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害虫防治上尽管我们作了许多工作,但是害虫危害似乎仍然有增无减。杀虫剂价格昂贵,并且常常给操作者、环境和消费者带来危险。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因害虫抗药性增强而发生更增猖獗,而且一些次要害虫还上升为主要害虫。防治害虫的另一种手段是生物防治,即利用天敌防治害虫。采用生物防治比较经济、安全和方便。生物防治在欧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防治农林植物病虫害工作,在广西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比较重视的.自那时以来,区内有关单位部分植保工作者已先后分别开展了与生物防治有关和直接利用生物防治病虫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概括的说,包括(一)害虫天敌的调查.(二)天敌的利用试验和利用天敌实施防治有关病虫.应用试验方面主要有:1.繁放赤眼蜂防治害虫;2.移放、助迁天敌防治害虫;3.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4.养放鸭治虫;5.结合综合防治,开展生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管氏肿腿蜂防治桃红颈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黄斑星天牛,杨小天牛等钻蛀性害虫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果树蛀干害虫——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还未见报导。为了探索生物防治蛀干害虫的新途径,1983年我们  相似文献   

4.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红  薛东  杨长举 《湖北植保》2005,12(6):34-38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猿叶虫等,其中有些害虫抗药性的迅速增加导致频繁暴发,因此生物防治对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对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的调查研究进展,并探讨对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刑等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黄猄蚁史料及其用于柑桔害虫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蚁是柑桔害虫的重要天敌。 1 70 0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其防治害虫 ,是世界上生物防治最古老的实例。本文简述我国利用该天敌的早期文献 ,以及其生物学和防治害虫技术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詹祖仁 《江西植保》2013,(3):329-333
密竹链蚧、绿竹链蚧是绿竹的主要害虫,为有效防治这两种害虫,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治,研究表明:对危害绿竹的密竹链蚧、绿竹链蚧两种害虫的林间化学防治应以高效氯氰菊酯与敌敌畏、乐果、啶虫脒的混配剂或单一药剂注射防治为好;林业措施防治中,抚育间伐、施肥培土、抚育间伐+施肥培土、人工刮除等4种措施效果都较好,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加以组合利用,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保护、助迁和利用绿竹林中丰富的各种自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对害虫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仓库害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仓库中(特别是粮仓)长期使用化学保护剂和熏蒸剂防治仓库害虫,污染了储藏物和环境,影响仓储人员身体健康,以及害虫抗药性等问题;因而仓库害虫生物防治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昆虫激素、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包括螨)防治仓库害虫,有许多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国信 《植物医生》2010,23(6):46-47
<正>温室害虫的防治日益成为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就是白粉虱。近年来,由于温室一直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增加了抗药性,人们不得不寻找生物方法来进行防治。实践证明,利用白粉虱的天敌——丽蚜小蜂来实施生物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害虫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农业害虫的一种害虫防治方法,具有安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等优点。本文基于我国近年在天敌资源挖掘、天敌控害机制、天敌产业化应用和新方法探索等方面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植物害虫生物防治学科的体系建设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发挥卵寄生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害虫的抗药性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日益加剧,生物防治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且成为害虫综合防治的一个主要内容。生物防治中就以虫治虫所用的天敌来源而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引进外来天敌或大量饲养释放;二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利用当地天敌,提高天然生物控制害虫的效能。显然后者更为重要,它是当前生物防治工作中应该加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从38种标样化合物中,发现4种对棘禾草螟雄蛾触角具有强烈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这4种化合物的不同比例,在田间做诱捕雄蛾的试验,其结果表明,只其中一种,即顺-9-十六碳烯醛(A),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顺-11-十八碳烯醛(B)、顺-9-十四碳烯醛(C)、顺-9-十六碳烯醇(D)三种化合物,加入到顺-9-十六碳烯醛中,都具有明显的抑制诱蛾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苹毒蛾病毒是典型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对苹毒蛾幼虫有较强的致死能力,对于开展苹毒蛾的生物防治有一定意义;在病毒分类上根据形态鉴别,可能属于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亚组(A)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3.
赤眼蜂防治荻芦茎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禾草螟(Chilo hyrax)和芦禾草螟(C.lutellus Mostchuleky)等茎螟是洞庭湖区为害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大害虫。从1984年起利用赤跟蜂防治这类害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表明,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尤其适于苇田生态环境。初次放蜂的苇田,于棘禾草螟第一代始盛卵期、盛卵期和盛卵末期3次放蜂效果最好。亩放蜂量5—6万头,盛卵期放蜂量应占全部放蜂量的三分之二。放蜂点距离以10米为宜。连续放蜂2—3年后,亩释放量可缩减至3—4万头。  相似文献   

14.
应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棘禾草螟和芦毒蛾都有较好的效果。为了兼治这两种害虫,可在棘禾草螟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及盛孵末期分别防治一次。每亩喷Bt乳剂200克或150克加敌敌畏50克。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越冬代雄蛾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捕区卵块数仅为对照区的20.0%~33.3%,枯鞘率仅为对照区的12.5%~25.0%;诱捕区的第一代雄蛾发生量大量减少,诱蛾量仅为对照区的46.96%,其中心区的雄蛾量为边缘带的67.64%;诱捕区的水稻枯心率仅为对照区的39.50%~44.75%。应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捕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宫苍仁蚧在江苏沿海滩涂的芦苇上,年发生4~6代,以成、若虫在芦苇茎秆上越冬。此蚧无雄成虫,为孤雌胎生。一般只分布在植株下部第一至八节及顶部的穗节上,其种群数量受收割状况、冬春浸水情况、越冬成、若虫比例、自身适应能力以及天故等因素的影响。采取清除残留立苇,冬、春蓄水浸田灭除糙叶和保护利用天敌鸟类等生态措施,可有效控制此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沿江混栽稻区二化螟近年发生为害特点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二化螟种群迅速上升。据宿松县30a螟虫发生为害测报调查资料分析,水稻二化螟近年发生特点是越冬场所广,基数大;发育极不整齐,蛾峰多,盛发期长;为害时间长,转株为害严重,被害症状多;三代发生为害加重。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明确减少越冬虫源、秋收灭茬、科学管水、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的防治作用。提出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应改一次施药为一次重点,重发区补治、挑治。明确在新的发生情况下,各代的防治对象田、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8.
DNA dot‐blot hybridization assays utilizing a horseradish peroxidase‐labelled whole genomic DNA probe and enhanced chemiluminescence were conducted to quantify detection thresholds of nucleopolyhedrovirus (NPV) in whitemarked tussock moth (Orgyia leucostigma) larvae. The minimum detection thresholds for an aqueous suspension of occlusion bodies (OBs), OBs added to macerates of non‐infected larvae and OBs in macerates of diseased larvae were 7.8 × 103, 7.8 × 103, and 1.5 × 103 OBs, respectively. Purified viral DNA was detected at a concentration of 1.6 × 10−1 ng in a 20 µl volume. The presence of pre‐occluded viral nucleocapsids and DNA, inherent to infected larvae, improved the detection threshold five‐fold compared with OBs alone. Larval tissues did not block the detection system utilized, nor did they bind non‐specifically to the probe. Detection thresholds, upon sequential hybridization of the same membrane, on average deteriorated two‐fol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hybridization and an additional six‐fold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hybridization. NPV infection was detected two days post‐inoculation (pi) in about one‐third of the larvae examined and in almost all larvae three days pi.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stained larval smears missed NPV infection in almost all larvae two days pi and about two‐thirds of the larvae three days pi. Results from the two methods of analysis were not comparable until four days pi. The detection system utilized is a reliable, efficient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NPV infection in large numbers of larvae and may be used for further studies quantifying the role of this baculovirus in the ecology of whitemarked tussock moth populations. © 200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乌梁素海芦苇资源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广泛调查并取得大量详实资料基础之上,探讨乌梁素海芦苇资源近30年的演变规律。发现乌梁素海芦苇资源经历了一个分布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少到多的过程,现在稳定在1×105t左右。芦苇资源的扩张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入湖水量、营养负荷、矿化度等。芦苇产量和河套灌区的排水量,施肥量尤其是氮肥使用量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讲,河套灌区农业活动导致的湿地状态改变是乌梁素海芦苇群落演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方式的转变,玉米品种选育加快,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生产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发病虫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本文总结了我国玉米重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并对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目前生产上的重要病虫害如亚洲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以及黏虫为害加重并将持续发生;土传病害玉米茎腐病、穗腐病等危害将持续加重;风险性叶斑病玉米大斑病、南方锈病等仍在流行,未来不可忽视;还需关注未来危害性具有上升趋势的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