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影响家畜繁殖性状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基因是指能对数量性状产生巨大效应的单个基因或座位。家畜繁殖性状属低遗传力数量性状。通过对家畜繁殖性状主基因或其候选基因的定位、研究, 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繁殖性状遗传机理, 加快对繁殖性状的改良速度。目前在猪上对FSHβ、ESR基因, 在绵羊上对FecB、FecX和BMP15等基因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2.
母猪的繁殖性状包括产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断乳窝重、初产日龄和产仔间隔,其遗传力为0.1左右,属于低遗传力性状.用常规遗传选育方法对低遗传力性状选择难以获得理想遗传进展.将控制经济性状的重要基因或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能够提高低遗传力性状改良的遗传进展.因此,文章对已经鉴定出的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总结了...  相似文献   

3.
正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养犬业的发展,繁殖性状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是数量的基础,是质量的保障。因此,对于犬的繁殖育种工作,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犬的窝产仔数。然而研究发现,繁殖性状遗传力低,周期长,选育进度慢,并  相似文献   

4.
产羔数是绵羊最重要的繁殖性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产羔性状遗传力低,常规育种技术改良困难。因此,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繁殖效率。文章综述了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绵羊产羔数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寻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 繁殖性状是绵羊品种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绵羊为温带地区的季节性发情畜种,引入四川副热带地区后,其繁殖特性的变化将会直接关系到四川新区绵羊引种试验的成败,经过连续四年的观察和测定,基本弄清了绵羊引入我省新区后的繁殖特性,为控制绵羊的繁殖,提高绵羊的繁殖效率,建立四川新区绵羊繁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繁殖技术的革新是加快动物繁殖速度、缩短世代间距、巩固和提高优良性状的遗传力,扩大优良品种覆盖面的必要手段,它可代替传统的以人工授精为主的繁殖方式,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奶牛繁殖技术研究今后的主攻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繁殖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繁殖性能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可以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养猪生产的整体效益。由于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常规选择的选育效果不很理想。筛选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遗传标记,便可通过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提高繁殖性状的选择效率。ESR和FSHβ基因是母猪繁殖  相似文献   

8.
猪的繁殖性状直接反映出猪场的生产水平,也具有重大经济效益.但繁殖性状遗传力较低,整个繁殖的过程也十分复杂,常规的选种育种方法提高猪的繁殖性状难度很大,进展也很缓慢.而选择一些影响猪繁殖性状的基因,将常规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方法相结合加快育种进展,可以快速提升猪的繁殖性能.猪产仔数是猪繁殖性能中最为重要的性状.本文主要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獭兔繁殖性状的遗传规律,试验对河北兴盛养殖公司饲养的獭兔进行了繁殖性状的测定,采用半同胞组内相关的方法估测了獭兔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各个性状的估计值在0.05~0.25范围内,符合繁殖性状遗传力低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国内绵羊繁殖性能选育水平的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作者选择近年来研究者较为关注的影响繁殖性状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 15,BMP15)基因,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整理其研究方向和路径。通过对该基因的信号传导、作用机理,以及其对绵羊繁殖性能影响和在国内绵羊育种生产研究实践的讨论发现,国内该基因的研究无论在作用机理,还是在标记辅助选择应用方面都还不够深入,有待更多的学者参与相关研究,并为国内该基因的研究和绵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绵羊多胎性繁殖性状直接与绵羊的排卵数有关。本文对调控绵羊排卵数的主效基因FecB基因、FecX基因的定位、表型特征、作用机理及其候选基因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绵羊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绵羊的繁殖性状为低遗传力的数量性状,这成为制约绵羊业发展的瓶颈。提高绵羊繁殖力,促进绵羊多胎性成为近期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蛋白酶基因、受体基因及激素基因三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猪的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很低,通过直接选择进展不大。对近年来对母猪繁殖性状杂交利用、直接选择排卵数和产仔数、通过胎盘效率提高产仔数、控制窝产仔数的主效基因的选择进行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基于胎盘效率的选择是提高猪的窝产仔数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研究的进展,影响猪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QTL的鉴别,使得MAS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猪的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很低 ,通过直接选择进展不大。长期以来 ,猪的繁殖性状遗传改良仅限于杂交。随着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 ,影响猪繁殖性状的单基因或QTL的鉴别 ,使得MAS成为了可能。本文将从杂交利用、选择试验以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对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作一综述。杂交利用杂种优势 (heterosis)是美国玉米遗传学家G H Shull在 1 91 4年提出的 ,主要是指杂种在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适应力和抗病力等方面超过亲本均值的现象。养猪生产者长期以来认为杂交是提高繁殖性能的一个有效措施 ,这种提高 ,也称为杂种…  相似文献   

15.
獭兔又名力克斯兔,是著名的皮用兔品种,于1919年由法国普通兔中出现的突变种培育而成。通过对河北兴盛养殖公司饲养的獭兔进行了繁殖性状的测定,根据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测獭兔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各个性状的估计值在0.05~0.25范围内,符合繁殖性状遗传力低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研究发现的影响绵羊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主要有四个,即FecB,FecXI,FecXH,和FecX2w,本文就这四个基因的发现,定位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主要对大白猪的繁殖性状和乳头数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并探究乳头数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将乳头数作为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对影响大白猪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方差分析,运用DMU软件的DMUAI和DMU4模块,利用单/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大白猪繁殖性状和乳头数的遗传参数,并评估这些性状的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结果发现,乳头数对校正21日龄窝重的影响在P<0.05水平显著,对校正21日龄均重的影响在P<0.001水平显著;大白猪乳头数的遗传力为0.156±0.023,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各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范围为0.010~0.092,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各繁殖性状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306~0.978,表型相关的范围为-0.055~0.970;各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均为先下降后上升,表明该群体的繁殖性状早期选育成效不佳,但在选育后期有所提升。乳头数和校正21日龄均重的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波动比较大,表明这2个性状在该群体中并未被选育,在后期选育时,该群体应注重乳头数的选育,以提高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奶牛繁殖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性状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调节和环境的影响,并且遗传力低(一般不到0.05).采用传统的选择方法提高奶牛繁殖力很难奏效,而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有效提高繁殖力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繁殖性状的遗传变异、繁殖性状与产奶量的关系,传统育种和基因辅助育种策略,奶牛繁殖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望提高遗传选择的效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对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BMPR-IB基因fecB突变的染色体定位和影响排卵率的机制以及影响绵羊繁殖性状的主基因的研究报道很多。本文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繁殖性状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调节和环境的影响,并且遗传力低(一般不到0.05)。采用传统的选择方法提高奶牛繁殖力很难奏效,而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有效提高繁殖力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繁殖性状的遗传变异、繁殖性状与产奶量的关系,传统育种和基因辅助育种策略,奶牛繁殖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望提高遗传选择的效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对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