草关键在于尽可能多地保留叶片。1含水量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研究表明,苜蓿含水量为15%时,对其进行打捆操作,叶子则大约损失  相似文献   

3.
将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天然草地牧草收获后,在其含水量下降到25%、20%、18%、和15%时,分别加工成干草捆,并于贮藏,3个月后取样,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不同含水量干草捆贮藏前后营养物质含量和霉菌数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贮藏前相比,TDN值15%和20%含水量干草捆损失较少;25%含水量干草捆粗蛋白质含量损失最小;20%含水量干草捆粗纤维含量升幅最小;20%含水量干草捆无氮浸出物含量略有升高;每克干物质含菌个数和霉菌总数20%含水量干草捆均低于25%含水量处理干草捆。经综合评定认为,以大针茅为主的天然牧草打捆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为20%。  相似文献   

4.
荣磊  贾玉山  格根图  尹强  张晓娜 《草业科学》2012,29(9):1473-1476
为了探索苜蓿高水分草捆贮藏的最适方式,以草原2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 caoyuan No.2)为研究材料,并以陈皮、氧化钙(CaO)、沸石粉为原料配制了天然组合型防霉剂(NA),对天然组合型防霉剂在苜蓿干草贮藏期内防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天然组合型防霉剂对草捆进行防霉处理,各菌株数量均有所下降,特别对曲霉属抑制效果显著;贮藏10 d时,各菌属菌株数量最多,其中链格孢属为最主要优势菌属,其次是曲霉属、镰刀菌属、青霉属和木霉属。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国产苜蓿干草(草捆)样品进行营养成分及质量分级分析。在9个省的奶牛场或苜蓿生产企业采集240个国产苜蓿(草捆)样品,室温存放不超2周,铡短、粉碎后冰箱冷藏,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并进行质量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干草中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成分变异范围较大;50.00%干草的粗蛋白质含量大于18%,32.50%干草的相对饲喂价值大于150,31.67%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40%,50.42%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32%;一级以上的干草占30.41%,在确定苜蓿干草等级时,10.83%的干草因粗蛋白质水平低而被降级,47.08%的干草因相对饲喂价值水平低而被降级,表明提高粗蛋白质水平、降低中性洗涤纤维水平是当前苜蓿干草生产过程中提高质量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苜蓿干草发霉的问题,以翻晒后的苜蓿干草为材料,添加不同用量的脱氢乙酸钠(0、0.05%、0.10%、0.15%,以苜蓿干草重量为基础),晾晒至20%含水量后打捆贮藏,于贮藏0、20、30、40、50、60 d取样测定其营养品质和霉菌数量。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脂肪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呈逐渐降低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与不添加对照组相比,脱氢乙酸钠添加处理能显著提高贮藏30、50、60 d苜蓿干草的粗蛋白质含量以及贮藏60 d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显著降低贮藏30、50、60 d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草捆中霉菌的数量在贮藏20 d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但60 d时仍然显著高于贮藏0 d(P<0.05);脱氢乙酸钠处理显著降低贮藏0~50 d的霉菌数量(P<0.05)。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添加0.10%脱氢乙酸钠对苜蓿干草的防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地区含水量25.2%的苜蓿干草捆中所含主要真菌黑曲霉为菌种材料,测定尿素、氨水、乙酰胺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结果表明,氨水的MIC为1.2%,乙酰胺的MIC为3.0%,尿素未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试验还研究了两种防霉剂最低抑菌浓度下对高水分苜蓿干草贮藏期间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防霉剂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干草CP含量,3.0%乙酰胺和1.2%氨水分别提高49.81%和31.81%;各防霉剂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干草EE含量,3.0%乙酰胺和1.2%氨水分别提高56.49%和46.56%,差异显著;各防霉剂处理均明显降低了干草CF含量,3.0%乙酰胺和1.2%氨水分别提高30.96%和22.47%,各组差异均显著。试验表明,防霉剂处理能明显降低干草在贮藏期间的营养损耗,提高其营养含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探讨西北地区苜蓿(Medicago)草捆安全贮藏技术,为我国优质苜蓿干草的生产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针对影响苜蓿草捆营养品质的3个因素含水量、密度和干燥剂添加量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的营养成分,比较处理间总可消化营养物质(TDN)的含量。结果表明:打捆含水量和CaO添加量对贮藏后苜蓿草捆的TDN含量影响较大,打捆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苜蓿含水量为28%~30%时打成100kg·m-3的草捆,并添加2%CaO可有效减少霉变损失,草捆营养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根据天然草打捆添加防霉剂的要求,设置0%、1%、2%、3%4个添加CaO的干草捆处理,选用营养成分含量和霉变情况为指标,研究不同防霉剂添加量对干草捆营养成分和霉变情况的影响程度,从而为解决干草捆霉变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浓度为10^-2、10^-3的菌悬液处理并培养后,在添加1%CaO的干草捆中每克干物质含菌个数最少,并且该处理中各项营养指标值介于其它2个处理的营养指标值之间。因此,本试验的干草捆中CaO的最佳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含水量苜蓿干草捆在贮藏初期所含真菌的种类,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比较,试验对初花期刈割的苜蓿进行田间适度晾晒后调制成两种不同含水量苜蓿草捆,打捆时水分含量分别为35.03%(高水分)、17.43%(低水分),于干草打捆后10天取草捆内草样制成菌液并培养、纯化,鉴定其内真菌种类。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7.43%的紫花苜蓿干草捆内共检测出4属10种真菌,含水量为35.03%的紫花苜蓿干草捆内共检测出5属24种真菌,高水分干草捆内真菌种类及各菌种数量均明显多于低水分干草捆。两类草捆中所含相同菌种共8种,其中青霉属3种、曲霉属2种、镰孢霉属2种、根霉属1种。说明在苜蓿干草贮藏期间青霉属、曲霉属和镰孢霉属为草捆内主要优势菌属,高水分打捆更有利于各种真菌微生物繁殖、活动。  相似文献   

11.
苜蓿草捆含水量、密度及尿素对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含水量、密度和尿素处理对苜蓿草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茬苜蓿打捆贮藏100 d后,在苜蓿含水量为33.08%条件下,随草捆密度减少,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降低;在苜蓿含水量为21.16%条件下,随草捆密度减少,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升高。苜蓿含水量33.08%的不同处理草捆都有升温现象,草捆温度随密度增加而升高;高温持续时间也不同,密度增加高温持续时间长;添加尿素具有降低草捆温度并缩短高温持续时间的作用。苜蓿含水量22.16%的不同处理草捆都无升温现象发生。为了获得优质苜蓿草捆,应以制作高水分低密度加尿素(33.08%、250.3kg/m3、2.5%)和低水分高密度(21.16%、393.6 kg/m3)草捆为主。  相似文献   

12.
高水分打捆贮藏对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在高、低水分条件下打捆对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捆前含水量的逐渐下降,茎叶比增加,叶片损失率增大,对于茎秆未经压扁的苜蓿,其含水量与茎叶比呈一元线性相关;茎秆压扁后,其茎叶比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呈指数曲线的变化趋势.采用高水分打捆贮藏,草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 817 kg/hm2,915 kg/hm2和192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解析影响优质苜蓿干草生产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我国北方地区生产优质苜蓿干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测定紫花苜蓿不同收获期(不同茬次、不同花期)的干燥速率、叶绿素含量、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相对饲用价值,RFV)等指标筛选苜蓿自然干燥的最佳环境条件,并通过各项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明确影响苜蓿自然晾晒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苜蓿自然晾晒中,影响苜蓿干燥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影响苜蓿叶绿素含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和风速;影响苜蓿CP、NDF、ADF及RFV等营养指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其中温度、风速对CP的影响极显著,空气湿度对NDF、ADF及RFV的影响极显著。综合衡量,影响苜蓿干燥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温、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风速。2)通过对各收获期苜蓿干燥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综合分析,在与试验地气候条件相似地区,苜蓿自然干燥的最佳环境条件是:温度日均值26.29~27.95℃,空气湿度日均值34.74%~36.71%,太阳辐射强度日均值268.36~422.33 W·m^(-2),风速日均值1.59~1.82 km·h^(-1)。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对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霉菌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本研究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采集露天贮藏、苫布贮藏和储草棚贮藏下不同贮藏时间的苜蓿干草,用PDA平皿培养法、形态鉴定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法对霉菌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方式和时间对苜蓿干草的霉菌数量和种类有显著影响;在为期360 d的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霉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3种贮藏方式中,露天贮藏的霉菌数量最多、变幅最大(4.57×103~1.74×104个·g-1),苫布贮藏的次之,储草棚贮藏的霉菌数量最低、变幅最小(3.31×103~7.29×103个·g-1);共检出真菌16属41种,优势属为链格孢属,枝孢属和曲霉属;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霉菌种类呈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储草棚贮藏的苜蓿干草霉菌种类变化最小。因此,在甘肃河西地区,苜蓿干草宜采用储草棚贮藏,且贮藏期不宜超过7个月。  相似文献   

15.
苜蓿干草添加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干草在高水分打捆贮藏时添加有机酸、胺类化合物和生物制剂等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缩短干燥时间 ,避免低水分牧草在打捆时的叶片脱落 ,是减少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 ,保证苜蓿干草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苜蓿规模种植、生产和加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目前苜蓿种植的情况,对苜蓿规模种植、生产和草捆加工等产业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苜蓿干草捆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含水量为15%、打捆密度为150kg/m3的苜蓿草捆在不同贮藏时间(1、10、30、90、180、360d)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贮藏1d时相比,不同贮藏时间段苜蓿干草的C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从CP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2级。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360d时的NDF含量显著高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NDF含量(P<0.05);从N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10d之后ADF含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A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贮藏时间在30d以上的苜蓿干草DMI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30d之内的DMI值(P<0.05);从DMI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3级。贮藏时间在90d以上的苜蓿干草DDM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DDM值(P<0.05);从DDM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RFV值显著降低(P<0.05),且在贮藏180~360d的时间段内,RFV值下降幅度较大;从RFV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综合比较,苜蓿干草在贮藏180d之后营养价值大幅度下降,因此,在贮藏180d之内出售或者饲喂家畜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