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我国龙眼主产区采集龙眼园土壤样本312个,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指标,评价龙眼园土壤养分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除四川龙眼园土壤pH值为中性外,其他龙眼主产区龙眼园土壤pH整体为酸性;龙眼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弱;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为中下,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除四川龙眼园为丰富外,其他产区整体均为低水平;有效磷、有效硫和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铜含量则为中上水平,而土壤有效硼和钼含量缺乏。硼和钼是我国龙眼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钙、镁次之。建议龙眼园注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pH,重点加强龙眼硼、钼和钙施用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针对养殖场废弃物(粪便)还田对土壤的改良、增产效果及其副作用即长期施用所产生的危害等问题,利用稻田处理畜禽粪便,对水稻田氮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测定和估算氮的损失量和损失率,分析作物处理粪便的能力,旨在给出一个适宜的处理畜禽粪便的量,保证既可获得环境效益又可获得经济效益,从而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的还田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肥力水平的红壤、冲积土种植柑桔、龙眼、荔枝、香蕉、枇杷等主要果树后,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特性有较大差异,并随季节而变化.红壤果园土壤酶活性依次为柑桔园>香蕉园>龙眼园>荔枝园>枇杷园,冲积土果园土壤酶活性依次为柑桔园>龙眼园>香蕉园>荔枝园>枇杷园.两种土壤的微生物总数均为柑桔园>香蕉园>龙眼园>荔枝园>枇杷园.这种生物特性与土壤肥力的高低呈显著的正相关,它左右土壤肥力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不同果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亚热带不同类型果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季节动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福建南亚热带地形、母质、土壤类型和种植年限均相同的两种类型相邻果园(龙眼园和枇杷园)设立定时定位采样小区,采用TOC-TN分析、离子自动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分析了果园不同季节和土层深度的土壤SON含量及相关属性,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探讨果园土壤SON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园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土壤SON平均含量分别占土壤总可溶性氮(TSN)的68.8%和71.1%,枇杷园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土壤SON平均含量分别占TSN的63.7%和70.2%;不同季节龙眼园上下层土壤SON含量均显著高于枇杷园,表明果园土壤可溶性氮主要成分是SON,且不同类型果园土壤SON含量差异明显。两种果园土壤夏、冬季SON含量均显著高于春、秋季,但龙眼园上下层土壤SON含量均以冬季最高,枇杷园则以夏季最高;果园土壤SON含量与其可能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系数大小顺序为有机质含量、细菌和真菌生物量蛋白酶活性、温度和pH值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和含水量,表明亚热带果园土壤SON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差异的影响,同时还受不同季节土壤蛋白酶活性、温度和pH值等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微量元素对龙眼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确定广东省龙眼园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的基础上进行中微量元素限制因子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钾基础上,依据龙眼园土壤养发状况有针对性补充土壤缺乏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应有针对性,应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以适宜、安全为原则。改善龙眼果实品质。提出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应有针对性,应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以适宜、安全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该龙眼园土壤肥力特征,找寻适宜的施肥方案,以期为进一步指导该区域龙眼园科学施肥和果园地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壤pH值、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作为土壤肥力特征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对阳西县儒洞镇某龙眼园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比较了该果园北、中、南3个龙眼种植区块土壤肥力差异特征。[结果] 该龙眼园土壤pH值总体偏酸,土壤总磷、总钾平均含量均为低等水平(5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较低水平(4级),土壤总氮含量水平较高(2级)。总钾缺乏是影响土壤肥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结论]该龙眼园土壤肥力总体处于低等水平,同一果园不同空间水平上的土壤肥力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中建议果农针对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现状平衡施肥,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7.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1.对水的污染畜禽养殖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我国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废水未经处理或者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随意排放,经过雨水冲刷和土壤毛细管作用,粪便中的氮、磷元素进入土壤后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不但造成土壤污染还会造成地下水污  相似文献   

8.
畜禽养殖是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如果畜禽粪便未经妥善处理或排入土壤的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粪便中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依据2011—2020年粮食主产区畜禽养殖和耕地面积数据,分析粮食主产区各省(自治区)畜禽粪便产生量、猪粪当量以及耕地污染物负荷情况,并对未来作出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粮食主产区猪粪当量总量较2011年下降4%,排放量最多的省份是山东;耕地总氮负荷量平均值为134.84 kg/hm2,耕地总磷负荷量平均值为62.44 kg/hm2;耕地负荷污染风险较高的省份有山东、四川、湖南。预计未来,粮食主产区猪、牛、羊的养殖量均呈下降趋势,家禽养殖量呈上升趋势;山东的畜禽粪便污染风险等级为Ⅳ级,污染较严重;四川、湖南的风险等级为Ⅲ级,有污染。因此,应重点加强对山东、四川、湖南的畜禽粪便污染防控。  相似文献   

9.
泉港区果园土壤肥力现状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泉港区龙眼园、荔枝园、枇杷园土壤样品测定分析,并进行丰缺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果园土壤整体偏酸性,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适宜水平,碱解氮整体缺乏,有效磷含量处缺乏水平,且变幅极大;速效钾含量处丰富水平,变幅很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南省畜禽养殖数量、养殖结构进行统计,结合各地区的耕地面积粗略估算耕地畜禽粪便负荷,对河南省畜禽粪便负荷承受程度进行预警与分级,分析各地区的畜禽养殖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河南省畜禽粪便猪粪当量负荷对环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提出了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的同时应合理规划区域畜禽养殖业布局.  相似文献   

11.
蚯蚓粪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研究也越来越重要。蚯蚓作为土壤环境中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的摄食、做穴、移动、排便等行为都会对土壤重金属产生影响。通过对蚯蚓粪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的潜力进行总结、分析,对蚯蚓粪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温度、pH值未经调节(7.0左右)的条件下,鲜鸭粪的TS%=26.36%,CN=14.39,原料干物质产气率为0.19m3kg-1,产气效果佳,料液浓度可高达10%左右,是沼气发酵的理想原料;鲜鸡粪的TS%=29.62%,CN=10.76,原料干物质产气率为0.04m3kg-1,产气效果差,料液浓度为6%~10%.  相似文献   

13.
利用渗漏池模拟长江中游地区2种主要稻田土壤,研究了施用等P2O5量的有机肥(猪粪)和化肥对表面水总磷动态及其降水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后,双季稻田表面水总磷均在施肥第1天就达到最高水平,然后迅速下降,而且晚稻的总磷浓度峰值显著高于早稻,有效磷含量高的河沙泥总磷峰值明显高于红黄泥.施用猪粪后,晚稻在第1天表面水总磷出现峰值,2种土壤分别较施化肥的提商了43.2%和66.9%,而且整个生长期总磷浓度均高于施用化肥的;早稻施肥后前3d表现较低的表面水总磷浓度,至7d后表面水总磷高于化肥处理的.双季稻种植制度下化肥和猪粪处理的磷素径流流失分别占施P量的0.86%和1.44%.早稻施肥后15d内发生2次径流,化肥和猪粪处理的径流液中总磷浓度较高,其总磷径流损失量分别占早稻生育期内总径流损失量的65.6%和60.8%.产量分析表明,施用猪粪和化肥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4.
孙伟  黄江波  徐文炘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465-15466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蚕沙中的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处理时间对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蚕沙中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超声波提取时间35min,提取温度70℃,此条件下蚕沙中类黄酮的提取率为2.358%。  相似文献   

15.
粪源环丙沙星对潮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粪源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对潮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影响,布置培养试验(81 d),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Ⅰ:CK(对照),Ⅱ:CIP(外源添加CIP),Ⅲ:DF(不含CIP的鸭粪),Ⅳ:DF+CIP(Ⅲ基础上外源添加CIP),Ⅴ:DF(CIP)(粪源CIP)。采用PCR技术分析土壤中6大类27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检出情况,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检出频率较高的目的基因及总细菌基因(16S rRNA)的绝对丰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中共检出6种ARGs(tet G、sulⅠ、qnr A、qnr S、aad A2、aad D)和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且检测到的目的基因基本一致。DF(CIP)和DF+CIP处理对土壤中细菌和不同种类ARGs的影响不同。DF(CIP)、DF+CIP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16S rRNA、tet G的绝对丰度;DF(CIP)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sulⅠ、aad A2的绝对丰度;DF+CIP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qnr A的绝对丰度。不同种类的ARGs与intⅠ、土壤理化性质的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intⅠ与sulⅠ、aad A2呈正相关,与qnr A呈负相关,qnr A与CIP残留量呈正相关,tet G与有机质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地评价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环境风险以及粪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对肉鸡的料肉比、粪便排泄物中各种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肉鸡108只,随机分成4组,1组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包括益生素低含量组(饲料:益生素为1 000:1)、中含量组(饲料:益生素为1 000:2)、高含量组(饲料:益生素为1 000:4),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试验期为15 d,对照组按照正常方式饲喂,饲料中不添加益生素,试验组饲喂添加不同含量益生素饲料。每日称取肉鸡的采食量,计算试验期间总采食量;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分别称取鸡重,计算试验期间肉鸡的增重情况;根据采食量和肉增重计算料肉比;另外,每日对鸡的粪便进行称重。试验结果表明,低含量组和中含量组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含量组和中含量组粪便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排粪量在使用益生素5日后开始减少(P0.05);益生素使用后对粪便中灰分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添加景观植物聚合草对沼气厌氧发酵的影响。【方法】以猪粪为发酵原料,添加不同量聚合草,于(35±1)℃条件下,用自行设计的发酵装置进行发酵试验,通过对发酵液的CH4含量、pH和产气量的监测,研究聚合草添加量对猪粪中温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并以接种物和接种物加猪粪为参比。【结果】在聚合草与猪粪总固体含量比分别为1∶10、2∶10、3∶10、4∶10的试验组中,1∶10、2∶10试验组的甲烷含量率先达到40%(体积分数),其pH分别为6.6~7.7和6.6~7.6,总体优于其他试验组及空白参比组;且以1∶10试验组的日均产气量最高(756.20mL),2∶10试验组的总产气量最高(43 540mL)。【结论】添加适量聚合草对猪粪厌氧发酵有促进作用,通过二次曲线拟合,推测聚合草与猪粪总固体含量的最优配比为1.40∶10~1.48∶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15型生态厕所,大豆秸秆、大豆秸秆和木屑1∶1混合物、稻壳为反应基质处理人体粪便,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大豆秸秆的有机质的降解程度更明显,从95.26%降到76.40%。混合物对人体粪便降解率为71%,稻壳的降解率为62%,大豆秸秆的降解率最高,为78%。稻壳的使用周期最长,为24周。3种基质的氮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大豆秸秆处理的最终氮含量比其他2个处理的氮含量高。大豆秸秆处理的总氮磷钾含量为72.19 g/kg,混合物处理的总氮磷钾含量为54.86 g/kg,稻壳处理的总氮磷钾含量为63.16 g/kg,均高于一般堆肥质量要求。[结论]3种反应基质均可以有效地处理人体粪便。  相似文献   

19.
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健康学龄儿童的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6株乳杆菌,并对其进行属和种的鉴定。首先通过形态学观察及H2O2酶、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分得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所分得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该属内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从而准确鉴定所分得菌株,并申请各菌株的GenBank登录号。经鉴定,其中1株为卷曲乳杆菌,2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为发酵乳杆菌,1株为黏液乳杆菌,1株为唾液乳杆菌。  相似文献   

20.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以奶样为对照,测定了奶牛粪便中的孕酮(P4).用90%乙醇抽提粪便孕酮,回收率为(95.2±0.50)%.通过测定正常发情奶牛、配种后怀孕奶牛和卵巢机能性疾病奶牛粪样和奶样孕酮含量的变化,发现两者趋势一致,有较好的相关性(r=0.7984),而且通过粪样测得的发情周期天数与奶样完全一致(20.0±1.4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