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了解奶牛场及附近环境中空气中细菌和真菌组成及污染水平。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1离心式采样器在奶牛舍和场外25m距离采集样品并鉴定细菌和真菌,每周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采样一次。结果表明:奶牛场内外测定的细菌和真菌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场外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比采样周期中相应舍内总数低97.4%~98.0%和85.2%~99.4%。在625个细菌样品中,革兰氏阳性菌其中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菌株在场内外的空气样品中最常见,革兰氏阴性菌比例最低,主要由肠细菌和莫拉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在225个真菌菌落中鉴定到9种霉菌属,在奶牛场及附近环境中均以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和酵母菌属为主。结论:奶牛场及附近环境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物污染,对人的健康形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经典的稀释涂布平板培养法建立检测淤泥和浓缩液等放射性样品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主要检测其中的细菌和真菌总数。实验结果表明,淤泥样品中细菌总数范围为105~106个/g,真菌总数范围为10~103个/g;浓缩液样品中均未检出细菌和真菌。该方法可用于快速检测放射性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总数,对放射性废物后处理与处置方法的生物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防霉剂对饲料储藏特性的影响。取育肥猪粉状配合饲料分别添加四种不同防霉剂(一种固体防霉剂和三种液体防霉剂A、B、C),对照组不加防霉剂,混合均匀,然后依次进行调质、制粒、冷却,得到所需颗粒饲料试验样品。将各组试验样品分别在低温低湿(温度15℃、相对湿度50%)、中温中湿(温度28℃、相对湿度75%)和高温高湿(温度35℃、相对湿度85%)三种条件下储藏60 d,每10 d采样一次,测定各组样品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值、霉菌总数及细菌总数。结果表明:本试验中使用的三种液体防霉剂A、B、C在试验期内不同储藏条件下,均能够有效抑制饲料中水分的增加,延缓饲料中脂肪的氧化,抑制饲料中霉菌、细菌生长繁殖,保持饲料的质量稳定。其中以液体防霉剂A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鸡舍内空气与周围环境基质中的真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曝皿法收集某养鸡场鸡舍内空气真菌,并与舍内四种基质(土壤、粪便、饲料、灰尘)样本进行实验室分离、纯化、鉴定和计数.23份样品中共获得2 229分离株.空气中真菌浓度是1.12×104cfu/m3,其中优势真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扣木霉属(Trichoderma);基质中总真菌浓度是1.49×106cfu/g,其中土壤中优势菌为酵母菌(Saccharomyces),灰尘中优势菌为镰孢菌(Fusarium)和酵母菌(Saccharomyces),粪便中优势菌为镰孢菌属(Fusarium)和木霉属(Trichoderma),饲料中优势菌为镰孢菌(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木霉属(Trichoderma).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不同样本中真菌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空气与土壤、灰尘与粪便、灰尘与饲料、粪便与饲料真菌的相关性极大(sig<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944、0.923和0.933.对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空气与基质的相关方程y=242.40+0.017x1.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通过检测商品鸡蛋在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蛋壳表面和内容物中真菌的数量和类别,了解真菌污染的动态变化,为改善鸡蛋储存条件并延长保鲜期提供参考。采取冀南某养殖小区不同养鸡场180枚新鲜鸡蛋,分别在25和4 ℃无菌环境下储存42 d,每7 d进行一次蛋壳和蛋液的真菌数量和类别检测。真菌数量检测参照国家标准GB 4789.15-2016;真菌种类鉴定采用形态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法。试验结果显示,鸡蛋内外真菌检出率和数量均随储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增长;蛋壳比蛋液真菌检出时间早、检出率高,蛋液处理组真菌检出率在21~28 d快速增长;在相同时间点,25 ℃处理组真菌数量(菌落数)显著高于4 ℃处理组,蛋壳处理组显著高于蛋液处理组(P<0.05);在蛋壳和蛋液中共分离鉴定了168个真菌菌株,分属于18个种(属),其中优势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优势种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蛋液与蛋壳处理组的总菌落数和分离株数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在采样养殖场环境下,鸡蛋的真菌污染普遍存在;样品真菌检出率和菌落总数均随储存时间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冷藏(4 ℃)是防止鸡蛋真菌污染扩展的有效方法;蛋液的真菌污染可能主要来自蛋壳表面的真菌污染;样品鸡蛋污染真菌的多样性较高,其优势种属多为环境常在菌,但污染真菌中也有部分致病或产毒种类。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1至12月,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共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总数244份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普查,样品的组成如下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雅安市犬被毛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调查真菌在该地区犬的分布状况,为临床诊疗犬皮肤病提供参考。从无皮肤病临表现的犬体表采用分点采毛法,分别从50只健康犬的4个部位采集毛样,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供试犬的真菌检出率为100%。在全部200份被毛样本中,共分离到真菌241株;未检出真菌的样本11份,占样本总数的5.5%。在分离菌株中,曲霉属40.7%(77/189)、毛癣菌属22.2%(42/189)和毛孢子菌属11.1%(21/189)。腹部分离的真菌数最高31.5%,其次为四肢内侧22.8%,头部16.5%,背部10.7%。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Inula japonica)根围AM真菌侵染特性及其多样性,本研究对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部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根系和根际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pH的土壤生境下,旋覆花根系均被AM真菌侵染,在土壤pH为8.76时,侵染率达到100%,泡囊丰度与丛枝丰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5.67%和74.32%;在土壤pH为8.71时,侵染率为85%,泡囊丰度与丛枝丰度最低。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出AM真菌8属37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1种,占总种数的56.7%,为优势属,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是优势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6种,占总种数的16.2%;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占总种数的8.1%;和平囊霉属(Paci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各两种,各占总数的5.4%,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各1种,各占总数的2.7%。  相似文献   

9.
从某肉鸡养殖场随机抽取10份肉鸡饲料样品,按照 GB/T 13093-2006<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细菌总数的检测,结果表明合格率为30%.  相似文献   

10.
当饲料污染真菌时,这些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都可能长时间在饲料中积累,并对家禽产生毒性。迄今已鉴别出200多种真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这些霉菌毒素即便摄人量很少,也常会导致家禽性能的降低,对禽类肠道的完整性有直接的不良影响。其中,棕曲霉毒素A对禽类肝和肾造成的损害最为明显,这种霉菌毒素还能引起肠道脆性增加,常常在加工期间破裂,引起胴体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实现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退化草地提前预测和有效管理,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培养真菌在0~30cm土层的数量为26.65×104~90.69×104 CFU·g-1,各土层的真菌分布次序为:0~10cm10~20cm20~30cm。分离到的真菌分别属于14个属,其中青霉菌属是优势菌属,占0~30cm可培养真菌总数的48.76%,其次是曲霉属,占可培养真菌总数的10%。在0~10cm土层,可培养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可培养真菌的数量与含水量、速效钾和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硝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混合饲料是现代化畜牧业的一项基本要素,但对其中所含真菌却未给予特别的重视。尽管混合饲料基本上都是用植物性未加工原料(玉米、大麦、高粱和大豆)配制的,但真菌是这些饲料中最重要的污染微生物。对食品和饲料进行真菌学研究,对于确定由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的分布非常重要,因为在许多食品中已检出真菌的毒性代谢产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畜饲料是可以把真菌毒素传给人的一个途径的第一步。因为这些毒素可以蓄积在家畜产品中。作者从西班牙马德里省几家饲料厂和商品库采集了125份商品家禽混合饲料样品(35份肉用仔鸡颗粒料,31份肉用仔鸡粉料,53  相似文献   

13.
我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全国11个省份共计1013份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了解我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高达99.51%,但超标率较低,平均为2.27%;不同省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贵州省最高,河南省、四川省较高,福建省最低,其余7省居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棉粕、家禽配合饲料、菜粕、玉米、仔猪配合饲料、麦麸、豆粕、鱼粉和小麦。我国饲料普遍受到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但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超标率低,含量在不同区域和饲料种类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代乳条件下1~35日龄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代乳条件下1~35日龄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选取56只初生重(3 380±328)g的小尾寒羊公羊,从1日龄起分别饲喂牛奶粉代乳(milk powder substitute,MS,28只)或鱼粉代乳(fish meal substitute,FS,28只),并在21日龄将饲喂2种代乳的羔羊各8只转喂开食料。在7、14、21、28和35日龄分别宰杀4只,进行瘤胃液细菌和原虫分类计数,测定瘤胃液真菌数量、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NH3-N)浓度,瘤网胃重量和结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MS羔羊瘤胃在7日龄即有细菌(85.47×109个/m L,97.4%为瘤胃球菌)和原虫(1.10×105个/m L),且总数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7日龄羔羊瘤胃液真菌数量较少,直到35日龄时才较多。羔羊瘤胃在7日龄即有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为主),但浓度在21日龄后才随日龄增加大幅上升。7日龄羔羊瘤胃液NH3-N浓度为33.2 mg/d L。饲喂MS的羔羊瘤网胃重量、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随日龄增加而增加。2)与饲喂MS相比,饲喂FS的羔羊7日龄瘤胃液细菌和原虫总数分别减少30.8%(P0.01)和27.3%(P0.05),瘤胃液TVFA和NH3-N浓度随日龄增加波动变化,35日龄瘤网胃重减少17.1%(P0.05),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16.0%(P0.05)和增加39.4%(P0.05)。3)21日龄给羔羊转喂开食料,原先饲喂MS羔羊28日龄瘤胃液细菌总数增加49.7%(P0.01),原虫总数减少50.3%(P0.01),TVFA浓度升高158.8%(P0.01),瘤网胃重增加14.0%(P0.05)、瘤胃乳头长度变短43.3%(P0.01),宽度增加61.8%(P0.01);瘤胃液真菌数量在35日龄时显著增加。4)21日龄给羔羊转喂开食料,原先饲喂FS羔羊28日龄瘤胃液细菌总数增加21.1%(P0.05),原虫总数减少60.4%(P0.01),TVFA和NH3-N浓度各降低43.5%(P0.05)和49.1%(P0.05),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23.1%(P0.05)和11.2%(P0.05);在35日龄时几乎没有真菌存在。由本试验得出结论,羔羊7日龄瘤胃消化发育即已开始,饲喂FS或21日龄转喂开食料都会影响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3):51-54
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西南5省市猪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分布情况,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参考和理论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来自西南不同地区、不同企业规模的猪配合饲料样品(共205份)进行试剂盒初筛,将AFB1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80%以上的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认,选择两种方法所测结果差异较大的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复查,分析各种方法所测得的试验结果,获得试验最终数据。从不同地区看,贵州省的饲料样品AFB1全检出,但超标率为0;云南省的样品检出率最低,为44.12%,所有样品均未超标;其余三省市(四川、重庆、广西)的饲料样品检出率均在72%~73%,超标率不超过10%。从企业规模看,小规模企业(年产2万t~5万t)AFB1检出率最高,为72.22%,稍高于中等企业规模(年产5万t~10万t)和大规模企业(年产大于10万t);超标率方面,小、中、大规模生产企业样品中AFB1超标率分别为7.41%、3.17%和1.14%。从不同生理阶段的饲料看,仔猪料和后备母猪料受AFB1污染不显著(P0.05),但检出率均较高。调查结果提示: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的猪配合饲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AFB1污染,饲料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095-2100
为评估鸡舍空气的卫生质量,用Andersen-6级采样器采集鸡舍空气样本,计算各级培养基的菌落总数,分析真菌气溶胶颗粒大小和浓度,用ITS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鸡舍气溶胶真菌浓度与季节、养殖模式、日龄和品种有关,其气溶胶真菌浓度在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由高到低依次为(1.78±0.26)×103,(1.43±0.2 2)×103,(1.31±0.31)×103,(1.06±0.22)×103 CFU/m3。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中,地下最高,为(1.50±0.36)×103 CFU/m3;半封闭最低,为(0.98±0.25)×103 CFU/m3;封闭介于两者之间,为(1.04±0.14)×103 CFU/m3。肉鸡舍(3.12±0.48)×103 CFU/m3明显高于蛋鸡舍(0.98±0.11)×103 CFU/m3,并随日龄的增加而提高。在真菌气溶胶颗粒中,C-F级(0.65~4.70μm)颗粒占88%。获得26 703菌落,分离出153个菌株,鉴定出13个属,25种真菌;优势菌属为曲霉菌属(37株)和青霉菌属(44株),占菌落总数的52.93%(81/153);优势菌种为芽枝状枝孢菌(16株)、黑曲霉(15株)、草酸青霉(12株)、黄曲霉(10株)和链格孢(10株)。分离烟曲霉和热带念珠菌2种常见致病菌。这对鸡舍气溶胶真菌浓度、种类和颗粒大小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评估环境质量奠定基础,对环境卫生控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杉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16,25(7):203-214
箭筈豌豆是一年生野豌豆属植物,也是野豌豆属的重要栽培种。截止2015年年底,世界范围内箭筈豌豆真菌病害共有14种,分布于28个国家或地区,茎叶部病害、根部病害和系统性病害分别有10种(黑腐病、炭疽病等)、3种(丝囊霉根腐病、镰孢根腐病、腐霉病)和1种(黄萎病)。这些病害中,链格孢黑斑病、丝囊霉病、腐霉病、黄萎病4种病害仅在国外报道。附球菌叶斑病和葡柄霉叶斑病两种病害仅在我国发生。我国共10种病害,在10个省区有报道,其中病害发生数最多的地区为甘肃(8种),其次为云南(6种)。箭筈豌豆的真菌性病原共有43种,25种为半知菌,占总数的58%,其余为7种子囊菌、6种担子菌、5种鞭毛菌,分别占总数的16%,14%和12%。43种病原真菌中,有15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仅在国外报道,有7种真菌引起病害仅在我国报道。还有7种真菌只在箭筈豌豆上发现,再无其他寄主报道。另外,我国还在箭筈豌豆种子上检测出6种种带真菌,其中4种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箭筈豌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国内外对箭筈豌豆真菌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灰斑病等几种病害上。随着箭筈豌豆栽培面积和需求的扩大,应该关注影响我国箭筈豌豆生产的主要真菌病害,在确定病原真菌的基础上,加深对病原真菌发生规律的研究,制定出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上半年中国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样品概述 2008年1-6月,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共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总数174份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普查,样品的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样品概述 2008年1~12月,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共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总数342份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普查,样品的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鸡场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从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鸡场采集豆粕(78份)、玉米(72份)、麦麸(60份)及全价配合饲料样品(80份)共计29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0份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和T-2毒素(T-2)含量。结果表明,豆粕、玉米、麦麸及全价配合饲料样品中4种霉菌毒素检出率在52.7%~100.0%之间,豆粕中AFB1和ZEN超标率分别为9.2%和6.2%,玉米中AFB1和ZEN超标率分别为16.2%和8.4%,全价配合饲料中AFB1和T-2超标率分别为19.8%和12.6%。说明该地区规模化鸡场中豆粕、玉米、麦麸及全价配合饲料存在AFB1、ZEN及T-2等3种霉菌毒素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