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一套有效容积为5L的A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接种普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污泥,对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的启动进行研究.运行表明:可将反应器启动阶段分为污泥初期适应阶段、污泥表现厌氧氨氧化活性阶段、污泥厌氧氨氧化活性增强阶段及污泥厌氧氨氧化活性稳定阶段等4个阶段共117 d.反应器稳定后,NH4+-N、NO2--N、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100%、88%,并获得红褐色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污泥.反应后113 d对污泥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初步证明培养出了厌氧氨氧化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其污水处理现状堪忧。分析了小城镇污水的特点及现状,并比较了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传统工艺的优缺点,如A/O工艺或A2/O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BIOLAK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稳定塘工艺等;介绍了结合小城镇特点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工艺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如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工艺、MST一体化处理工艺、STCC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等,为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科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参考。[方法]将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连续4个月的试运行结果表明,整个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对COD、BOD5、NH4+-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9%、92.8%、80.1%、83.6%和91.0%,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1级A标准,人工湿地对主要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均在50%以上。[结论]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可用于处理广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实际工程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及影响净化效益的主要因子,为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定技术参考.砾间接触氧化技术根据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大小可分为砾间接触氧化法和砾间接触曝气氧化法.根据设施设置的位置又可分为直接方式和分离方式.工程应用中,砾间接触氧化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设施、取水设施、净化设施和放流设施.影响砾间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理化因子、砾石床设计因子和水力因子.理化因子主要涉及温度和溶解氧,砾石床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填料、填料填充率、污泥储存与排除.水力因子主要是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新疆喀什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基本性质、污泥中重金属Cd和Pb的含量及形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Igeo)法和内梅罗指数法(PI)评估了污泥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污泥有良好的农用价值。但是污泥中Cd的总量为5.48 mg/kg,此结果超过中国农用污泥中重金属的控制标准(酸性土壤中),主要形态为残渣态和可交换态,分别占44.34%和23.18%,生物可利用态含量较高,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农用具有较大的风险。Pb含量在我国农用污泥中重金属的控制标准范围内,存在形态主要为残渣态,占82.64%,在污泥中较稳定;地累积指数法和内梅罗单项指数法的评估结果表明,污泥农用对土壤环境存在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李桂荣  刘芳莹  李雪  薛素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79-17381
[目的]研究混凝气浮+接触氧化法处理洗毛废水。[方法]在保证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并考虑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采用混凝气浮+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洗毛废水。[结果]混凝气浮+接触氧化处理洗毛废水运行稳定,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结论]混凝气浮+接触氧化能有效地去除洗毛废水中难处理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小城镇污水厂污泥和矿山污水综合处理的工程技术,利用煤矸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与粘土作为填充材料充填到塌陷盆地中,与水混合生成有机充填土,使污泥转化成为土壤基质,将污泥变废为宝,解决了土地复垦缺乏适合植物生长条件的有机土的难题;把塌陷盆地设计成氧化塘、湿地和土地渗滤系统对生产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实现了污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小城镇污水厂污泥和矿山污水综合处理的工程技术,利用煤矸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与粘土作为填充材料充填到塌陷盆地中,与水混合生成有机充填土,使污泥转化成为土壤基质,将污泥变废为宝,解决了土地复垦缺乏适合植物生长条件的有机土的难题;把塌陷盆地设计成氧化塘、湿地和土地渗滤系统对生产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实现了污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全N和有效P、高微量营养元素,且Cu、Zn、Cd、Pb、Ni 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具有很好的农用价值.污泥中Zn、Cd、Pb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而Cu、Ni可交 换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4.95%和14.41%,不稳定态所占比例分别为41.12%和31.04%,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可利用性.七里河和雁儿湾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低度风险;Cd、Cu是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采用UASB-生物接触氧化-BAF工艺处理植物色素提取产生的废水,对处理工艺及主要工艺参数作了简要的介绍,对UASB厌氧培菌和接触氧化池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污泥膨胀、泡沫等问题及解决办法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试好氧上流式污泥床(AUSB)反应器中,实现了由厌氧颗粒污泥到好氧硝化污泥再到亚硝化颗粒污泥的转化,AUSB反应器的亚硝化率稳定在90%以上.利用FISH、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技术,考察了AUSB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中硝化菌群的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呈层状结构,氨氧化细菌(AOB)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表层,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多分布在内层,颗粒内核则无活性细胞;随反应器氨氮负荷逐渐提高,颗粒污泥中AOB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当NH3-N负荷分别为0、0.4、1、  相似文献   

12.
UASB-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小麦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云  高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21-5824
[目的]研究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小麦淀粉废水的工艺参数,为小麦类食品加工行业的废水处理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目前最具代表性的UASB-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小麦淀粉废水,研究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单因素最佳条件为:UASB反应器流量50.0L/h,水力停留时间4.0h;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量1.2m3/h,水力停留时间1.0h。其UASB反应器的CODCr去除率可达75%~80%,生物接触氧化池可达70%~80%。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UASB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0h时,其出水CODCr值可降至600mg/L,去除率达到70%~80%;然后使出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后,其出水CODCr值可降至200mg/L左右,去除率达到65%~75%。UASB-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小麦淀粉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UASB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2.0h,UASB反应器流量45.0L/h,生物接触氧化池水力停留时间1.0h,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量1.2m3/h。该组合工艺的CODCr去除率为92.5%。[结论]食品加工行业的废水处理工艺采用以上工艺参数可以达到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冉全  蒙桂娥  王京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794-2796
结合贵州山区具有地势落差的地形条件,设计了"跌水生物接触氧化+氧化塘"的工艺处理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对处理装置3~5月的监测表明,CODcr、TN、TP的出水平均浓度为42、4.0和0.41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69%、78%。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依靠地势落差实现无动力消耗运转。  相似文献   

14.
采用SBR反应器处理污水,对剩余污泥的氮磷元素释放与回收进行了分析。稳定运行中COD去除率均为88.7%,出水达到城镇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出水氨氮、正磷酸盐浓度分别为9.8,2.7 mg/L;臭氧对剩余污泥氮、磷元素的吹脱作用均小于其氧化作用,吹脱作用对氨氮、磷元素释放率的贡献值分别6.50%和3.40%。经臭氧氧化后,氨氮浓度由9.56 mg/L迅速增加至23.58 mg/L,释放率为146.75%;磷的浓度在2.93~3.30 mg/L变化,释放率为12.79%,臭氧氧化过程氨氮的释放作用明显高于磷,磷的总体浓度变化平稳,释放率呈现波动趋势;用磷酸铵镁法对臭氧处理上清液中氮磷进行回收,氨氮回收率达6.18%,磷回收率为97.8%,达到了对磷高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新龙达石井猪场每天排放COD值10000mg/L以上的有机废水约60m^3,污水处理设计采用A^2/O-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组合方法,原污水经过固液分离、调解池、初沉池、厌氧消化池、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药剂混合池、斜板沉淀池、砂滤池、pH调解池、排放池,污泥通过干化场得到干化。系统正常运行后处理水可以达到GB8978-1996中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养分与重金属含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集贵州省8个典型地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冬季和夏季的脱水污泥样品,进行室内分析测试,研究其养分和重金属特性.结果表明,贵州省主要地级城市脱水污泥pH为6.5~7.4,盐分含量为O.4%~0.9%.城市污泥中有机质、全量N、P高于一般农家肥,但全K量较低.污泥中全量重金属Cu、Pb、Ni、Cr、Hg和As均远低于国家农用标准,但一个处理厂污泥Cd、Zn超标,另有一处理厂污泥Cd超标,有3个处理厂污泥存在Zn超标现象.形态分析表明,Cd在多数污泥中化学形态主要是以生物有效态的形式存在,而Zn主要以稳定的化学形态存在,说明Cd存在环境风险,而Zn相对安全,表明贵州地区脱水污泥多数可安全农用,冬季和夏季脱水污泥的养分和重金属浓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ABR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其颗粒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BR-HBR工艺对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结果表明,ABR可有效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降解性,进水BOD5/COD为0.1时,出水BOD5/COD值提高到0.3左右。通过控制回流比在ABR中实现良好的厌氧氨氧化功能,当进水氨氮浓度为427-543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降至315-443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25%;利用探针对ABR厌氧污泥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ABR厌氧污泥中有大量氨氧化细菌。工程运行240 d后,在ABR中观察到厌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较同格中絮状污泥提高82.2%。ABR各格中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小存在差异,中间格中的颗粒污泥粒径较大,平均为1.20 mm,两端格中颗粒污泥的粒径平均为1.02 mm。  相似文献   

18.
烟台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烟台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污泥中重金属(Cu、Zn、Pb、Cd、Cr、Hg)的总量和各存在形态的含量,并对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污泥中的重金属除Cd和Cu外,总量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污泥农用时污染物控制标准中的酸性限值。其中毒性较大的Pb、Cd、Hg、Cu多以稳定的残渣态和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存在,不易迁移到环境中去。Zn、Cr多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分别占总量的79%和47%,对生物有潜在有效性。上述6种重金属可交换的离子态、碳酸盐结合态都很少,可以在pH>6.5的土壤中施用,但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控制和对施用土壤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施用木薯淀粉工业污泥复混肥对木薯生产的增产提质效果,为木薯淀粉工业污泥复混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南植199和华南205为对象,分别探讨污泥复混肥不同用量(0、450.0、600.0、750.0、900.0 kg/ha)、不同肥料(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分别加污泥复混肥、复合肥、污泥、酒糟渣)和污泥复混肥不同施肥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前、中、后期;前、中期;前、后期)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污泥复混肥单次施用量为600.0~750.0 kg/ha时对木薯的增产提质效果较好,以750.0 kg/ha最佳,该用量下两品种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均最高,其中华南205平均产量为40126.00 kg/ha、南植199为34376.00 kg/ha,华南205平均淀粉含量为20.86%、南植199为26.77%.不同肥料的肥效排序为:污泥复混肥>复合肥>酒糟渣>污泥>常规施肥.在木薯生长前、中和后期各施污泥复混肥1次对木薯的增产提质效果最好,南植199产量达26196.23 kg/ha、淀粉含量达3032%,华南205产量达41126.06 kg/ha、淀粉含量达23.74%.[结论]木薯淀粉工业污泥经与酒糟渣、煤灰、化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堆肥后用于作物栽培,具有节约化肥成本、降低企业污泥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种植效益等优点,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技术,设计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探讨了不同负荷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工程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中CODCr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2.9%,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6%、89.1%,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