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乡古茶树     
走出了古老美丽的家乡茶乡乐园多年,而今生活在狮子山脚下的武定县城中,每天赏着街道旁一排排翠绿的绿化树时,又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家乡古老而神秘的那片古茶树林里。古老而美丽的家乡阿拉彝寨在彩云之南的武定大地上,那100多户的彝家山寨点缀在翠绿的林海间,寨子旁边那片千年古茶树成为山寨的一道绿色风景。每年的春天,当春风  相似文献   

2.
家乡古栗树     
每次走进家乡那个古老的彝寨里,首先映入我眼里的是一道千年不变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就是那山寨背后的古栗树群。在这片千年古栗树群中,家乡彝人们,不知从那一辈祖先起就立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栗树为家乡彝人们的“神树”。这棵古栗树很粗壮,由五个彝家男人才能合抱,使一辈又一辈的家乡彝人们春夏秋冬都会去祭拜“神树”,自然这棵“神树”成为家乡彝人们的保护神,家乡彝人们便有了千年崇拜古栗树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3.
罗宗贤 《云南林业》2007,28(1):24-24
在彝族聚居的南华县五街乡西北角,有一个叫咪黑们的神秘彝寨,这里的人们至今还保留着古朴的生活、生产习惯,被学者们称为研究社会形态的“活化石”。咪黑们彝寨有着毕摩、祭师、炎葬墓群、彝族祚神像、垛森房、姑娘房、织麻布、跳歌、唱调子等一系列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八角寨是笔者家乡广西资源县与湖南新宁县共同拥有的一块瑰宝。位于资源梅溪乡和新宁崀山镇交界处,横跨湘桂两省,主要景区在资源梅溪。八角寨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8.4%。据初步统计,景区有原生植物164科1120余种。  相似文献   

5.
梦林的故事     
今年六月,我参加县委落实自留山、责任山工作组到了青山公社。公社党委安排我到我的家乡荒地寨了解落实“两山”的情况,并处理文化大革命中没收梦林大叔栽的自留树的遗留问题。途中,看着路旁山坡上一片片新植的碧绿的松林,不禁又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我的家乡荒地寨座落在一条光秃秃的山梁子下。不过在山坡上却有梦林大叔家的一小片碧玉似的松林。幼时的我喜欢这片松林的原因,不单是在林子中可以捉迷藏,扑蚱  相似文献   

6.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2.高质量打造林业产业园区举全力助推乡村振兴,3.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落户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步入新阶段,4.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挂牌成立,5.生态扶贫181名林业科技人员奔赴藏区彝寨.  相似文献   

7.
彝寨的传统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民族山区经济发展,笔者利用假期到云南省姚安县太平乡新村彝族村寨,对当地森林资源的传统管理与利用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新村彝寨是姚安县东部的一个特困高寒山区村寨,离县城40 km,全村寨共69户,407人,全是彝族,有耕地28.8 hm~2,有林地约300 hm~2,主要种植的作物有谷子、苦荞、小麦、玉米等,以杂粮为主食。人均年收入500~600元,主要来源于粮食、林副产品和饲养家禽。实行传统轮歇耕作制,还有  相似文献   

8.
弥勒县西三区小龙潭村的四十八户彝族农民,在村长、共产党员毕天华带领下,自一九五九年以来,二十七年种树不止,将一个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的穷山村,建设成了一个满目青山,林茂、畜增、粮丰,日益富裕的新山村。痛定思痛立志种植小龙潭村是一个山区彝寨,居住着四十八户彝族农民。解放初期,村子三面青山围绕,但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八年间,村里刮起了一股“砍树风”,  相似文献   

9.
<正>蓝天衬着白云,绿水映着青山。我的家乡很普通,却很美丽,特别是那一片片古树林,幽思绵长。什么野板栗树,什么椿芽树,什么冬瓜树等等,寨老们讲,这些古树的年龄比村子年龄还要长,都是上千年。古树林下有一条小溪,缓缓地穿过村庄,  相似文献   

10.
湘西侗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热致使各地政府大量开发少数民族村寨,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建立系统的体系对有潜力的民族村寨进行评价。立足这一角度,试图建立民族村寨景观资源评价体系。以湘西侗族村寨景观为例,依据体系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其旅游景观价值,并揭示已开发的民族村寨景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杭摩陀寨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 ,分析了摩陀寨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摩陀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我可爱的家乡——宁夏,像一颗澎湃有力的心脏,镶嵌在祖国辽阔版图的正中央。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留下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印迹。天下黄河富宁夏。"神河浩浩天际来,别络分流号汉渠。万顷腴天凭灌溉,千家万黍足耕锄①。"宁夏有贺兰山在西北面呵护遮挡,山下的银川平原草肥水美,瓜果飘香,大湖千顷,阡陌纵横;有六盘山在南面拥抱哺育,丰沛的降水养育着一方儿女,秀美的山色供人们休养生息。宁夏的美在于古老的黄河文化,在于浓郁的回汉风情,在于秀丽的塞北江南,在于粗犷的大漠风情,更在于一代又一代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3.
姜寨双槐     
正位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西南部、距临泉县城35公里的姜寨镇,南傍谷河与河南省新蔡县韩集镇接壤,旧名"强寨",相传汉光武帝刘秀讨贼至此,遇到顽强抵抗,故名"强寨"。据考据,此为西周开国功臣姜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的故乡,在筑围建寨时,取名姜寨。《汝宁府志》载:"姜寨在新蔡北四十里,姜子牙为吕侯后,故有姜寨,今  相似文献   

14.
故乡的梨花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似乎是我国华北地区的节令,而去冬今春由于遭遇了几十年来曾未有过的低温天气,在我的家乡霞口一代却是“清明过后梨花”。正值清明谷雨之交,梨园里盛开了铺天盖地的梨花,真是横无际涯,如同纷纷扬扬的雪花,填满了田野梨园,整个大地浸透着温婉恬静的芬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密切警民关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民警深入到偏僻的傣寨——曼糯村体验生活。民警们吃住在傣寨,为村民讲解林业方面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文山州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倮寨,村庄、文化、习俗、服饰、住宅等等都十分原始古朴 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大山深处的新寨乡,有两个倮人聚居的村寨,独特的民风民俗古朴风趣,不为外界人所知。近日,我们怀着访古探秘的心情,来到这两个倮寨考察,所见所闻,使我们仿佛走进了倮人原始部落。   古老的倮寨   这两个倮寨距新寨乡政府所在地 7公里左右,大的倮寨叫城寨,寨中居住的都是清一色的彝族支系倮人,共 140多户人家 800多人口。据载,倮人曾被归为苗族之列,也有将倮人归入藏族的,现在的倮人统归彝族。倮人有白倮、花倮之…  相似文献   

17.
在湘东,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湘江,因一代伟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饱醮三湘儿女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和奋斗史。如今,她流淌的音符,伴随着新时代的节拍,又在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土生土长在湘江边的文合明,受革命传统的教育,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事业的无比忠诚。他将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家乡的山,家乡的林场,赢得了人民的敬佩和赞誉。当他走出山沟来到长沙,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的身份参加全省造林绿化表彰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时,我们不由得为之惊讶:年近“花甲”的他,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在经济全球化、旅游热潮等方面的复杂背景下,民族村寨的传统民居成为当下热门研究话题.以第一批"中国景观村落"的代表--广西金竹壮寨为案例,对其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进行多个侧面研究,并提出实施建议,拟解决其在旅游保护与开发中的矛盾,亦以期对其他类似民族村寨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工作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理解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与总体规划理念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对蜂桶寨大水沟保护站的景观设计原则、指导思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功能规划分区和植物配置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理解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与总体规划理念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对蜂桶寨大水沟保护站的景观设计原则、指导思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功能规划分区和植物配置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