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淘土调查小麦吸浆虫土内虫口密度是规划吸浆虫防治区和掌握其密度变化的主要方法,每年在小麦返青后、吸浆虫成虫羽化后和穗部幼虫入土后都要进行。由于淘土调查比较费工,各地在面积调查时往往每块调查田仅取1~2个样方。显然这样做取样误差较大,代表性不足,准确性差。为了寻找适宜的淘土调查方法,我们于1990年4月初对南阳县溧河乡的一块麦田进行了研究。1.土内密度的分布情况:用等距抽样法在田内取150个点,每点取0.5(长)×0.5(宽)×  相似文献   

2.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系统观测1.淘土查虫①淘土时间、次数及取样数量规格第一阶段:在小麦秋播整地前进行,根据当年剥麦穗查幼虫的情况,选择虫量大并有代表性的麦田2—3块,进行一次淘土,以掌握越冬虫口基数,并做为第二年系统观测田,面积不能小于2—3亩。每块田按对角线或棋盘式取样5—10个,每样方面积为10×10厘米,深20  相似文献   

3.
小麦吸浆虫虫口密度的调查方法,目前主要还是靠取样淘土,即每地挖取样方3~5个进行淘查,既费工费时,又要铲子、布袋、盆、箩、毛笔等多种工具,而且技术性很强,弄得不好,往往误差很大,准确性差(据多年多地调查统计,每次挖查3~5个样方时,所得样本平均数与全体平均数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都在±30%左右),很有加以改进的必要。一、淘土取样平均数误差的大小表1所列数字是1986~1989年四年定地多次淘土调查情况。“取样次数”表示在同一块地内连续挖取土样的次数,按现行测报办法规定,每3~5个土方为一个样次(本),其平均  相似文献   

4.
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研究昆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经典方法,通过对3块地6个样点各l00个样方连片逐一取样调查、频次分布拟合和5种聚集指标分析表明,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最适合奈曼分布型,其次适合负二项分布型.聚集强度因田块和样点而异;聚块面积为10cm×10cm或10cm×20cm,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目前小麦吸浆虫调查中所采用的31.85πcm2×20cm或10cm×l0cm×20cm取样单位是合理的.室内模拟"Z”字形、棋盘式、双对角线和平行线4种抽样方法各5、10、15个样方抽样结果比较表明,以双对角线15个样方抽样的代表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其防治经济阈值,本文通过田间淘土监测及剥穗调查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小麦吸浆虫虫口密度所对应的小麦产量损失,建立了小麦吸浆虫出土虫量x与小麦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y=-0.000 043 x2+0.103 957x+1.404 1(F=238.01,P0.01,r=0.985 6)。在小麦产量300 kg/667m2,选用48%毒死蜱乳油防控,成虫期防治1次的经济阈值为4.41头/样方(10 cm×10 cm×20 cm),蛹期防治1次的经济阈值为8.07头/样方。  相似文献   

6.
尼龙纱淘土法调查小麦吸浆虫房巨才,邵珠鹏,胡树香(山东单县植保站,274300)(菏泽地区植保站)小麦吸浆虫是本地小麦重要害虫,在成虫期防治,时间较短,需掌握好施药时间。一般是通过田间取土样,用淘土法来了解此虫的密度与发育进度。但过去淘土方法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我县历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10万亩左右,每年采用土壤筛淘土调查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人力,而且调查范围和准确性也因无专用工具而受到限制。1987年来,我们采用尼龙纱袋淘土代替了土壤筛和罗底淘土,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麦红吸浆虫淘土调查方法两点改进意见陈新民(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农技站236626)在淮北地区,小麦红吸浆虫作为一种可以造成毁灭性为害的害虫,每年春季对其发生的预测预报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根据多年的淘土调查实践,就其淘土调查具体方法提两点改进意见,以供参...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田间菌核残留量是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现行水稻纹枯病菌核残留量调查是按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统一拟定的方法进行的,即在春耕前,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取1个样方(33.3×33.3×1cm/方),将样方内的田土连同冬作物残渣一并挖起,分别放入水缸内加水搅动,待菌核浮至水面捞取计数。该方法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由于人力所限,很难较准确地掌握大面积菌核残留量多少,影响了测报的准确性。笔者在多年的测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在我县自一九八○年以来回升危害日趋严重。八四年部分田块几乎绝产,重害区大部分田块减产严重。1986—1987年我们对小麦红吸浆虫进行了系统测报,及时地指导了全县二十万亩发生田的防治工作,使我县减少小麦损失12350吨。一、种群变动系统观察1.研究方法及系统田基本情况研究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两块(一、二类麦田各一块,面积在一亩左右)。在小麦拔节中期淘土一次,始见旗叶后每5天淘土一次,见蛹后每隔一天淘土一次直至田间成虫羽化结束。每次淘土均取0—10cm 土壤测墒。成虫观察自见中蛹时起在系统田设笼〈30×30×90  相似文献   

11.
入侵移栽稻田的福寿螺卵块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是重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水稻苗期至分蘖期的秧苗植株.为明确福寿螺在水稻田的空间分布,以1、4丛水稻为取样单位(样方)调查了14块移栽稻、每块田300个样方的福寿螺卵块密度,并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M-m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移栽稻田中的福寿螺卵块主要呈聚集分布,部分田块呈随机或均匀分布.根据福寿螺卵块的分布型,通过计算抽样时间和抽样准确率的关系、不同样方和误差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确定以准确估计田间卵块密度为目标的最佳抽样方法,以横(行)向平行线跳跃法间隔30~45行调查1行,共调查6行90个4丛水稻样方,即两人以常规速度按上述方法取样18min以上,可达85%以上的取样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田杂草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兵团北疆第六师、第十二师及东疆第十三师共11个团场、99块样地、891个样方的杂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及东疆棉田杂草主要有20科44属46种,其中禾本科杂草7种,占15.2%,阔叶杂草38种,占82.6%,莎草科杂草1种,占2.2%;一年...  相似文献   

13.
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 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甘肃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程度和分布情况,2009-2012年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采用Z字形取样法,取根际0~20cm土壤,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统计100g土样的孢囊数量,用形态学方法鉴定线虫。从甘肃省12个地区50个县区,134个乡镇共采集到463个小麦田间土样。结果表明,孢囊平均检出率为47.9%,其中冬麦区孢囊平均检出率为61.5%,春麦区平均检出率为34.2%,冬麦和春麦混播区为52.3%,冬麦、春麦及冬春麦混播区平均孢囊数分别为3.5、6.8和3.9个/100g土样。其中平凉市灵台县和兰州市永登县孢囊线虫发生最为严重,个别地块每100g土样中孢囊数超过40个。根据孢囊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将甘肃省采集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治甘肃省麦类孢囊线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一年中大约有10个月的时间以幼虫和茧生活在土壤中,因而淘土查虫是主要的掌握其种群动态的方法.根据小麦吸浆虫虫体大小和在盐水中的浮力特点,设计出了袋筛箩盐水淘虫法.即先用尼龙袋(网孔径0.5mm)装土样洗泥,再用双层筛箩(上层筛网孔径约2mm×3mm,,下层箩孔径0.4mm)洗泥去掉大颗粒杂物,然后用比重大于1.2的盐水使幼虫和茧浮出水面,过滤捡虫.与传统的过筛法和盐水漂浮法相比,该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淘虫快速、省力、准确,对小麦吸浆虫的测报和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测定方法 l、测定对象田和取样方法:在水稻黄熟期,采取大田取样测定法。每个品种的测定田为整个生育期没有防治纹枯病,而其它病虫防治较好的田三丘,每丘田(1亩左右)5点取样每点10兜,调查其每亩有效穗数,然后,按纹枯病级别(0—4级)进行取样,每级取样本50株(主、分蘖穗各25株).即每丘测定田取样250株,带回室内进行考察测定其空壳  相似文献   

17.
杂草调查适宜样方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杂草调查适宜样方的确定倪汉文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杂草室在研究杂草群落结构或进行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时,要在试验区或小区内取一定数量的样方来推算整个试验区或小区的杂草种类及发生量。取样的样方大一些,固然能很好地代表试验区或小区的杂草种类或发生量,但浪费劳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包括:c、C_A、K、I_δ、(?)/(?)和(?)/1 (?))测定,以及Iwao's(?)—(?)线性回归和Taylor 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麦田播娘蒿种群在各种密度下都是聚集的。种群内个体间表现为相互排斥,其聚集是由植株本身的行为造成的。经方差和U检验,表明平行线式、棋盘式和Z型3种抽样法适用于麦田播娘蒿的田间调查,且尤以平行线式取样为最佳。用平行线式取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一般草情调查时为30个样方,科研调查则为100~150个样方。  相似文献   

19.
韦建东 《广西植保》2010,23(3):13-18
为了解东兰县农田杂草发生动态,作者从2007年开始,通过巡视目测调查和抽样调查,其中稻作田共抽样调查了5个乡镇17村51块田共255个样方,调查的乡镇数占全县乡镇总数的35.7%。调查结果是:东兰县稻田优势杂草排列在前10位的有稗草、节节菜、草龙、空心莲子草、李氏禾、陌上菜、异型莎草、雀稗和香附子。旱作田(地)杂草共抽样调查7个镇20村61块田305个样方,调查乡镇数占全县乡镇总数的50%,占全县村(居)委会总数的13.42%。调查结果是:旱作田(地)优势杂草排列在前10位的有胜红蓟、牛筋草、马唐、三叶鬼针草、光头稗、梁子菜、牛繁缕、荩草、鸭跖草和狗尾草。  相似文献   

20.
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ep.]又名五爪龙,葡萄科乌蔹莓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乌蔹莓是果桑茶园普遍发生的恶性杂草,单株生物量大,种子繁殖,蔓延快,如不及时防除,危害极其严重。现将近年来所作田间调查、定点观察及防除试验总结如下。1分布及危害分别在江苏省仪征市青山(代表丘陵山区黄土地段)、胥浦(代表圩区堤坡沙土地段)、夏州(代表圩区平原湿润沙壤土地段)3个镇,取有代表性果桑茶园3块,每块田调查10个样方(每样方1 m2),计算密度(株数/m2)、盖度(垂直投影覆盖率)、频度(样方中出现次数)。调查时间为5月上旬,结果见表1。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