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劳动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思想,融合了中国几代领导集体的劳动论述,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不断发展的学农教育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劳动观教育,在推进农业劳动为主型学农教育和半工半读型学农教育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价值导向型学农教育,主动回应"用劳动托起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高等旅游教育虽然取得了快速的规模扩张,但其人才培养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山东省高等旅游教育应该实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但目前山东省高等旅游教育中,"产、学、研"并没有做到深层次的结合,"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真正形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旅游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着力提高旅游院校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水平,积极促进旅游研究成果的应用,以实现"产、学、研"在山东省旅游人才培养中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西安秦岭地带乡村研学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态势良好,通过对西安秦岭地带乡村研学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生态保护教育、丰富研学产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研学品质等发展建议,以促进西安研学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70-272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首次将研学旅行视作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研学旅游实现了把旅游和教育结合起来。相比城市地区,研学旅游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推行进程相对缓慢。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和限制条件,最后分别从完善政府政策、更新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发挥学校和教师作用、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学农教育实践基地是青少年农业教育的重要实施场地,梳理其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对国内建设、发展学农教育实践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功能定位、基地规划、课程设置、发展管理模式、绩效评价、发展历程等方面梳理了青少年学农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学农基地")的研究概况和发展概况,总结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  相似文献   

6.
学农活动     
正磨豆腐、做酸奶、下田插秧……2019年,北京市约有3万名初二学生参与学农活动,覆盖同届学生近30%。据了解,北京市目前已设立4个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在学农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下地、下厨"等实用技能。未来北京将继续出台多种措施,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这正是:一粥一饭思不易,耕种锄耪需尽力。课余学农下田地,知行并进堪成器。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人们"看山望水忆乡愁"的需求日趋旺盛.为满足人们对美丽乡村的憧憬与向往,传统乡村旅游急需革新思维,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中探索新型"打开方式".立足新常态背景,分析"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与路径,为助力创意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朱智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4):203-207
对湖州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分类,基于旅游产品开发理论昂普(RMP)分析模式,对湖州市乡村研学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湖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提出乡村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9.
研学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对高校旅游教育及国家旅游行业发展都有重要促进作用。研学旅游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在各地大力推行,也深受社会关注。文章先分析研学旅游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研学基地建设的对策,以期为研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农而不爱农是农科院校涉农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学农爱农教育非常重要。作物栽培学是涉农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该文将探讨如何在作物栽培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农科大学生的学农爱农意识。  相似文献   

11.
郑海兵 《新农村》2020,(4):14-15
近些年来,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高端民宿、香椿产业等配套产业齐头并进,"油茶小镇、红旅之乡"品牌效应明显,入选省第四批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单位,荣获省级森林特色小镇、国家卫生乡镇等一系列"金字招牌"。2020年,新昌乡将做深"研学产业"这篇文章,发展"研学+旅游",助力国家4A景区创建。  相似文献   

12.
得益于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惠州旅游迅速发展,惠州也因此被纳入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行列。惠州学院后山及其周围区域拥有水域风光旅游资源、野生植物旅游资源、休闲-研学旅游资源和校园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进行旅游规划开发,为惠州全域旅游添砖加瓦。分析了惠州学院后山旅游市场、旅游功能分区,最后进行了旅游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业科学》2020,(5):138-139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县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同时也是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何利用"两山"理论指导,做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旅游,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融合、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针对婺源县的资源与旅游特点,提出了大力开展观鸟旅游、探索森林步道研学旅行、融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婺源县自然博物馆和打造珍珠山国际狩猎场等五大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国家旅游局长李金早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他认为全域旅游可以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本文在分析了淮安市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淮安的农业旅游可开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依据农业高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从入学教育、社会实践、职业规划、课程教学等教育环节入手,探讨了加强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学农爱农"思想教育,鼓励学生为祖国的"三农"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草药+旅游"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旅游非常重要的一种特色发展模式.本文以承德市中草药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国内外经验,以及对承德市特有资源分析,研究承德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融合中草药及旅游资源,创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草药+旅游"模式,并给出了综合性的建议,以期促进承德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依托农业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广东省五华县蔬菜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农俗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乡村休闲新业态,谱写了三产融合发展新篇章。本文从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文化、人才角度出发,通过调研五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种植项目种类分布不均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旅游人才缺乏等短板,并提出促进“农业+互联网”“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文化”和“农业+教育”融合发展等解决策略,加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乡村“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111-112
"互联网+"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公众消费习惯的变化,乡村旅游必须推动网络嵌入式发展与创新转型升级。首先厘清"互联网+乡村旅游"概念,继而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并从发展模式探讨出发指出其中之不足,最后提出乡村旅游和互联网的更深一步融合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首次明确了"旅游扶贫"政策选项之一的定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金融扶贫工作也在持续开展中。但在以往的金融扶贫助推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普遍存在农户融资意识不强,或金融机构无法精准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情况。通过对地处高寒山区的虎形山瑶族乡的实地调研,指出其沿"金融+旅游振兴"道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正规金融服务缺乏、宣传不到位、贷款渠道不规范、政府关注不够、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进而分别从银行、政府及景区管理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乡村地区正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研究探索了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以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围绕区域旅游空间布局、重点体验区旅游产品提升、特色绿道线路设计、"宜南自由行"系统设计等开展深入研究,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区域一体化导游团队建设、旅游环境"五化"工程等新思想,从而丰富乡村全域旅游研究内容,并助推宜南山区乡村旅游全域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