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梨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情况,重点介绍了梨罐头、梨汁、梨发酵产品和鲜切梨的加工现状,分析了梨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情况,并展望了我国梨加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贵州省盘县利用地处山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魔芋产业,总结出了一些可以让魔芋增产的规范化栽种方法,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就魔芋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盘县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费县梨产业发展现状,对梨现代集约栽培模式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了梨现代集约栽培模式技术方案,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了闽北梨产业发展现状及成因,从气候资源、销售市场、山地资源等方面分析了闽北发展优质早熟梨的比较优势,从思想认识、发展方式、发展策略和服务水平四个角度提出了闽北梨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能为闽北梨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1.我国苹果梨加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苹果、梨加工业起步较晚,滞后于苹果、梨的栽培业发展.由于受经济和技术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产业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这种产业特点决定了我国苹果、梨90%以上是鲜食品种,缺少加工品种,而先进国家加工品种一般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盘县优势特色作物,分析了盘县的油菜发展历程,对盘县油菜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作出分析,找出了制约因素,提出了为今后盘县油菜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梨火疫病是一种特异性侵染苹果、梨等蔷薇科植物的毁灭性病害。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梨火疫病一旦入侵,将会对中国的林果产业造成严重的威胁。梨火疫病的检测和鉴定环节能够将该病入侵的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中国林果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总结了梨火疫病的发生历史、成灾规律及症状特征,并针对检测鉴定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剌梨(Rosa roxbur ghii)蔷薇科,又名螺丝花、木梨子、送春归等.4月开花,花丰盛,粉红的花瓣中密生一圈金黄色花药,加上细密的复叶,看去十分别致。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是机关、学校、工厂树丛配植及家庭院落制做花篱的优  相似文献   

9.
<正>梨叶早衰脱落在我国各梨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长江流域以南的各省(市、区)早熟砂梨产区发生范围更广、危害更重,对我国早熟梨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创新团队黄新忠研究员团队,通过深入系统研究,明确了梨早期落叶的发生范围及为  相似文献   

10.
六盘水市生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是六盘水市特色经济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广,六枝、盘县和水城县都有种植,但以水城县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食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为生姜产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六盘水市生姜生产种植管理水平低下、加工企业带动力不强、市场网络不健全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生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切实解决障碍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层次分析问题成因,努力探索发展对策,全面提升六盘水市生姜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影响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萨蔓莎”(Samantha“)、金斯莱克”(Jimthelanky“)、休姆主教”(HumeBasil)等9个月季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诱导数量差异显著。细胞分裂素BA、KT、ZT和生长素NAA、2,4-D6种激素中,KT或ZT与NAA组合能够较好地诱导月季愈伤组织。试验选择了含有不同浓度KT和NAA以及ZT和NAA两组培养基试验不同激素浓度对月季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浓度主要影响愈伤组织的颜色和质地;一般生长素浓度越高,愈伤组织颜色偏向于黄色,质地也越松散;但是有些品种当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不定根;并且不同品种适宜的激素浓度不同。愈伤组织形成后在原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或转接于含有不同浓度ZT和NAA以及含有TDZ、NAA和GA的两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生长素仍然是必要的;GA对愈伤组织增殖具有负作用。暗培养和固液两相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试验得到了月季品种“金斯莱克”的再生植株以及“萨蔓莎”愈伤组织分化的芽状体和叶状体。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combin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economic theory and ecology theory with the index system 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area. Based on the four subsystems(economy, societ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area was established.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selected 29 specific indicators to character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area capacity. Taking Shennongjia as an exampl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data of Shennongjia in 2009-2013 we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based on constru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indexes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Shennongjia 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of Shennongjia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 was between 53.37 and 62.77. It was expec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area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Social development should enhanc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op to bottom, change the growth mode, get rational development, tak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start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to build a low consumption, less emissions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以收入分配为视角,探讨中国农民发展落后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表明显失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制约农民发展,导致农民和市民发展的差距拉大。针对这一原因提出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农民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In view of major confl icts between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scenic area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s and approaches of six major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areas we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 ecological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scenic areas, including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odel, wet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odel, natural river and lak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odel, city river and lak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odel, irrigated area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odel,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odel. The research fruits are of instructive signif icanc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cenic areas.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丁文喜  李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328-331
现代农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正面临来自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多重挑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因此,吸收借鉴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根据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生态农业运行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持续性温强和土壤水分对玉米发育进程的影响及其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的发育进程对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在作物生长模型中也起着时间指针的重要作用。但目前逐日累积温度的发育模式无法解释作物播期不同而成熟期差距很小或基本相同的现象;目前对土壤湿度影响作物发育进程的规律也不十分清楚,多数作物生长模型也未予考虑。本研究以华北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几种常用的作物发育模式进行稳定性比较,然后再分别探讨持续性温度强度和土壤湿度对夏玉米发育进程的影响规律,并构造相关模式。结果表明,积温(TSUM)、发育单位(CHU)和热量单位(THU)等发育模式中以THU的稳定性最高。夏玉米发育进程不仅由累积温度或热量单位决定,而且受持续性温度强度(某一发育阶段的平均温度)的明显影响。平均温度较高时,完成该发育进程需要累积更多的温度。据此建立的模式对夏玉米分期播种的发育进程模拟有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对夏玉米发育进程有明显影响,水分增加将促使夏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发育加速,导致抽雄期提前。由此建立的模式对区域上夏玉米发育进程的模拟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7.
胡海辉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302-306
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对不同历史阶段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量化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中的幂法构建综合评价矩阵,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支持的角度,对庐山风景区1990—2000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历史时段内,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协调性较差,可持续发展与不可持续发展交替变换。其中,1993、1995、1997、1999年,1≤CI≤1.732,风景区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比较协调,旅游处于"强可持续发展"状态;1992年,0≤CI≤1,三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但相互之间可以互补,旅游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1994、1996、2000年,-1≤CI≤0,三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也不能通过互补来调节,旅游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1991、1998年,-1.732≤CI≤-1,三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也不能通过互补来调节,旅游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把握全国及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诊断识别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子,通过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以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13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2)从四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维度来看,农业经济可持续水平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农业社会可持续指数持续提高,农业生态可持续水平稳中有升,农业环境可持续水平稳中有降;(3)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可分为低可持续、中可持续和高可持续三类,地区间差异显著且变化类型多样;(4)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措施,来提升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与烟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事关行业发展全局。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对烟叶可持续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笔者以技术创新的概念为切入点,结合烟叶自身的特殊性,阐述了烟叶技术创新的涵义,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作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的现状,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依靠技术的创新,从而保持烟叶生产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实现市场供给、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劳动力资源、创新烟草科技、加大资本投入和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是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旭锋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301-305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受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等要素条件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西部不少市县在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快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就在于总结、梳理西部各省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成就、经验和做法,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或模式,探讨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