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煤矸石山是矿区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之一。研究矸石山造林绿化,改善矿区形象,美化环境,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研究了矸石山的营养成分含量、造林树种的选择,整地、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改善矿区环境卫生。为矸石山造林绿化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西山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每年产生数以万吨计的煤矸石。这些煤矸石长期堆积而成山,常常自燃,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自然景观,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是矿区的一大公害。2006年山西省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启动了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矸石山绿化作为全省煤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是矿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通过对官地矿矸石山A区2012年-2013年绿化效果分析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此类绿化提供了技术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阜新矿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在采煤生产的同时剥离出大量的煤矸石等伴生废弃物,堆积成了一座座矸石山。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危害了矿区居民的生活与健康。原阜新矿务局林业处几十年来,在绿化治理矸石山的工作上,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矸石山造林技术,成功栽植了1.7万亩的人工  相似文献   

5.
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煤矸石山作为矿区主要废弃地类型之一,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目前,对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矸石山的环境危害、基质改良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分析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矸石山植被恢复理论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和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立地条件分析与评价、矸石山基质改良技术、树种选择和规划、抗旱造林栽植技术、植被抚育管理技术和植被恢复的监测与评价等组成的矸石山的植被恢复“六阶段“技术模式,加深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理论研究,为矸石山的植被恢复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焦作中马矿区矸石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例,借鉴了国内外对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在介绍中马矿区矸石山的立地情况和社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针对目标矿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途径,并探讨了我国煤矿区煤矸石资源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煤矿废弃地采取生物措施及人工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技术,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宜草则草、宜灌则灌、益林则林,建设多树种搭配、乔灌草混交的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体系。建立不同类型的煤矸石山及采煤沉陷地治理模式,并提出各种模式区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等配套措施,逐步根治矿区污染,恢复矿区土地生产力,改善废弃矿山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8.
泸溪县坚持把“三难地”造林绿化攻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县共投入资金84万元,完成“三难地”造林1124.3公顷,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1.8个百分点。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难地”造林绿化工作,每个县级领导每年都在自己的联系乡镇办起了66.7公顷的样板山,从炼山整地到栽植都亲临造林现场指导,从而掀起了“三难地”造林绿化高潮。在“三难地”造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栽植了柏木、桃树、乌桕、刺槐。在规划设计上,坚持因地适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为了确保工程造林质量,他们严把整地关,全部实行大…  相似文献   

9.
《防护林科技》2019,(5):F0004-F0004
由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石质荒山抗旱造林技术推广与示范”于2019年5月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中兴乡兴久村的白虎山和骆驼山开始整地造林。该项目针对石质荒山,通过采用壕式整地、应用保水剂、覆膜保墒等造林技术将完成4hm^2的石质荒山绿化示范林。  相似文献   

10.
百年树人,十年树木。煤矿行业造林绿化工作被誉为“绿色银行”,“绿色工程”。造林绿化、消灭茺山、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对改善和保护人类生态平衡,起了很大的作用,其社会效益是无可置疑的。就江西省煤矿造林绿化而言,现已累计完成造林总面积20.8万亩,木材蓄积总量达到12万m~3,林木长势诱人,发展前景可喜,曾  相似文献   

11.
煤矸石山水土流失是矿区治理的一大难题。分析了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的原因,介绍了河东煤从降水、煤矸石山坡度、坡长、表面植被覆盖等方面治理煤矸石山的经验,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土地破坏越来越严重。然而,利用煤矿开采的废料——煤矸石和电厂的废渣——粉煤灰,输送到采煤塌陷区,填平后可成复田。这样一方面可解决煤矿和电厂的废物处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恢复了耕地面积。对恢复后的土地如何开发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根据柳树具有用途广,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等特点,我们1986年用4个柳树品种在不同基质上进行了育苗试验。为矿区造林绿化,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矸石山是目前煤矿最难处理的公害之一。仅山东省就有矸石山100余座,占地近万亩。为了探讨矸石山造林绿化的可能性,为大面积矸石山造林积累经验,我们从1988年开始,在坊子煤矿1号矸石山进行造林试验,历时4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根据今年营林生产的实际情况,省林业厅于今年5月底对今年全省的营林生产提出了五条要求: 一、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落实全国、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领导;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总体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扎扎实实抓好今年的造林工作。二、切实抓好育苗管理和预整地工作。为保证今年有足够的苗木造林,要采取有效措施,抗旱保苗,加强检查管理,培育壮苗,并坚持使用一二级苗;要组织劳力,抓住造林前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整地,保证整地质量,使整地达到造林面积的85%以上。三、各地要抓住时机,掀起造林高潮。进入造林季节,各级林业部门要将工作中心放在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邢台县是一个山区县,浅山丘陵区及三河两岸的沙荒区至今仍有荒山荒滩4814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虽经多年治理,造林成活率依旧很低,严重制约了全县的绿化建设进程。为攻克这一难题,邢台县积极探索适合该地区的造林模式,于2001年分别在大沙河沙荒地和浅山丘陵区试验挖掘机整地技术,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机械整地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人工整地和爆破整地速度慢、标准低、成本高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林业科技》2007,32(6):F0004
鹤岗矿业集团岭北排矸区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区的北部,面积达1000多hm2,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一度被当地居民形象地称为“城市沙漠”。为彻底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鹤矿集团林业处从1985年开始,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经过大量的试验,筛选出适合排矸区特殊生境的乡土树种—樟子松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并在整地时间、整地方式、造林时间、造林方法及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技术。截止到2007年,累计完成矸石山复垦造林800hm2,保存率达85%以上,部分造林地段已经成林,并成为东北三省最大的矸石山复垦造林基地,为矿区生…  相似文献   

17.
山区综合开发的成功模式—“围山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山市北部的迁西、迁安等山区县,广大干部群众在长期的山区农业开发实践中,创造了“围山转”造林整地经验,不但加快了荒山绿化速度,使山区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围山转”已经成为山区综合经济开发的新模式。“围山转”是在鱼鳞坑、水平沟水土保持工程的启迪下,综合了水平梯田和挖大垵栽植果树的优点而逐步发展完善的。“围山转”即高标准的环山水平沟造林整地工程。因水平沟层层叠叠,依山而起,宛如一条条彩带围绕在山坡上,所以当地群众形象地称其为“围山转”。  相似文献   

18.
煤炭生产为晋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煤矸石场的形成影响着周边生态环境。从矸石场堆放、整地两方面探讨了矸石场的治理方法;研究了矸石场绿化的树种选择与种植管理技术;最后分析了绿化的成活率、生长量、覆盖率及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等几方面的效果,得出了治理煤矸石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藤本植物在煤矸石山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矸石山不仅侵占大量土地,污染环境,而且严重破坏生态景观,煤矸石山的绿化势在必行。选择藤本作为先锋植物绿化煤矸石山具有多种优势,但必须坚持适应性、生态性、节水性和经济性的原则。最后列举了常用先锋藤本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般说,提前整地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但太行山石灰岩区侧柏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阳坡,提前整地反不如不整地成活率高。1987年以来,我们在辉县太行山低山石灰岩区开展了(冬季)整地与不整地造林试验,试验结果:①阴坡整地比不整地土壤含水率高3.07%,阳坡整地比不整地低3.18%;整地阴坡比阳坡高6.23%,不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