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紫花苜蓿种子田的适宜播种密度,以肇东苜蓿品种为试材,设9个不同播种密度处理D1~D9分别为180 000、90 000、84 000、60 000、60 000、42 000、30 000、28 000、20 000株.hm-2,研究密度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紫花苜蓿种子产量随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藜麦在天祝县土壤气候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促进天祝县藜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设置了9个不同的密度处理,观测分析各密度处理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3 000株/亩、4 000株/亩、5 000株/亩处理的藜麦株高显著高于密度为7 000株/亩、8 000株/亩、9 000株/亩、10 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密度为5 000处理的藜麦茎粗与密度为7 000株/亩、8 000株/亩、9 000株/亩、10 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密度为3 000株/亩、4 000株/亩、5 000株/亩、6 000株/亩处理的藜麦主穗与密度为8 000株/亩、9 000株/亩、1 0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不同密度处理的千粒重在3.20~4.06 g之间,其中,密度为6 000株/亩处理的最大,为4.06 g,密度为11 000株/亩的最小,为3.20 g;各密度处理中密度为5 000株/亩的藜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余所有处理;密度为4 000株/亩和6 000株/亩的藜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合考虑各密度处理下藜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藜麦种植密度在4 000~6 000株/亩时藜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密度处理,产量在200.49~205.92 kg/亩之间,可以实现高产高效,建议作为当地最适宜的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3.
雷波 《农技服务》2013,30(7):692-693
以PBO 1 000倍、2 000倍、4 000倍、10 000倍在酥梨花序分离期、初花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PBO在砀山酥梨上应用适宜时期为初花期,适宜使用浓度为3 000~4 000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两种方法提取两种海洋致病性弧菌——鱼肠道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和秦皇岛弧菌Vibrio qinhuangdaorasp.nov.的外膜蛋白,并应用SDS-PAGE分析了其外膜蛋白的构成。电泳图谱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44 000、36 000、34 000、26 000、23 000的蛋白条带为两种弧菌外膜蛋白中的共有条带。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比较了两种弧菌外膜蛋白抗原性的异同,结果表明,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 000、43 000、34 000、32 000、28 000、26 000的结构蛋白可同时与两种弧菌抗血清发生反应;秦皇岛弧菌外膜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 000、26 000的结构蛋白可同时与两种弧菌抗血清发生反应。两种弧菌中均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46 000、26 000的外膜蛋白,且具有共同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5.
于2012年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大田生产条件下,以参试的玉米品种中单90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9种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0、10 000、11 000、12 000株),记为处理M4~M12,分析中单909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潜力和高产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处理M4~M12生育期为134~136 d,每667 m2产量为1 128.04~1 250.91 kg,其中每667 m2种植密度为6 000株的产量最高,每667 m2达到1 250.91 kg;种植密度为4 000株和9 000株的产量最低,每667 m2分别为1 128.04kg和1 129.81 kg.每667 m2产量潜力最大的种植密度是6 000株.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安市食用红尖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一般每公顷产量15 000~20 000 kg、产值45 000~60 000元、纯收入30 000~35 000元。根据本市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供肥状况等条件及市场需求情况,选择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好、丰产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等优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防治桃桑白蚧的理想常规农药,为当地控制桃桑白蚧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6种杀虫剂,进行9个处理、4次重复的田间药效试验,观察各杀虫剂防治桃桑白蚧的田间药效。[结果]以26%蚧必杀乳油2 000~3 000倍液和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对桃树桑白蚧的防效较为突出,其次为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和2.5%蝽虱蚧桑乳油2 000倍液;而当地常用的3%金世纪乳油2 000倍液和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的药效显著低于以上杀虫剂。[结论]选用26%蚧必杀乳油2 000~3 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白色水乳剂2 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蝽虱蚧杀乳油2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进行交替使用,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桃桑白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尹长年 《现代农业科技》2014,(17):134-135,137
为筛选出防治梨树黑星病的有效药剂,以黄金梨为对象,对梨黑星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其2 000、3 000、4 000倍液3个处理在梨树叶片上的防效分别为87.23%、83.17%、80.61%,在果实上的防效分别为86.21%、83.12%、80.29%。1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6 000、7 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 000、7 000倍液的在梨树叶片和果实上的防效均在80%以上,供试的4种三唑类杀菌剂是防治梨树黑星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9.
有机锌溶液对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有机锌溶液对玉米、西瓜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5∶000、16∶000、17∶000、18∶000的有机锌溶液对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对幼苗生长势和简化活力指数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以17∶000的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弱光胁迫对"鄞红"葡萄(Vitis"Yinhong")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以一年生"鄞红"葡萄盆栽苗为材料,分别以25 000(CK)、20 000、16 000、12 000、8 000 lx光照强度处理30 d。结果表明,在20 000和16 000 lx光照强度下葡萄根系和叶的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和保护酶(CAT、POD、SOD)活性等指标高于处理前,而胞间CO2浓度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处理前均无显著差异;在8 000 lx光照强度下葡萄根系和叶的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除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处理前外,其余各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处理前;在12 000 lx光照强度下葡萄各种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介于16 000和8 000 lx处理之间,植株生长一般。综合各指标变化情况,"鄞红"葡萄在光强16 000 lx以上能正常生长,在较低光强(≤8 000lx)条件下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11.
选用3种新农药对小麦蚜虫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新农药中2.5%辉丰菊酯乳油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毙死2 000乳油、4 000倍液在15d防效均达99%以上,防效明显优于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但辉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成本低,药效高.因此,建议大田防蚜时用2.5%辉丰菊酯乳油3 000倍液进行喷雾.  相似文献   

12.
张晓燕  胡禅娜  林霞  蒋春霞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06-11008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了槲蕨孢子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强光3 000 lx下Fo比1 0002、000 lx大,Fm各处理间相差不大,Fv/Fm在3 000 lx下明显减小。在1 000和2 000 lx下处理46、d后,ETR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抑制被消除。不同光照处理7d后3 000 lx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大,1 000和2 000 lx差异不明显,POD和CAT活性、MDA、SS含量都在3 000 lx下最高。由此可见,3 000 lx光强对槲蕨生长不利,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槲蕨人工栽培时应避免强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新品种信花425共6个种植密度处理(10 000、11 000、12 000、13 000、14 000、15 000穴/667 m~2,每穴2粒)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分小区单收刨、单摘果,晒干后称出小区实际产量,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信花425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直播花生种植密度一般在10 000~15 000穴/667 m~2,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减少;信花425的种植密度为12 000穴/667 m~2时,能较好地协调其夏直播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取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油研50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4 000株/亩、5 000株/亩、6 000株/亩、7 000株/亩和8 000株/亩)不同栽培密度,分析其农艺性状和产量,并得出最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密度6 000株/亩栽培的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最高,达144.4公斤/亩。因此,选定密度6 000株/亩作为松桃海拔400米左右地区推广油研50油菜栽培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5.
按当地插秧机行距25 cm的规格,对晚粳稻当家品种宁84和苗头品种秀水14进行25 cm×14 cm、25 cm×17 cm、25 cm×21 cm、25 cm×25 cm 4个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4最适密度是25 cm×25 cm,产量为9.800 t·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下降;宁84最适密度为25 cm×21 cm,产量为10.190 t·hm-2。  相似文献   

16.
选择5种药剂、设置18个处理,进行田间苹果绵蚜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苹果绵蚜的防效差异较大。其中5%吡虫啉乳油1 000倍1、500倍、2 000倍、3 000倍,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3、000倍,480 g/L毒死蜱乳油1 000倍、2 000倍,5%抗蚜威水分散粒剂200倍、300倍、400倍、500倍等12个处理在药后第7天的防效均达到90%以上;5%吡虫啉乳油1 000倍、1 500倍,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480 g/L毒死蜱乳油1 000倍2、000倍,5%抗蚜威水分散粒剂200倍、300倍、400倍、500倍等9个处理的药效在药后第14天仍达90%以上。由此可见,这些药剂在生产中完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以代替当前生产中所用的有机磷高毒药剂。  相似文献   

17.
光强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以1 000、2 000、4 000、6 000 lx 4种光强处理水稻秧苗,研究光强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水稻的苗高、秧块重量、不定根数、白根数、最长不定根根长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生理指标。结果表明,4 000 lx水平下培育的秧苗素质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学方法,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化皮病"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sflavi AP629福尔马林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免疫,制备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技术对多克隆抗体的部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32768;多抗与黄海希瓦氏菌标准菌株存在很强的阳性反应,与弧菌和气单胞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交叉反应很弱或不存在交叉反应;多抗不仅与菌体本身反应,与菌株表面的分泌物也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与黄海希瓦氏菌AP629结合的抗原决定簇主要蛋白带有6条,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31 000、128 000、113 000、62 000、38 000和33 000,其中38 000和33 000蛋白条带的抗原性最强;与胞外产物结合的抗原决定簇清楚的蛋白条带主要有3条,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2 000、38 000和33 000,其中62 000蛋白条带的信号最强。  相似文献   

19.
通过42.4%唑醚·氟酰胺、42.8%氟菌·肟菌酯、325 g·L-1苯甲·嘧菌酯、75%肟菌·戊唑醇4种复配杀菌剂分别于4月29日(果实膨大期)、5月8日(果实膨大期)、6月5日(成熟采收期)施药,于6月3日、6月13日进行病情严重度调查,评价其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安全性。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和75%肟菌·戊唑醇对西瓜炭疽病防效较好,但肟菌·戊唑醇对西瓜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唑醚·氟酰胺可促进植株生长,由此认为,42.4%唑醚·氟酰胺是防治西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合关中东部灌区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最适宜密度,选取早熟品种陕单636、陕单650,中熟品种郑单958、陕单609,晚熟品种陕单680、东单60,共3个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品种进行试验,每个品种密度分别为45 000、60 000、75 000、90 000株/hm2,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3次重复,探究6个玉米品种的最佳密度配置。结果表明,在关中东部灌区陕单650和陕单680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90 000株/hm2,陕单636、东单60适宜种植密度为60 000~75 000株/hm2,郑单958和陕单609适宜种植密度均为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