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培大麦品种单二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二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而成的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抗寒、品质较优等特点,一般亩产350~400kg,产量潜力450kg/亩以上。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主攻足穗、大穗,提高粒重,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2.
徐州25号小麦品种选育与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25号高产稳产,江苏省区域试验汇总产量超过550kg/亩,小面积亩产超过600kg,该品种穗粒结构协调,耐肥抗倒。超高产育种目标是亩产600kg以上,产量结构模式为稳穗增粒,抗倒、抗病、抗寒性好。对杂交后代的选择应抓住重点,优中选优。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多抗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是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理想品种,在1995~1996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和江苏省生产试验中,产量均较对照种扬辐籼号增产7%以上,大面积亩产600kg左右,最高亩产达775kg,米质优,品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一级米标准,米饭松散柔软,冷后不硬,适口性佳,抗白叶枯病,耐热性和苗期耐冷性较强,高度抗倒,对肥料,栽插密度适应幅度宽,适宜早播早栽,该  相似文献   

4.
徐州23号属弱春性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早熟,耐瘠,但耐肥抗倒性一般。中感纹枯病,抗寒性较差。适合于淮北地区中晚茬种植。最适播期为10月15-25日,种密度弹性较大,以每亩10-25万基本苗为宜。生产上应严格掌握化肥氮用量,防止施氮量过多。在亩产350kg的田块,化肥纯氮用量约为10-12kg。要控制施用返青肥,普施拔节肥。重视纹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要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旱地小麦新品系洛旱2号的播期播量二因素优化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播期与播量合理配置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并得出亩产高于450kg的最佳技术组合:播期为10月11-12日,播量为7kg/亩。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亩产600kg配套技术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冬小麦亩产600kg配套技术体系的土、肥、水管理指标及产量结构指标。经过几年的高产攻关实践,验证了高产技术指标的实用性和产量指标的重演性。早茬(精播),小播量,每亩基本苗9万,肥水前重后轻,形成小密度大株型结构;中茬(中播),中播量,每亩基本苗13万,肥水适中,形成中密度中株型结构;晚播(独秆),大播量,每亩基本苗45万,肥水前轻后重,形成大密度小株型结构。最终使各种类型都达到群体合理,穗数、粒数、千粒重“三高点”得到统一,实现亩产600kg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苏椒4号是中早熟甜椒一代杂种,南方宜在大棚保护地栽培,北方可露地栽培。高产,稳产,果实高灯笼形,果色绿,果肉厚(0.37cm)味甜,维生素C含量高达113.04mg/100g,糖分2.5%,抗TWV,耐CMV及炭疽病。大棚栽培亩产3000-4000kg,高的达5000kg,高的达5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8.
合选198是由安徽农业大学选育成功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系,一般亩产可达500千克以上,高产栽培可达550千克以上.该品种半冬性中熟;中高秆,耐肥抗倒综合抗性好,稳定性好,增产潜力大;产量结构协调,品质优良. 1.严格控制播量,适时早播在淮北地区中高产肥力水平下,一般在10月5~30日均可播种,最佳播期在10月10~20日.由于该品种分蘖能力极强,早播宜稀.10月上旬播种,亩播量应控制在5~6千克左右,随着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一般要求年前总茎蘖数在70~80万为宜.  相似文献   

9.
镇稻88是月の光与2507-4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参加江苏省三年中间试验,均比对照增产11%以上。大面积示范试种一般亩产600kg,高产田亩产700kg以上。具有成熟早、稳产性好、品质优良、容易脱粒、适应性广等特点。高产栽培应在保证足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  相似文献   

10.
低芥酸甘白油菜,是利用基因互补原理进行甘蓝型和白菜型菜种间远缘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经在渭北旱塬5年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表现抗病毒病,耐冻、高产、优质。在海拔800~1300m范围内种植,均可安全越冬,突破了甘蓝型油菜的种植界限,使甘蓝型油菜北移一个纬度。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100kg以上,较对照品种秦油4号(白菜型)增产59.06%,最高亩产可达317.5kg。至1993年在陕西渭北、甘肃  相似文献   

11.
稀播紫云英(亩撒播1.5kg)超稀套种油菜(密度为120×50cm,每穴1珠)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亩产达243.3±13kg,增产121.7%;紫云英每亩生物量达2460±142kg,增产15.32%。亩夏收作物总效益提高294元。形成肥油稻稻作农田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豫玉 33号 (郑单 95 8)由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1996年育成 ,2 0 0 0年通过国家和冀、鲁、豫三省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耐密植、适应性广等特点。1 高产1997和 1998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平均亩产 5 5 8.0kg和 5 12 .8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5 .1%和2 2 .4% ,均居第 1位 ;两年平均比对照种增产 18.5 %。1998年和 1999年全国夏玉米区试 (7省市 ) ,平均亩产 5 77.3kg和 5 83.9kg ,比对照种掖单 19号增产 2 8.0 %和 15 .3% ,均居第 1位 ;两年平均比对照种增产 2 1.8%。1999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 6 30 .2…  相似文献   

13.
花椰菜冬花 2 4 0为晚熟品种 ,生育期 2 4 0天 ,植株生长势强 ,叶簇直立 ,叶基部深裂 ,上部长卵圆形 ,深灰绿色 ,蜡粉厚。花球直径 2 0 .2cm ,重1 .2~ 1 .5kg ,洁白紧实 ,品质好。耐寒性强 ,可耐- 5~ - 1 0℃低温以及 - 1 7℃的极端低温。抗黑腐病和霜霉病。一般亩产 1 50 0~ 2 0 0 0kg。适宜秋季越冬栽培 ,次年 3~ 4月份上市供应 ,远销我国东北、西北等地 ,亩效益 1 2 0 0~ 2 4 0 0元。其栽培技术为 :1 适期播种 ,培育壮苗河南地区适宜播期为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若播种过早 ,病虫害严重 ,越冬前植株出现花球 ,耐寒力下降 ;播…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亩产600kg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5年来对亩产500kg以上(600kg)小麦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得出:冬小麦亩产600kg的地块较亩产500kg的麦田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保肥供肥能力明显增强;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8~12万苗为宜,大穗型品种以14~16万苗为宜;重追拔节肥,补施挑旗肥;全生育期浇3~4次水,后期以延长功能叶片存活时间,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粒重为目的采取有利措施,最终可获得亩产600kg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小麦、油菜、棉花、花生间作套种是商丘市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一般年亩产小麦 40 0kg ,油菜 80kg ,皮棉 80kg ,花生 2 0 0kg ,亩产值达 2 0 0 0元以上。现将该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1 栽培模式选用“九二”式配套模式 ;3m一带 ,1 0月中下旬播种 9行小麦 ,占地 1 .8m ,留 1 .2m预留行 ;1 0月底~ 1 1月上旬 ,在预留行内移栽 2行油菜 ,翌年 5月上中旬 ,待油菜收后 ,在油菜茬带内栽种 2行棉花 ;5月 2 0~ 2 5日在麦垄内点种 6行花生。如附图。2 品种小麦选用适宜晚播早熟 (能在 6月上旬收获 …  相似文献   

16.
豫花15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阳县处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是一个农业大县 ,花生常年种植面积 2 5万亩左右 ,85 %以上属于麦垄套种。1999年我们开始引进豫花 15号 (原名 86 0 36 ) ,经过近 2年的示范种植 ,其丰产性和抗逆性均受到种植农户的好评。 2 0 0 1年在王杏兰、阳阿、包厂等乡 (镇 )推广面积 4 70亩 ,平均亩产 32 6kg。王杏兰乡刘杏兰村刘廷山种植 3.7亩 ,亩产达 382kg ,比相邻地块的海花 1号增产 2 0 .3%。阳阿乡延州村连片种植 36亩 ,平均亩产达 348.6kg。在2 0 0 1年参加新乡市花生品种对比试验的 7个品种中 ,该品种平均产量居第 1位 ,亩产 396kg …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品种间杂交方法,育成了高产多抗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豫薯13号。其鲜薯、薯干、淀粉平均亩产分别为2157.7kg、653.8kg和429.1kg,均比对照种徐薯18选77-6增产10%以上;烘干率为30.1%;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抗旱性强;茎蔓较短,薯块熟食味较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试验结果表明,黑芥菜抗寒耐盐,能活化和富集土壤磷素,是一种适宜在盐碱地区作混播栽培的十字花科绿肥品种.(一)生长迅速、产草量高.黑芥菜返青后生长快,在苏北沿海地区秋播,翌年4月上中旬产草量就可达到高峰.据1981年4月中旬测定,黑芥菜亩产鲜草达5129斤,比单播苕子或黑麦草分别增产7.32%和67.94%.用黑芥菜、黑麦草和苕子混播,鲜草亩产达到5912斤,比苕子和黑麦草混播亩产4252斤  相似文献   

19.
水稻历来都是育苗移栽种植.育苗移栽花工多、劳动艰辛、机械作业的难度大.近年来,我们进行了麦茬稻旱播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1983年田间种植试验,有60%的供试品种亩产在800斤以上,有20%的品种亩产在900斤以上,有两个品种亩产超千斤.这说明水稻麦后旱播是有希望的.在供试品种中,重复试验次数最多、表现亦好的要算盐粳2号.因此,现将盐粳2号麦后早播试验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雅安大渡河和青衣江流域两大麦区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分别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模一,大渡河流域亩产450kg以上;模二,青衣江流域亩产250kg以上。本文还探讨了各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提出两大麦区稻茬小麦免耕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