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温室无土育棉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稻温室无土育苗的启发下,我县从1976年开始进行了棉花温室无土育苗试验。4年来共培育棉苗162.2万株,移栽面积212亩,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一、温室无土育苗的特点1、钵体小,重量轻,有利于育苗工厂化、移栽机械化。无土苗的钵体是利用粗纸或废报纸制成3×3×6厘米的方格形纸筒,每只钵体只有54立方厘米。根据几年来的实践,一个40平方米的温室,一次可育苗20万株,每次育出1—2片真叶只需15天时间,每年春季可育苗4—5批,共可育80—100万苗,每亩按4000株计算,可移栽大田200—250亩。每亩钵体总重为280斤,大大节省了移栽工作量,并为今后机械化移栽创造了条件。2、根系发达,缓苗期短,有利于早苗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钵省工增产孙友庆湖北人民大院农场农技中心433321为进一步完善棉花育苗移栽技术,于1992~1993年进行了不同制钵方式对比试验。所用机型为鄂垦ZB-50型制钵机和人工制钵器。结果表明,机制钵有利于棉花根系生长、培育大苗,促进移栽棉早发早熟和...  相似文献   

3.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钵体大小及覆膜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育苗移栽已成为延长棉花有效生育期、提高复种指数、节省用种、提高种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近几年在抗虫杂交棉制种工作中,已成为提高棉花单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目的是通过不同钵体大小、盖膜与否对棉苗素质、缓苗时间及对棉花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棉花育苗移栽改进措施,为进一步创高产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处理及管理措施试验田安排在惠民县大王营街责任田,种植品种为鲁棉研15号。设钵体大小及栽后盖膜与露地4个处理。钵体分小钵(直径×高)4cm×6cm和大钵6cm×12cm两种。4月3日打钵播种覆膜,5月6日移栽。移栽密度每公顷3.9…  相似文献   

4.
封俊 《中国棉花》2001,28(4):42
在棉花秧苗的培育过程中 ,将棉花幼苗从苗圃移栽到大田中是必不可少的作业环节。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手工来完成移栽作业 ,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移栽质量差等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已实现了从育苗到移栽的机械化作业 ,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棉花幼苗的质量 ,也降低了育苗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下面就简要介绍一种适合棉花移栽的栽植机械 ,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一种导苗管式移栽机 ,从 1 997年开始 ,已在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青州等地推广示范使用 ,目前已投入批量生产。1工作原理导苗管式移栽…  相似文献   

5.
杨从旭 《江西棉花》2009,31(1):64-64
棉花微钵育苗技术(即塑盘育苗)具有轻型、简化、高效、节工、节本等特点。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可节省制钵摆钵用工15个/hm^2,苗床管理用工15个/hm^2,取苗移栽用工15个/hm^2,节省塑膜等成本1/3以上,同时育苗面积明显减少,且育苗过程有所缩短和移栽劳动强度也有所降低。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为基础,将三膜覆盖技术、钵育苗技术、超稀植栽培技术、寒地优质米生产技术综合配套,组装了三膜钵育摆栽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并示范15亩。结果表明,增加积温70—105℃,减少昼夜温差,钵育壮苗,在同插期,育出4.1—4.5叶大苗。移栽规格30×16.7cm,每m220穴80苗,有效分蘖率与机插相比增加104%,以较少个体,建立高光效群体,亩产808.1kg,较机插增产42.1%。  相似文献   

7.
由于植棉的比较效益下降,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滑坡.因此,改革现行的育苗移栽方法,研究开发轻型简化的育苗移栽技术势在必行.机械化微钵育苗是一种轻型简化的育苗方式,具有省工、省地、省力、省本的经济技术优势.本试验旨在研究微钵育苗移栽技术与传统大钵育苗移栽技术在生物学栽培效应上的差异,为棉花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如何防止棉花高脚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亦军 《江西棉花》2002,24(6):25-25
棉花育苗移栽是解决棉田两熟矛盾 ,增加棉田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目前已被棉农所采用。但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群众对技术了解不透 ,造成了棉花苗期出现高脚苗现象 ,给移栽和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下面就谈谈如何防止高脚苗的措施 :1 必须使用大营养钵进行育苗 ,钵体摆放适当、整齐。如使用营养块育苗 ,可采用划格播种 ,格子大小以 2寸× 2寸为宜。2 苗床宜短不宜长 ,一般苗床宽可摆大钵 16个左右 ,摆小钵 2 0个左右 ,长 8— 10米 ,拱膜高 4 0厘米左右。3 每钵或每格播经过挑选的饱满、无病虫害的种籽二粒。4 及时定苗 ,在开始出现真叶后 ,选…  相似文献   

9.
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棉花基质育苗和裸苗移栽是其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的关键技术:使用基质、促根剂和保叶剂实现工厂化和规模化育苗,使用移栽机具实现机械化移栽。总结提出了应用日光温室及蔬菜大棚和常用小拱棚的大面积育苗,裸苗机械化和人工移栽的系列技术及效果,论述了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在棉花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缓苗问题 ,2 0 0 4年在武穴市农科所安排了棉花苗期“爱密廷”药效试验 ,以便鉴定“爱密廷”在棉花上使用效果 ,筛选棉花苗期应用“爱密廷”的最佳时期和浓度。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土壤为红黄壤土 ,肥力中等。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所 2 9F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3次 ,小区面积 2 0 m2。棉花采用薄膜覆盖、小钵育苗 ,3月 2 8日播种 ,4月 2 0日移栽。密度每公顷 3.0万株。“爱密廷”(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 )系自乌克兰引进含有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生长素和 1 5种氨基酸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  相似文献   

11.
沼肥营养钵育苗对棉花的增产效果徐剑峰江西省樟树市能源办公室332100为了探索棉花沼渣制营养钵育苗及移栽的农艺性状和增产效果,1995年我们在樟树市观上乡巷里村进行了棉花沼渣制钵育苗及移栽试验。l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土质为半黄壤粘土,有机质含量1.1%...  相似文献   

12.
棉花育苗移栽,是解决粮棉两熟矛盾,夺取粮棉双丰收的一项有效措施。但由于制钵和移栽等过程花费的劳力较多,特别在两熟棉区,移栽时期正是“三夏”大忙季节,农活集中,劳力紧张,育苗移栽更受到劳力的限制。为了改革现行的一钵一株的育苗移栽技术,达到既能节省劳力与成本,又能提高产量和便于大面积推广的目的,我们自1959年开始进行一钵双株试验,并曾在《棉花》1975年第五期作过报道。本文是1974年起四年系统进行一钵双株和一钵三株试验的结果。一、增产效果(一)一钵双株的增产效果:双株3000—3800钵与单株4000—4500钵对比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棉花育苗移栽可以增加棉花产量和提高棉花纤维品质,并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棉农的收入。简要回顾了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棉花轻简育苗存在的成本较高、移栽机不配套等问题,并对技术发展方向和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土育苗棉花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方法]以南抗9号、湘杂棉8号、太D5、鄂杂棉11号为示范品种,采用无土育苗后在铜陵县进行无钵移栽示范,分析无土育苗棉花的各种性状,探讨无土育苗棉花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结果]无土育苗棉花移栽成活率较高,达95%vX上;无土育苗能提高棉花的叶片及根系功能、抗病性、产量及经济效益。南抗9号无土育苗后籽棉产量4254.0kg/hm^2,湘杂棉8号无土育苗后籽棉产量3519.0kg/hm^2,太D5籽棉无土育苗后产量达到4543.5kg/hm^2。提出了无土育苗无钵移栽棉花的配套栽培技术。[结论]为棉花的无土育苗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棉花麦后搬钵大苗移栽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麦棉套作田小麦机械化收获和麦田预留棉行的整地、移栽等,投入大,费工费时,已成为影响麦棉两熟区域棉花面积和总产稳定的主要障碍因素.本文就多年的研究、试验、示范结果,谈谈棉花麦后搬钵大苗移栽,麦棉双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近年 ,由于缺乏抗黄萎病病品种和特效药剂 ,棉花黄萎病成了目前棉花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本文介绍了应用营养药钵育苗移栽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试验结果。1材料和方法1 .1试验材料试验在邯郸市永年县曹庄、西苏、城关、曲周侯村、邱县职教中心试验基地等进行 ,总占地面积 1 9.1hm2。本试验主要采用中棉所 1 6,少数为邯 71 9品种 ,其生育期、丰产性等均较理想。1 .2试验方法选用肥沃的土壤表层 ,土质为两合土 ,加入有机肥、农药和化肥等 ,按一定的比例混匀后做成药钵 ,将药钵置于苗床上 ,然后在钵中播种。1 .2 .1苗床的选择。选择靠近本田、背风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棉花漂浮育苗中施肥量及育苗盘孔数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3种施肥量及3种育苗盘规格对漂浮育苗中棉苗的生物性状、叶绿素含量及营养液的电导率、pH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为保证苗数可用325孔盘育苗,施肥浓度0.2%(质量分数)为宜。棉花2叶1心期根系形成,宜于移栽。  相似文献   

18.
饶锋  梁声荣 《江西棉花》2006,28(3):34-37
棉花“无土育苗、无钵移栽”(以下简称“两无栽培”)技术是指不需营养土育苗,不用钵体带苗移栽的一项实用型农业高新技术,该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棉花苗期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适宜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人工营养液,并采用特殊技术处理增强棉苗的抗逆性,使裸苗便于移栽成活,成活后得以健康生长.永修县2005年首次引进该项技术在全县试验、示范,各示范点均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和节本增效的优势,同时也表明了该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带来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徐勋元 《中国棉花》2008,35(1):26-27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已成为广大棉区一种早熟、高产、高效的植棉途径。但有不少棉区在营养钵育苗技术上仍未过关。有的出苗不齐;有的死苗严重,甚至重播,有的是瘦弱苗、高脚苗;有的是多病苗。因此,瑞昌市农业局在多年大面积营养钵育苗实践中不断试验积累,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抓好四五,培育四苗”的技术。1播前五项准备1.1制钵器的准备。制钵器要根据棉花苗龄的长短,对应选用5~7cm钵径的制钵器。但各种钵径的钵体高应达10~12cm,以保证棉苗营养面积。1.2苗床的准备。苗床要选择避风向阳,土质肥沃,排水良好,靠近水源,无“两萎病”的地块。为了…  相似文献   

20.
棉花育苗移栽已成为棉花生产的重要增产措施,棉苗徒长以往多用搬钵蹲苗等方法控旺长,既费时又费工。1989年试验采用多效唑控制棉苗徒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试验采用上海产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土壤中性偏碱,面积0.40亩,供试品种为泗棉2号。试验分200PPm、250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