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实地观测方法,研究了长春市主城区(环城路内)78条主要道路行道树的树种结构特征与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垂柳、新疆杨和糖槭是研究区内行道树的主要树种,分别占研究区树木总株数5 897株的12.79%、10.99%和10.53%;平均密度为276株·hm-2,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活枝下高和平均冠幅分别为11.7 cm、742 cm、201 cm和347 cm。环城路以内行道树43.96%的植株处于亚健康等级;健康和不健康植株分别占17.49%和10.99%;中等健康植株占27.66%。  相似文献   

2.
以泰州市海陵区29条主干道路行道树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树木种类、垂直结构、径级结构、生长现状、观赏特性,结果如下:海陵区行道树分别隶属于16科22属,共计有27种,53 532棵。其中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比例为1∶1.1;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为1∶1.8;速生树种、中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比例为3.1∶2.4∶1;行道树胸径处于Ⅰ级范围的最多,占总数的41.9%,其次是Ⅱ级范围,占36.8%,Ⅲ级和Ⅳ级数量大致持平,均在10%左右。在行道树选择上存在行道树截干苗使用比例过高、种类单一、乡土树种应用少、部分树木生长不良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哈尔滨市主干道路绿化树种组成、行道树胸径、树高级别分布及垂直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51条主干道路89块样地中共有行道树23种,以银中杨、旱柳为主;行道树以胸径<25cm、树高在4.6~10.7m之间的乔木居多;行道树的垂直结构单一,分车带的垂直结构十分丰富。同时也分析了各区道路绿化结构的差异及结构优良路段的特色,探讨了哈尔滨市道路绿化树种组成及配置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苏州市平江区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类、数量、生长状况以及绿化和种植方式展开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平江区行道树主要由9种木本植物组成,共计6 091株,其中香樟和二球悬铃木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3.47%和29.88%。二球悬铃木的胸径和冠幅均明显大于其他树种。平江区主、次干道行道树树种丰富,配置多样;而支干路和快速路的行道树树种单一。平江区主要道路行道树的绿化形式多为多板多带式,而绿化方式则多为树带式和树池式组合。  相似文献   

5.
梅州市城区行道树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梅州市城区20条主要道路的行道树进行调查,分析梅州城区行道树的组成特征、结构特征,探讨多样性指数和物种重要值.结果表明:1)梅州城区行道树共有13科18属23种7 133株,其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树高分别为27.59 cm,4.10 m,6.94 m,总体上看,平均冠幅偏小;2)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偏小且各道路问差异明显,说明各道路行道树存在一定程度的物种单一性、层次的单调性;3)梅州市城区行道树优势树种是大叶榕、垂榕、大王椰子,次优势种为海南榄仁、阿珍榄仁、阴香,它们是梅州城市街道绿化的好树种.基于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提出了梅州城区行道树的骨干树种、一般树种、试用树种名单,共计50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总体分布格局一致;中径阶(10cm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35.7%,其聚集程度降低;大径阶(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7.4%,除罗浮栲呈集群分布,其余树种趋于随机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联系。灌木层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7.
对长沙市23条主次干道行道树绿带的植物组成及其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长沙市行道树绿带常用植物种类约有96种,其中约占总数29%的为高大乔木,且常绿树种的应用比例约为4/5;出现频率超过45%的树种有7种,即香樟、广玉兰、桂花、金叶女贞、红檵木、四季桂等,但香樟、广玉兰、桂花、悬铃木等树种的均匀度相对较低;(2)长沙市行道树绿带中应用的灌木有40余种,山茶、栀子、杜鹃、月季、紫薇等观花灌木较多,特别是山茶所占的比例最大,占所调查全部灌木植物总数的22.5%;(3)长沙市行道树的胸径径级结构分布比较合理,但树高等级上的分布相对不合理,且长沙市行道树绿带中的植物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属于中等偏上;(4)在长沙市行道树绿带中观花植物种类有20种,观果植物8种,观叶植物11种,观形植物11种,且长沙市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色调为绿色,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之比为4∶1。  相似文献   

8.
山南市行道树资源调查与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6-9月,采用抽样调查法对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行道树资源、结构特征及配置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山南市行道树共计10科17属24种,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分别为13.29 cm,7.31 m,3.72 m。应用最多的依次为杨柳科Salicaceae、蔷薇科Rosaceae、松科Pinaceae.,分别为6,5,3种,分别占调查行道树种类的25.00%,20.83%,12.50%。重要值排前3的依次为白柳Salixalba,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雪松Cedrus deodara,其重要值依次为70.525,35.690,33.171,多样性指数较低。季相景观上,以春-秋季、秋季为主,夏季、春季、冬季景观薄弱。彩叶树种色系上,以白色、黄色系季相景观为主。垂直分层结构上,以2层模式为主(39.06%)。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块云冷杉林样地(50 m×50 m)进行调查,统计了天然更新树种和株数,并分析了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对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云冷杉林更新树种19种,更新株数2 650株·hm-2。其中4种槭树种类更新数量最多,占更新总量的81.2%;紫椴和春榆次之,分别占更新总量的7.4%和3.1%。不同径级和密度级对云冷杉林天然更新影响较大,其中第Ⅳ径级(>20~24 cm)和第Ⅱ密度级(>400~800株·hm-2)林分更新株数最多,分别为3 098株·hm-2和3 445株·hm-2。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研究了城市行道树不同树种的胸径、冠幅及垂直投影面积间的差异性,发现行道树的胸径与冠幅,垂直投影面积间呈线性关系,并对11个树种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郑州市八城区街道行道树的多样性,通过随机分层抽样开展实地调查,采用5种多样性指数,对8个城区的树种构成、树种多样性及胸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郑州市街道行道树有39种(含品种及变种),常绿树只有5种.悬铃木在8个城区中均为优势种;惠济区与多个城区树种构成相近,金水区和郑东新区与其他城区树种构成均不相同.郑东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乔木、灌木树木群落的组成、分布和结构特征。通过对20个样方727株树种调查,结果表明,龙沙公园内共有树木11科18属25种。乔木胸径大多集中在8~24 cm,约占调查乔木总量的80%;冠幅小于0.5 m的占40%以上,其他冠幅分布比较均匀;各树种重要值比较均衡,由于气候、地域原因和人为干扰,种群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随机块状混交的方式进行造林试验,并且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观测各树种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冠幅来研究8个树种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碳汇造林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保存率在90%以上,生长也最快,第3年生平均树高在3.0m以上,平均胸径分別为2.5 cm、3.7 c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生长不亚于前两种树种,但存活率较差;其次为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第3年平均树高超过2.2 m,平均胸径在2.3 cm以上;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相对较慢,3年生平均树高1.8 m左右,平均胸径只有1.4 cm;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保存率不足20%且生长逐年变缓,表明这树种不适宜用于碳汇造林。  相似文献   

14.
应用植物群落学方法,调查分析了铜鼓岭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优势树种为黄椿木姜(Litsea variabilis)、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滨木患(Arytera littoralis)、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和禾串树(Bridelia balansae)等。立木胸径及树高结构分析表明,该群落中2.5~7.5 cm胸径级的个体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树高2~8 m各级分布较均匀,整个群落处于稳定发展当中。分别运用y=aD+b和ω=aD+b对优势树种的胸径与树高和冠幅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除禾串种群外,各直线方程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今后的调查中可用胸径来估测树高和冠幅。  相似文献   

15.
高山榕是亚热带地区的优良绿化树种。2001年8月下旬,我们在文山县城移栽了1177株胸径为8~11cm,冠幅为4~5m的高山榕作行道树。经验收,所栽榕树,成活了1168株,成活率为99.2%。现将移栽技术简介于下。1挖树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形端正,胸径在8~11cm之间的高山榕。挖树前6~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市合川区111条道路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对其树种选择、频度、生长状况及道路景观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合川区共有13种乔木用作行道树,隶属11科11属,以桑科最多,有3属3种,其中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的频度为45%,常绿乔木占62%,乡土树种占77%;由生长势、观赏特性综合评价得出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等为优势树种;合川区道路植物配置共5种景观类型,普遍存在绿化形式和层次单一的问题,绿化率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郑州市中心城区145条街道、146个样点的行道树,分市域和城区2个层次对行道树的树种结构、应用频度、多样性、胸径结构、树高、冠幅及季相特征等进行研究,并将新老城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行道树共有19种,隶属15科18属;新城区行道树树种丰富度总体高于老城区,老城区行道树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大于新城区;新老城区行道树在季相特征上,均以秋季景观为主,夏季次之,春、冬季景观较薄弱,新城区季相结构更合理。提出了增加树种丰富度、控制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优化行道树径阶分布、合理配置季相结构分布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后栽植的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为对象,调查了树高和胸径,分析了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田间栽植3年后,91.67%的样地的平均树高超过130cm,年高生长量普遍超过30cm;在人工林幼龄林初期,杂种落叶松的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不甚明显,但有增加的趋势;施肥3年后,施肥处理的杂种落叶松平均胸径比对照增加0.45cm,提高15.25%;在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皆伐迹地上更换造林树种时,可考虑栽植杂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19.
行道树作为城市道路景观和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苏州市平江区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类、数量、生长状况以及绿化和种植方式展开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平江区行道树主要由9种木本植物组成,共计6091棵,其中香樟和二球悬铃木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3.47%和29.88%。二球悬铃木的胸径和冠幅均明显大于其它树种。平江区主、次干道行道树树种丰富,搭配多样;而支干路和快速路的行道树树种单一。平江区主要道路行道树的绿化形式多为多板多带式,而绿化方式则多为树带式和树池式组合。本文为今后苏州市平江区原有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和新建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樟树,是我国的珍贵用材和芳香油类树种,为高大而长寿的乔木,四季常青,树冠庞大,枝叶茂密,树态美观,极具观赏性,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目前被广泛作为庭荫树和行道树。2005年凤阳县引进了胸径达20--30cm的大樟树50多棵作为行道树,全部成活,生长良好。总结经验,其移植成活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