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俊海 《中国蜂业》2002,53(5):21-21
众所周知 ,中蜂蜂王产卵量不如意蜂蜂王。单王群中蜂在短期内很难养成强群。如果双王同箱饲养 ,会加快繁殖 ,但会给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我从自己饲养的 1群中蜂自然交替群 (即母女同巢 )得到启发 ,发现母女同巢群与单王群在饲养管理上有差别 ,于是利用蜂群自然交替的生物学特性 ,近几年来 ,我饲养的蜂群都是母女同巢群。现将我饲养母女同巢群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与蜂友们共同探讨。  一、母女同巢群的优势首先 ,母女同巢群有两只产卵王 ,容易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繁殖成壮群 ,并且母女同巢群由于巢内卵虫多 ,所需饲料多 ,哺育蜂负担重 ,工蜂工…  相似文献   

2.
多王群打破了蜜蜂一群一王的自然生活规律,使多只蜂王不用任何隔离而共同生活在一起。多王群消失了分蜂习性,能够培养强大的群势,从而提高蜂群的力量。早春,当我们强迫蜂王交替,使蜂群变成双王同巢之后,常把老王提出来组成多王群。在组织多王群时,为解决单王生活习惯的工蜂拒绝多王诱入和蜂王中存在单处习惯而引起最初共处时的互不相容的矛盾,我们采取了用失王刺激以幼蜂引渡和蜂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现有饲养的蜂种和技术条件下,双王同巢饲养违反了蜂群正常发展的规律,肯定是失败的。双王同巢为什么违反蜂群发展规律?一、根据蜜蜂的生物学特性,每群蜂只能容纳一只蜂王,才能保持特有的群味而生存下去。这是蜜蜂为繁衍生存而长期保持下的遗传规律。每只蜂王分泌的外激素,由本群  相似文献   

4.
《双王同巢质疑》一文,提出双王同巢违反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文中说明蜂群中只能有一只蜂王,这点的确是真的。当蜂群中因蜂王老劣,蜂群里才会有2只甚至有3~5只不等的蜂王存在。但这些蜂王大都质量较差,不然,也就  相似文献   

5.
康龙江 《蜜蜂杂志》2006,26(1):18-18
双王群出现一侧蜂多,一侧蜂少的现象叫做群势偏集。有偏集就得纠偏,否则,会强则愈强,弱则愈弱,将影响发展和生产。1导致偏集原因蜂王因素:1)老少王同箱,老王产卵力差,蜂群发展慢、群势弱;新王产卵力强,蜂群发展快,群势壮。2)优劣王同箱,优质王产卵快,蜂多群壮;劣质王产卵慢,蜂少群弱。群势因素:春繁一开始群势就不平衡,蜂多的一侧繁蜂速度快,蜂少的一侧越繁蜂越少。季节因素:实践证明,晚秋蜂群偏集尤其突出,哪一侧蜂多,蜜蜂愈是喜欢往哪一侧密集,结果导致蜂多的一侧4框蜂还有余,蜂少的一侧3框蜂也不足。巢门因素:因双王群巢门间距近(8cm左右…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一个平箱通常为8-9脾的中等群势,用双王同巢确实有些大材小用.特别是大流蜜期,要保持7-8个脾供蜂王产卵的机会则更少.因工蜂需腾出大量的巢房贮蜜和花粉,或大部分巢房被蜜和花粉所占.单王群还常有此情况,何况双王同巢.所以双王同巢就显得毫无意义.就一般的蜂王来说,产满一个巢脾的卵最多需要三天,  相似文献   

7.
辛强 《蜜蜂杂志》2005,25(7):21
a.我认为多王群(虫源群)必须师傅专人管理并远离生产群和上风头,最好放在后排下风头,避免迷巢蜂进入多王群;为避免盗蜂,检查多王同巢群必须在蜜蜂早上出勤前或停飞后快速进行,能显著延长多王同巢群维持的时间和减少蜂王的丢失。b.饲养一定数量的多王同巢群(并非蜂王越多越好)作为虫源群可以获得大面积的虫脾,移虫时虫龄基本一致,有利于机械化移虫。经常提卵或大虫脾给有分蜂情绪、处女王、强群等需要虫、卵的蜂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蜂群的哺育力而加快这些蜂群的繁殖速度,降低或消除怠工情绪。如果全场都是多王同巢群,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确实…  相似文献   

8.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机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践证明,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一是群势过于强大;二是巢内闷热;三是哺育蜂过剩;四是巢内储存的粉、蜜过足;五是蜂王衰老,释放的“蜂王物质”减少;六是外界蜜粉源充裕,蜂群分出去不会…  相似文献   

9.
<正>中蜂群有时自然出现"母女同巢"现象。在蜂王严重衰老或产卵机能严重退化,难以维系蜂群时,蜂群筑造交替王台,而老王暂未被淘汰,出现老王(母)与新王(女)能够自由自在共同相处一段时间的现象,称为"母女同巢",不包括采用隔王板或中隔板分隔两王的双王群。自然形成的"母女同巢"群,因老王严重衰老或产卵功能严重退化,易被蜂  相似文献   

10.
廖子俊 《中国蜂业》2022,(3):16-17+20
<正>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简称分蜂。它是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蜂王产卵,工蜂哺育,不断增加蜜蜂的数量。蜂群分蜂前,先要培育一些雄蜂,接着筑造王台,哺育新蜂王。当新蜂王快要羽化时,一部分蜜蜂便簇拥着老蜂王飞离蜂巢,把旧巢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蜜蜂。原来的一群蜂成了两群,增加的蜂群用来补偿由于饥饿、病害、敌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保证种族的繁衍生存。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春夏两季蜜源充足、蜂强子多的时期,南方的秋季也有部分蜂群可发生自然分蜂。不同蜂种的分蜂特性有强有弱,同一蜂种的不同蜂群也存在差异。这就是说,在分蜂的多发季节,只有部分蜂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还有些蜂群只出现过分蜂倾向。  相似文献   

11.
强群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养蜂场是饲养单王群,由于蜂王的产卵力有一定的限度,蜂群要发展到满两个以上箱体(20框足蜂以上)有很大困难,而且蜂群发展到12—15框蜂以上时,就容易发生分蜂热,很难维持强群,群势消长驼峰明显。在一群蜂中人为的诱入两只蜂王进行繁殖,可以利用蜂群中多余的哺育力,加速蜂群发展,适时的培育出大量的工作蜂,为大  相似文献   

12.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8,(10):16-18
1自然分蜂的形成及表现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幼虫只是使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增多,但是蜂群数的增殖是以分蜂的途径来实现的。蜂王和一部分工蜂飞离原群,到新的地方组建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已经羽化或即将羽化出房的新蜂王和一部分工蜂;一群蜂有时分出一群,有时一群会分出两...  相似文献   

13.
1975年,我见天冷,把蜂箱搬进屋内,箱内两边空隙塞满棉花。到了半夜,蜂群骚动,赶忙拆除棉花,这样一折腾,一群蜂竟死了一碗蜂。棉花阻塞箱内空气流动,会闷热死蜜蜂。实在太冷,巢内可加点柴草。湖北一般冬至进九时,才把蜂群搬到屋内越冬。要限制蜂王产卵。初冬的十月,岗地菊花盛开,蜂王仍继续产卵,但卵圈缩小,有的巴掌大,有的牛眼睛大。为这几粒子,造成大批越冬蜂因劳累老化死亡。去年越冬时,我有十二群蜂,就因菊花期对蜂王没有限制产卵,结果陆续死了11群蜂,剩下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秋,我有一只腹部长而大、产卵快的好蜂王,2006年春繁蜂群子脾面积大而整齐,蜂群发展快,很早就上继箱,到5月初,这群蜂就有19脾,成为生产春蜜的主力.可是,只摇了一次蜜,5月9日,三分之二的蜂随蜂王飞跑了,在附近的一棵柳树上结团,结团位置太高无法收捕.4天后,这群蜂又飞走了.6天以后,原群的新蜂王出房,但强群变成了弱群,这正是一年当中流蜜最旺的时期,损失很大.从此以后,我把好蜂王的翅膀剪去一部分,让其失去飞翔能力,这样既保住了蜂王,又能有效预防自然分蜂,现举两个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正多群合并冬季时期,当白天气温在15℃以上,最低保持在5~8℃时,选择中午前后每2群或多群合并为一群,合并后每箱有8~9张大蜜脾,王笼放在中间蜂路,挂在中段1/3处,前后一字排开,多余的巢脾抽出来,拉宽中间巢脾,便于结团和适合挂王笼。每群蜂大约有3~4万只蜂,当外界气温在0~8℃时,蜂群能够充满整个蜂箱。加上继箱蜂群合并后应及时把蜂王囚入王笼,否则群大天热蜂王会产卵,工蜂必然要饲喂幼虫,损耗太大。合并后蜂箱上要加继箱,继箱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的养蜂过程中遇到过两种个性鲜明的蜂王——对脾的占有性。第一种,有多少张脾就会在多少张脾上产卵,哪怕是隔板外、高箱上下箱都要产下一点卵以表示占有;第二种,有多大的产卵力就产多少张脾。2016年盛夏,我的蜂群有1只急造王产卵力不好,到了分蜂季节(我地每年只在早春分一次蜂)达不到分蜂群势,分不了蜂,让我能得以长期(3个年  相似文献   

17.
中蜂群势小,养蜂效益低.要想饲养强群,取得高效益,必须根据"母女同巢"特性饲养双王群,群势可达12 ~ 16框.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可选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产量可增长1倍以上. 中蜂蜂王衰老或因其围王等原因致使蜂王伤残,产卵力衰退,蜂群就要进行交替换王.此时,工蜂便在中间子脾下缘造2~3个自然王台.当王台成熟,第1只处女王出台,工蜂便将其他王台咬毁.处女王出巢交尾回巢,可和老蜂共居一巢,和睦相处,同脾产卵,这种现象叫做"母女同巢".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秋季,中蜂场遭受到意蜂严重的侵扰,盗蜂危害严重,想尽千方百计总算平息了盗蜂,但损失惨重,群势锐减后又出现了中蜂群逃亡。为了防止中蜂群逃亡,我们对中蜂群采用了蜂王剪翅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许多飞逃蜂因蜂王难以随群飞行而又返归原蜂巢。有一只产卵一个多月的新蜂王不慎在剪翅时被剪掉一只后腿,  相似文献   

19.
辛强 《蜜蜂杂志》2005,25(7):21-21
西蜂,这里指意蜂、卡蜂等引进的非中蜂蜂种及其改良的后代,如“浙农大一号”等。这些不同蜂种的蜂群对异种蜂王既可以接受组成一个完整的蜂群,又有排斥,将异种蜂王杀之的特性。养蜂、育王不注意这一点,也会造成损失。蜂群对异种蜂王的排斥,我地自仲夏开始逐渐强烈,“大暑”至“白露”这段时间最为突出,“白露”以后逐渐消失。初冬至来年初夏这段时间西蜂蜂群对异种蜂王基本不排斥,可以正常接受。1排斥的表现方式1.1换王以王笼吊入法向蜂群介绍产卵的新王为例。对异种蜂王的接受表现情况:一是接受,在“大暑”至“白露”之间接受率极低;二是接…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养蜂生产实践中,初养蜂者新购置或新收分蜂群蜂量减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下面算这么一道数学题:假如养蜂者收捕到1群10000只蜜蜂的分蜂群,工蜂寿命3545天,采蜜期过后分蜂群蜂龄在1545天,采蜜期过后分蜂群蜂龄在1545日龄之间,即未来30天中,每日将有总量的3.3%,约330只工蜂自然死亡。在不考虑自然增长的前提下,理论上第31天该群的存蜂量为0。若蜂王第3天有新脾开始产卵,按日产卵500粒计算,卵期3天,幼虫期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