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用黑白瓶测氧法研究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亲鱼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水柱耗氧量的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结果表明,达氏鲟亲鱼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垂直分布极不均匀;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垂直分布也有显著的差异,一般表层高于中层,中层显著高于底层;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月度变动也较大,年均值为(4.08±2.14)g/(m2·d),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8.19 g/(m2·d),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0.25 g/(m2·d)。水柱耗氧量的垂直分布则相对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为1.0~2.5 mg/L。从昼夜分布看,不同时间段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率差别十分明显,10∶00-16∶00为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产时段,但各时段池塘水柱耗氧量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光照强度、水温、透明度是决定达氏鲟亲鱼培育池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态因子;采用分段挂瓶法的测定值要显著高于24 h连续挂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了解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P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3年8月—2014年1月,采用黑白瓶法对莆田后海垦区2个菲律宾蛤仔养殖池的初级生产力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结果显示,PP平均值分别为(1.17±0.31)g O2/(m2·d)、(0.76±0.21)g O2/(m2·d),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季(P0.05);PP与叶绿素a(Chl-a)的变化并不同步,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P与温度、总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溶氧、氨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Chl-a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总氮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溶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氨氮、亚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建立了多个水质因子与Chl-a、PP的相关线性方程,并结合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透明度、溶氧、营养盐是浮游植物PP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1999年7月至2000年6月逐月测定了隔河岩水库上下游共5个站点的初级生产力.全库年均水柱日产O2量2.60吕/(m2·d),上游桃山站1.39 g/(m2·d),下游沿市口3.70 g/(m2·d),由上游至下游逐级升高.月际变化在0.59~4.55 g/(m2·d),1月最低,5月及9月最高,显示受水库蓄排水影响较大.初级生产力垂直分布提示水流运动复杂.年净产浮游植物鲜重32 775 kg/hm2,产鲢、鳙潜力114.71 kg/hm2.建议以能改善水质的滤食性鱼类养殖为基础,向游钓渔业拓展.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2021,51(4)
为了解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于2017-2019年8月使用叶绿素a法、黑白瓶法和生物量法对小湾库区进行初级生产力测定、估算。结果显示:2017-2019年小湾水库初级生产力(以C计)为0.17~5.26 mgC/(m~3·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2.67±1.10)、(2.68±1.14)、(2.38±1.11) mgC/(m~3·d);黑白瓶法测得初级生产力(以溶氧计)为0.87~2.31 mgO_2/(L·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23±0.19)、(1.51±0.40)、(1.45±0.33) mgO_2/(L·d);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16~5.49 mg/L,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51±0.56)、(2.42±1.19)、(2.95±1.12) mg/L。三种测量方法中叶绿素a法估算各年份结果最稳定,可作为周年代表值;黑白瓶法测量结果空间变化范围最小,可作为库区均值,生物量易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宜估算全年生产力终值。从时空分布看,连续三年黑惠江生产力最高,澜沧江上游最低,三种测量结果呈现出支流下游中游上游的变化趋势,不同年份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分布基本一致,小湾水库营养盐与透明度是各江段初级生产力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于2007、2008年每年的3-11月,对大连沿海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调查,并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连沿海各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a年均含量为2.11~5.40 mg/m3,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8月的庄河,平均值为12.96 mg/m3,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0.17 mg/m3.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初级生产力的年均值为111.38~272.58 mg/(m2 · d),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6月的瓦房店复州湾地区,平均值为602.72 mg/(m2 · d),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16.47 mg/(m2 · d).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8年1月和7月,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2008年3月、5月、9月和12月以及2015年2月、8月、11月和12月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共计14航次、200站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根据Brey经验公式计算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的比值(P/B值),分析近30年次级生产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以去灰干质量(ash free dry mass,AFDM)计,大亚湾4个时段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分别为7.44 g·(m2·a)–1、11.34 g·(m2·a)–1、4.91 g·(m2·a)–1和2.93 g·(m2·a)–1,P/B值分别为0.76 a–1、0.86 a–1、0.79 a–1和0.47 a–1,均呈1988—2004年升高、2004—2015年降低的趋势。2)各类群次级生产力和P/B值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软体动物、多毛类、甲壳类次级生产力和P/B值呈1988—2004年升高、2004年后降低的趋势;棘皮动物则均呈持续降低的趋势。3)综合各类群次级生产力平面分布图,湾顶西北部和大鹏澳附近海域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与海水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氧浓度和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烟台四十里湾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2010年5、8、10月,分别对烟台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进行了30航次的综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水水质、浮游植物、叶绿素以及水文气象等要素。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表层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一般在8月出现高值;仅2008年浮游植物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2009年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5月。2008年10月浮游植物数量平均值为所有航次中最高,达到51.61×104cells/L,且各站位间差别显著(P<0.01);2007年10月最低,仅为0.02×104cells/L。2006~2009年,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值呈逐年增加趋势,2009年分别达到8.72μg/L和1481.42mg/m3·d;2010年(叶绿素a:6.13μg/L;初级生产力:733.91mg/m3·d)又降至与2008年相当。近5年,四十里湾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呈现湾东部高于西部的趋势,初级生产力与表层叶绿素a含量呈强正相关关系(R=0.921,P<0.01),并得出二者的回归方程式,这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辽东湾海域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水平和时空分布特点,根据2007年的4月和10月辽东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运用Brey经验公式计算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并结合海洋生物指数方法对辽东湾海域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为5.59g/(m~2·年),年平均P/B值为3.16,辽东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空间分布呈现出自沿岸向中部递增的趋势,P/B值空间分布与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相反,呈现出自沿岸向中部递减的趋势,群落组成中以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底栖动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洋山深水港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5年每年2月、5月和8月按《海洋监测规范》中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方法,分别对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施工海域(30°30′~30°54′N、121°45′~122°30′E)20个取样点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该海域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的分布与变化。监测结果显示:一期工程施工期,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逐年减少,2003~2005年种类数分别为21种、17种和16种;底栖动物栖息密度逐年下降,2003年(31.10 ind/m2)>2004年(12.50 ind/m2)>2005年(11.00 ind/m2);底栖动物平均总生物量总体表现为逐年降低,2003年(4.26 g/m2)>2005年(2.18 g/m2)>2004年(0.62 g/m2),2004年生物量下降尤为显著,2005年生物量略有回升;生物多样性指数也逐年降低,2003~2005年分别为0.81、0.36和0.16。三年监测结果表明,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海域施工期底栖动物种类数、总生物量、栖息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说明工程海域施工期对大型底栖动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珠三角河网初级生产力,于2015年3月、6月、9月、12月对其进行取样调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初级生产力时空差异及其与环境因素关系。结果表明,珠三角河网初级生产力(碳,C)为98.81~927.21mg·(m~2·d)~(-1),均值为346.51 mg·(m~2·d)~(-1)。调查区域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上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各站位初级生产力均值以珠江桥站位最高[600.61 mg·(m~2·d)~(-1)],市桥站位最低[232.60 mg·(m~2·d)~(-1)]。初级生产力与透明度、氮磷营养盐、叶绿素a呈正相关关系(P0.01,n=52),与硅酸盐呈负相关关系(P0.01,n=52),与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EI)呈线性相关关系。珠三角河网以中营养、富营养为主体,与其他水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低,污染程度较严重,需防止其向富养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关键种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键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变化可以引起群落结构振荡和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紊乱乃至崩溃,因此,了解生态关键种的长期变化有助于解析整个生态系统演替过程。本研究基于莱州湾1959年、1982年、1993年、2003年和2015年春季(5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关键种的长期变化。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21~46个,摄食关系范围70~296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55~0.300,种间关联度0.140~0.182,符合自然条件下群落种间摄食关系。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群落关键种如下:1959年为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黄(Lophius litulon),1982年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1993年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鳀和蓝点马鲛,2003年为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鳀和黄,2015年为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六丝矛尾虾虎鱼;关键种由经济价值较高的花鲈、小黄鱼和蓝点马鲛等演变为细纹狮子鱼、鳀和六丝矛尾虾虎鱼等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同时,关键种的栖息环境也由中上层与底层生境(蓝点马鲛、花鲈、鳀等)演变为底层单一生境(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和六丝矛尾虾虎鱼);关键种的这种更替导致食物网拓扑结构向简单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鱼类群落结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张同杰 《淡水渔业》2003,33(5):56-56
20 0 1年我们与河北水利厅合作 ,特聘请上海水产大学的专家对我们这里的三座水库进行资源调查 ,专家们认为小海子水库是天然的养蟹基地。这是一个浅碟型平原型水库 ,库底平坦 ,水草丰茂 ,枯水季节生长的水草可达水面 70 %左右 ,底部腐植淤泥层厚 15cm左右 ,水色呈绿褐色 ,透明度在5 0~ 80cm ,日照时间长 ,日照数波动在 12 2 7~2 74 8h ,年平均气温为 13 5℃ ,日平均气温变动在 - 4 7~ 2 8 2℃之间 ,库区最高气温 39 8℃ ,最低 - 13 8℃ ,月平均水温变化为 2 4~ 2 2 9℃之间 ,月平均最高水温在 7月和 8月 ,最低在 12月和 1月。由于水…  相似文献   

13.
14.
Abstract Inland fisheries in England and Wales have high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s. Managing participation to maximise fishery performance is key to maintaining this status. The capital value of fishing rights for migratory salmonid fisheries is €165 million. Coarse fisheries contribute €1030 million to the economy. The central tenet to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in recreational salmonid fisheries is that an increase in stock size will result in more anglers accessing the fishery. This was examined for salmon on the rivers Usk and Lune where exploitation restriction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salmon available to anglers. On the River Lune, the number of salmon available post‐intervention increased by 6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tch while the number of anglers decreased by 16.3%. On the River Usk, the closure of the net fishery potentially resulted in an additional ~1200 salmon being available. Following clos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rod catch or in the number of anglers.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is dependent less upon stock manipulation for coarse fisheries and more upon facilitating the activity. In recent years, urban fishery development programmes have provided improved access to local fishing opportunity. Also, new anglers have been targeted through campaigns such as Get Hooked on Fishing and the Scout Angler Badge.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南沙海域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鱼类细胞工程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鱼类细胞工程育种的研究状况,主要包括雌核发育、三倍体诱导、核移植、细胞融合4种育种技术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武汉南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武汉南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在5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植物67种,隶属于7门24科4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28种),金藻门最少(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489×106ind./L,秋季最高为2.979×106ind./L,夏季最低为1.949×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7.94 mg/L,其中隐藻生物量最高,为2.33 mg/L,甲藻和金藻最低,分别为0.06 mg/L和0.01 mg/L;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5个采样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M argalef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斑海豹生长规律,达到科学饲养的目的,对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豢养斑海豹进行体检,获取动物性别、年龄、体质量和体长等信息;通过SPSS 13.0软件对动物的生长曲线、体长-体质量关系和雌雄间生长差异进行分析。试验共获得30头豢养斑海豹的体检数据,雌性11头,雄性19头。统计分析发现: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三种模型回归的斑海豹最大体长、体质量依次为167、170、171 cm和153、175、191 kg ;体质量-体长关系为(r2=0.908);研究还发现体长-年龄、体质量-体长间的相关关系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斑海豹的生长规律,而体质量年龄模型准确度较差。控制年龄的协方差分析未发现雌雄斑海豹生长规律间的差异(体长:P >0.05;体质量:P >0.05)。  相似文献   

19.
To validate the involvement of meiobenthos in cellulose breakdown in wetlands, meiobenthos were collected from sediments of Lake Furen and the Biwase River in Hokkaido Prefecture, the Kako River in Hyogo Prefecture, and the Chinai River in Shiga Prefecture. Cellulase activities of the meiobenthos were measured by cellulose zymographic analysis using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gels containing 0.5%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Turbellaria, Nematoda, Harpacticoida, and Oligochaeta species exhibited cellulase activity. The molecular sizes of the cellulase-active bands of the sediments in Lake Furen, the Biwase River, and the Chinai River coincided with those of meiobentho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eiobenthos might play a major function in cellulose breakdown in these wetlands.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report cellulase activity in meiobenthos and that they are possibly involved in the breakdown of cellulose in wetlands.  相似文献   

20.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depletion of extractive marine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ility issues that have arisen in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the small-scale aquaculture sector has emerged as a viable and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for generating income. To integrate the small-scale aquaculture sector into the food value chain, understand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o innovate becomes essentia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actors underlying both innovation choices and intensity among small-scale aquaculture producers by utilizing exclusive census data from the small-scale aquaculture sector in Chil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ducation, secure property rights, internet access, participation in organizations, commercialization methods, government instruments, understanding of credit, and social learning promote innovation decisions. We also find that largest producers innovate in more areas, suggesting a role of size for both technological and n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