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研究入侵植物与植食性昆虫和土壤微生物互作的纬度梯度格局对揭示和预测外来生物入侵过程和态势极为重要。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学学科组以我国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本土植物莲子草及引入的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列出了我省茶园中与茶蚜相伴而生的捕食性昆虫天敌(包括蜘蛛)18种,主要有4类:蜘蛛类、瓢虫类、食蚜蝇类和草蛉类;对4类天敌中的一些优势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控害作用做了简明的分析,如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黑带食蚜蝇、中华草蛉、大草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利用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种植诱集和蜜源植物,维护茶园生物多样性,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气候变化和外来生物入侵是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目前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局限于气候变化对入侵植物本身的影响;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天敌昆虫等多级营养关系,从而间接影响植物入侵,目前尚无报道。空心莲子草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入侵物种之一。我国于1986年引进专一性生防天敌莲草直胸跳甲控制该草。但该虫目前仅成功控制了南方水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而对陆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防效甚微。前期研究表明,陆生生境中空  相似文献   

4.
<正>瓶子草是瓶子草科瓶子草属植物,目前有9种和众多的亚种、变种及人工培育的杂交新品种。目前市场上作为商品流行的种类主要有紫花瓶子草、红瓶子草、白网纹瓶子草、黄瓶子草、翅状瓶子草、大瓶子草、小瓶子草、超大黄瓶子草、红管黄瓶子草、鹦鹉瓶子草、海豚紫瓶子草、红螺紫瓶子草、紫黑瓶子草等。瓶子草叶子奇特,有的呈管状,有的呈喇叭状,还有的呈壶状。瓶状叶是捕捉昆虫的诱捕器,瓶内壁非常光滑,并生有蜜腺,能分泌出香甜含  相似文献   

5.
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里,植物往往处于生态食物链的低端然而也有例外,那就是奇妙的食虫植物.、它们可以利用先走演化的特殊技能,来捕食以昆虫为主的小动物在早期的英文中惯用Insectivorous Plants来表示吃昆虫的植物.  相似文献   

6.
正土瓶草又称澳洲瓶子草、囊叶草,原产于澳大利亚西南海岸一带地区的一种非常特殊的低矮型食虫植物。土瓶草为多年生草本,有地下茎和莲座状叶丛。叶可分为普通叶及捕虫叶两种,瓶盖上有透光的斑,能吸引昆虫,在澳大利亚花期为12月至翌年2月的夏季,引种到北半球花期改变为夏季6~8月。土瓶草的花序直立,高约60cm,常有超过100朵以上的白色小花,在食虫植物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被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中,昆虫与植物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及持续的相互作用,其中植食性昆虫主要依靠嗅觉识别植物产生的挥发物来区分寄主或非寄主植物,研究植食性昆虫嗅觉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感受机制,有助于揭示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关系,筛选植物抗性品种及开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本文综述了植物挥发物种类及特性和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挥发物的响应、触角嗅觉感器神经元类型及功能、触角嗅觉相关蛋白种类及其功能,展望了昆虫化学生态研究中最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为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植物经常受到具有不同取食类型的多种昆虫的攻击,并且对这些昆虫诱导的防御反应有很大差异。例如,植食性昆虫可诱导植物的一般特异性反应,进而改变后续植食性昆虫的直接和间接防御。不同的诱导防御类型(局部与系统诱导、单一与多重诱导的防御)可能取决于植食性昆虫的种类与取食方式。因此,研究植物防御反应中特异性的演化可以为理解植物与植食性昆虫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正>入侵植物在入侵地被昆虫取食的压力减小,尤其是缺少专食昆虫的取食,这将导致入侵植物的昆虫防御策略发生演化。植物减少防御的投入,而分配更多资源用于生长和繁殖。诱导防御是在植物受到刺激或伤害时才会表达出来,因而比组成型防御(始终在植物中表达的防御)的成本低。因此,入侵植物在入侵地可能会因为昆虫取食的频率和类型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正>农药的广义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有时也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由此可见,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昆虫与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研究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维持及其演化机制尤为重要。植物叶片化石中保存有丰富的昆虫取食遗迹形态,是研究植食性昆虫和植物相互关系演化的绝佳材料。高山栎类为壳斗科栎属植物,不但是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地区现代森林植被中的优势种,还具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资助号:30871650,31100302,31200286)、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等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入侵生物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与美国莱斯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等的国际同行合作,在外来入侵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及入侵机理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最近的相关结果分别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2013)和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2013)上。在前期关于我国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生境下抵  相似文献   

13.
<正>入侵植物在入侵地被昆虫取食的压力减小,尤其是缺少专食昆虫的取食,这将导致入侵植物的昆虫防御策略发生演化。植物减少防御的投入,而分配更多资源用于生长和繁殖。诱导防御是在植物受到刺激或伤害时才会表达出来,因而比组成型防御(始终在植物中表达的防御)的成本低。因此,入侵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科学家在墨西哥狄华坦沙漠峡谷的中心地带发现了植物和昆虫的两个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一种植物的叶子在受到害虫侵袭时,能够喷射一种化学毒素,最远的喷射距离将近2米;一种聪明的昆虫在察觉自己吃到的树叶毒素过强时,它们可以准确切断树叶的毒素疏导管,巧妙避开这种植物的防御系统。这两个有趣的发现,生动阐释了植物与昆虫没完没了的战争是它们无法规避的宿命。表面上看,植物在与昆虫的较量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长期大量地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剂,已带来了一些严重后果。因此,科技工作者展开了植物源信息素的研究。植物与昆虫间的相互作用。在异质环境中,往往同时存在各式各样的植物种类,但是某种植食性昆虫仅仅嗜好这些植物中的一种或数种。植物对于昆虫的侵害一般以某种形态特征或化学因  相似文献   

16.
<正>地上和地下昆虫互作对于植物生长和地上地下昆虫群落结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地上和地下昆虫互作的内在机制还不清楚。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可以调节地上和地下昆虫的相互作用,植物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分配可能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生物学课题组,以大戟科植物乌桕和同时具有地上(成虫)和地下(幼虫)两个生活史阶段的红胸律点跳甲为对象,研究植物与地上和地下昆虫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跳甲地上成虫的取食行为促  相似文献   

17.
昆虫线虫对植物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年以来,国外一些研究发现斯氏科(Steinernematidae)和异小杆科(Heterorhabditidae)的昆虫病原线虫作为生物防治制剂不仅能够主动寻找寄主、侵染有害昆虫,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植物线虫。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小杆科、小杆属Rhabditis(Oscheius)的某些昆虫寄生线虫也有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关于这些研究国内报道甚少。为便于同行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和资料查询,本文综述了昆虫线虫对植物线虫的抑制作用和影响因素,并对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书 《分子植物育种》2010,8(3):431-431
<正>新研究表明,植物要么生长迅速要么拥有较强的防御能力,而不能集于两者于一身。在我们自己的后院里一直上演着一场秘密的战争:存在与植物与植食昆虫间、以及植食昆虫与以植食昆虫为食的昆虫(肉食者)之间。根据加州大学欧文分校Kailen Mooney的研究,这场战争的结局,特别是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僵局。  相似文献   

19.
正夏天,人们在田间地头,常可看到一类有着绿色而柔软的身体,长着四个大而透明的翅膀的昆虫,缓慢地飞翔于空中,这就是著名的灭虫能手——草蛉。草蛉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这一目的昆虫全世界已知约5000种,中国记载近200种。绝大多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能够捕食蚜虫、蚁、螨等,所以其中不少种类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草蛉体壁通常柔弱,如柳絮一般,细长的身体有10毫米左右,翅阔,透明,看  相似文献   

20.
<正>食虫植物是一种会捕获并消化动物而获得营养(非能量)的自养型植物,大部分猎物为昆虫和节肢动物,故又称"食肉植物"。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是处于最下端的。然而,只有食虫植物例外,因为它们能利用自身先天赋予的各种"奇招绝活",引诱、捕捉昆虫甚至一些蛙类、小蜥蜴、小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