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县临太湖之滨,位于北纬30°51′—31°33′,东经119°55′—120°54′,是杉木分布的北缘地区。解放后特别是七十年代我县共发展杉木林1.7万亩,目前保存面积1.5万亩。现10年生的杉木林平均高7.4米,平均胸径9.7厘米,每亩蓄积达7立方米左右。为了促进现有杉木林的生长和提早成材,探讨本地区培养中径材的途径,我们于1981年开展了杉木抚育间伐强度的试验。现将四年来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林地概况  相似文献   

2.
<正> 薄刀峰林场地处罗田县北部,鄂皖交界的大别山区,是杉木分布区的北缘地带。林场从1963年开始造林,23年里共营造杉木林10,000余亩,除改造、皆伐外,还保存杉木林分5800余亩,未成林的杉木林分367亩,占全场总造林保存面积的33.5%,杉木林分蓄积51,008m~3幼林每亩平均蓄积1.4m~3,11年生杉木林就有间伐收入,中龄林平均每亩蓄积8.65m~3,近熟林平均每亩蓄积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叙述了福建省伐区下木蓄积量与可利用量的研究。并获得伐区下木的蓄积量为0.2996m~3/亩,采伐与加工企业的可利用量为0.0911m~3/亩的研究结果。其伐区下木可利用量的计算,是根据木材(原木)生产量除以每亩混交林(成过熟林)的出材量,得出采伐面积(亩),然后再乘以伐区下木单位面积的可利用量(m~3/亩)而获得。  相似文献   

4.
<正> 福建省宁化县林业委员会调查组郑世佑、王业华等同志调查实测了该县水茜乡石寮村旁的一片杉木林。现保存有杉木32株,平均胸径69.2cm,其中:胸径100cm以上3株,90—100cm 6株;平均树高30.5m,最高一株为37.6m;平均单株材积5.56m~3,合计立木总蓄积达178.2m~3。该杉木林呈狭带状环绕于小村庄的东北面,占地1.78亩,如折算为每亩面积的蓄积量则  相似文献   

5.
六峰山林场位于武宣县北面,北纬23°45′,东经109°5′,属大瑶山余脉,是桂中丘陵山区.全场经营面积13万多亩,其中海拔200-300米,坡度15°以下的低平丘陵占50.0%.为了加快杉木林基地建设速度,促进林木速生丰产,一九六五年试行机耕整地造杉2500亩,获得成功.12.5年生杉木林,一般胸径12厘米,树高12米,最大植株胸径  相似文献   

6.
七里峪林场位于北纬36°27′—36°41′,该场杆林背(海拔2150米)原有成片落叶松天然林60余亩,其余为散生,为我省华北落叶松天然分布的最南界。据1963年调查,该林分平均年龄为44年,密度每亩50株,疏密度0.54,平均胸径14.9厘米,胸径年生长量0.34厘米,平均树高14.1米,树高年生长量0.32米,亩蓄积量达6.1米~3。由于受天然  相似文献   

7.
我场地处桂南低丘陵地区,东经107°58′-108°34′,北纬22°32′-22°50′,属亚热带气候.从1953年以来,营造了杉木用材林6万余亩,植后8年左右开始郁闭成林,需要进行抚育间伐.为了摸索杉木林抚育间伐的合理强度,以便为今后大面积的间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65年设置了间伐标准地3组共9块,进行不同强度的对比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武宣县六峰山林场,1965年开始进行杉木大面积速生丰产栽培试验,现在成效显著。1965年春营造的2500亩杉木,1985年开始主伐。1987年主伐23年生林分480亩,产经济材6034.992m~8,亩均产材12.5729m~3,按70%出材率计算,亩均蓄积量达17.9613m~3,  相似文献   

9.
广西杉木的种植面积已达到2060万亩,总蓄积量达1.2亿立方米,占广西林木蓄积量的20%。杉木平均每亩蓄积量为5.28立方米,比全区林木每亩平均蓄积量3.76立方米高出40.4%。杉木每年新造面积达到70万亩。值得关注的是,使用良种只有42万亩左右,占60%。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位于鄂西南的恩施大山区以树种繁多而著称,但最有发展前途的是杉木.根据森林普查资料:全区有杉木181万亩,立木蓄积量3440000立方米.近几年来,每年造杉木林速度都在10万亩以上,并且出现了一批大面积的丰产典型和单株典型,为今后发展杉木林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经验.恩施县的铜盆水林场有杉木林3000亩,立木蓄积量36000立方米,平均每亩单产12立方米.来风县胡家坪林场有杉木林15000亩,立木蓄积120000立方米,平均每亩8立方米.来风  相似文献   

11.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生长快,干形直,材质好,用途广。据南方九个省区不完全统计,共有杉木林5630万亩,木材蓄积量23150万立方米。建国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南方各省区都在积极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如湖南会同11亩6年生杉木林每亩蓄积量4.3立方米,贵州锦屏5亩8年生杉木林,每亩蓄积量13立方米;同时,大面积用材林基地,也在逐步形成,如湖南株石杉木林基地就达40万亩,湖北广济杉木林基地也达12万亩,集中连片,而且到处出现“种杉如种田,管杉如管棉”的大好局面。我省发展杉木历史虽不长,但由于各级党委重视,广大干群积极努力,全省现有杉木林已经超过25万亩。苏南地区千亩、万亩以上杉木林基地正在不断出现,苏北赣榆和沿海阜宁,试种杉木,也获成功,长势喜人,为加速实现我省地方用材自给,有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防江社属大堡子乡,是著名的杉木产区。全社森林面积14760亩,估总土地面积的87%,其中以杉、松为最多。最近在该社两面塘发现一片杉木高产林,面积15.995亩,1673株,40年生,材积共892.487m~3,平均每亩55.813m~3。其中有  相似文献   

13.
翠雷山垦殖场地处广昌县偏远山区,山地面积19万余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5万多亩。许多山场由于多次不合理的择伐和樵采,造成13万多亩的残次林,平均每亩立木蓄积量只有1~2m~3。从1961年开始,坚持年年进行改造,改造面积已达4万多亩,投资近40万元。经过改造的残次林,杉木一般年高生长60~70Cm,最高1m以上。据最近在该场严坑林场赖坑、上球岭、下球岭等地调检,1979年冬改造的杉木林,每亩立木蓄积量达19.  相似文献   

14.
常熟市虞山林场于六十年代开始引进毛竹,迄今已发展到1,700多亩。为提高毛竹经济效益,从1984年起,在石洞工区等地进行了毛竹笋、竹两用林的试验,现已取得较好的效果。9.6亩试验竹林总产值达1,739.64元,平均每亩产值181.21元,是一般材用竹林的2.51倍;总产笋量1,123.5公斤,平均每亩117公斤,是材用竹林的2.36倍。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本场石洞工区牛啃椿山东地的Ⅱ林班1小班竹林内,面积为9.6亩,地理位置北纬31°40′,东经120°43′,海拔20—3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050毫米。土壤为厚层黄棕壤,  相似文献   

15.
1 眙盱的自然概况 1.1 盱胎地处东经119°11′,北纬32°43′,全县总面积2482.8km~2,年平均降水量1985.3mm,无霜期200天,平均气温14.7℃,在0℃以上有301天。 1.2 全县成片林2.13×10~4hm~2,零星树木1395万株,活立木蓄积量70.5×10~4m~3,宜林地2.23×10~4hm~2,已绿化91%,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武冈林场位于湖南省武冈县西南部,东经110°22′至111°03′,北纬26°25′至27°00′之间;海拔一般为550至850米,最低296米,最高1409.5米。该场地处雪峰山系,山峦重迭,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发展杉木有着广阔的前景。自1954年建场三十多年来,主要力量投放在人工杉木林的培育与经营管理上,目前大部分已进入成熟阶段,从1981年起每年定额采伐1万多m~3。据1986年森林经理调查结  相似文献   

17.
在国有凤旁林场的杉木老林中,一棵棵粗壮挺拔的杉木令人惊叹不已。老杉木林树龄25年以上的有1.8万亩,其中胸径24厘米以上的占90%以上,每亩的出材量达33立方米,在广西的商品杉木林中独一无二。二十多年来,凤旁林场坚持“经济和生态兼顾”的模式发展杉木产业,建成了桂西北面积最大的杉木大径材林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8.
《广西林业》2011,(7):57
广西凤旁林场成立于1960年,全场有林面积1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5%,林木资产总值4亿多元。桂西北大径级杉材、大红八角、油茶等系列产品的重要产地1万亩杉木大径级材培育基地:杉木蓄积量达52万立方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天峨县的山口林场,其杉木林曾创造了22年每亩60立方米的蓄积量高居全国首位的奇迹。1978年,该场引进秃杉,陆续改种5.6万亩,其中有2万亩是可采伐的大径材林,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秃杉人工林,也创造了奇迹。种过杉木的都知道,其采伐后再种第二、三代,产量不断下降,可谓"一代不如一代"。  相似文献   

20.
解放以来,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我和广坪公社的贫下中农一起,坚持实践的观点,实行科学造林,共营造了杉木林2.4万多亩,其中连片的1.4万亩。木材蓄积量由1966年的80万立方米增加到110万立方米。杉木成林期由过去30多年缩短到15-20年。每亩产材量由过去的7-8立方米,提高到20立方米左右。共向国家提供木材20万立方米,杉木良种82,000斤,还有松脂、茶油、桐油等林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