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盆景图宜有适当图注,以便帮助了解和欣赏。图注内容可包括景名、规格、盆式、山石或树木名称、造型形式等,写成下面的简明格式,能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山水盆景:“景名”——规格+盆式+某山石盆景(形式)树桩盆景:“景名”——盆式+规格+某树种盆景(形式)盆景的规格通常分为微型(10厘米以下)、小型(10~40厘米)、中型(40~80厘米)、大型(80~150厘米)和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对山水盆景,按盆长划分;对树桩盆景,按树桩大小高矮划分,横斜、  相似文献   

2.
罗汉松被称为树桩盆景材料中的十八学士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右上照图这盆罗汉松盆景现存于唐山市大钊公园,距今已有120年以上的历史。桩景高1.40米,根径15厘米,盆长74厘米、宽45厘米、高26厘米,在省内堪称树桩盆景之王。自50年代购入至今没有换(翻)过盆,突破正常换(翻)盆的年限近十倍,仍然保持着比较旺盛的长势,每年还可以大量开花结果,令人感到惊奇。总结几十年的养护管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目前盆景界不少同志称之为“树桩盆景”的提法,很不恰切,特别是简称桩景或古桩更不妥。桩是树木的残余,从山野中挖来的树桩制作成盆景,当然可以称为树桩盆景,但不能概括其他。扬派盆景以前强调幼树培育和盆中培养,现在改进为幼树培养与山野挖取老桩并重,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以缩短培养的时间。显然,由幼树培育而成的称为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石料制作的盆景,称为山水盆景或水石盆景;将古老树桩栽于盆中并作艺术加工的则称为树桩盆景或桩景。现就树桩的挖掘和培养要点简叙如下: 挖掘树桩盆景的古老树桩,是取自山野间的老木。人们上山伐木,往往把枝条砍去当柴烧;屡长屡砍,长年累月,最后只剩下一个树桩。特别是长在悬崖峭壁石罅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映山红树桩嫁接杜鹃制作盆景,效果很好。我已培育有西洋鹃及夏鹃盆景800多盆,大者高150厘米,桩径50厘米。杜鹃一年多次开花,争妍斗艳,是独具魅力的观花品种。制作的基本过程是: 每年二月份花前,将映山红树桩根据造型需要剪枝裁根,定植于萌棚内。待其萌芽后,6~7月即可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6.
为了说明树木盆景中坚持“宁短勿长”的创作原则,我想以几株枸骨树桩原始材料来说明。“图1”是一株完全露根的枸骨树桩。此桩完全可以培养成露根式树木盆景,在第一次锯截时要把可以观赏的根部充分留下来并保护好。然后根据日后配盆的大小来确定锯  相似文献   

7.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8.
我国盆景现行分为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两大类,这意味着用树桩盆景去包括其他植物盆景。植物是母项,树桩是子项,怎能把母项归纳到于项里边去?是纲目颠倒,不科学不可取的。“树”是万木之总名;“桩”乃树木之残余。它表明树桩盆景应有树景与桩景之区分。更有甚者将“树桩盆景简称桩景”,这是不妥的。山水盆景,有人称山石盆景,又有人称水石盆景。其实它们之间各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含义,“水石”与“山石”两词较实,比较而言,山水盆景这个名称为好,好在它能引导欣赏者联想到山水画和自然景色中的山山水水之美。以我浅见,中国盆景分类按造景材料应分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三大类。植物盆景,即使配有拳石之类,仅属烘托、陪衬;山水盆景,也有植  相似文献   

9.
树桩盆景中有一类将幼树与已死亡的枯桩结合在一起栽植的盆景,称为“舍利干”盆景。但有一些盆景著作中却将“舍利干”误写作“猞猁干”,此系不解“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卉盆景》2014,(7):63-63
这盆题名为《浓荫蔽日》的小叶黄杨盆景,是广州盆景协会会长陈昌的藏品。作品是60年前选苗扦插的,40年间历经多次修剪造型,定型上盆距今也已20余载。作品整个造型为大树型,树高82厘米,树干直径12厘米。创作初期采用蟠扎细剪的苏派盆景方式造型,后期充分发挥岭南盆景“蓄枝截干”的优势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1.
植物名大花蕙兰又名西姆比兰。形态特征兰科多年生附生性草本。假鳞茎椭圆形,粗大。叶长50~80厘米,叶宽2~4厘米,株高60~150厘米不等,花葶40~150厘米不等,叶色浅绿至深绿,标准花茎每盆3~5支,每支着花6~20朵。其中绿色品种多带香味。  相似文献   

12.
叶以健先生在《山松盆景新树桩换土法》(本刊95年第6期)一文中说:“换土越早,生长越茂盛。”这里的“早”应是相对的概念,若冠之以“越”,未免绝对,若再框定“成活后5~8个月”,就更有点不合客观。首先,“成活后”的概念相对模糊。何谓成活?新叶生长,新根发出,还是新根已长满盆边算起?其次,树桩大小如何划分?同是大树桩,还有个大、小、老、弱、强的问题,还有地区差别、气候状况甚至同一地区因环境差异而引起的生长快慢问题等等,诸因素都是应该有所考虑的。如我就有一棵曾长在风化石山上的,根部夹杂较多碎石的大松桩(干基径12厘米),是95  相似文献   

13.
由审美实践创造了盆景艺术从盆景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祖先在长期劳动生产中,逐步认识了花早树木的自然之美,并把它作为审美对象,以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要求。这已有悠久的历史了。自魏晋以来,文坛上的山水诗、山水画以至山水园林,都有着高度的发展。在园林艺术发展中,派生出直接以自然树石为创作素材的些子景,纳山野景观于居室之内,即现在的盆景。又进一步以树木为主构成了树桩盆景,成为带普遍性的群众审美对象。而岭南盆景,在南方气候环境中,形成别开生面的地方风格,于晚近自成流派。仅这些事实,历史地说明树桩盆景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古典美学始终紧密联系,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习惯以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所以鉴赏盆景艺术,必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盆景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广大盆景爱好者对树桩造型方法日渐重视。综观各地盆景流派,在树桩造型方面,都有自己的传绩手法和独到之处,很值得人们学习借鉴。但是,正象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需要不断革新、创造和发展。我们“陋园”盆景小组,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5.
树桩盆景菊,就是将菊花和“枯朽树桩”合栽一起,根据树桩形态进行造型,使树桩借助菊花而变成一盆繁花似锦的盆景。其培植方法是:  相似文献   

16.
一.中华民族的盆景艺术,已逾千年。发展到20世纪末,迷之醉之者依然大有人在。然而,冷静地审视我中华盆景艺术中的树桩盆景,其审美心理大有与时代相逆之势。亦不知滥觞于何时,竟将树桩的病残现象视为盆景艺术的至美,还美其名曰“苍老”。有的树桩主干洞蚀得满目疮痍,还嫌不够,又人为地腐之残之,致使惨不忍睹。此风  相似文献   

17.
<正>北方榆树不光叶片大,进入夏季后叶片上还会形成很多虫包,很不雅观。至今还没有直接用北方榆树制作盆景的,但是嫁接上榔榆、小叶榆后就能制成造型优美的树桩盆景了。上世纪90年代,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内清理地面时,挖出一个榆树桩。因为榆树在故宫属于杂树,每年都要从基部锯掉,第二年又萌发新芽长成新枝,因此树桩高不足20厘米,而且是生长在砖面上的,根从破碎的砖缝扎入土中,所以这株榆桩底部是平  相似文献   

18.
许多盆景爱好者,直接采挖树桩的机会不多,往往从市场购买栽培。由于所购树桩多为挖出时间长,失水多,毛细根干枯,加之居住面积所限不能入地“养胎”,直接“上盆”,成活率不高。特别是购得形体好、艺术价值高或稀有树种的树桩,一旦枯死,实是憾事。近年来笔者采用先诱导出根,再“上盆”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其步骤如下:一、对树桩进行处理加工:首先用水把树桩洗刷干净,特别是断根处的泥土不可留。然后,进行修枝  相似文献   

19.
形式美是一切美的事物、也是树桩盆景的外形(实物的轮廓)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各种型式的盆景,给人的美感是不同的。把树桩盆景的外形轮廓,不同面的折角中抽象出线条来,用造型艺术的语言来表述:如曲干式盆景用“S”形曲线来表示,直干式盆景用“|”竖线表示,等等。这就是造型语言。造型不同,语言就不同,审美特征就不同,但是  相似文献   

20.
树桩象形盆景,是指树桩的主要观赏部位的形象似人物、飞禽或似某一物体如瓶,壶、瓜果蔬菜等等。动物类的树桩象形盆景,既要求树桩成活,又要求桩体象形而非人工所为。故在树桩盆景中极少能见到“象形”作品,偶见一、二,也属千载难寻的机会。由于是先天而成,受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形象上不可能求全完备,苛刻地要求每一部位和每一细节都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