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u Cd Pb Zn对酸性耕作土壤3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添加外源重金属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Cu、Cd、Pb、Zn对1个酸性耕作土壤中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Cu添加浓度为50、100、200、400、600mg·k-1,Cd添加浓度为1、5、10、15、20mg·kg-1,Pb添加浓度为100、300、500、800、1 200mg·kg-1,Zn添加浓度为50、100、200、400、800 mg·kg-1.结果表明,Cu、Cd、Pb、Zn对脲酶以抑制作用为主,4种重金属对酶毒性大小依次为Cu>Cd>Zn≥Pb,但在培养末期抑制作用都趋于减弱.Pb、Cu、Cd、Zn在前17 d的培养中使蛋白酶酶活性急剧降低,以后蛋白酶活性维持在此较低水平上.短时间内(3d)Zn对过氧化物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总体看来4种莺金属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均较小.上述结果表明,脲酶对农田土壤Cu污染具有指示作用,蛋白酶对农田土壤4种重金属污染都具有指示作用,过氧化物酶仅对土壤Zn的短期污染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是描述土壤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农药乐果、Cd2+单一污染及乐果与Cd2+复合污染对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和乐果复合处理对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存在着明显的拮抗作用,复合抑制效应顺序为放线菌>真菌>细菌;而对土壤酶活性均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复合抑制效应顺序为蛋白酶>蔗糖酶>脲酶.单一污染时,100 mg·kg-1乐果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这些生物学指标,其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抑制效应顺序为真菌>放线菌>细菌,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与乐果和Cd2+合污染顺序一致;50 mg·kg-1浓度的乐果对这些指标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鼠李糖脂与EDDS强化黑麦草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鼠李糖脂和EDDS对黑麦草生长与吸收土壤重会属Cu、Zn、Ph和Cd,以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向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施加1 g·kg-1的鼠李糖脂将显著降低黑麦草地上部的生物量.EDDS比鼠李糖脂具有更强的溶解土壤Cu、Zn、Pb和Cd的能力;同时施加1 g·kg-1的鼠李糖脂和0.4 g·kg-1的EDDS大幅增加了土壤溶液中Cu、Zn、Pb和Cd的浓度,显著增加了黑麦草地上部植株中Cu、Zn、Pb和Cd的含量,促进了土壤脲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鼠李糖脂与EDDS易生物降解,环境风险小,用于黑麦草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具有很大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土壤在Pb、Cd单一以及复合污染条件下红薯对Pb、Cd的吸收和积累规律,通过盆栽试验对红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Pb、Cd形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较低浓度的Pb、Cd能显著促进红薯的生长(P<0.05),Pb超过50 mg·kg-1、Cd超过3mg·kg-1时,红薯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O.05),Cd是影响红薯生长的主要因素;随着试验处理浓度的升高,红薯体内重金属含量也随之升高,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Pb、Cd共存对红薯吸收累积Pb、Cd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Pb促进Cd向地上部转移,Cd促进Pb在地下部积累.根际土壤中Pb、Cd以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为主,二者均占总量的55%以上,在复合污染条件下,Pb浓度为50 mg·kg-1时其活性系数显著高于其他Pb处理(P<0.05),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有效态Cd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土壤肥力对其脲酶与汞镉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受汞镉污染的不同肥力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汞镉不同程度地抑制土壤脲酶活性 ,其中Hg +Cd的抑制幅度最大。随重金属浓度增加 ,酶活性降低 ,其强度Hg Cd。通过计算得到脲酶生态剂量ED50Hg Cd ,揭示出脲酶对Hg的敏感性远大于Cd。获得 土娄土脲酶ED50 值 :Hg 0 .5 0 8~ 2 .2 4 8mg/kg ,Cd35 0 .0~4 81.0 9mg/kg ,建议将其作为土壤汞镉污染的参考指标。相关分析显示 ,在肥力水平差异较大的土壤上 ,脲酶活性仍可表征土壤受汞镉污染的程度。在复合污染条件下 ,脲酶活性不仅受到单因素影响 ,而且存在汞、镉间弱的拮抗作用 ,但仍以单独效应为主。高肥土壤由于有机质等对脲酶的保护容量较大 ,对重金属的缓冲作用明显 ,导致汞镉对脲酶的生态毒性较弱 ,而低肥土壤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防治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南通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Cd 0.14mg·kg-1、Cr 51.41mg·kg-1、Pb 19.47mg·kg-1、As 6.93mg·kg-1、Hg0.10mg·kg-1。一般农田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个别蔬菜地受到重金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单项污染指数为1.60。全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31,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重金属与酞酸酯复合污染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利用土壤酶活性评价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可行性提供科学支撑,以土壤环境中的2类典型污染物:重金属(Cd、Zn、Pb)和酞酸酯(DMP、DnBP、DEHP)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试验设计,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观察6种不同性质的无机与有机污染(Cd、Pb、Zn、DEHP、DMP、DnBP)复合污染。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DnBP×DMP>Pb×DMP>DMP×Zn>DnBP>Zn;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Pb>DMP×Zn>DnBP×Pb>DMP>Zn。复合投加2类污染物能使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重金属和酞酸酯复合污染与污染物的浓度密切相关,但脲酶活性较过氧化氢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和酞酸酯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重金属与酞酸酯复合污染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利用土壤酶活性评价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可行性提供科学支撑,以土壤环境中的2类典型污染物:重金属(Cd、Zn、Pb)和酞酸酯(DMP、DnBP、DEHP)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试验设计,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观察6种不同性质的无机与有机污染(Cd、Pb、Zn、DEHP、DMP、DnBP)复合污染。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DnBP×DMP>Pb×DMP>DMP×Zn>DnBP>Zn;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Pb>DMP×Zn>DnBP×Pb>DMP>Zn。复合投加2类污染物能使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重金属和酞酸酯复合污染与污染物的浓度密切相关,但脲酶活性较过氧化氢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表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指示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Cu、Zn、Pb、Cd单因素污染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土壤脲酶活性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Cu、Zn含量的增加表现较敏感,土壤转化酶活性对Cu非常敏感。[结论]土壤脲酶活性最适于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表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指示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Cu、Zn、Pb、Cd单因素污染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土壤脲酶活性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Cu、Zn含量的增加表现较敏感,土壤转化酶活性对Cu非常敏感。[结论]土壤脲酶活性最适于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生态省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了黑龙江生态省主要城市土壤中汞(Hg)、镉(Cd)、铅(Pb)、铬(Cr)、铜(Cu)和锌(Zn)的含量,并研究了其分布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黑龙江生态省中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标准值的二级标准(6.5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铜绿山矿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对矿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实地采样,并对Cu、Pb、Cd、Zn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风险。[结果]矿区农业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Zn、Pb、Cd;重金属区域污染差异较大,局部区域污染严重;矿区农业土壤中Cu、Pb、Zn和Cd 4种重金属综合的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Cu是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因子。重金属潜在危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Pb、Zn、Cd;Pb和Zn有很大相关性,说明Pb和Zn可能属于同源污染物。[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农业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江消落区土壤中重金属背景调查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川  郭劲松  方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43-1944,2011
对小江消落区土壤沉积物进行采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样中的Pb、Cu、Cr、Cd、Zn等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土样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小江消落区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Pb,生态风险影响因子顺序为Pb〉Cd〉Zn〉Cr〉Cu。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小顺序为Cd〉Cu〉Zn〉Cr〉Pb,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8.36,小江消落区大部分断面处于重金属中等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韶关某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133-136
[目的]研究韶关某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以期为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韶关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冶炼厂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研究。[结果]Pb、Cr、Cd、As 4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d、As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Cd为重污染,pb、As为中污染,但局部存在重污染,Cr为轻污染。[结论]该冶炼厂周边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总体水平初步评价为中等以上。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a representative sampling method and pot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d and Pd, the enzymatic activities (urease, phosphatase, catalase, invertase), population of bacteria, fungus and actinomycete in the soil, the Cd and Pd pollution status of soil samples (from the wastewater-irrigated area of Baoding suburb) were appraised. Unitary linear and nonlinear curve-fitting optimization models were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b and Cd causing pollution and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the tested soils wer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ma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 of Baiyangdian Lake, Hebei province, prevent soil pollution, and ascertain biochemical indexes, which reflect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level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re was obvious accumulation of Pb and Cd in the wastewater-irrigated area, also the accumulation in wastewater-irrigated soil is more than that in fresh water-irrigated soil, and accumulation on surface layer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lower layer. Pb and Cd contents in the tested soils exceeded the standards of soil background values for some major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world soil Cd and Pb contents range. This means that the tested soil had reached a lightly polluted level; (2) there existed an obviou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Pb and Cd contents in wastewater-irrigated soil, where the soil urease and catalase activities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b and Cd contents in soil. Therefore, the urease and catalase can be considered as biochemical indexes that reflect the degree of soil Pb and Cd pollution; (3) the pot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Cd on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Pb. Generally, the effect of Cd on soil phosphatase, urease, catalase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n invertase, while Pb has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invertase than Cd; (4) pot experiments of triple cropping showed that, Cd and Pb had an obvious inhibiting effect on microbes. The influence sensitivity of Cd and Pb on different microbes was ordered as bacteria > actinomycete > fungus. Cd had a greater inhibiting effect on microbes than Pb, the influence of Cd and Pb on actinomycete and fungus was relatively smaller, therefore, bacteria can be chosen as an important index that reflects the effect of Cd and Pb on microbe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6.
沘江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处兰坪铅锌矿下游的沘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倍受关注。本文在沘江流域采集了35个耕地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砷、铜、锌、镉、铅、汞6种重金属污染物累积量,并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c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沘江流域沿岸耕地重金属铅、锌、镉累积量相对处于极高水平,均值分别为1 146.97、579.15、4.85 mg·kg-1,污染十分严重;砷的累积量也较大,均值为26.85 mg·kg-1;铜、汞累积量较小,污染程度轻;(2)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兰坪周边流域是土壤重金属砷、锌、铅、镉污染的一个主要点源污染源,而铜、汞污染没有显著点源污染源,均来自不同面源污染;(3)流域内梅罗指数均值为17.69(远大于3),存在极其严重重金属污染,同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773.38,有很强潜在生态风险。污染物贡献表现为镉 > 铅 > 锌 > 砷 > 汞 > 铜;(4)沘江流域耕地土壤总体表现为水田重金属污染略高于旱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滇东喀斯特区镉砷高背景值情况下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采集研究区耕地土壤表层(0~20 cm)样品451件、农产品样品324件,分析土壤和农作物样品中As、Cd、Cr、Pb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较为严重,As、Cd、Cr、Pb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60.98%、88.25%、28.82%、24.17%,土壤As、Cd管制值超标率分别为1.77%、12.42%;对比区域背景值,Cd、As平均值超过背景值,Cr、Pb平均值低于背景值,土壤As与Cd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其他重金属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区域高地质背景和成土作用,存在Cd、As外源污染。Pb、Cr、As、Cd单指标符合单因子指数法清洁标准的样点占比分别为75.83%、71.18%、38.80%、11.75%,Cd、As污染较为严重,污染比例分别为88.25%、61.20%;按照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样点数占比分别为19.07%、5.32%、15.96%、12.20%、47.45%,接近1/2样点为重度污染;多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显示,研究区中等及以上风险等级样点数占比达到23.95%,存在一定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大的元素是Cd,其次为As,Cr、Pb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低;研究区农产品均未出现As、Cr、Pb超标情况,35个样品出现Cd超标,种类主要为辣椒、小麦、大麦、豆类蔬菜,超标率分别为53.66%、22.58%、10.53%、12.50%;农产品重金属含量与对应土壤重金属全量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农产品Cd、Cr、Pb与土壤pH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当地需对重金属Cd进行重点关注,科学管控,以保障区域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某典型冶炼厂为研究对象,采集冶炼厂北部1~15 km的农田土壤及种植的农产品,分析Cd、Pb等重金属含量特征。利用土壤重金属水平分布特征、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特征、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农产品不同器官重金属分布特征、土壤添加和叶面喷施重金属等方法探究了农产品Cd、Pb污染来源,采用暴露风险指数(HQv)评价了通过农产品摄入的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Cd、Hg、Zn、Pb和Cu呈明显的污染与富集趋势,总体呈重度污染水平。花生、玉米和蔬菜受到Cd、Pb污染,3类农产品Cd超标率分别为100%、69%和16%,Pb超标率分别为100%、46%和13%。建议减少花生、玉米和小白菜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大白菜、萝卜。随与冶炼厂距离的增加,土壤Cd、Pb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特征表明重金属含量高的农产品分布在冶炼厂附近地块,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表明花生富集土壤Cd的能力高于Pb,Pb比Cd更容易向玉米籽粒转运。土壤添加和叶面喷施试验表明,不同污染源作用下农产品各器官Cd、Pb含量趋势不同,花生籽粒Cd主要来自土壤,玉米籽粒Pb主要来自大气沉降。暴露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花生摄入的Cd、Pb,小白菜摄入的Cd和玉米摄入的Pb会对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
蔬菜及土壤的铅、镉、铜和锌污染及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大田调查的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云南省昆明市蔬菜及其土壤中Pb,Cd,Cu和Zn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重金属Pb,Cd,Cu,Zn的超标率依次为:Cd>Cu>Zn>Pb. 综合污染指数:Cd和Cu为中污染, Pb和Zn为轻污染。蔬菜土壤重金属总的综合评价为中污染。聚类分析结果为菜豆、番茄和青花菜的土壤污染较严重。(2)蔬菜Pb,Cd,Cu,Zn的含量超标率依次为:Pb>Cu >Cd>Zn. 聚类分析表明:萝卜、菜豆和番茄污染较严重。(3)聚类分析与污染指数评价具有一致性、可比性,结合两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更加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的监测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云南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测定云南主要茶区普洱、保山、西双版纳、大理等地茶园土壤重金属铅(Pb)、镉(Cd)和铜(Cu)的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重金属评价标准和茶园土壤污染分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云南省主要茶区土壤中这3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Pb和Cd平均含量都处在一级水平,Cu平均含量都处在二级水平,Pb和Cd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00,Cu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都在1.000~1.500之间。[结论]云南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