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水平辣椒红素对血鹦鹉生长、体形、体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添加辣椒红素的人工饲料进行饲养试验,将450尾体质量(4.19±0.69)g的褪黑血鹦鹉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试验鱼,辣椒红素的添加量分别为1 %、3 %、5 %、7 %,对照组不添加辣椒红素,试验期为54 d。试验结果:3 %辣椒红素组血鹦鹉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辣椒红素对肥满度影响不大(P>0.05);随着辣椒红素水平的提高,血鹦鹉鳃盖、皮肤、鳍条的色度值增大,45 d后达到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 %辣椒红素组血鹦鹉的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4月下旬,山东省滨州市某獭兔场1 ̄3周龄獭兔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速到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诊断中心诊治,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定为大肠杆菌病,确诊后,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积极治疗,并采取综合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这次疫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10)
<正>过去,我国养殖獭兔存在饲养规模小、分散,种兔严重退化、毛皮质量差,生产周期长等问题。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獭兔裘皮需求的增加、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促进了我国獭兔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批量獭兔皮及其制成品出口的国家。随着獭兔生产的发展,我国獭兔业正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獭兔的养殖管理也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獭兔养殖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市场经济效益看好。然而獭兔疾病严重威胁獭兔养殖业的发展。兔病的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季节及其他动物疾病的传入等。因  相似文献   

5.
迟静  王晓艺 《畜禽业》2015,(2):54-55
<正>1试验材料与仪器1.1试验材料1.1.1病料来源。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某獭兔养殖场养殖2 300余只獭兔,2014年10月29日发病,最急性未见症状突然死亡;急性型采食减少、停止采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拉褐色稀便。发病率10%~30%,死亡率50%~60%。2014年11月2日来我站实验室就诊,剖检见肺呈深红色且有点状出血,各肠段有卡他性炎症和黏膜出血,脾肿大呈桃红色,肝稍肿大出血,个别兔  相似文献   

6.
以凡纳滨对虾为试验对象,探讨在饲料中添加2 mg/kg的辣椒碱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饲料中添加2 mg/kg辣椒碱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显著改善,成活率、饲料系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免疫抗氧化指标(MDA、SOD、CAT)水平及健康状况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6,(2)
正《中国畜牧兽医报》报道: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川白獭兔新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培育的獭兔新品种,标志着我国獭兔新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川白獭兔"是以德系獭兔和美系獭兔杂交选育的四川白獭兔为育种材料,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通过连续五个世代定向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8)
<正>目前,规模化养兔场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兔沙门氏菌病。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以及不当的服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造成用药浪费,延误病情,使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为选用有效抗生素提供依据。1试验材料与仪器1.1试验材料1.1.1病料来源12只病死獭兔样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9):96-97
獭兔由于食入大量难易消化的粗纤维饲料、过量食入玉米等谷物性饲料,或者食入腐败霉变的饲料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獭兔的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食欲降低甚至废绝,统视之为獭兔消化不良,该病多发生于幼龄獭兔。消化不良是獭兔常见病、多发病,单一疗法效果不理想,獭兔消化不良若不及时治疗,一旦迁延反复,獭兔生长速度显著降低,养殖效益降低。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养兔业快速发展,不同规模化的养殖越来越多,不少养殖场都有数量不等的獭兔受到真菌的感染发病传染,这将直接影响皮毛的生长与质量,危害獭兔的健康,严重影响獭兔的经济效益。现将该病的防制对策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獭兔睾丸组织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獭兔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动物,它既是毛皮动物又可食用,普遍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多种哺乳动物生精周期研究,但很少有关于獭兔的报道。本实验对2只完全性成熟的健康獭兔进行睾丸结构,生精周期相对频率,支持细胞效率研究。獭兔睾丸经石蜡包埋,HE染色以便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不同的生殖细胞组合分析显示30%的曲精小管显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精上皮周期阶段。獭兔生精周期阶段频率(%)分别为:阶段1:(15.5±2);阶段2:(14.0±1);阶段3:(11.5±1);阶段4:(8.5±1);阶段5:(10.5±1);阶段6:(18.5±2);阶段7:(13.0±1);阶段8:(8.5±1)。支持细胞效率(圆形精子:支持细胞=7:1)。本研究结果表明獭兔的生精效率较其他哺乳动物高。  相似文献   

12.
高静 《畜禽业》2007,(9):33-33,32
<正>四川省大邑县天利兔业合作社是在原大邑县獭兔协会的基础上整体转型而设立。坚持走"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科学化发展、产业化支撑、农民得实惠"的路子,探索出了一条比较适合獭兔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特有的凝聚优势,把养兔个体"粘合"到一起,形成合力,规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11):17-18
为开发利用木薯茎叶作黑豚饲料,提高木薯茎叶饲料化利用率,试验将黒豚随机分2组,每组60只,按试验组饲喂微贮木薯茎叶,对照组饲喂橡草,各组精料相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黒豚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每kg体增重饲料费比对照组降低4.86元;而试验组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屠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平均肝脏的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黑豚日粮中添加微贮木薯茎叶代替橡草,可提高生长速度和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4.
冀贞阳 《畜禽业》2003,(4):62-62
治疗家兔传染病,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和抗药性的产生,按书本或广告宣传选药,具有很大盲目性,往往贻误治疗时机,致使病情恶化,死亡增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根据药敏试验选药,由于来自当时当地的具体病例,真实确切,针对性强,故可收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之效。当前各地采用此种选药方法治疗家兔传染病,收到了生效快、疗效高的极佳成绩,可以充分证实这一点。现选择家兔五种传染病药敏选药治疗实例浅述如下。1药敏选药治疗实例1.1庆大霉素治疗獭兔绿脓杆菌病据山东单虎、崔尚金等报道,山东省莱阳市某獭兔场饲养獭兔600…  相似文献   

15.
獭兔是一种典型的皮肉兼用型兔,因皮毛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而著称,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呼吸道疾病一直是獭兔养殖的隐形杀手,多数以慢性为主,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低,从而很容易被养殖户所忽视,它会导致病兔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病期漫长,最终被淘汰或因衰竭而死亡,使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低下。该文介绍了獭兔呼吸道疾病的病因、症状、病理变化及其综合防治,以期对獭兔养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刘建明  孙梅 《畜禽业》2005,(5):25-27
獭兔又叫力克斯兔、天鹅绒兔、彩兔等,是一种典型的皮用型兔,因其毛绒密柔软,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故得其獭兔之美名。獭兔在动物分类学上属哺乳纲、兔形目、兔亚科、学兔属。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2,(8):34
<正>2012年7月21日,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獭兔饲养管理规范"在吉林长春组织国内兔业界专家进行了审定。  相似文献   

18.
李志坚 《畜禽业》2002,(3):X063-X063
我国从30年代就有人开始饲养獭兔,真正作为商品生产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50年代初,我国从前苏联引进大批獭兔,1979年港商包起昌为支援家乡建设,以补偿贸易形势从美国引进种兔200只.1980年和1986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先后从美国分两批共引进种兔2300余只.至此全国已引进獭兔4000余只,普及推广到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在内的全国各地,目前全国獭兔存栏数量约为100万只,华北、华东、东北、四川等地饲养量较大,大多以公司加农户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牛马铃薯中毒是牛吃了大量的马铃薯绿皮、幼芽及其茎叶而引起的中毒。1病因马铃薯的嫩绿茎叶、外皮及胚芽里含有毒生物碱——龙葵素(马铃薯素),特别是当马铃薯发芽、变质、腐烂时,龙葵素增加,牛若食用极易引起中  相似文献   

20.
<正>1蒜辣粉将大蒜、辣椒烘干,制成干粉,按2:1的比例混匀,包装备用。2试验动物及分组选择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600羽240日龄同群蛋鸡(本地草鸡),随机分为3个组,均分为3栏在同一鸡舍中饲养。于2006年7月—8月在江苏省滨海县家畜品种改良站鸡场进行为期30d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