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SSR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分子标记,与RFLP、RAPD、AFLP相比,SSR具有多态性高、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特点,已在水稻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阐述了SSR标记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规程,介绍了其在构建水稻连锁图谱、水稻品种特异性鉴定及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目前SSR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推动SSR标记技术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进展,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种子纯度在种子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往的形态鉴定等方法难以满足种子强度鉴定的要求。分子标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种子纯度鉴定中。本文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简要叙述了SSR标记技术在农作物种子纯度鉴定上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在杂交种纯度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玉米微量PCR反应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不同作物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玉米分子标记技术体系中组织DNA提取步骤、PCR扩增、电泳检测等环节的优化,初步建立了以5 μL反应体系为基础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加快玉米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检测速度,降低玉米分子标记检测过程中的消耗。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4种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AFLP尧RFLP、RAPD、SSR)的原理方法,比较各自的特点。并简单综述上述4种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牧草中的应用,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88对橡胶树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产物清晰、扩增稳定的引物.采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快速银染检测的方法,构建了87份橡胶树的DNA指纹图谱.5对引物共扩增出16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3.2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5条,扩增条带分布在148~342 bp,无性系之间只存在1~2个片段差异,说明遗传差异小;根据建立的无性系数字指纹图谱,能逐一区分65个无性系,表明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橡胶树无性系的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梁慧玲  梁月荣 《茶叶》2003,29(4):191-194
本简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任意引物PCR(Abitray Primer-PCR,APPCR)微卫星(microsatellite)或称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技术和割裂扩增多态性(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CAPS)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等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茶树分类学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鉴定、构建茶树的遗传图谱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小麦条锈茵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为SSR标记技术在条锈茵群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90个小麦条锈茵茵系进行了毒性和DNA多态性分析.毒性分析发现17种致病类型或生理小种,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75个基因型,DNA指纹的多态性远比毒性的多态性丰富.不同小种有相同或相近的DNA指纹,同一小种可能有不同的DNA指纹.毒性特征和DNA多态性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SSR标记技术可用于小麦条锈茵群体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8.
玉米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义勇  李殿申 《杂粮作物》2005,25(6):353-355
主要介绍了AFLP、RAPD、RFL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多样性,QTL定位等研究方面的应用。应用分子标记技术,不仅对玉米种质资源的发现、鉴定、分类整理和开发利用有一定作用,而且能进一步挖掘与玉米高产、优质高抗有关的基因,从而进行基因的定位和标记,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同时运用该技术对玉米抗逆性基因进行精确定位,为这些抗逆基因的克隆、转化及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条件,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应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来自海南省的51份普通野生稻样品籼梗分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5条,共扩增出具有多态性标记位点96个,占总位点的78.05%,所用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值为0.720.2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多态性高的22对引物,共扩增出188个标记位点,其中172个具有多态性,占总位点的92.10%,SSR引物的PIC平均值为0.794.显然,SSR检测出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RAPD和SSR标记的分子聚类获得了趋势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聚类树状图.聚类结果表明.2种标记均揭示了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一定程度的籼粳分化.其中偏粳多于偏籼.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海南普通野生稻在中国栽培稻起源演化上的地位.并对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SSR分子标记研究茶组植物种间亲缘进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利用50对来自茶系的SSR引物对41份茶组资源进行PCR扩增,研究不同类型SSR引物的通用性和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茶系的SSR引物在茶组植物中的通用性高,其中EST-SSR通用性多态位点的比例达到60%。另外,利用SSR标记技术对茶组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不同位点在种间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每个位点4.21个等位基因。通过UPGMA方法构建了茶组12个种的遗传进化关系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