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旨在揭示内蒙古荒漠灌木内生解磷菌类群,为认识和利用荒漠植物内生促生菌提供基础。用无机磷、有机磷培养基分离筛选荒漠灌木内生解磷菌;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解磷菌的菌群结构;用钼锑钪比色法测定菌株的解无机磷能力;用钒钼比色法测定菌株的解有机磷能力;通过铬天青S(CAS)定性检测和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结果表明,从荒漠灌木根部共分离得到12株解磷细菌,分属于4纲7属,其中芽孢杆菌纲(Bacilli, 41.67%)为最优势菌纲,芽孢杆菌属(Bacillus,41.67%)为最优势菌属;8株菌可以使无机磷培养基(PVK培养基)变色,解无机磷能力较强,达5.32~23.99μg/mL;这8株菌中有6株菌可在有机磷培养基上生长,其解有机磷能力为2.01~96.15μg/mL;有5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其产铁载体的相对含量(As/Ar)范围为0.47~0.87。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内蒙古荒漠灌木植物内生解磷细菌类群多样,可作为多种植物内生促生菌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玉米根际解磷和解钾细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分析其生态适应性,以期为丰富解磷和解钾微生物资源库以及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优良菌株。【方法】利用平板稀释法从玉米根际筛选具有解有机磷和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其种类,随后挑选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分析其解钾能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在玉米根际筛选获得9株解有机磷细菌和2株解无机磷细菌,其对应培养液中速效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18~4.479和5.383~6.242 mg/L。由系统进化树可知,这些菌株分别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铜菌属(Cupriavidus)、勒克氏菌属(Leclerci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解有机磷最强的菌株P4-5与弗雷德里克斯堡假单胞菌(P. frederiksbergensis)聚为一支,解无机磷最强的菌株CP4-12与非脱羧勒克菌(L. adecarboxylata)聚为一支。菌株P4-5和CP4-12从含钾长石培养液中分解出的速效钾质量浓度分别为8.100和1.333 mg/L。菌株P4-5耐盐性强,不耐强酸、强碱以及中度以上干旱和高浓度农药;而菌株CP4-12耐盐性、耐旱性及耐药性均较强,但不耐强酸和强碱。【结论】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了2株兼具解磷和解钾能力的细菌,均具有耐酸碱、耐盐、耐干旱和耐农药能力,为微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毛竹根部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根部(包括根际、根面及内生细菌)解磷细菌进行了筛选,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79株毛竹根部细菌中筛选出26株解磷细菌,包括14株根际细菌、8株根面细菌、4株内生细菌。其中,芽孢杆菌BK24的解磷活性最高,其解磷活性达到369.06 mg/L。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6株解磷细菌中,13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50.00%),5株属于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roteobacteria,19.23%),4株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15.38%),4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5.38%)。芽孢杆菌属(Bacillus,38.46%)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9.23%)为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4.
【目的】磷是限制辣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酸性土壤严重缺磷的华南地区,施用溶磷菌 能提高土壤中难溶态磷的有效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减少环境污染。【方法】以辣木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 分离溶磷细菌并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初步筛选有解磷能力的菌株。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 16SrDNA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鉴定优势溶磷菌。【结果】初步筛选到 19株具有解有机磷和 10株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 对卵磷脂和磷酸钙的最大溶磷量分别为 26.95、13.48 mg/L, 溶磷量与 pH 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进一步筛 选了优势有机和无机溶磷菌菌株各 2 株,分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 此外,16S rDNA 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的辣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溶磷菌主要为类芽孢杆菌属、贪铜菌属、杆 菌属、细杆菌属、根瘤菌属、根瘤菌等,其中芽孢杆菌属的丰度最高。【结论】分离筛选的优势溶磷菌可用于 溶磷菌肥的开发和应用,为改善辣木根系环境和提高生产力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柳桉、邓恩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林分根际土壤中均存在大量的解磷细菌,其中的解有机磷细菌数量为(2.23~4.17)×104cfu·g-1,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为(2.05~4.00)×104cfu·g-1,解有机磷细菌数量多于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不同林分根际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大小为:柳桉尾巨桉邓恩桉.(2)筛选到12株溶无机磷细菌和14株解有机磷细菌,且不同解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12株溶无机磷细菌在无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55.854~367.169μg·m L-1,最大为P7菌株;14株解有机磷细菌在有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11.374~30.330μg·m L-1,最大为YP菌株.溶无机磷细菌溶解的无机磷含量与蒙金娜无机磷培养基的p H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解有机磷细菌分解的有机磷含量与卵黄培养基的p H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26株解磷细菌中,P7菌株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最强,YP8菌株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最强,这两个菌株可作为下一步研制桉树微生物肥料的重点菌种.  相似文献   

6.
甜樱桃砧木根际和非根际解磷细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甜樱桃砧木落叶期,利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分解卵磷脂和溶解磷酸三钙的细菌,发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有机磷细菌比无机磷细菌多。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多,而非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少。根际土壤的有机磷细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且2种砧木之间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种类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苹果根际解磷菌的分离筛选及解磷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果园化肥减施计划,开发高效微生物解磷肥,利用蒙金娜有机磷固体培养基从苹果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矿化有机磷能力的细菌,经分离、纯化培养后鉴定其矿化植酸钙的效率。同时测定培养液的pH和磷酸酶的活性,运用16SrDNA测序分析进行菌株的分类信息鉴定,最后将其回接入有机磷培养基中,观察其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苹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0株解磷能力存在一定差异的解磷菌,其溶磷量在14.82~104.13mg/mL,磷酸酶活性为12.61~44.24μg/(mL·h)。经鉴定10株解磷菌分别属于Acinetobacter、Enterobacterer和Pseudomonas 3个属,综合生理特性和进化树分析,最终筛选出PsbM4,为较优候选苹果根际解磷菌,其可有效矿化培养基中有机磷,并刺激拟南芥植株泌氢以更好应对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锥栗外生菌根际可培养解磷细菌的组成及其对不同难溶性磷源的降解能力,揭示外生菌根对解磷细菌的调控作用。该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16S rRNA基因测序法分析庐山野生锥栗外生菌根际及其周边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和组成特征。通过测定解磷细菌在平板上形成透明圈直径大小,进行半定量分析菌株对磷酸三钙、正磷酸铁、卵磷脂和植酸钙的降解能力。外生菌根际解磷细菌数量显著高于相应周边土壤。外生菌根际分离的解磷菌株隶属于伯克氏菌属和类伯克氏菌属,而周边土壤分离获得的菌株隶属于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和类伯克氏菌属。不同分离源的解磷菌株对不同磷源总的降解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且所有菌株都不能利用正磷酸铁,但外生菌根际获得的细菌中有41.67%的菌株对磷酸三钙、卵磷脂和植酸钙均具有降解能力,明显高于周边土壤。锥栗外生菌根具有上调外生菌根际解磷细菌数量和富集具有多种磷源降解能力细菌的作用,这表明外生菌根具有选择多功能细菌促进土壤中营养元素吸收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固氮解磷菌类群,分析其固氮酶活性和溶磷能力,为利用新造地作物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延安市安塞区新造地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Ashby培养基和无机磷培养基分离纯化马铃薯根际固氮解磷菌,以16S rDNA基因分析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类群组成,以乙炔还原方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以溶菌圈法和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结果】从延安新造地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9株固氮解磷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红球菌属(Rhodococcus)、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噬菌属(Variovorax)、肠杆菌属(Kosakon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等8个属;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固氮和溶磷特性,其固氮酶活性在11.88~95.08 nmol/h,其中菌株N34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且与其他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差异显著;9株固氮解磷菌株溶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溶磷能力为22.05~54.9 mg/L,其中菌株N46的溶磷能力最好,7 d累积溶磷能力达到54.9 mg/L。【结论】分离纯化得到的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一定的固氮解磷能力,可用于开发马铃薯功能菌肥。  相似文献   

10.
徐爱芳  武永秀  刘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15-1516,1529
[目的]为了获得具有解有机磷功能的春兰内生细菌。[方法]采用溶磷圈法、钼锑抗比色法对具有解有机磷能力的春兰内生细菌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并通过细菌16S rDNA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功能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筛选出13株可解有机磷的春兰根内生细菌,其中10株属于芽孢杆菌属,此属为可解有机磷的春兰根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属。2株属于变形菌门β变形菌纲的伯克氏菌属;1株属于拟杆菌门的Chitinophaga,首次报道该属细菌具有解有机磷能力。筛选得到的菌株N85、N65具有较高的解有机磷活性。[结论]春兰根内存在解有机磷细菌。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解磷植物促生细菌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耐盐溶磷菌PSB7的鉴定及其溶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一株分离自黄河三角洲地区沾化冬枣根际土壤的菌株PSB7进行鉴定,并对其耐盐特性和溶磷效果进行测定,为其在提高盐碱化土壤磷素利用率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菌株PSB7为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在5~35 g/L的Na Cl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PSB7具有较强的溶磷能力,在改良蒙金娜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 d后,有效磷含量达72.26 mg/L,是无菌株对照的14.54倍。在含盐量0.45%的盐碱化土壤中添加PSB7,培养40 d,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由68.75 mg/L增加至96.60 mg/L,比未接菌对照增加了40.5%。菌株PSB7兼具耐盐和溶磷特性,在改善盐碱化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板结土壤中由于不溶性磷酸盐的积累过多对土壤造成的板结问题,从东北长期板结土壤中筛选出多株具有溶磷能力的溶磷真菌。通过解磷圈测量及钼蓝比色法对分别以磷酸钙、磷酸铝及磷酸铁为主的培养物中可溶性磷含量进行测定,获得了1株溶磷能力较大的菌株P10,其对磷酸钙、磷酸铝及磷酸铁的分解能力分别为250,13,31μg/m L,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具疣蓝状菌(Vorte plave gljivice)。该菌的最佳碳源、氮源、p H及底物磷酸钙用量分别为蔗糖、大豆粉、p H 6.0及10 g/kg,优化后,可溶性磷含量达378μg/m L。  相似文献   

13.
根际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植物根际解磷微生物种群分布和数量、解磷机制、解磷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分泌的关系及解磷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解磷微生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溶磷菌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4种溶磷菌株对扁穗雀麦发芽和幼苗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改动的LB培养基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不同菌株的发芽高峰期比清水对照推迟1~2 d,发芽势较弱,但最终发芽率无差异,菌株在PKO生长液处理的发芽指数和幼苗高度都优于对照.结论:4个溶磷菌株对作物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较好的溶磷菌种是Br7、Br24和Br17.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不同溶磷菌剂在田间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3种菌剂草酸青霉I1(I1)、黑曲霉H1(H1)和巨大芽孢杆菌BM(BM)对土壤营养元素动态变化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菌剂,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在不同磷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提高6.47%-37.13%。在P2O592 kg·hm-2水平下,在玉米生长前期,施用3种菌剂,土壤pH值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Ca、Mg和有效性Fe、Cu、Zn含量以及玉米叶片SOD、POD和CAT酶活性显著增加,而有效Mn的含量降低;总体上,各处理间提高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锌的能力为H1>I1>BM,提高土壤有效铁能力为H1≥BM>I1,提高土壤有效铜能力为BM>H1>I1。不同磷水平下,施用3种菌剂后,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在P2O592 kg·hm-2水平下,施用微生物菌剂玉米产量比CK增加8.2%-12.1%,总体上,增产效果为I1>H1>B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机磷固、液体培养基及各种基本培养基、磷源等对两株溶磷真菌(FC和H3)溶磷能力的影响,以获得最适合这些菌株发挥溶磷潜力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及含不同磷源(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酸氢钙和有机磷)、不同浓度磷酸三钙(0.3%、0.5%、0.7%、0.9%和1.1%)培养基的溶磷能力。【结果】FC和H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培养时间为5d。分别在无机磷及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中培养7d后,FC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NBRIY〉无机磷〉NBRIP〉SP〉有机磷〉NBRIYP,H3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无机磷〉NBRIP〉SP〉NBRIY〉有机磷〉NBRIYP。以4种不同磷酸盐为磷源,FC菌株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铝〉磷酸铁〉磷酸三钙,H3菌株溶解磷酸氢钙的能力较强,其次为磷酸三钙。在含不同浓度磷酸三钙的液体培养基中,两株菌株均能生长并具有溶磷能力,当磷酸三钙浓度为0.5%时,菌株溶磷能力最强。【结论】FC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NBRIY,H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磷培养基。FC和H3菌株对难溶磷酸盐均有溶磷能力,而对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较强;H3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耐寡营养高效解磷菌株XMT-5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加适应寡营养的自然环境条件的解磷菌株,以1/4蒙金娜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磷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其生长条件及解磷机制。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共分离获得解磷菌9株,通过对解磷量的定量测定确定高效解磷菌株XMT-5,其最大解磷量为195.63 mg/L;从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三方面鉴定菌株XMT-5为根瘤菌(Rhizobium sp.);菌株XMT-5在寡营养条件下可以分泌柠檬酸、酒石酸和乙酸3种有机酸,从而可使培养液pH值下降;菌株XMT-5可在温度4~42℃、pH值4~10、Na Cl质量浓度0~80 g/L以及寡营养条件下生长,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高效无机解磷细菌YM3-2S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了解磷细菌的分离和筛选,根据溶磷圈大小,获得了7株解磷细菌,并最终筛选到一株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菌株YM3-2S,对磷矿粉的最大解磷量达40.96 mg/L,解磷率可达20%。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YM3-2S鉴定为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溶磷细菌在复垦土壤中对磷的作用效果,采用室内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溶磷细菌及其组合对磷酸钙的溶解能力,从而确定最佳组合,并探讨最佳组合溶磷细菌对复垦土壤有效磷及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恩式菌(W2)+荧光假单胞菌1(W3)+荧光假单胞菌2(W4)培养液的有效磷含量最高,为609.1 mg/L,其为最佳溶磷细菌组合。施用此溶磷细菌组合肥可以增加复垦土壤有效磷含量,复垦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为BG(溶磷细菌肥+磷酸钙)处理B(溶磷细菌肥)处理MG(基质+磷酸钙)处理M(基质)处理CK(空白),其中,B处理在苗期、拔节期、收获期分别比M处理显著增加15.7%、119.7%、54.1%,BG处理在苗期、拔节期、收获期分别比MG处理显著增加55.8%、91.8%、88.9%。在玉米苗期和收获期,施用溶磷细菌可以增加复垦土壤Ca_2-P、Ca_8-P、Fe-P、Al-P含量,其中收获期B处理比基质处理M分别显著增加86.6%、88.7%、38.6%、83.3%;复垦土壤O-P和Ca_(10)-P含量均表现为MGBGMBCK,溶磷细菌对复垦土壤O-P含量影响较小,对Ca_(10)-P含量影响较大,苗期和收获期B、BG处理Ca_(10)-P含量分别比对应的基质处理M、MG处理降低5.8%、23.1%和9.5%、24.4%,即溶磷细菌可以减少复垦土壤Ca_(10)-P的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土壤Ca_2-P、Ca_8-P、Al-P、Fe-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O-P、Ca_(10)-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玉米根际溶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溶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玉米根际溶磷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出38株解无机磷菌株和35株解有机磷菌株,并发现无论是细菌总数,还是溶磷细菌总数,根际土壤都比非根际土壤要多.对筛选获得的73株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发现,大多数菌落呈乳白色或黄色、形状不规则或近圆形、光滑黏稠、扁平、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进一步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发现无机磷菌株溶解的有效磷含量与培养液pH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有机磷菌株则无明显相关.各菌株溶解磷酸钙和卵磷脂的能力差异较大.无机磷菌株和有机磷菌株对无机磷(磷酸钙)和有机磷(卵磷脂)的溶磷量分别为8.88~108.31和0.51~3.53 mg/L.菌株中SWJ1-4和SWJ3-1溶解无机磷能力较强,RYJ1-6溶解有机磷能力较强,且这3株菌株生长快、生长状况良好,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