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凤娟  刘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65-17766,17939
在分析东北地区农田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农田空间分布的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田集中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农田率高一高空间自相关类型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的中部地区及三江平原的核心区域,低一低空间自相关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北部和长白山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降雨量和海拔高度与农田率呈负相关,而人口密度与农田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森林公园旅游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源,将生态足迹值纳入评价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博弈交叉方法测度中国省际森林公园旅游的生态效率,莫兰指数探究其空间集聚类型,标准差椭圆法分析森林公园旅游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布的方向性变化。结果表明:2008—2019年中国省际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效率整体有所提高,高效率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但东北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较为均衡;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效率由高到低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整体旅游生态效率表现为空间正向聚集效应,且聚集效应逐步增强。从局部聚集类型来看,同质发展聚集类型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且有逐渐向西部扩散的趋势;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效率的重心轨迹呈现“东北-西北-西南”的动态演变格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干旱区山区森林景观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分布特性,景观中特征的不同梯度分布,制约着景观的各种生态过程.将景观生态学方法引入到森林资源定量分析及科学评价,可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评价工具.[方法]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景观指数法,通过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天山北坡沙湾林场7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格局指标包括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海拔、坡度、坡向等.[结果]沙湾林场景观类型丰富度较低,且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来看,以未利用地面积最大,为林场森林景观的基质;针叶林景观、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景观是沙湾林场的主要森林景观类型,是沙湾林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面积分别占13.95;、8.71;;并且受地形因子影响,各类型景观分布很不均匀.[结论]景观生态学可以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为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供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洋  卢海霞  苟锐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4):242-248
以长江经济带内286个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借助ArcGIS软件,对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的空间分布密度、空间分布类型、均衡态势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SPSS工具,运用地理联系率、叠加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剖析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分布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在空间上属于均匀型分布,地域分布呈现相对集中的非均衡态势.在区域尺度上,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经济区;在省域尺度上,主要集中在贵州省、湖北省和湖南省3个省.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在长江经济带共形成3个高密度区.森林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政治中心和医疗卫生条件都会影响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的空间分布,其中森林面积对康养地的分布影响最大,其次是公路密度.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生空间”的新概念,以此为基础分析四川省2000—2018年三生空间格局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产空间主要分布于四川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分布较少,其扩大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及自贡市中部等地区,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成都中部、雅安西南部等地区;生活空间主要分布于各市城镇地区,尤以成都市最为集中,其扩大区域主要在四川省中东部,呈点状式扩张,成都、德阳等地扩张明显,减少区域零散分布,减少不明显;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北部及南部地区,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其扩大区域主要以点状零散分布于各市,减少区域则集中分布于各市城镇地区,尤以成都中东部、自贡市中部等地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基于QuickBird卫星影像的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选取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维数、聚集度等指标,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三环内城市森林斑块数为42 703个,森林面积101.24 km2;斑块数以附属林为主,占总数的65%,斑块面积以生态公益林最大,占总面积的47%;城市森林总体呈现斑块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附属林和道路林的破碎化程度高,分布分散,形状最为复杂;风景游憩林破碎化程度低,自然连接性和聚集度较好.沈阳城市森林整体景观多样性高,均匀度接近于1,优势度较小,表明斑块类型丰富,景观中优势类型不明显,异质性高.  相似文献   

7.
近2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景观退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2012年2.5m分辨率SPOT-5影像、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参与式农村访谈等数据为基础,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森林资源大县且属长江生态屏障区的石柱西沱镇为样区,对近20年的森林景观退化的特征、过程与动因进行分析,旨在丰富人们对三峡库区森林景观退化特征的理解.结果表明:1森林景观作为样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受大地貌格局控制以原始林和次生林为主,展现强空间异质性;2样区森林景观退化特征在2002年前就已形成,之后基本沿着"森林转型"的轨迹正向演化,总体展现为前期的退化和后期的恢复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3样区森林景观格局演化遵循临级优先原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强异质性,不同时段的主要轨迹和空间分布差异较大;4立地条件是驱动样区森林景观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户行为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政府行为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则是主要驱动因素,两者共同作用下便出现2002年前森林景观被开发为耕地和之后又被恢复为森林.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森林碳汇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碳储量的估算上,而关于该区森林固碳功能还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辽宁省1995~2010年3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全省不同森林类型的固碳特征,全面揭示了全省森林碳汇功能的时空动态格局,以期为全国乃至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辽宁省森林年固碳量由1995年的13.02 M t C·a-1增加到2010年的16.21 M t C·a-1,森林固碳能力增加明显。各森林类型1995~2010年期间年固碳量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柞树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3种森林类型的固碳贡献在2005年和2010年均达到80%。全省森林年固碳量总体呈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森林年固碳量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的丹东市、抚顺市和本溪市,1995年、2005的和2010年3个地市森林年固碳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6.68%、56.01%和54.19%。随着林龄结构的改善和一系列林业工程的实施,辽宁省森林未来的碳汇功能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大兴安岭呼中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场的林相图和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GIS技术对图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按用地类型和优势树种将研究区森林景观划分为二级景观要素类型组。选取类型斑块数、斑块面积、面积百分比、最大斑块指数、边缘长度、分维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聚集度、斑块均匀度、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对林场森林景观的结构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所建立的森林景观分类体系以及形成的景观分布图,可为森林景观的优化配置、林业可持续经营、规划发展及森林景观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领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三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森林资源较少,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森林覆盖率低,且地区差异极大。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西南山地、以及东南丘陵等地区,而西北、中部等广大区域则森林资源匮乏。因此,作为我国重要林区的东北地区,则更应将森林的保护摆在重要位置,以确保我国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资源的保护要从多方面进行,其中预防森林病虫害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