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北方30个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除Cr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PbAsZnCuCrNi,其中Cu、Cr、Ni在不同灌区差异性相对较小,Cd、Hg、Pb在不同灌区差异较大;Cu与Zn、Cr、Cd、As、Hg,Zn与Ni,Cr与Pb、Ni、As、Hg,Cd与As呈显著相关的概率较大,Pb与Cu、Zn、Ni、Hg,Hg与Zn、Cd、Ni、As呈高度相关的概率较大;各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由大至小依次为CdHgCuAsZnPbNiCr。【结论】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Pb、Zn、Cu、Ni、Mn、Cr、As、Hg、Cd含量均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但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b、Zn、Cu、Ni、Mn、Cr、As、Cd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8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Hg是本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Hg>Cd>Pb>As>Cu>Zn>Cr>Mn>Ni。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值均大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2.81,总体上,污染水平为中度及其以上。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指数在研究区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分布趋势为东南部小店地区和中南部晋源区相对较高,南部清徐县相对较小;通过因子分析并结合污灌区污染源调查,表明Hg除受污水灌溉的影响外,燃煤释放的Hg可能是重要来源之一,Cd、Zn、Pb和Cu可能来自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以污水灌溉的贡献为主,Ni、Mn、As、Cr来自污水灌溉。Hg、Cd是太原市污灌区土壤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3.
大寨海绵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大寨海绵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区土壤Zn、Cr、Cu、Ni、Pb、As、Cd、Hg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别以山西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为参照,选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进行污染评估。结果表明:大寨海绵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但As、Hg、Ni、Pb元素超过了山西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山西土壤环境背景值为参照,研究区土壤受到As、Hg、Pb的轻度污染,Cu、Ni、Zn、Cd的污染指数也在警戒线上。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表现为Hg﹥Cd﹥As﹥Pb﹥Ni﹥Cu﹥Zn﹥Cr。土壤环境总体存在轻度危害风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r、Ni、Zn、Cu、Cd和As可能是同源或伴生关系,Hg与其他重金属元素不相关。大寨海绵田中污染较重的重金属元素与农业施肥、旅游交通、建筑施工、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开封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开封市惠济河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Pb、Cd、Hg、As、Cr、Cu、Zn、Ni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污灌土壤治理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Hg、As、Cr、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2.9、127.0、82.6、0.62、0.148、16.0、53.2、27.2mg/kg,仅Cd含量稍微超过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其余7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Cu、Zn、Pb、Hg、As、Cr、Ni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均未超过1,说明土壤未被这些重金属污染,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033,说明土壤被Cd轻微污染。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827,总体处于警戒线水平。从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指数来看,污灌区所有重金属总体均具有轻微生态风险。另外,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发现,河流水质、河流底质、污灌区土壤中的首要污染因子相同,均为Cd,且前3项污染因子中均含有Cu;河流水质、污灌区土壤中的前3项污染因子均含有As,说明污灌区土壤中的污染因子与河水、河流底质中的污染因子基本相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多年的污水灌溉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31,自引:15,他引:16  
以西安市某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污水灌溉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状况的影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现状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期污灌已导致农田土壤Cd、Cr、Cu、Hg、Ni、Pb和Zn 7种重金属相对自然背景有不同程度累积,其富集比例依次为100%、82.69%、100%、100%、80.77%、98.08%和100%,仅有土壤As平均含量低于其背景水平;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限量值作为污染评价阈值,其中Cd和Hg污染表现突出,按其污染指数平均值排序为Cd>Hg>Ni>Cu>Zn>As>Cr>Pb;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环境风险为“强”等级,Hg、Cd的环境影响占据主导;随污灌年限增长,离灌渠越近,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环境风险越高.鉴于该区土壤重金属已呈现较强生态危害性,应及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农田环境及农产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典型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蔬菜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昆明市典型污灌区5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和蔬菜进行重金属(Hg、Cr、Cd、Pb、As、Cu、Ni)污染监测。结果发现,污灌区的蔬菜地土壤重金属As、Ni、Cd、Hg、Cu均存在一定的污染,部分已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部分蔬菜已受到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无公害蔬菜标准;土壤中Cd含量与蔬菜中的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多数蔬菜As含量与土壤污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动物粪便有机肥灌溉的农田土壤中的Cu、Zn、Pb、Cd、Cr、Ni、As 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方法]用全自动消解及前处理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Cr、Ni、Zn、Pb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值,Cd、Cu、As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6.5p H7.5)。[结论]所采集土壤样品中Cu、Zn、Pb、Cd、Cr等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含量随土壤深度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市典型农用土地为研究区域,进行土壤重金属(As、Pb、Cu 、Cr、Zn、Hg、Ni 、Cd)的污染情况评价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土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污染程度依次为Pb>Hg>Zn>Ni=Cu>As>Cd>Cr,潜在危害问题最为突出的重金属为Hg与Cd.污染的来源与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以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Cd、As、Pb、Zn、Cu、Cr、Ni和Hg等8种重金属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均受到Cd、As、Pb、Zn、Cu、Ni轻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s> Ni >Pb> Cu >Cd、Zn> Cr> Hg,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 As >Pb> Zn> Cu> Cr> Ni> Hg; Cd的含量与pH值呈正相关性;As的含量与F的含量呈正相关性,Cr、Hg的含量与F的含量呈负相关性;Cr、Cd的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性;Cu与As、Cu与Ni、Hg与Cr呈正相关性,Zn与Pb、As与Ni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重庆西北地区(潼南区、铜梁区、合川区和大足区)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在该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 792件,测定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并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Cd质量分数累积效应最大,是背景值的2.43倍,超标比例为18.67%,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2)空间分布特征表明,Zn,Cd,Pb,As,Ni,Cu和Cr 7种元素在研究区西部质量分数较高,Hg在东部质量分数较高,主要受地层控制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3)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对该区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Pb,Cu,Ni,Cr,Zn,整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受Cd和Hg元素的影响,二者可能造成的生态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拟南芥花粉体外和体内2种萌发的差异。[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比较2种体外萌发培养基的萌发率差异并比较体外萌发率和体内萌发率的差异。[结果]花粉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平均为51.01%,而在液体培养基上萌发率平均为83.97%;在体外,液体萌发培养基优于固体萌发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萌发率较固体培养基萌发率高,稳定;体内萌发较体外萌发稳定,萌发率高,平均萌发率为94.00%。[结论]研究结果为检测花粉活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测标准,为拟南芥花粉的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减法,是造成中国艺术情境与意境的意味和空灵的秘诀。西方艺术也遵循“简化的原则”。中国写意画是“笔减而意繁”的典型个案。艺术用笔繁简相间,相辅相成,以繁简相生为妙。  相似文献   

13.
以26份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接种秆锈菌21C3CTH、34 MKG、21C3CFH比较了苗期离体与活体2种鉴定方法在小麦品种抗性鉴定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秆锈菌21C3CTH和21C3CFH的离体与活体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秆锈菌34 MKG在大多数小麦品种中离体与活体鉴定结果一致,个别品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设{ζn}、{ηn}为概率空间(Ω,F,Ρ)上两列随机变量,若ζnL→ζ,ηnP→C(C为常数),显然有ζn±ηnL→ζ±C,ζnηnL→Cζ,ζn/ηnL→ζ/C(C≠0),本文证明了,若f(x,y)为R2上的二元连续函数,也有f(ζn,ηn)L→f(ζ,C)。本文还将此结论继续推广到ηnP→η,η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译诗的“三美”——许渊冲诗歌翻译艺术欣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分析许渊冲格律诗的韵译与其他译者的翻译,讨论了许渊冲译诗的“三美”论。通过实例证明了诗词翻译除了“意美”之外,还应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作者否定了把诗译成散文的做法。认为经过认真学习许渊冲的译诗理论,欣赏其诗歌翻译艺术,并付诸实践,诗不仅是可以译的,还可以在“三美”理论的指导下,译出同原作均等的效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出现超越原作的最佳译作来。文章在名家理论的指导下,旨在为恢复以诗体译诗的传统,把翻译的艺术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无霜期短,为加快秋栽草莓秧苗的生长发育,提高翌年产量,我们进行了晚秋扣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晚秋扣棚不仅能加快草莓秧苗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能提高产量。最佳扣棚时间在9月中旬,45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西洋杜鹃离体试管苗开花的因素。[方法]以西洋杜鹃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外源激素、外植体生理状态、光照、活性炭对西洋杜鹃离体试管苗开花的影响。[结果]低盐量、低硝酸盐的1/2 Read培养基较适合西洋杜鹃花芽的诱导,平均诱导率为34.44%;保持一定湿度的含0.7%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诱导花芽的效果好。IBA 2.0 mg/L是诱导花芽产生的最适宜激素用量。茎尖分化的试管苗最适宜作花芽诱导的材料。光强强度3 000 lx,光照16 h/黑暗8 h的光照条件适合花芽的诱导培养。培养基中加入0.2%活性炭能显著提高花芽诱导率。[结论]外植体生理状态、培养基成分及状态、光照强度和时间、植物激素等对西洋杜鹃离体培养试管苗开花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农业保险对中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外农业保险的共同特征是:国家重视农业保险立法、政府在推进农业保险中责无旁贷、其性质为强制性或准强制性、保险组织形式多样化。中国农业保险长期以来缺少国家财政支持,改变目前困境的重要突破口在于转变经营机制,由自主经营型农业保险体制转变为财政支持型农业保险体制,尽快建立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保险证券化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条件下,中嗪霉素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0.7965X一4.3424(R2=O.9938),药剂的EC50值为0.4366±0.5130ug(a.i)/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ug(a.i.)/mL申嗪霉素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71.5%,显著高于100g.g(a.i.)/mL井冈霉素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10 ug(a.i.)/mL和50ug(a.i.)/mI,中嗪霉素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次之,分别为44.4%和61.3%。  相似文献   

20.
王爱英  李国英  曾义  张昕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4):216-219,222
应用甜瓜离体叶片检测甜瓜种子的带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缓冲液和不同的接菌方法进行检测,发现PBS缓冲液富集病原菌效果好,注射接种效率高。同时,离体叶片是菌株致病力分化初步检测较好的材料,从田间分离所得菌株来看,黄瓜细菌性角斑和西瓜果腐菌株致病力均被分化为强、中、弱,而且从种子上分离的病原菌的致病力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