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桉树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因其速生的优点在巴西、印度等地被大面积人工种植.根据前人对其他用材林的研究表明林木的生长不仅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立地因子的影响同样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目前对桉树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质的研究,鲜有学者探讨立地因子对其的影响.立地因子如何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
关于桉树生长应力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科技》2000,(1):56-60
前言本研究是澳大利亚 ACIAR、CSIRO 林业及林产品研究所及昆士兰林业研究所及中国合作的课题之一。本项目是特别针对桉树利用和原木的生长应力的测定技术,最终目的是通过遗传育种和营林措施减小生长应力对桉树人工林的影响,达到桉树人工林的高效利用。限制桉树人工林幼龄材的高价值使用的一个关键因子是桉树锯材的高生长应力。生长应力是在木材成熟期新的木材结构形成时自生的应力。在树木生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3.
桉树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桉树(Eucalyptus)在自然环境中除了正常生长发育也受到病虫害等一些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与危害。随着桉树人工林、纯林面积的不断增加,危害桉树的病虫害种类和程度不断增加和加重,严重影响了桉树的正常生长,降低了木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条件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在广西高峰林场的桉树人工林地内布设采样点,并运用决策树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子与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关系,旨在找出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区的桉树人工林土壤0~50 cm有机碳密度均值为7.7 kg·m~(-2),属于中等水平;影响本研究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导因子为海拔、土壤总孔隙度和剖面曲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坡向、坡位、坡度等地形因子以及整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的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桉树人工林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偏南坡向比偏北坡向好;不同坡位对桉树人工林的保存率影响不大,对桉树人工林的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随着坡位的降低生长表现越好;不同坡度对桉树人工林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坡度的降低生长表现越好,保存率影响不大;不同整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的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均表现为人工挖穴的最差,机械全垦的最好。因此选择不同地形进行桉树人工林造林时,应选择坡向偏南、坡位偏下、坡度10°的立地类型,并采用机械全垦的模式,才能获得最佳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气候因子对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影响,为以后的樟子松人工造林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凉城县蛮汉山林场樟子松人工林进行调查,利用蛮汉山林场樟子松6块标准地调查的解析木数据,结合凉城县气象站多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蛮汉山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气候因子顺序是:年平均风速(x6)〉年平均湿度(x5)〉年降雨量(x4〉年极低温度(x3)〉无霜期(x7)〉年平均气温(x1)〉年极高温度(x2);年平均风速(x6)和年平均湿度(x5)是影响蛮汉山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两个主导气候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得知水分是影响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关键因素;最后建立了樟子松树高连年生长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辽宁东部和西部调查的油松人工林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样地内油松5a直径生长量与气候因子,及与距离无关的竞争因子的关系显著性进行优化筛选,确定影响单木断面积生长贡献率最大的竞争因子与气候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各地区的生长模型方程,同时对两个地区构建的生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可对辽宁西部和东部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进行精确预测,从而为今后对油松的人工抚育间伐、科学预测、合理经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西部儋州林场选取空间相邻、自然条件相似、不同林龄序列的桉树人工林作为研究样地,通过定点系统监测,分析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胸径4—7月增长较快,7—10月增长最快,其它月份明显减缓。2)1—3a桉树人工林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材积年内增加幅度逐渐增加,3a达到最大值,4a较大,5a增长明显减缓。3)林龄显著地影响单株桉树生长,其中3a影响最大;土壤水分、降水极显著影响桉树生长,而气温对单株生长量影响不显著。4)土壤水分随林龄增加而减少,较低土壤水分对桉树人工林生长产生干旱胁迫作用,致使桉树单株材积增加减少,尤其是5a桉树人工林材积增加量减少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黄振声 《绿色科技》2022,(3):168-170,173
为了解后期施肥条件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差异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为研究地,采用试验法,测量了不同后期施肥条件下桉树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与蓄积量,并探讨了后期施肥条件对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0.4~2.7a内,施加派阳山林场自产桉树专用肥的桉树人工林胸径为1.8~11.0cm,树高为...  相似文献   

10.
桉树人工林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桉树林及各种因素(年龄、叶面积、砍伐、造林、火烧等)对蒸发散、流域产水量以及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影响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桉树人工林水文过程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来看,不同区域的桉树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量差异较大,桉树人工林的蒸腾量多介于0.5~6.0 mm·d~(-1),叶面积指数、林分密度、土壤水分与灌溉、林分年龄及植被变化等均会影响桉树人工林的蒸发散量;砍伐(皆伐、间伐等)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增加,营造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减少,但当林分生长到一定年龄后,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蒸腾耗水量下降,流域径流量增加,火烧也会导致桉树林流域产水量增加;干旱地区桉树人工林可能会消耗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影响还未有明显证据.目前中国桉树人工林的水文效应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急待加强主要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桉树生态问题的来源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少雄 《热带林业》2005,33(4):26-30
长期以来,人们对种植桉树人工林而产生的生态影响褒贬不一,各持己见。反对者和支持者在这个问题上往往不是基于事实的冷静考虑,而是失之偏激。一方面,桉树因品种多、生长快、适应性强而被广泛引种,特别是在世界上较温暖的地区;另一方面,桉树人工林在某些地区却受到强烈的批评,主要的指责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桉树人工林冻害情况和指导桉树人工造林,采用样地调查和线路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闽清县8个乡镇桉树人工林遭受冻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别选择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海拔和不同林龄的桉树人工林为调查对象,开展了环境因子对桉树人工林冻害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乡镇桉树人工林受冻害面积表现为云龙坂东白樟白中塔庄梅溪省璜金沙,其中以后垄村、洪安村和云渡村的桉树受冻最为严重;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桉树人工林受冻害程度加重。随林龄的增加,桉树人工林受冻害程度呈下降趋势。可见在闽清种植桉树应选择海拔450m以下的林地,并适当安排好施肥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广东等省份开始大面积推广桉树人工林,社会各界对桉树林的栽培、抚育方式、立地条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特别关注。但当前对不同间伐强度与林木生长特征以及相关的土壤环境间的规律性掌握得还不够充分,桉树人工林的抚育影响以及地理的状况需要进一步研究。该文通过分析桉树人工林在不同间伐强度大对林分特征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为桉树人工林更好地抚育和经营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的具体影响和作用规律,提升桉树人工林的栽培技术和单株生产力,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的桉树人工林为例,对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的影响进行了实测研究分析,首先阐述研究区概况、样地设置和实验方法,再根据林分因子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胸径、林分树高和林分材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胸径方面,强度间伐样地的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为最高,分别是20.62 cm和2.67 cm,说明强度抚育间伐对抚育间伐后桉树胸径的增长效果最好,并且抚育间伐有利于促进桉树胸径平均生长量的增长;林分树高方面,强度间伐样地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为最高,分别是27.84 cm和3.58 cm,说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树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较小;林分材积方面,强度间伐样地的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为最高,分别是0.4321、0.0656和0.0636 cm,说明间伐强度的越大,桉树人工林林分单株材积总生长量越大,并且抚育间伐对于桉树林分单株材积的影响较大,研究旨在为类似桉树人工林的营林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湖南省永州市7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的调查数据,构建含气候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为后续研究气候因子对杉木树干削度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4个备选基础模型中选取1个最优的作为基础模型,使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显著的气候因子,在此基础上,将气候因子和林分密度因子通过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添至最优的基础模型中,确定最优的随机效应添加形式,从而构建含气候因子和林分密度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结果】Kozak(2004)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其Ra2为0.959 5;夏季平均最高温(Txmax)、生长积温(DD5)为影响树干削度显著的气候因子。单含林分密度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的Ra2为0.971 0,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757 2、0.546 7,而含气候因子和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Ra2为0.981 6,RMSE和MAE分别为0.603 4、0.431 2,相比最优基础模型Ra2提升了2.3%,RMSE降低了32.56%,MAE降低了34.56%;相比单含林分密度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Ra2提升了1.1%,RMSE...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我国桉树人工林生长应力的研究现状,特别是活立木生长应变的测量进行了归纳,并对未来桉树人工林生长应力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壤酶活性研究对了解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质量状况有重要意义,本文整理总结了近年我国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相关研究,概述了影响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环境因素以及酶活性的相关因素,为科学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桉树作为速生树种,是国内木材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前期无节制的大面积种植,且种植技术不规范,导致桉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林下植物多样性下降,破坏生态稳定性,不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研究者对桉树人工林进行改造,以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该文通过查阅近20年国内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研究文献,分析桉树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评述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提出今后桉树人工林改造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估算系数与林分结构特征、气候因子及地形因子的关系,确定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尺度准确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筛选中国桉树人工林的相关文献数据,分析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生物量转换与扩展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与林分结构特征(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间的关系。【结果】桉树人工林BCEF、B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 658 Mg·m~(-3)、1. 251和0. 190,其对应范围值分别为0. 46~0. 76 Mg·m~(-3)、1. 05~1. 35和0. 04~0. 36; BCEF随平均胸径(r~2=0. 306)增大而先减后增,随平均树高(r~2=0. 366)和林分密度(r~2=0. 430)及林分蓄积量(r~2=0. 405)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 BEF随林龄(r~2=0. 765)和平均树高(r~2=0. 734)及林分蓄积量(r~2=0. 578)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随平均胸径(r~2=0. 644)增大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R随林龄(r~2=0. 665)、平均树高(r~2=0. 338)、林分密度(r~2=0. 275)和林分蓄积量(r~2=0. 403)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 BCEF随年均气温(r~2=0. 193)和降水量(r~2=0. 200)增大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遵循二次多项式关系; BEF和R随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未表现出明显的函数关系; 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增大趋势,关系式的拟合精度分别为0. 455、0. 501和0. 314。【结论】林分密度与BCEF的拟合优度较高,林龄与BEF和R的拟合优度较高,林分密度和林龄是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因子对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的影响仅次于林分密度和林龄。气候因子仅对BCEF产生一定影响。在估算区域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时应考虑林分结构特征及地形因子引起的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  相似文献   

20.
桉树人工林栽培密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的栽培密度直接影响林分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基础;合理的栽培密度可有效地提高人工林的生产力和功能。对桉树人工林栽培密度对林分生长及木材产品影响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桉树人工林栽培密度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