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桐油和苯酚在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应,然后再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与甲醛反应制得一种桐油改性甲阶酚醛树脂,探讨了反应的机理。利用化学分析、无素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对第一步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1摩尔桐油大体上可与6摩尔苯酚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桐油自聚和降解现象,随着初始苯酚/桐油摩尔比的降低,该现象更为明显。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1HNMR等分析手段对桐油-苯酚反应产物和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结  相似文献   

2.
采用湿地松树皮提取物对酚醛树脂胶改性,以研制人造板胶粘剂.选用L9(34)方案进行正交试验,找出最佳改性酚醛树脂胶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改性酚醛树脂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5 min、催化剂加入量(催化剂与总酚量摩尔比)0.06∶1、湿地松树皮提取物替代苯酚量40%.所制成的胶粘剂用于压制胶合板,其质量符合类胶合板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竹材液化及竹材液化树脂胶性能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研究竹材在苯酚液中酚竹比、催化剂、液化温度等因素对液化的影响,当用HCl或BF3作催化剂、添加量5%、酚竹质量比2—1:1时,115℃下达到竹材完全液化。液化竹材(BL)与甲醛反应,当液化物中苯酚与甲醛摩尔比1:1.6—2.0条件下,制得室外级液化竹材酚醛树脂胶(BLF)。通过TG—DSC分析固化行为表明,BLF比酚醛树脂胶(PF)有更低的固化温度;BLF与PF出现基本一致的IR特征峰。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碱性条件下木质素酚化工艺中,木质素取代量、酚化时间、酚化温度、催化剂用量对响应值酚羟基含量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给定的条件范围内,建立了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优化得到木质素酚化的理想工艺:木质素取代量达到63%,酚化温度为109℃,酚化时间为1.4h,催化剂用量为苯酚用量的3.4g。在此条件下,其酚羟基含量可达4.498mmol/g。分析等高线图及响应曲面图详细描述了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得出各个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为酚化温度>酚化时间>催化剂用量>木质素取代率;各因素交互作用中,酚化温度与酚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酚羟基含量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间苯二酚—苯酚—甲醛树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研究催化剂、反应时间、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间苯二酚-苯酚-甲醛(RPF)树脂性能的影响,当甲醛/苯酚摩尔比为1 ̄1.5:1、间苯二酚/苯酚摩尔比为0.6:1时可制得室外级冷固型胶粘剂。通过DSC和IR分析固化行为表明,低温下的放热量主要受多聚甲醛的影响,固化后的树脂中存在着大量的亚甲基醚键。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腰果酚醛树脂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腰果油部分替代苯酚制备腰果酚醛树脂胶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腰果油在总酚中的质量分数大于20%时,固形物从反应产物中析出,其量随腰果油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腰果酚醛树脂胶的拉伸强度和稳定性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最佳反应条件为:总酚与甲醛的质量比为1∶1.2,腰果油在总酚中的质量分数为20%,混合催化剂用量为0.7%,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硫酸催化条件下,将恩茅松在苯酚中液化用于制备酚醛树脂的技术工艺,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思茅松液化效率的影响,测定了由液化产物制备的液化木基酚醛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胶合强度。结论如下:1).液比、反应温度、时间和木粉目数是影响液化反应效率的重要因素,液化产物的残渣率均随上述工艺参数值的升高而降低。2).残渣含量对树脂物化性质和胶合强度均有影响,残渣含量降低,树脂粘度减小,聚合时间缩短,游离酚含量降低,胶合强度升高。3).甲醛/苯酚摩尔比对树脂的物化性质和胶合强度也有影响,甲醛/苯酚摩尔比增加,树脂粘度增加,聚合时间减少,游离酚含量减低,胶合强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蒸馏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竹材游离苯酚含量的方法。实验选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采用一次逐步加入甲醛的方法合成低游离酚的水溶性酚醛树脂。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分析了反应温度为55℃时保温过程中游离苯酚含量的变化情况,反应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分次加甲醛量对合成酚醛树脂游离苯酚的影响,确定优选的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55℃;保温反应时间60min;F/P摩尔比2.3;NaOH用量0.4;初次加甲醛量50%。  相似文献   

9.
木质纤维素及其组分转化木材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是造纸工业废液中的主要成分。其具有和酚醛树脂相似的结构, 因此可以部分替代苯酚用于酚醛树脂的生产。但是由于木质素化学结构复杂, 具有化学反应活性的位点少、反应官能团所收到的空间位阻大, 一般添加量不超过10%~20%。有机溶剂法制浆分离的木质素分子量大, 纯度高, 酚醛树脂允许的添加量可达20%~30%, 但是要求提高固化温度、延长固化时间来克服木质素反应活性低的限制。对木质素进行化学改性如羟甲基化、酚解、醇解、还原等, 可以降低分子量, 增加活性基团如酚羟基的含量、并使苯环上更多的活性位点暴露出来, 从而提高木质素的化学反应活性。酚醛树脂经过改性木质素的允许的添加量可达30%~40%。部分木质素含量高的木质纤维素类原料如核桃壳粉等, 经过研磨和化学活化处理后可以直接添加到酚醛树脂中, 部分替代苯酚而不对胶接性能产生影响。环碳酸酯类和多元醇混合物被用来作为全新的液化剂来把木质纤维素快速液化为有用的化学原料。所得到的液化产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是今后利用木质纤维素开发绿色木材胶粘剂的一条可资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u-D370催化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在漆酚氧化聚合阶段,漆酚醌的特征吸收峰先涨后落;三取代苯型结构变为四取代联苯型;共轭双烯型结构变为共轭三烯型;并出现Ar-O-R型醚结构。所以漆酚的氧化聚合反应主要发生在苯环上。在漆酚聚合物交联阶段,双键数目迅速减少,共轭三烯也减少。而α,β—不饱和醛或酮以及不饱和醚型结构却逐渐增加。所以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漆酚的侧链上。这些结果表明,在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中Cu-D370模拟了漆树酶和固定化漆树酶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u-py、Cu-PVPy和Cu-QPVPy催化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漆酚氧化聚合阶段的共同特征是:1.漆酚酿吸收峰1652crn ̄-1先涨后落;2.共轭双烯吸收峰982和945cm ̄-1逐渐减弱,而共轭三烯吸收峰992cm ̄-1和芳醚吸收峰1215cm ̄-1却逐步增强;3.苯环三取代吸收峰830、765cm ̄-1都有所减弱,苯环四取代吸收峰875和805cm ̄-1出现;4.苯环骨架吸收峰1620、1592cm ̄-1之间的界限缩小甚至消失。到了漆膜的实于阶段,漆酚酿吸收峰1652cm ̄-1再度兴起,但992cm ̄-1吸收峰却由涨转落,其他吸收峰也有变化。以上光谱变化表明这3种催化剂都模拟了漆酶的催化作用。在Cu-PVPy催化漆酚氧化聚合阶段,发现孤立双键吸收峰3008cm ̄-1比共轭双烯吸收峰982和945cm ̄-1消失得更早;并且从反应一开始就出现了1715cm`-1羰基吸收峰。还比较了Cu-PVPy与Cu-QPVPy催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多酚氧化酶催化漆酚的氧化聚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索了以丙酮、二氧六环为溶剂,多酚氧化酶为催化剂催化漆酚在空气中的氧化情况。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反应体系在409、490、653nm处有3个吸收峰,在酶催化下,此3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在218、228nm处共轭双烯和三烯键发生明显变化;它的紫外光谱变化与漆树酶催化类似,据此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利用高反应活性酚化木质素制备高性能酚化木质素-糠醛胶黏剂。木质素酚化后,在756 cm-1和695 cm-1处新增了两个峰,证实了木质素侧链位的羟基和酚环的活性位点发生了取代反应。在糠醛和苯酚的摩尔比为1.4/1,糠醛和木质素的质量比为0.05/1,缩合时间为3.5 h,氢氧化钠的用量为11%条件下,所制备的酚化木质素-糠醛胶黏剂各项性能良好。该胶黏剂的固体含量为56.25%,pH为11.2,黏度为1 525 m Pa·s,游离糠醛含量为0.04%,游离苯酚含量为0.05%,胶合强度为1.67 MPa。采用六亚甲基四胺优化,胶层均匀分布,与木材面紧密结合,有效胶钉较多,改善了胶合强度。该酚化木质素-糠醛胶黏剂与桉木粉复配所得复合腻子,应用于胶合板表面缝隙填充和平整度调控,不含甲醛,与胶合板相容性好,干燥速度快,耐水性好,打磨性好,粘结强度高,为胶合板可直接饰面和提高饰面高光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酚醛树脂改性的亚硫酸盐废液胶粘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利用造纸废液替代40%苯酚合成酚醛树脂改性亚硫酸盐废液胶粘剂的机理,并压制了1类胶合板,探讨了废液浓度、助剂加量、酚醛树脂摩尔比、缩合度、热压条件等对胶液粘度、稳定性、胶合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桐油的分子结构特征出发,综述了桐油基共聚树脂、桐油基改性醇酸树脂、桐油基改性酚醛树脂、桐油基增强复合材料及功能改性涂料等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进一步认识桐油基改性树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桐油基改性树脂在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漆液(俗称生漆)是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m(Stokes)F.A.Barkl]代谢过程中的次生产物,由漆树树皮韧皮部的乳汁道分泌细胞产生,并贮存在其腔隙之叶。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漆酚、含氮物质、树胶质、水分及少量其它有机物质。漆酚是漆液中最主要的成分。它是几种具有不同饱和度脂肪烃取代基的邻苯二酚混合物,一般包含有饱和漆酚、单烯漆酚、二烯漆酚、共轭三烯漆酚和非共轭三烯漆酚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混凝土模板生产使用的是酚醛树脂胶粘剂。酚醛树脂是由苯酚与甲醛在强碱催化下缩合聚合反应而成,反应的剩余物是酚。应用酚醛树脂胶制板具有以下缺点:其一,酚醛树脂固化温度高,固化速度慢,因此生产能耗大,生产效率低;其二,单板干燥要求高,我厂原使用酚醛胶,要求单板含水率在8%以下,单板干燥时麻烦很多,而一般的单板含水率在 10%~14%(尤其在雨季时偏高),如不经干燥使用酚醛胶制板容易出现“打泡”现象,且胶合强度下降;其三,由于酚醛胶中含有残余的游离苯酚,给生产环境造成污染,很多工人对苯酚皮肤过敏,…  相似文献   

18.
桐油酰亚胺酚醛树脂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创新工艺,以廉价二胺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成本低廉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ABMI)。以此双马来酰亚胺与桐油及酚醛树脂反应,制备了具有较好耐热性的桐油酰亚胺酚醛树脂。重点讨论了不同原料,如桐油、双马来酰亚胺及酚醛树脂的用量、固化反应温度及固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树脂耐热性的影响。当桐油、双马来酰亚胺、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0.3:0.2,温度180℃烘烤3h固化时,所得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温度指数可达168℃。  相似文献   

19.
以腰果酚为原料,通过合成腰果酚酚醛树脂,进而合成腰果酚酚醛环氧树脂(Epoxy-Ⅰ)和高环氧值的腰果酚酚醛环氧树脂(Epoxy-Ⅱ),探讨了各阶段的反应条件。其中腰果酚酚醛树脂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乙酸锌用量为腰果酚质量的3%,在90℃下反应3 h;Epoxy-I合成的最佳条件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催化剂用量为2%,在90℃下醚化反应4 h;当环氧化剂用量为Epoxy-Ⅰ质量的80%,在70℃反应6 h可制备出高环氧值的Epoxy-Ⅱ。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表征了两种目标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用酚化木材制备酚醛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用酚化木材制备酚醛树脂的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用苯酚对中国人工林杨树木粉进行液化。待液化产物冷却后,加入一定量的碱性催化剂和福尔马林,在(60?2)C下1小时,然后升温至(85?2)C继续反应1小时,冷却。同时观察了甲醛与苯酚的配比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超过1.8时,用酚化木材制备的酚醛树脂具备较高的胶合强度和很强的胶合耐久性,并具有极低的醛类释放量。图4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