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生物质资源利用途径及相应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为此,概述了国外秸秆利用现状,详细介绍、分析了中国生物质秸秆的有效利用途径及相关技术;并对秸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展畜牧业经济所面临的“草畜矛盾”问题,开展了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从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草原生态保护进程、推进畜牧业“舍饲圈养,科学管理”的步伐和推动农牧民增收增效几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合农牧民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状况,提出了三种可行的农作物秸秆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的形式。并结合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以及呼伦贝尔市饲草料市场需求能力、开发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在呼伦贝尔市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3.
笔者阐述了临沂市主要农业秸秆资源分布情况,对2019年临沂市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利用方式进行了统计,并根据临沂市农业秸秆资源的区域性分布特性、废弃物利用模式较单一、产业链短、技术投入不足等现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区域秸秆综合利用的惠民政策,推广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模式,能极大地提高秸秆...  相似文献   

4.
北方寒区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现状,对现有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实情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归纳和分析。特别是在秸秆燃料技术方面,结合我国国情及气候条件,对目前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工艺和设备的技术要点、注意事项以及优缺点进行了科学、细致的阐述,使人们对我国秸秆燃料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蕊 《农业工程》2015,5(2):39-4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只有综合利用好农作物秸秆,才能避免造成这些宝贵资源的大量浪费。主要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的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3种综合利用技术,以期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农作物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对策,望其能够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水解技术在大型秸秆沼气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乃刚 《农业工程》2013,3(5):64-6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和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而农作物秸秆发酵制沼气为解决环境污染和开辟新的能源提供了重要途径。在分析国内秸秆沼气利用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利用纤维素酶水解技术对农作物秸秆沼气发酵技术与国内现有秸秆发酵技术进行比较,得出利用纤维素酶水解技术不仅发挥秸秆的产沼潜能,同时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减小建设规模,缩减工程总体投资。纤维素酶水解技术在农作物秸秆沼气发酵上的应用,是一种解决秸秆发酵的简便途径。同时,对中国秸秆沼气发展的潜力及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副产物,而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有效利用,既可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源,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避免资源的大量浪费。该文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节本增效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傅晓燕  严伟 《农业工程》2016,6(3):30-33
为探明农作物秸秆工业分析成分、物理特性和元素组成等基础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对5种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水稻、玉米和棉花等作物秸秆为原料,测试了其基础特性数据,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可解释农作物特性的84.29%,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1.27%、21.73%、12.93%和8.36%。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对水稻、玉米和棉花等作物秸秆样品进行简化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农业资源,内含众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元素。秸秆还田可解决秸秆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意义重大。文章基于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从物理、化学层面探明了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土壤通气性、提高土壤酶活性以及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的作用,并从植物发育与作物从产量方面探究了秸秆还田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以及提升作物产量的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