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章剑 《齐鲁渔业》1999,16(5):16-17
1消毒措施1·1水体:h毒对土池通常用生石灰100~150X10'全池泼洒消毒,或用漂白粉20X10-'消毒。水泥池用漂白粉10X10-'消毒即可。用生石灰消毒后7天左右,漂白粉消毒后3~4天,放鳖入消毒池才是安全的。1·2"具消毒小型工具如小手网、面盆、水桶等,应用硫酸铜10X10-'溶液浸。d5~10分钟,方可杀灭各种病原体。大型用具和网具可在阳光下曝晒后再使用。1·3饲料消毒自行配制或购买的鳖用人工配合饲料使用时不用消毒。鲜活饲料如水蚤(鱼虫)、水蚯蚓、摇蚊幼虫、螺、蚌、蝇蛆等,先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5%食盐水中浸洗5分钟,再用清水…  相似文献   

2.
郭海山 《畜禽业》2004,(12):26-26
1养鸡场进行消毒定量检测的意义经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禽流感的冲击,消毒防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消毒是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消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灭被各种带菌动物排泄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疾病传播链条,尽可能减少发病机率。然而我们在喷洒消毒剂或进行其它消毒措施之后,其效果究竟如何,如果不进行检测,仅凭估计,对消毒效果心中无数,那么这种消毒就不能认为科学有效,也就难免使消毒成为形式。事实上,各养殖场的污染程度、消毒环境的条件、温度、湿度、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消毒时间、药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正>消毒是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为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3种。预防消毒,可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猪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随时消毒,即在发生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0,(7):59-59
猪场大门、生产区入口及猪舍门前设消毒池,消毒池放3%~4%的火碱水浸湿麻袋消毒,每周至少更换2次;猪舍带猪消毒应在清扫后进行,每周消毒1次,可采用0.3%~0.5%过氧乙酸或百毒杀等喷雾猪体及猪舍;出栏后,猪舍地面、栏墙或地板漏缝、栏杆。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百毒杀等喷雾消毒1次;  相似文献   

5.
预防鱼病是渔业上常说的“四消”、“四定”和定期药物预防。“四消”即清塘消毒、鱼种消毒、饵料和食场消毒、环境和工具消毒;“四定”即投饵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相似文献   

6.
对虾栖息水底,其活动、摄食难以观察,一旦发病,治愈非常困难,因此,强调综合防病措施意义重大。 一、彻底清池消毒 清淤方法:用吸泥机或人工清除过多淤泥,然后排水、翻耕、曝晒,并于放苗前30天再用药物消毒。消毒方法:排干水消毒,每亩泼洒生石灰60~100千克;带水  相似文献   

7.
<正> 预防鱼病,应从鱼体、病原体和环境三方面着手。为此,除鱼种放养前清塘消毒、鱼种消毒外,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1.1 做好”四定”投饵主要是通过科学地饲养管理来增强鱼体本身的抵抗力。这是预防鱼病的根本。”四定”即定位、定时、定量、定质。但“四定”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季节、气候、鱼体生长情况而改变。 1.2 适时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和预防夏季鱼类“浮头”的主要措施。根据水质肥度和鱼体生长情况,适当注入新水.以增加氧气.冲淡池水中的有机物质.包括生物代谢的有毒产物,消除或减弱原池水的不利影响。夏季一般5~7天注一次新水.每次提  相似文献   

8.
毕朝安  溥明 《畜禽业》2012,(3):22-24
许多规模养殖场只重视防病治病,对消毒工作认识不足和消毒技术不规范,忽视消毒工作。往往许多疾病就是消毒技术不规范或不彻底所致,因此,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场消毒工作,是预防和防止传染病的感染、发生、蔓延、流行和控制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对消毒类型、消毒方法,人员、环境等消毒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杨环 《畜禽业》2005,(6):42-43
消毒是预防和扑灭畜、禽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方法有机械消毒、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学消毒4类。消毒时应根据消毒对象(如禽舍、孵化器等)和病原体的种类(病毒、有芽胞的或无芽胞的细菌等)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常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但也应联合应用其他消毒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09,(5)
<正>1预防可用基因工程疫苗K88、K99在母猪临产前40、20d各注射1次,以预防仔猪腹泻、黄痢和白痢。同时,猪圈场地消毒要制度化,可每隔7d用百毒杀或3%的来苏儿液消毒1次。  相似文献   

11.
稚鳖温室消毒方法及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温室消毒温室消毒在放苗前5~10d进行,在空间消毒之前先做池体消毒工作,新温室,可以不用空间消毒,水体消毒即可。  相似文献   

12.
秦四海  孙睛  刘德福  徐大节 《畜禽业》2002,(4):X032-X033
为了保障锗群能够健康成长,除了定期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外,做好药物消毒预防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市8个大型养猪场近几年的实践表明,采取如下消毒方法和药物预防措施可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严格清塘消毒利用冬季干塘捕鱼之机,抓好池塘清整消毒,清除淤泥、加固池埂、改造鱼池,并充分曝晒和干冻,加速有机物矿化、分解。同时使用药物消毒,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卵。鱼种放养前10~15d,每667m2水深1m或10cm,分别用生石灰150kg或75k...  相似文献   

14.
鱼种消毒法     
《内陆水产》1985,(1):33-33
鱼种消毒是预防鱼病,提高鱼种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消毒药物常用的有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和食盐水等。  相似文献   

15.
水产小知识     
《科学养鱼》2004,(11):18-18
1郾饲料消毒投喂的饲料应清洁、新鲜、不带病原体,一般不进行消毒。必要时水草可用浓度为6克/米3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20~30分钟;卤虫卵用浓度30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泡消毒,淘洗至无氯味时(也可用浓度为30毫克/升的硫代硫酸钠去氯后再洗净)再孵化。2郾工具消毒  相似文献   

16.
李凯 《内陆水产》2001,26(3):38-38
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升高,鱼类开始摄食和生长。但是危害鱼类的一些病菌也开始复苏,并大量繁殖,往往在短时间内导致鱼类发病或死亡,影响了全年的鱼产量。因此,春季鱼病预防决不可掉以轻心。了解春季鱼发病的原因,做好防病工作,提高鱼产量关键措施之一。 1发病原因 1.1池塘淤泥较厚,清整消毒不彻底,积存在鱼塘泥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常在春季适应条件下繁殖生长。 1.2饵肥料和下塘的鱼种消毒不严,会把一些病原体带入鱼塘,寄生或传播给鱼类引起发病。 1.3鱼种在放养时,由于拉网、计数、运输等操作不当,加之气温低使鱼体碰伤或冻伤,在…  相似文献   

17.
<正> 虹鳟鱼苗培育期间,三代虫的感染率较高,危害极大。使用高猛酬钾消毒,若浓度或消毒时间掌握不当会引起鱼苗死亡。经试验,规格为每尾0.2~0.3克的鱼苗,在浓度的10、15、20和25ppm时,安全药浴时间  相似文献   

18.
豆中义 《畜禽业》2011,(8):21-22
<正>带鸡消毒就是在舍内饲养鸡只情况下,使用对鸡只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合理配比后,利用一定压力将其均匀喷洒在鸡舍内空间之中,起到消毒降尘、预防疾病的一种消毒方法。带鸡消毒不仅能直接杀灭隐藏于鸡舍内环境以及  相似文献   

19.
<正> 尼龙袋运输鱼苗、鱼种就袋消毒法有如下优点:1.苗、种成活率可提高15-31%;2.成本低,不需要较大的装水容器,如帆布篓、大缸,或池角消毒用的席片等;3.操作灵活简便,易于推广。操作要点:装有苗、种的尼龙袋运至时,将袋搬到池塘边。如果袋中的水超过一半,使袋口斜竖即可;如果袋中的水不过一半,可使袋适当斜放,使袋中水不要流出即  相似文献   

20.
<正>消毒工作对于预防畜禽疫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只有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药,才能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防止畜禽发生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1先清除污物后消毒在消毒前应先将畜(禽)舍内及周围环境的粪便、污物、垫料、污染的物品等进行清除,能燃烧的污物最好焚烧掉,粪便可堆积发酵或使其进入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