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及防除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影响了船舶、水产养殖设施等的使用寿命及经济价值。本文综述污损生物的附着特点和机理、污损生物附着的影响因素及防除方法,初步探讨了新型防污途径及其应用前景,提出新防除技术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网具污损生物的防除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洋污损生物也称海洋附着生物(marinefoulingorganism),是生长在船底和海中一切设施表面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很大,当污损生物大量繁衍后如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如增加船舶阻力、堵塞管道、加速金属腐蚀、使海中仪表及转动机件失灵、危害水产养殖等。全世界每年因为生物污损所造成的损失难以精确计算。一、海洋污损生物对养殖网具的危害海洋污染生物对网养和笼养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对网具本身使用寿命的影响上。因污损生物的大量附着会造成网孔堵塞,水流不畅。使得网箱及网笼在自然海区中受到水流的冲击增…  相似文献   

3.
张俊波  孙名山  万荣 《中国水产科学》2021,28(11):1489-1503
海洋生物附着一直是世界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渔业装备长期整体或局部与海水接触, 生物附着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影响正常使用。因此, 深入研究生物附着现象,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抑制或降低海洋生物附着, 对实现渔业装备的长效使用以及提升海洋渔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海洋生物附着的危害和附着机理以及中国沿海渔业装备生物附着情况, 并对现今世界生物附着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 着重分析了自抛光共聚物及防生物附着涂料在海洋渔业船舶和海洋网箱系统中的应用, 为今后生物附着控制技术在海洋渔业装备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脂多糖(LPS)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海洋贝类幼虫变态所产生的作用,深入了解影响厚壳贻贝附着变态的因素,本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LPS直接刺激厚壳贻贝幼虫,观察其对幼虫附着变态的直接作用;同时在海假交替单胞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PS,分析生物被膜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及变化后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浓度的LPS均可直接诱导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10.0mg/L浓度LPS处理后的生物被膜其细菌密度、膜厚度明显降低,且膜厚度降低了12.1%,胞外产物中多糖、脂类显著增加,其中代表性多糖可拉酸的含量增加了35.4%,同时其对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也提高了53.3%。因而,在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过程中,LPS具有直接诱导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控生物被膜胞外物质,特别是可拉酸的生成,间接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本研究成果对海洋细菌互作关系研究、厚壳贻贝养殖产业的改善以及海洋防污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推动价值。  相似文献   

5.
防生物附着网具材料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海洋生物对网具的附着情况 ,大力发展海洋水产养殖业 (近海网箱养殖、抗风浪网箱养殖、吊笼养殖、网拦养殖等 ) ,是国家面临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退、相关“渔业协定”相继生效、大量捕捞渔船纷纷歇业转产的情况下制定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海洋生物 (藻类及软体动物类 )对养殖网具的附着 ,尤其是 6~ 9月高温季节是海洋低等生物的高发期 (4~ 5月是贻贝的高发期 ) ,大量生物对网具的附着 ,影响了养殖水体的交换 ,降低了水体中的溶氧 ,极易诱发病害。传统的办法是在藻类及软体动物高发期 2 0天左右即换一次网箱 ,既增加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和…  相似文献   

6.
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生物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投放入海后,受海水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出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文章综述了影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它因素,探讨了目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的影响及其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的影响以及附着生物的附着机理研究进展,并从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综述了目前所采取的防除措施,认为采取不同养殖生物混养等生物技术,是安全而彻底地解决附着生物大量附着问题的比较经济、环保的生态方法。同时,阐述了目前有关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有利影响方面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XLP涂料对合浦珠母贝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XLP防污涂料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经XLP防污涂料处理后的贝,其附着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防污涂料处理后的养殖网笼具,其附着生物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贝和养殖网笼具同时用XLP防污涂料处理时,防生物附着的效果最好。经XLP防污涂料处理后,处理前期(30~60d)合浦珠母贝养殖成活率与对照组的成活率接近,或者略低于对照组;养殖120d后试验组成活率则高于对照组。使用XLP防污涂料处理后养殖120d,合浦珠母贝的个体大小及体重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XLP防污涂料能有效防御污损生物附着,有利于合浦珠母贝的养殖。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污损生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污损生物(Marine fouling organisms)是海洋环境中栖息或附着在船舶和各种水下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给投资者带来负效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海洋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航  王鲁民 《海洋渔业》2003,25(3):116-119
海洋中有2000多种污损生物,多数生活在海岸和海湾等近海海域。污损生物的幼虫和孢子能够漂浮游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附着定居下来,污损海上设施,例如船体、浮标、桥墩、码头、网箱及网具等。海洋防污技术是用于防止海洋生物对海上设施的附着污损,起步于舰船防污涂料的研究,并以毒料释放型防污为主要技术途径,通过涂料中可释放的铜、锡、汞、铅等防污剂,在材料周围形成对海洋植物孢子  相似文献   

11.
海水贝类养殖中污损生物的防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振霞  严岩  黄良民 《水产科学》2007,26(4):240-243
据2002年统计,我国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量的79.4%,贝类养殖面积占海水养殖面积的66.9%,贝类养殖种类已发展到了30余种,其中主要为贻贝、扇贝、蛤、蚶、牡蛎等。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采用的贝类养殖方式是网笼养殖,但是贝类在笼内放养一定时间后,一些海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会在贝壳表面和养殖网笼的表面附着从而影响养殖贝类的正常生长。污损生物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贝类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污损生物对养殖贝类和养殖器具的危害,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附着生物对栉孔扇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光花  岳斌 《水产养殖》2005,26(3):9-11
对荣成市桑沟湾崖头养殖场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消长规律、附着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附着生物对扇贝生长存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主要有海鞘(玻璃海鞘、柄海鞘、史氏菊海鞘、紫拟菊海鞘)、水螅(主要是鲍枝螅)、多管藻、海绵等;8月份附着生物总生物量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倒笼次数对栉孔扇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在实验养殖期中,每月倒笼1次组的体重增长最快,但死亡率最高;综合个体、体重增长以及死亡率来看。以每2个月倒换网笼1次、高温季节不倒笼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附着生物对栉孔扇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10月附着生物附着盛期对桑沟湾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消长规律、附着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附着生物对扇贝生长存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附着生物总生物量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倒笼次数对栉孔扇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以每2个月倒换网笼1次、高温季节不倒笼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正> 海洋污损生物是指生长在船底、管道、浮标和人工设施上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许多种类,如藤壶、牡蛎、贻贝等常附着于船底、浮标、管道和水下设施上,致使船舰航速下降,燃料消耗增加,因此对海防、海运交通、沿海工业和渔业常造成极大危害。据美国统计,每年因污损生物引起的经济损失达7亿美元;英国统计每年达5千万英磅;1969~1970年在日本广岛因爆发性出现盘管虫,使牡蛎业损失达30亿日元。所以,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问题,多年来一直为世界各滨海国家所重视。下面就该问题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10月,在河北省昌黎县海区9个站位点,两次对海湾扇贝养殖设施上的附着生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共采集藻类、动物类污损生物(附着生物)29种。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来分析、比较,找出该海区优势种、主要种等种类的数量变化和分布规律,从而为有效防治该海区海湾扇贝养殖的污染因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B族维生素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海洋贝类幼虫变态所产生的作用,本研究首先使用维生素B7 (VB7)和B12 (VB12)直接刺激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观察其对变态的直接诱导活性;然后通过添加VB7和VB12,与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共同形成生物被膜,分析B族维生素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同时检测生物被膜变化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0.02 mmol/L浓度VB7和VB12可以直接诱导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且效果最为显著(P<0.05);0.02 mmol/L浓度VB7和VB12处理后的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作用均显著提高(P<0.05);进一步通过细菌密度计数、膜厚度分析、可拉酸染色和定量等方法,揭示VB7和VB12处理后生物被膜细菌密度、膜厚度以及胞外多糖、蛋白和脂质均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证实,VB7和VB12可能通过改变海洋细菌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进而调控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本研究为探究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思路,同时为B族维生素在提高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改善厚壳贻贝养殖产业问题和促进海洋牧场生态修复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邵跃  杨光 《河北渔业》2013,(12):4-6
<正>在海洋中存在这样一类生物,它们会附着于港口、码头、浮标、船舶和柱桩等物体上,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我们称这类生物为污损生物,这种现象称为污损。它们附着在船舶底部会引起船舶航行阻力增大,使燃料消耗量增加,费用上升,同时这类海生物的代谢介质对船只会造成腐蚀,增加船舶的维修费用,降低船只的在航率,因此,海洋生物污损及海洋生物防污损活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牡蛎[1]。  相似文献   

18.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是现代渔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能够构建“海上粮仓+清洁能源”的新产业模式。本文基于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风机导管架构建养殖网箱与海上风机融合系统,运用Aqua-FE?有限元工具探究极端波流条件下不同网箱布设深度、波流入射角、生物附着程度对网箱系泊绳张力的影响;采用海洋工程专用设计软件SACS,计算分析风机导管架结构在波流及网箱系泊绳张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评估养殖网箱系泊绳张力对风机导管架基础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箱布设深度的增加能够减少网箱系泊绳最大张力,显著改善网箱风机整体结构受力状态;波流入射角的改变对于网箱风机整体结构安全性影响不大;网衣生物附着程度的增加会显著增加网箱系泊绳最大张力,从而造成风机导管架基础杆件大量失效。综上所述,养殖网箱可布设于适当水深以减少受力,同时应及时清理附着生物,适当增加网箱系泊点附近的导管架杆件和导管架底部桩土点杆件的壁厚,以确保养殖网箱与海上风机融合系统结构安全。该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网箱与风机融合系统的受力,评估该系统的安全性,优化设计养殖网箱与风机融合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山东长岛县海珍品试验场于1974年栉孔扇贝的春季自然采苗取得成功。几年来采得可供养殖的5~20毫米栉孔扇贝苗258万多个,提供了养殖苗种。但舂季也正好是其他附着生物的主要附着期,因而经常遭致稚贝附着困难或附着不牢,影响生长,而且敌害生物严重,  相似文献   

20.
渔网防污涂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伟章 《海洋渔业》1994,16(4):185-190
<正> 近年养殖渔业变得兴盛起来。然而,所使用的养殖用网、绳或者固定钢等由于长时间被放置于海中,致使紫草属植物或者苔藓虫、海鞘等海生附生生物大量地附着于养殖网上,就会阻碍海水的流通,对养殖鱼就会引起溶解氧的不足、容易阻碍鱼类生长、诱发鱼病;还会引起纲的下沉或坏断等。从而发生养殖的鱼遭到极大的损失及危害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