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由于牧草种类的多样性和传统育种手段的局限性,牧草遗传改良一直进展缓慢。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已经被证明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作物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牧草品质和抗逆性两个方面,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牧草遗传改良中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应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牧草育种的国内外概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文中介绍了牧草基因转化受体、转化方法及牧草基因工程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者认为,目前牧草转基因技术虽存在弊端需克服,但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牧草遗传改良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牧草育种的国内外概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文中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微体繁殖及人工种子技术、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及单倍体利用、种质资源保存、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离体选择)在牧草育种方面的应用,并对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选育抗病、抗除草剂及抗其它非生物逆境的牧草新品种作了重点论述。文中还介绍了原生质体培养、融合及异核体选择,以及基因工程中的T—DNA转化系统、病毒转化系统在牧草育种方面的应用。作者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中,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选育牧草抗逆新品种,以及将细胞工程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牧草育种效率,作为相对简单和非常有效的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在牧草育种方面也会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叶草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三叶草作为优良的牧草,具有营养丰富、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等特点。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三叶草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笔者从三叶草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转基因三叶草在品质改良、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及作为植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分析了三叶草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苜蓿的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草地生物多样性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工作 ,拥有丰富多样的牧草种质遗传资源是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必要条件。尽管我国目前初步完成了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种质采集、入库保存、鉴定和评价 ,但是对这些种质的鉴定和评价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满足不了育种及其利用的需要。国外牧草的遗传在传统的形态性状的基础上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已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优异性状进行遗传标记 ,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我们根据所见到的资料对苜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综述 ,希望有助于同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促进我国牧草种质遗传资源及育种…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基石,也是我国退化草地补播改良的物质基础,影响国家的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国牧草育种工作进展缓慢、国际依存度高,已成为农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近十年,在组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推动下,牧草育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与主要农作物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研究综述了未来我国牧草育种发展的3个关键瓶颈:1)种质资源大规模收集、高精细评价与充分利用,包括构建高饱和度突变体库、各类遗传群体等;2)牧草高效再生、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体系的建立与优化;3)牧草基因组高精度组装与利用,包括基因芯片、全基因组选择等。依据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笔者展望了今后5~10年我国牧草育种应重点关注的10个科学问题:乡土草资源挖掘与利用、落粒与休眠、雄性不育、倍性育种、生物互作、节水耐旱、从头驯化、营养优质、表型自动化检测、快速育种等,以期为今后的牧草育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国尽早培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竞争力强的牧草新品种,攻克农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保障国家的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技术在牧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琼  周汉林 《草业科学》2005,22(10):18-25
牧草研究和开发在我国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牧草品种资源保存、牧草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分析研究和牧草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我国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品质优良、易于栽培等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了部分成果。介绍了紫花苜蓿组织培养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紫花苜蓿基因工程在今后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利用已经从传统的优良牧草扩展到多个方面,其中以紫花苜蓿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疫苗、工业酶制剂和工业可降解塑料以及一些重要的药用蛋白等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以信息和生物技术为主的21世纪,紫花苜蓿作为生物反应器在为畜牧业的安全生产乃至人类安全和健康方面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牧草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优良和珍稀牧草种质的搜集、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牧草种质创新的应用、种质保存的时效性和野生状态下牧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速率、短寿命牧草种子保存技术、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7个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天然草地野生牧草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孝  刘太宇 《家畜生态》1998,19(2):18-20
河南省天然草地有野生牧草1405种,其中主要饲用牧草有340种,它们生产性能,经济性状良好,并构成复杂多样的草地植被,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牧草生物技术不仅是草业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草业科学与生命科学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前沿.在"新农科"教育改革背景下,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对牧草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索.通过精简课程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使用雨课堂软件、设计开放性实验、开展研究型教学以及增强思政教育等多种手段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饲用荞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Fagopyrum esulentum)原产于中国,其栽培种甜荞和苦荞在世界各地已被广泛种植,我国西南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野生荞麦资源。荞麦营养丰富,除含有常见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糖类外,还富含芦丁等抗氧化物质,具有耐瘠薄、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点,特别是一些野生种叶片大、叶量多,更适合于刈割,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很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牧草资源。但目前荞麦的饲用价值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荞麦在我国的栽培、饲用历史和现状,结合荞麦饲用于猪、反刍动物及家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荞麦在饲用化发展中将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常明  当周吉 《青海草业》2011,20(4):62-63,66
饲草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基础,饲草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饲草的利用。建议,应当借助生物技术等不断提高饲草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生物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寄生虫学方面的应用,国内学者认为黑龙江省旋毛虫有2个种和1个分类地位尚未定的基因型.文章根据黑龙江省旋毛虫形态学、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表现的不同特性,对其分类学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黑土型"退化草地优良牧草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青海省玛沁县乳品厂"黑土型"退化草地,引入13属30个草种,经4年淘汰,筛选出9属17个草种.其中,干草产量最高的是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达14585 kg/hm2;能完成生育期的有12个草种,短芒老芒麦(Elymus breviaristatum)种子产量最高(1832 kg/hm2),不能完成生育期的有5种,但产草量都比较高,叶量丰富,适应性强,尤其是无芒雀麦(Bromus inermus)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根茎繁殖力强,形成草皮快.试验表明,筛选出的17个草种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有很好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该研究为进一步选育牧用价值高,恢复退化草地能力强的优良牧草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