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菜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营养液氮素浓度水平0.9、3.5、7、14和28 mmol/L(分别标记为T1、T2、T3、T4、T5),分析水培生菜生长、品质对营养液氮素浓度的响应。结果发现:各处理生菜茎粗无显著差异;T1处理生菜叶片数较少,显著低于T2、T3、T4、T5处理;T3处理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大,显著高于T1处理;T3处理生菜产量最佳,单株产量与T1、T2、T4、T5处理相比,分别高482.11%、53.53%、14.48%、32.49%;提高营养液氮素浓度有利于提高生菜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着营养液氮素浓度的增加,生菜维生素C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利用生菜产量与营养液氮素浓度的关系优化得到生菜适宜营养液氮素浓度为9.69 mmol/L,在该条件下生菜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有机无机复合营养液对于增加水培蔬菜的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沼液替换山崎营养液对营养液特性及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液流栽培条件下,由于养分吸收和水分吸收同步,EC值并不会显著下降;适量的沼液替换比例增加了生菜产量,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替换比例增加而增大;在生长后期,旺盛的地上地下生长加快了水分消耗,浓缩了营养液,EC值增加;沼液可以缓冲营养液pH值的变化,但产量较高处理的生菜由于根系分泌酸性物质增加,pH值在生长后期显著下降,营养液呈中等酸性;沼液替换营养液使生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明显提高,生菜的VC和硝酸盐含量都随沼液替换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沼液替换无机营养液水培生菜及营养液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进行试验,运用供光模式可调的红蓝LED光源,以不同频率的红蓝光交替照射生菜,并以同比例的红蓝光同时照射生菜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生菜生长动态、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研究红蓝光供光模式及交替频率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能耗基础上,16 h光期里,红蓝光交替1次有利于生菜地上部分生物量、可溶性糖以及粗蛋白的积累;红蓝光交替4次有利于生菜中维生素C的积累以及硝酸盐的代谢;所有处理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4次和8次红蓝光交替为最大,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频率LED红蓝光交替照射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进行试验,运用供光模式可调的红蓝LED光源,以不同频率的红蓝光交替照射生菜,并以同比例的红蓝光同时照射生菜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生菜生长动态、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研究红蓝光供光模式及交替频率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能耗基础上,16h光期里,红蓝光交替1次有利于生菜地上部分生物量、可溶性糖以及粗蛋白的积累;红蓝光交替4次有利于生菜中维生素C的积累以及硝酸盐的代谢;所有处理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4次和8次红蓝光交替为最大,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循环曝气地下滴灌对温室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规律,设置不同生育期以及全生育期循环曝气处理,以全生育期不曝气处理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生育期循环曝气处理对温室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坐果期循环曝气处理有利于温室番茄株高的增长,果实膨大期循环曝气处理有利于温室番茄茎粗的增长,多生育期连续循环曝气较单一生育期曝气优势不明显;相较于对照组处理,果实膨大期曝气处理温室番茄果实单果质量提高36.12%,果实横纵径分别提高11.52%,20.2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29.25%,有机酸含量降低20.41%,糖酸比提高47.53%,维生素C含量提高40.58%,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2.6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升38.62%,果实膨大期曝气处理有利于温室番茄单果质量的增加和品质的优化.因此,综合果实品质和作物生长各指标,开花坐果期循环曝气处理更有利于温室番茄株高的生长,果实膨大期曝气处理更有利于温室番茄茎粗、单果质量及果实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沼液对水培生菜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阐明沼液替换营养液比例与水培生菜生育阶段、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出最佳沼液替换比例,采用深液流水培法,以生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沼液替换比例对生菜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光合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沼液替换部分营养液显著提高了生菜产量(P0.05),且不同生育时期沼液对生菜产量的影响规律一致,当生菜生长中期(第2个生育阶段)沼液替换比例为20%,末期替换比例为40%时生菜生物量最高,高出CK(以原山崎配方配制营养液水培生菜)66.97%;沼液替换部分营养液的各处理的生菜可溶性糖与CK相比显著提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可溶性蛋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生菜的硝酸盐量显著降低,同时生菜VC量随着沼液置换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沼液替换部分营养液提高了生菜叶片叶绿素a,促进生菜光合作用的进行。故生菜第2个生育阶段沼液替换营养液对生菜产量、光合特性及品质调控效应较好,且以40%沼液替换比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LED光源下不同光照时间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LED光源下光照时间的延长对生菜生长、品质和离子吸收量的影响,选择3个光照时间(12,16,20 h)和2个生菜品种(美国大速生和香港玻璃)进行水培实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延长光照时间能够提高生菜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和地上部分干重;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生菜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硝酸盐含量显著减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其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延长光照时间能够显著增加生菜对硝酸根、铵根、磷酸根和钾离子的吸收量。因此,LED光源下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增加生菜株高、叶面积和产量,改善品质,并促进离子吸收。  相似文献   

8.
高亚男  崔金虎 《农业工程》2011,1(1):115-117
试验以先玉335和军单8两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4个行距处理(分别为70、65、60和50cm),分别在生育后期测定了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70和50cm行距处理在生育后期较其它处理提高了叶面积指数,保持了较大的绿叶面积,并且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叶片衰老延缓,生理活性和光合速率较高。70、50cm行距较65、60cm行距在生育后期具有更大的光合生产潜力,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不同土壤含水率对盆栽太行红豆杉生长和相关品质的影响。【方法】以5a生太行红豆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土壤含水率处理对太行红豆杉幼苗期的生长量、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叶绿素及黄酮、多糖量的影响。不同土壤含水率处理设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90%~100%(W1)、80%~90%(W2)、70%~80%(W3)、60%~70%(W4)、50%~60%(W5)。【结果】在W2处理下植株苗高、地径、冠幅以及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量均达到最大,比W1处理分别提高了11.4%、26.7%、11.7%、15.6%、14.4%、8.9%和13.0%,且该处理丙二醛量最低,比W1处理降低了14.1%;W4处理多糖和可溶性蛋白量最大,比W1处理分别提高了107.5%和42.0%;70%~80%处理黄酮量达到最高比W1处理提高了93.6%。【结论】W2处理有利于太行红豆杉的生理生长,W3处理有利于太行红豆杉中黄酮量的积累,W4处理有利于太行红豆杉多糖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灌溉量对茄子产量、品质和根区盐分累积的影响,以‘京茄黑宝’为试验材料,设置T1(2.4 mm)、T2 (3.6 mm)、T3 (4.8 mm)、T4 (6.0 mm)、T5 (7.2 mm)、CK (8.4 mm) 6个日灌溉量处理,测定茄子根区离子浓度、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营养液灌溉量对番茄植株生理和果实品质影响显著,灌溉量过少,会造成离子累积,不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形成。随灌溉量的减少,茄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根系活力、叶片光合参数、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现出降低趋势。当营养液灌溉量为T4 (6.0 mm)时,茄子植株生物量积累量最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P<0.05)。另外,随着茄子植株的生长,无机基质槽培茄子根区会发生离子积累,导致根区营养液EC上升。在植株生长64 d时,茄子根区营养液的EC值最高,各处理表现为:T1>T2>CK>T5>T3>T4,此时T1 (2.4 mm)处理各离子质量浓度对根区盐分...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是珍稀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栽培杏鲍菇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总结杏鲍菇栽培技术要点,详细介绍出菇前后各阶段管理及采收的方法,以期为杏鲍菇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耕作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与核心内涵.分析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及益处,介绍保护性耕作基本技术的关键内容与操作要点,对保护性耕作的进一步推广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蕨菜主要生长在山区向阳次生林和撂荒地区域,即稀疏针阔混交林下、新开垦小片荒周围,其鲜嫩的茎叶属于安全无化肥、无农药残留等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在立地条件与野生蕨菜生境相仿林地上开展人工栽培驯化活动,对保护野生蕨菜资源、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发展林农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是农业部农机化司继“跨区作业”后,着力打造的又一品牌。该技术能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设施农业面积的迅速增长,丰富了城市的菜篮子,彻底解决了北方地区周年蔬菜的供应问题。介绍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从棚膜选择、光照控制、保温降湿、适时通风、品种选择等角度,推广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山地果园栽培模式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出一种集雨水高效利用、果园充分机械化作业为一体的省力化栽培模式,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水稻是实现我国粮食稳定供应的主要支撑要素,种植产量高、分布范围广,属于直接经济作物.旱育稀植育秧技术对水稻种植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节约和增产的双重优势,摆脱对水田条件的强度依赖.在文章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旱育稀植育秧技术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及内容,介绍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情况,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两方面阐述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及农民增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范静 《农业工程》2012,2(9):30-32
论述了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分别从栽培园地与方式的选择、品种的选择、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低温情况下温湿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葡萄设施栽培提供了详尽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沼气事业的发展壮大,沼肥的产量越来越多。沼肥是沼气池发酵的产物,施用沼肥能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质量。因此,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今天,沼肥的推广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通过沼肥应用于芹菜的试验,探讨利用沼肥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方式、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