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规模化猪场内小气候的作用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养猪由于采用良种和配合饲料饲养,实施规范化的防疫制度和猪肉产品的市场开拓,已取得了一定的规模效益。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猪场畜舍内太阳辐射、气温、气湿、风等小气候因素的变化,会严重影响到诸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如何经济合理地调控猪舍内的小气候,改善猪群的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正引起养猪生产者的密切关注。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及可见光等。它可以通过猪的皮肤和眼睛或直接穿透头骨而作用于大脑皮层,从而产生全身性的作用。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对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增强机体的…  相似文献   

2.
1作用 适时的让猪只接受太阳辐射可以让其舒爽,而且还具有杀菌与促进细胞成熟的功能,对于喜阴性寄生虫也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可以降低猪只皮肤病的发生概率。如果猪只接受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过长,600-1 000纳米的红光即可穿透其颅骨,导致颅内的温度上升,引起脑部损伤从而发生日射病,患猪一般会出现急躁不安、昏迷、痉挛等中暑的症状,患病严重的最终会由于呼吸以及循环障碍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皮肤损伤是猪只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及时正确的处理,不会对生长构成损伤,如果处理不当,轻者影响猪只的生产性能,重者会危及生命,一定加以重视。1环境因素导致皮肤损伤1.1晒伤晒伤常见于开放饲养而日照防护不够的白猪,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引起本病。青年猪和从未接触阳光的猪群患病较严重。日照数小时内,猪只皮肤即出现红斑,以背部、耳后多见。皮肤水肿,患处发热,触摸疼痛。病情较重的猪步态谨慎,  相似文献   

4.
邱进杰  卜新宇  陈勇 《中国猪业》2022,17(6):107-109
猪舍光照时间长短、光照强度、光照分布等光照相关因素对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有明显的影响,较强的光照强度和合理的光照时间可促进猪的生殖系统发育和生长性能提升。文章分析了光照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原理、猪的视觉结构及特征,提出了关于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源位置等整体光照系统的配置方案,旨在为养猪场合理安排光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光在自然界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所以,针对光照的不同变化,动物会通过自身的调整而做出比较适宜的行为反应。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发现,有些饲养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光照不仅影响猪只的健康,还影响其生产性能,需要在生产中给予充分的重视,避免忽视猪场的光照管理。1光照的作用1.1红外线太阳光线中的红外线和可见光都具有一定的光热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红外线灯泡,可以促进猪、鸡、牛的生长发育和增产,还可起到杀菌作用,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因此,人们把红外线灯泡叫作“猪、鸡、牛舍的模拟小太阳”。  相似文献   

7.
有些人以为猪不怕脏,其实不然。猪身要干净,脏了要洗刷,否则易得皮肤病;污秽的皮肤有损皮肤对身体内部的保护作用,也不利于皮肤的分泌和排泄的功能,对生长对繁殖都有影响。猪栏要清洁干燥,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直接在栏内垫草积肥的习惯并不好,冬季受寒则浪费养分于保温,夏季受热则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Q:红色和透明的红外线加热灯有什么区别?A:敷涂红色或者用红色石英主要是防止眩光。红外线加热灯利用的是红外线加热,而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红色的灯罩会过滤掉大部分可见光,不影响红外线透过。相关研究表明红色的红外线加热灯在动物行为、生产成绩方面并不比透  相似文献   

9.
1猪疥螨病 猪疥螨病是由猪疥螨寄生于猪的皮内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慢性皮肤病,俗称疥癣或癞。特征是剧痒,皮炎,脱毛,结痂,渐进性消瘦。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光照不足、阴暗、潮湿、寒冷时多发;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本病多见于2月龄以下的幼猪,发病从颊部、眼周、耳朵开始,并可蔓延至腹部和四肢。患猪局部发痒,到处不断蹭痒或磨擦。患部皮屑或被毛脱落,皮肤潮红,有时可见渗出液结成的痂皮。严重时皮肤出现褶皱或龟裂,食欲不振,逐渐性消瘦。可见患猪因剧痒不断摩擦患部,以致患部出血、结痴、脱毛、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秋冬季节特别是多雨的天气,以及不良的饲养环境,更易造成本病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一、暖棚优点 1.充分利用太阳能 塑料薄膜对各种太阳光的透光率都比较高,50%的紫外线、70% ~ 85%的可见光和40%的红外线,均可穿过塑膜进入猪舍内.透过塑膜进入棚舍内的太阳能,是主要的热能来源,这部分光能基本上可以满足猪生长发育及繁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一、暖棚优点 1.充分利用太阳能 塑料薄膜对各种太阳光的透光率都比较高,50%的紫外线、70% ~ 85%的可见光和40%的红外线,均可穿过塑膜进入猪舍内.透过塑膜进入棚舍内的太阳能,是主要的热能来源,这部分光能基本上可以满足猪生长发育及繁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光照是蛋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境条件,光照的强度、时间以及光线颜色对蛋鸡的活动、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大的影响。有效光照可以促进鸡的采食饮水,增加运动,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并促进钙的吸收,红外线则利于防寒保暖,促进生长发育,光照更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以保证蛋鸡正常的性成熟和优良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蛋白质和能量是猪只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在能量进食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体蛋白质合成的速度和效率直接取决于饲粮所含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饲粮蛋白质的质量高,氨基酸平衡,对提高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瘦肉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配合饲料中一定的能量含量情况下与其相应的一定蛋白质含量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得必需氨基酸达到基本平衡,对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有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猪肉新型辐照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凯 《猪业科学》2007,24(9):88-90
本文从电磁生物效应出发,分析了微波与红外线对细胞的作用.提出了微波与红外线的保鲜技术.并且通过微波与红外线照射猪肉片的实验,研究2种电磁波对肉类保鲜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时间内二者均有一定的延缓肉类腐败,提高新鲜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猪疥螨病俗称疥癣、癞,是一种接触传染的寄生虫病。是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疥螨虫在猪皮肤上寄生,使皮肤发痒和发炎。由于病猪体表摩擦,皮肤肥厚粗糙且脱毛,在脸、耳、肩、腹等处形成外伤、出血、血液凝固并成痂皮,该病为慢性传染病。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该病。主要是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等而引起感染。幼猪有挤压成堆躺卧的习惯,这是造成该病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此外,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营养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该病蔓延最快。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其数量随空气温度、湿度及尘埃的多少而有差异。当猪舍温度、湿度适宜时,空气中的尘埃越多,微生物就越多,也就是说,此条件也适宜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尘埃同时也是微生物的载体。在通风不良或经常不透阳光的圈舍,尘埃能促进各类微生物的繁殖,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量达到100万个,猪舍常见的微生物菌类中,包括大量的黄曲霉菌、毛霉菌和较多的腐生菌、放线菌等。猪的很多病菌可通过尘埃进行传播。尘埃本身对猪的健康也有直接影响。尘埃降落在猪体表面,形成皮垢,影响皮肤的热量散发,致使皮肤发痒甚至发炎、干燥、破裂。  相似文献   

17.
鲜苜蓿和灰灰菜中都含有叶红质,这种物质经阳光照射后产生荧光,当被机体吸收,从血液进入皮肤后,在阳光的作用下,会引起猪感光过敏中毒,笔者接到一病例:1发病情况2003年,克山镇李荣养3头长白猪,6月12日饲喂大量的堆积2天的灰灰菜和野苜蓿后猪开始发病,主要以皮肤发红、剧痒为特征,涂擦去癞灵等未见效,于是来我站就诊。2临床症状病初尖叫不安,食欲不振,两耳及颈部出现红色的斑块,继而胸、腹部皮肤轻度肿胀变红,发生水疱性湿疹,触之有热感,并敏感发痒。病者喜在圈墙,饲槽上磨擦,皮肤擦破后有黄色液体渗出,之后干涸,结痂。体温为39.2~40.5℃,结…  相似文献   

18.
正猪红斑病是免疫抑制性的皮肤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较低、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特点。1发病原因猪红斑病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引起猪群的一种综合性皮肤性疾病。诸多的猪传染性疾病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比较多,对机体的危害也非常大,而对猪红斑病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  相似文献   

19.
猪疥螨病俗称癞猪,是由猪疥螨虫引起猪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寄生虫病,主要是由病猪与健猪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虫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而引起传染。幼猪有聚积躺卧的习惯,更易感染及传播。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营养不良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在临床上以皮肤剧痒,患部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为特征。猪一旦感染,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下降。近年来,笔者用虫克星(阿维菌素)注射液治疗猪疥螨病150例,收到了很好的疗效。1 药物及用法用量 虫克星是吉林省敦化市华康动物药厂…  相似文献   

20.
健康猪宰后皮肤洁白具有光泽,通常观察宰后猪皮肤的变化,可以很大程度获知猪的健康状况。因此,观察胴体表面皮肤的变化,在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1机械、营养及应激作用麻电性出血因麻电不当引起猪体的应激反应所致。胴体皮肤出现界限不清的红色放射性小出血点,通常不呈大面积弥漫性,多见于肩部和臀部皮肤。外伤性出血是因宰前粗暴鞭打棒击所致。表现在背、臀部皮肤上出现纵横交错的紫红色条痕或斑块,这种出血有时深入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