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是我国农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现代农业的源头所在,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参考。通过对汉代以来多部经典农书进行梳理,分析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演进,阐明古代农业技术中的思想理念,探讨其对当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意识。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大致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自汉代以来,从农田水利到畜禽养殖,在技术的发明和使用过程中,传统农业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与自然要素相匹配,通过农业内循环方式促进农业再生产,同时也注重精耕细作与农技改良的统一。总体而言,当前绿色农业、循环农业、集约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与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蕴含的农业实践智慧一脉相承,这些典籍为当前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古代农业技术中蕴含着生态平衡、绿色循环、实用主义等多重理念均启示现代农业应在尊重传统农业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其社会属性和工业属性,规避现代农业发展的种种风险,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循环农业经济是中国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循环农业经济大有可为,联系辽宁实际,阐述“3 1”的辽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途径与措施,并建议进一步从政策层面和法律层面加强引导和保障,以期得到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带动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单一的循环农业或现代农业都存在其自身的缺陷,通过对江苏省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的循环农业发展思路—将现代农业与循环农业协调整合,从农业的生产方式循环、农村生态环境的可循环和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三方面入手,建立实现农业生产经济的增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现代循环农业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宁国市现代循环农业工程为例,研究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循环农业理念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包括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和研发制造农林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设施等。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宁国市的三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三大生态循环骨干主导产业和五大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5.
潘曦  胡豹  杨泽南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148-2151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生产方式亟待转型升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同时又具备环境友好特质的高效农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研究以天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天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推进天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明低碳经济的兴起背景及其意义,进一步深入理解其科学内涵,同时分析低碳农业发展过程所面临的农业传统耕作观念根深蒂固、现代低碳农业理念尚未建立、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及低碳农业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等主要挑战,结合实际提出草地低碳循环农业、山地低碳循环农业、耕地低碳循环农业、林地低碳循环农业等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绿色循环农业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目标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中国品质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促进和推广绿色循环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而探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途径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是健康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再生农业、观光农业的统一,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主要选择之一.而循环农业本身又有许多经营方式是可以利用.因此,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经营模式.从循环农业与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条件、景宁县雁溪乡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指出发展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并提出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思路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渤海地区是继珠江和长江三角洲之后我国推进的第三个经济高增长区域,其农业与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就,但水资源紧缺、耕地减少、农业投入资金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制约了环渤海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根据全面提升环渤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强化建立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因地制宜选择现代发展模式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思路,提出环渤海不同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滨海地区外向型农业和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大城市周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平原地区土地集约型种植和生态型养殖发展模式;丘陵山区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精细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机理分析和现实依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精细农业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板块和有效推手。新时期需要发挥精细农业的功能和作用,推动现代农业精细化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精细农业是通过提高农业中生产投入的精细化程度、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程度和农业产出的精细化程度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但是,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农业生产要素扭曲错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完善、资源环境发展不平衡、农业"三本齐升"现象突出和农产品供给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倒逼中国加快精细农业的发展。精细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立精细化农产品基地,建立精细农业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和培育"三农"工作队伍,加快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步伐。  相似文献   

13.
崔奇峰  蒋和平  周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44-6847,6850
从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科技、资源等诸多因素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在困境中进行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结果表明,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措施,使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及土地规模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即: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加大投入为发展现代农业打好基础、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和通过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的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本文以江西赣州革命老区为对象,分析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推动赣州革命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推动赣州革命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革命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打响了赣州农业品牌。新时代,进一步推动赣州革命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如气候优越、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和政策支持等。但同时必须看到,当前赣州革命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有粮食生产下滑、耕地资源闲置、农田污染较重、农业效益下降、农村劳力缺乏和农业基础脆弱等。因此,为推动新时代赣州革命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一套较为科学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1年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将评价结果与上海、天津、广州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11年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度为72.16%。四个二级指标中,农村发展水平的实现度为82.16%;农业投入水平实现度为76.83%;农业产出水平实现度为62.58%;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度为73.56%。北京市2006-2011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度分别为60.53%、63.76%、67.48%、67.94%、69.56%及72.16%。2011年上海、广州、天津其他三个城市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现度结果分别为66.80%、66.15%、64.08%。研究表明近六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平稳发展,总体实现度稳步上升,2011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基本进入发展阶段后期,虽然各个指标发展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但在全国范围来看总体处于领先水平,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体与其他三大都市相比,北京市的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土地生产率、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肉蛋奶水产品占有量、单位耕地农药使用量,是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集群概念辨析、演化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业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对于当前我国农业转型发展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含义、模式及其形成阶段、演化特点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农业产业集群所经历的孕育与形成、成长与发展以及成熟与稳定三个演化阶段。指出农业产业集群演化、发展既与农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有关,又与农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以及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有关。同时,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农业布局不合理、新型农业营运体系不完善以及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不匹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即:加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支持力度;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营运体系;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主体培育;加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权法的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构造了一套客观、全面地评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1990~2009年的各指标数值为例,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和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除少数年份以外,1990年以来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可持续发展水平波动比较剧烈。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拓展农业产业链条、适度推进农地流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壤保持耕作——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农业活动对全球变化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而导致全球性土壤保持需求的迫切性增加出发,追踪了国外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对中国该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从时间、深度、方法、生产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严重的农业大国,而从全球统计数字来看,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面积目前仅占全球保持耕作面积的0.2%,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1%, 其现状与中国耕地资源和环境的继续退化以及对土壤保持耕作需求的增加极不相符。加强中国土壤保持耕作系统研究和土壤保持耕作"节能固碳"长期建设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变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鉴于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研究和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和所面临的更大挑战,以及该领域研究涉及到复杂的农业系统"耕作管理-生物过程-环境变化"相互作用及其系统能流-碳流循环过程,尤其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源估量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科学问题,有必要运用综合的系统性研究分析方法,借助国外长期试验和理论研究经验,以及系统模型模拟研究手段等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加速提升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为实现碳汇/源科学调控管理、减缓农业对温室效应贡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秦静  李瑾  孙国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30-15932
结合天津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把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划分为7种类型: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娱乐。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方法以及国内学者制定的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对天津市生态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天津农业生态价值的现实值为307.52亿元,接近当年的农业经济价值317.33亿元。提出了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功能开发对策: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农用地征用补偿标准;积极慎重地发展设施农业,防止设施农业规模盲目扩大而影响其生态功能发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改善环境,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结合社区支持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社区支持农业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与益处,并对比社区支持农业与大规模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之间的特点与差异,探讨社区支持农业在现代社会的运营影响因素,从土地、生产与经营、人员、管理、消费者与市场宣传等角度提出建议,旨在调整我国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