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林和草甸次之,原生林最低,土壤C和K的质量分数较高,N和P的质量分数较低;各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及比值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其中,土壤P、K的变异系数小于C、N,土壤w(C)∶w(P)和w(N)∶w(K)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w(C)∶w(N)、w(P)∶w(K)。(2)土壤C、N、P、K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质量分数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原生常绿阔叶林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增加,其他植被类型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逐渐减少;除方竹林和草甸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K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3)土壤C、N、P质量分数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中变化规律各异,除土壤w(N)∶w(K)外,各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污灌区土壤的土层剖面不同深度重金属(Cr、Cu、Cd、Pb)元素进行测试和分析,揭示重金属在垂直方向上的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加深重金属含量减少,经过十几年的污水灌溉,当地的地下水目前没有受到污染,这说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具有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3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生长袋法,研究凋落物处理(自然条件为对照(CK)、凋落物去除(LR)及凋落物添加(LA))对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生产量、形态特征、细根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细根年生产量为57.55 g·m-2·a-1,LA和LR处理对细根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与30~40 cm土层相比,0~10、10~20、20~30 cm土层细根生产量较高,细根集中生长在0~30 cm土层。LR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增加了细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效率。细根直径、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整体随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小。细根碳(C)质量分数在不同凋落物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氮(N)质量分数总体表现为LR和LA处理大于CK,磷(P)质量分数由大到小表现为LR、CK、LA,LA处理提高了细根w(C)∶w(P)和w(N)∶w(P),LR处理降低了细根w(C)∶w(P)和w(N)∶w(P)。土壤深度均显著影响细根N、P质量分数及w(C)∶w(P)、w(N)...  相似文献   

4.
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火烧强度下白桦枝叶的碳(C)、氮(N)、磷(P)的质量分数和土壤化学属性,分析了不同火烧强度下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火烧强度对土壤与白桦枝叶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桦叶C的质量分数、P的质量分数和w(C)∶w(N)均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而N的质量分数、w(C)∶w(P)和w(N)∶w(P)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白桦枝P的质量分数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w(C)∶w(P)和w(N)∶w(P)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枝的C的质量分数、N的质量分数和w(C)∶w(N)在不同火烧强度下均无显著差异。(2)白桦枝叶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化学属性显著相关(p<0.05),但两者相关关系在不同火烧强度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河北徐水县长期定位牛场肥水灌溉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和克隆文库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0~20、20~40 cm土层中土壤nirS、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在0~20、20~40 cm土层中存在垂直分布差异,且0~20 cm土层中nirS群落结构对施肥种类、肥水浓度及灌溉次数不敏感,而20~40 cm土层中nirS群落结构对施肥条件敏感性提高;施肥处理和土层均对nosZ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nirS、nosZ基因的多样性指数研究显示,施肥条件下nirS基因多样性指数未发生显著变化,但nosZ基因多样性指数有明显不同。相同施氮量(约300 kg·hm~(-2))的处理下,高浓度肥水灌溉(T5)相比常规施肥处理(CF)能更好地促进两土层中nosZ基因多样性发展。本研究还发现0~20 cm土层中的nirS、nosZ基因多样性指数均低于20~40 cm土层。本研究土壤中nirS型反硝化细菌主要与β-变形菌纲的固氮弧菌属(Azoarcus)、贪铜菌属(Cupriavidus)、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和γ-变形菌纲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Rhodanobacter菌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少部分nirS型反硝化菌属于未知菌。土壤中nosZ型反硝化细菌主要与α-变形菌纲的根瘤菌属(Rhizobium)、β-变形菌纲的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les)和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γ-变形菌纲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少部分nosZ型反硝化菌属于未知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福建顺昌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林分密度(分别为750、1 200、1 500株/hm2)分析杉木人工林各土壤深度C、N、P的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杉木人工林土壤C、N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林分密度为1 200株/hm2的土壤的w(C)∶w(N)、w(C)∶w(P)最高,林分密度为1 500株/hm2土壤的w(N)∶w(P)最大;杉木人工林各土层土壤的C、N、P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明显;林分密度因素对C、N、P的质量分数以及w(C)∶w(N)、w(N)∶w(P)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林分密度对全磷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高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构件碳(C)、氮(N)、磷(P)的分布特征,分析了2年生云南松苗木主根、侧根、主干、侧枝、母株针叶、萌条枝和萌条针叶不同构件C、N、P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地上构件C、N、P大于地下构件,地下构件主根C、N、P均低于侧根,地上构件以针叶C和N较高,侧枝P较高,各构件均表现出N受限明显。相同构件不同碳氮磷元素间相关性较弱,而各碳氮磷元素与化学计量比间的相关性较强,其中w(C)∶w(N)主要是受N元素的调控,w(C)∶w(P)主要是受P元素的调控,w(N)∶w(P)主要受N元素的调控。相同元素不同构件间相关性表明C质量分数在不同构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而N、P及其计量比w(C)∶w(N)和w(C)∶w(P)在不同构件间相关性较为紧密。不同构件间C与N、C与P具有显著异速生长关系,且C的积累速度低于N和P的积累速度;N与P也表现显著异速生长关系,且N的积累速度高于或接近于P的积累速度。综合来看,云南松苗木各构件之间元素的异速生长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了不同的营养元素分配模式,苗木生长表现为以N调控为主,且N受限明显,及时补充N肥有助于云南松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以东北黑钙土区天然草地、人工林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0 cm土体中不同土层样品(腐殖质层、过渡层、石灰淀积层、过渡层和母质层),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质量分数和性质特征,从而为应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固碳和提高黑钙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利用方式黑钙土腐殖质组分质量分数和性质明显不同。由腐殖质层至母质层,草地、林地和耕地土壤腐殖质各组分质量分数均随土层加深降低,HA、FA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随土层加深增加,而HM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随土层加深减少。草地转换为林地和开垦为耕地后,均造成HA、FA和HM质量分数减少,HA分别减少了14%、9%,FA分别减少了16%、17%,HM分别减少了4%、15%。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HA质量分数的差异在各土层都有发生,FA质量分数的差异主要发生在腐殖质层和淀积层以下的土层,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对HA、FA的影响机制不同,易分解的FA在表层容易受到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从腐殖质层至母质层,草地、林地和耕地土壤w(HA)∶w(FA)比值整体呈增加趋势,土...  相似文献   

9.
用嫌气培养法研究了麦地与休闲地不同层次土壤的可矿化氮动态及追施氮肥对土壤可矿化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麦地与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小麦孕穗期之前,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量明显高于麦地,小麦孕穗期之后则相反。追施氮肥抑制了麦地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促进了2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追施不同品种氮肥对麦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全省土壤水分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土壤水分的预报方法。利用东南太平洋(东经130~150°,北纬20~25°)1962~1984年13个点的海水温度与本省泰来站1962~1984年6月0~30cm 土层贮水量进行相关计算,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泰来站6月o~30cm 土层的水分预报方程,经初步验证,可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冬性和春性四倍体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AABB)、普通小麦(T.aestivum,AABBDD),春性和冬性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及春性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等三种倍性六套材料,分别在每套材料中选取亲本并配成双列杂交以研究倍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冬性倍性材料间一致地表现出单株经济产量具有最高的杂种优势,单株经济产量优势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物产量的优势较高,收获指数一般优势较小。②不同倍性间亲本产量水平与杂种优势幅度表现出不同关系。冬性硬粒小麦产量水平与杂种优势幅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这种相关不显著。③倍性间杂种优势的比较表明普通小麦产量杂种优势略高于硬粒小麦,超亲优势无差异,表明在AABB 内增加D 染色体组似乎不会影响杂种优势的幅度。但小黑麦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明显低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似乎在AABB 或AABBDD 中增加R 染色体组降低了杂种优势的幅度。  相似文献   

12.
选定3个月季(Rosa hybrida Hort.)杂交品种和疏花蔷薇(Rosa laxa Retz.)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下测量其植株生长量,确定干旱适应性。再结合材料的叶片失水率和初次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比较这些耐旱性指标与干旱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植物的干旱适应性高低排序为天山祥云(R.laxa×hybrida cv.Tianshan Xiangyun)、疏花蔷薇、梅朗口红(R.hybrida cv.Rouge Meilland)、天山霞光(R.laxa×hybrida cv.Tianshan Xiaguang),但以叶片失水率和初次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作为耐旱性指标所显示的耐旱性与以植株生长量为指标的干旱适应性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经营模式下杨树生物量及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江苏北部地区选择宽窄行(K)和微型林网(W)2种杨农复合经营模式,研究各模式内杨树(Populus deltoids cv.35)地上部生物量、根系及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6年生时K、W模式杨树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40.09和83.38 kg,后者高出前者108%;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中树干组成比例最大;杨树根系空间变异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但W模式杨树根系分布比K模式相对更深、更均匀,更有利于进行杨农复合经营;不同经营模式土壤碳储量也存在较大差别,且表现出不同空间变异,K模式碳储量为58.74 t.hm-2,随土层加深而下降;而W模式碳储量为46.35 t.hm-2,随土层加深先下降再回升。  相似文献   

14.
采集河北省北运河污灌区土壤用于研究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的影响,并与非污染土壤的相应背景值进行了对比。对污灌区不同时期10、20、30cm土层土壤细菌的总数和放线菌研究表明,土壤中微生物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不同钙处理对脐橙裂果及其细胞壁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钙对脐橙裂果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抗裂果的‘纽荷尔’Citrus sinensis cv.Newhall和易裂果的‘朋娜’Citrus sinensis cv.Skagg’s Bonanza为试材,进行外源补钙和钙吸收抑制剂处理,在不同时期记录果实裂果率,测定果皮钙含量和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的酶活性.【结果和结论】抗裂的‘纽荷尔’的果皮钙含量高于易裂的‘朋娜’,同一品种正常果的果皮钙含量高于裂果;花后150 d,质量分数为2%Ca(OH)2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皮钙含量,提高果皮硬度,降低裂果率;质量分数为2%Ca(OH)2处理与CX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钙能通过影响细胞壁酶活性影响裂果,其中对‘朋娜’影响显著,对‘纽荷尔’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黑杨派杨树杂交F1子代苗期遗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洲黑杨I-69(Populus deltoides cv.'Lux')和欧美杨I-72(P.×euramericana cv.'San martino')为母本,分别与美洲黑杨PE-3-71(P.deltoides cv.'PE-3-71')、PE-19-66(P.deltoides cv.'PE-19-66')...  相似文献   

17.
张曙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5,(21):111-113
通过野外定点跟踪观察,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阶段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 ~9月,狗尾草群落(Ⅰ)、狗尾草-牡荆群落(Ⅱ)、牡荆+紫薇群落(Ⅲ)和枫香群落(Ⅳ)4个恢复阶段地上生物量变化呈“n”型变化特征,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8月最大,5月最小;4个恢复阶段0 ~50、50~ 100和100 ~ 20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具有“n”型的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具有同源性,6月最大,9月最小,同一土层的不同恢复间以及同一恢复阶段的不同土层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土层(0~ 50 cm)含水量与水分变异系数最大,土层(50 ~ 100 cm)土壤含水量与变异系数次之,土层(100~200 cm)含水量与水分变异系数最小,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水分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对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在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水分与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存在差异,因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择植物种类,以加速该区域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省蒙自市喀斯特断陷盆地中的天然林分、灌丛和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C、N、P、K、Ca、Mg、Na、Fe、Al、Cu、Zn、Mn元素的质量分数,并分析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与植物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群落中,土壤全量K、Mg、Na和Fe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天然林土壤内的K和Na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灌丛和草地群落,Mg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灌丛,Fe的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草地;不同群落间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天然林土壤的w(C)∶w(P)、w(N)∶w(P)、w(Na)∶w(N)、w(K)∶w(Ca)、w(K)∶w(Mg)的比值显著高于灌丛和草地,w(C)∶w(Mg)、w(N)∶w(Mg)、w(Ca)∶w(Mg)的比值显著低于灌丛和草地,w(C)∶w(K)、w(N)∶w(K)的比值显著低于草地;在3种不同群落中,植物Ca与土壤Cu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植物Mg与土壤C、N、Fe、Cu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植物Cu与土壤C、N、P、Ca、Cu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8种热带牧草的耐荫生理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合适于热带橡胶树等人工林下种植的耐荫牧草,于2005年选取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atratum Swallen cv.Reyan No.11)、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et)Swartz cv.Reyan No.2]、热研8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Jacquin cv.Reyan No.8)、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er×P.glaucum(Linnaeus)R.Brown cv.Reyan No.4]、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Brachiaria dictyoneura(Figari et de Notaris)Stapf cv.Reyan No.14]、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Brachiaria ruziziensis Germain et Evrard cv.Reyan No.15)、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Arachis pintoi Krapovickas et Gregory cv.Reyan No.12)和太空辐射育种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Aublet)Swartz cv.Amarillo]等8种热带牧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它们的叶片光合-光响应特性、叶色素含量及其与耐荫性关系。结果表明,8种牧草品种的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各生理参数比较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认为8种牧草中,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和热研2号柱花草较适合在具有一定荫蔽的橡胶树等热带林下种植。热研4号王草则兼有耐荫植物和喜光植物的光能利用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6个杜鹃(Rhododendron L.)品种胭脂蜜[Rhododendron obtusum(Lindl.)Planch.cv.Yanzhimi]、鸳鸯锦(R.obtusum cv.Yuanyangjin)、花蝴蝶(R.hybridum Hort.cv.Variegated Butterfly)、紫宸殿[R.indicum(L.)Sweet.cv.Zichendian]、锦袍(R.hybridum cv.Jinpao)、紫鹤(R.championiae Hook.cv.Zihe)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干旱胁迫下不同杜鹃品种的外观形态、生理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所有杜鹃品种叶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垂、萎蔫甚至死亡的情况,其中锦袍的受伤害程度相对最轻。MDA含量呈持续上升或先升后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较平缓,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其中紫鹤在干旱第10天时含量达到最高;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初始荧光(F0)总体呈现下降再平缓上升的状态,其中花蝴蝶与紫鹤在10 d后急剧下降直至消失,这与外观形态表现一致;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PSII潜在活性(Fv/F0)变化规律一致,除2个干旱敏感品种花蝴蝶和紫鹤急剧降低以外,其他品种均保持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