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综述了花青素提取工艺及其在紫背天葵中的应用,影响花青素稳定性的外界因素及紫背天葵花青素稳定性相关研究,花青素提取物的常用纯化方法及其在紫背天葵花青素提取物的纯化运用研究。介绍了天然花青素的特殊保健功能及紫背天葵花青素功能成分分析,开发利用优势及其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针对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人工色素,探讨了天然色素稳定性差是限制其广泛利用的重要原因,指出通过采取不同方法提高紫背天葵花青素稳定性的可能。由于紫背天葵富含多种花青素且产量极高,是天然色素的重要来源,提出目前紫背天葵花青素相关产品开发的不足,综合开发紫背天葵花青素相关系列饮料产品、复合紫背天葵果蔬汁产品、紫背天葵食品功能添加剂产品以及功效明确的紫背天葵活性成分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隆子紫青稞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紫青稞色素的提取率。结果表明,紫青稞色素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65.84℃,提取时间1 h,盐酸调节pH值1.0,在此条件下紫青稞色素提取量为1.43 mg/g。  相似文献   

3.
药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述不同科属紫背天葵特点,评述药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繁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人工驯化栽培研究现状;总结紫背天葵食用特点、多种营养成分、特殊保健功效、花青素变化、挥发油和总黄酮等提取、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的相关性研究;归纳紫背天葵保健品开发及红色素提取等相关加工利用研究。提出紫背天葵相关深加工研究、保健品开发方向;展望了紫背天葵品种间比较研究及筛选、新品种选育以及相关功能基因克隆运用方面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提取及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白色棉、绿色棉、棕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选用氯仿、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醇(1:1)、乙醇、蒸馏水等5种不同的中性溶剂,分别对经石油醚脱脂后的不同颜色纤维中色素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绿色棉纤维色素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效果最好,棕色棉纤维色素蒸馏水提取效果最好;绿色棉纤维色素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液有3个吸收峰,由弱到强分别在252 nm、300 nm和328 nm,其色素随相对浓度减小,光吸收值相应变小,300 nm和328 nm处吸收峰的光吸收值与浓度的变化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棕色棉纤维色素蒸馏水提取液在237 nm处有1个吸收峰,其色素随相对浓度的减小,光吸收值也相应变小,但吸收峰迅速向紫外短波长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波技术提取红枣色素新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枣色素在波长32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微波提取红枣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50%(pH3)乙醇为提取剂,在微波火力中火、提取时间80s、料液比1:15,提取次数为3次时其色素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可达89.9%。  相似文献   

6.
以产自淮安的荸荠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荸荠皮中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50℃,以体积分数70%的酒精为提取剂,pH值2,液料比20∶1时,荸荠皮色素提取率较高,提取液在波长440 nm处的吸光度为1.984。  相似文献   

7.
紫心甘薯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心甘薯是一种特殊的甘薯品种,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类色素物质,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针对紫心甘薯的色素提取及其饮料开发进行了研究,分别选用乙醇和柠檬酸溶液作为提取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确定紫心甘薯色素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提取剂,当乙醇体积分数为20%,料液比为1∶20,搅拌时间为2 h时,色素提取率最高为0.421 mg/100 g;以柠檬酸为提取剂,当柠檬酸溶液体积分数为0.8%,液料比为1∶40,搅拌时间为1.5 h时,色素提取率最高为0.195 mg/100 g;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乙醇溶液比柠檬酸溶液的提取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蔗糖对鼎湖山紫背天葵组培苗生长和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鼎湖山紫背天葵快繁体系中组培苗叶片褪红返绿的问题,以球茎芽丛为试验材料,采用蔗糖浓度筛选法对紫背天葵花色素苷的合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NAA 0.3 mg/L+IBA 0.2 mg/L+卡拉胶 7.0 g/L)中,适当上调蔗糖浓度至45~60 g/L,有利于紫背天葵组培苗的健壮生长及花色素苷的积累,其相对含量达0.417 μmol/(g?FW)。但蔗糖浓度≥75 g/L时,则对组培苗的生长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混合有机溶剂回流法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为指标,根据玉米黄色素的性质,在单一溶剂提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混合溶剂的提取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表明,体积分数为95%乙醇的提取率最佳。在此基础上采用4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实验设计,建立了混合溶剂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Y与液料比(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和提取温度(X4)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液料比为13∶1,提取时间为4h,乙醇体积分数为46%,提取温度为47℃,在此条件下的玉米黄色素最大提取率为4.17%,比单一溶剂提取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菊芋块茎为原料,通过温水浸提、过滤的方式,采用蒸馏水、60%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4种溶剂提取菊芋块茎中的抗氧化成分,比较不同提取成分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及其还原力。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都有抗氧化作用,60%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苹果多酚优化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常规条件下水提取因子(料液比、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有机溶剂提取因子(不同浓度及不同酸碱度的甲醇和乙醇),以及超声波条件(频率、功率)等因素对苹果多酚提取效率的影响,取得苹果多酚提取优化条件,为充分开发利用多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冬枣果皮红色素提取及其性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枣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蒸馏水、无水乙醇、丙酮、乙醇-盐酸、0.2 mol/L氢氧化钠和0.2 mol/L碳酸钠溶液为提取剂,从冬枣果皮中提取冬枣红色素.试验结果表明,0.2mol/L氢氧化钠提取效果最佳.同时对提取色素进行酸碱性、光谱以及典型特征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色素提取物至少含有两种色素化合物,初步判定为黄酮类和花色苷类.此外,对冬枣色素稳定性研究表明,其对热及直射光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花生壳黄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微波萃取技术对花生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极差和方差分析,观察了粒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溶液pH值、料液比和提取液浓度对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得出了花生壳黄色素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80目,微波功率360W,微波辐射时间为220s,物料配比为 1g∶15ml,溶液pH值为3,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0%。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液吸光度A385为1.432,固体产品得率为3.26%,色价为8.6,得到的色素产品颜色为黄色,属于黄酮类色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红小豆色素的提取溶剂、提取溶剂的浓度、pH值、料液比、浸提温度、时间和次数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红小豆色素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浸提条件:2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1∶60,中性条件下,75℃恒温水浴浸提100 min。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作为有机溶剂制备高良姜、臭椿树皮的植物提取物,研究其与无水乙醇(溶剂)、吐温80(乳化剂)、凯安保(增效剂)按4:4:100:3: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复配而成的植物复配剂A对米象成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植物复配剂A对米象成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和较强的熏蒸作用,而触杀作用较弱。在整个处理期间,其驱避等级一直保持在Ⅳ级以上,处理60h后,驱避率等级达到V级。植物复配剂A对米象成虫的熏蒸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显著上升,不同处理浓度之间的熏蒸作用效果差异极显著(df=3,P〈0.01),在最高处理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6.67%。  相似文献   

16.
红高粱壳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考察了溶剂种类、浓度、酸度及提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红高粱壳色素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对红高粱和紫黑高梁色素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分析。正交实验确定的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是加热温度为80℃、浓度为75%pH=2的乙醇溶液、固液比为1﹕100、加热时间为2h。红、紫黑两种高粱壳色素溶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是494nm和499nm,通过对紫外光谱数据的分析,初步确定红高粱色素含有二氢黄酮或二氢黄酮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核桃外果皮棕色素的提取纯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纯化核桃外果皮棕色素,并研究其稳定性。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得到棕色素粗品,利用盐酸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纯化棕色素粗品,并且研究了pH、氧化剂、还原剂、温度、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对纯化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外果皮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水,不溶于非极性溶剂,通过盐酸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纯化后分别制得色素Ⅰ和色素Ⅱ,色素Ⅰ提取率为6.2%;色素Ⅱ提取率为5.3%。色素Ⅰ和色素Ⅱ性质相近,最大吸收波长均为570 nm和670 nm,两种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均有沉淀产生,碱性条件下颜色加深。双氧水使其褪色,而亚硫酸钠不影响其稳定性;色素Ⅰ耐高温,色素Ⅱ在80℃下较稳定;金属离子Na^+、Ca^2+、Cu^2+、Zn^2+、Mg^2+对色素色泽无明显影响,而Fe^3+、Al^3+、Pb^2+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食品添加剂柠檬酸、维生素C、山梨酸钾、氯化钠、苯甲酸钠对色素无不良影响,而蔗糖会影响两种色素的稳定性。首次提取纯化制得核桃外果皮棕色素,并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因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并可用于工业化生产,所以核桃外果皮棕色素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