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鼯鼠,又名催生子、飞鼠、寒号鸟。属哺乳纲,啮齿目,鼯鼠科,草食药用动物。 一、中华鼯鼠的用途与效益 中华鼯鼠似松鼠,眼园大,耳廓发达,身被柔毛,灰褐或棕灰色,前后肢之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借此从树上或岩壁上向下滑行。在我国分布有沟牙鼯鼠、毛耳飞鼠、黑白鼯鼠、红白鼯鼠、棕足鼯鼠、小鼯鼠、海南鼯鼠、白颊鼯鼠、丽鼯鼠、白斑鼯  相似文献   

2.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雪山飞狐》里,有种会飞的鼠类动物叫做飞狐,事实上,这种动物是飞鼠.飞鼠又叫鼯鼠,一共有43个不同种类,它们都能利用翼膜在树林间滑翔,以至于让人误以为它们能够在天空飞翔.飞鼠还是一种特别爱干净的鼠类,只在固定的地点排便.它们的粪便被中医称为"五灵脂",是一味非常名贵的药材.  相似文献   

3.
步入亚寒带或热带的高山丛林之中,会发现一种体形象松鼠,长有毛茸茸长尾巴的动物,从高高树稍上飞向远方。有人误把它认为鸟类,实际上这是鼯鼠,因为会“飞”,也称飞鼠。鼯鼠实际上并不会飞。在它的前后肢之间有皮膜相连,借助皮膜,能从高处向低处滑翔。  相似文献   

4.
中华鼯鼠在全世界现存13属34种,中国有17属16种,其中中国特产的有3种,文中对中华鼯鼠的体形特征、生态习性、繁殖特点与分布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灰头鼯鼠     
正灰头鼯鼠(Petaurista caniceps Milne-Edwards),又名克氏鼯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鼯鼠科动物。灰头鼯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EN),"三有"保护动物。体型略大于白斑小鼯鼠,成体体质量一般约为580 g,体长293~370 mm,尾长360~410 mm,后足长64~67 mm,耳长45~49 mm;颅全长62.6~65.0 mm,口盖长31.8~33.4 mm,颧宽37.5 ~40.8 mm,上颊齿 13.7~14.7 mm。  相似文献   

6.
灰头鼯鼠(Peeaurista conieeps)。在动物分类上属啮齿目鼯鼠科。据有关资料记载,迄止目前只在中国的陕西、贵州、西藏和四川的西南山地及万源大巴山山地等有发现。但2000年5月在四川西西北边缘岷山山脉上的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450米的山林中发现了3只,并对其中一只拍摄到了实体(如照片)。 这种啮齿目哺乳动物成体一般为570克左右,体长340毫米、尾长410毫米、后足长64毫米、耳长46毫米、颅全长62.3毫米,颅基长54.5毫米、基长40毫米、眶间宽 14.3毫米、后…  相似文献   

7.
栖息在悬崖绝壁的野生飞鼠在陕西省丹凤县寺坪镇龙嘴村被家养成功 ,从此药农再不必冒着生命危险爬上鼠洞采集名贵中药材血灵脂。飞鼠以柏叶、松针等为主食 ,所排泄的粪便堆积在山岩上便成为中药材血灵脂。丹凤县人武部在龙嘴村实施扶贫后 ,经深入调查 ,提出了人工家养的设想。他们帮群众活捉飞鼠10多只 ,在女民兵周雪芳家中进行驯养 ,到1999年年底 ,周雪芳家养的飞鼠已达60多只 ,该村5户农民从周家购买的飞鼠种也大量繁殖 ,全村共达260多只。据周雪芳介绍 ,每只飞鼠每月产血灵脂0.4kg,每kg血灵脂卖4元 ,她全年收入12…  相似文献   

8.
红白鼯鼠     
正红白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 Milne—Edwards,1870),属啮齿目(Rodentia),鼯鼠科(Petauristidae),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同时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主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分布于缅甸、印度阿萨姆、泰国和中国的浙江、四川、重庆、广西、陕西、云南、贵州、湖北、台湾等地。红白鼯鼠主要栖息在海拔1 000~3000 m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是典型的树栖动物,营巢在高大  相似文献   

9.
2021年8月初,陕西省蓝田县某复齿鼯鼠养殖场内复齿鼯鼠突然发病,呕咳不止,口鼻流黏液样分泌物,不停翻滚抽搐,总死亡率为21%,传染性强,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对该养殖场复齿鼯鼠所患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试验通过剖检死亡复齿鼯鼠,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并采集病变组织器官病料;将采集的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鉴定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剖检可见复齿鼯鼠肺脏淤血,呼吸系统受损;细菌分离培养可见灰白色、光滑、湿润的圆形菌落;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鼠流感嗜血杆菌核苷酸相似性为99.00%,与松鼠葡萄球菌核苷酸相似性为98.21%;且两种病原菌均对左氧氟沙星敏感,选择左氧氟沙星治疗后,复齿鼯鼠传染性肺炎得到有效控制,没有继续出现死亡病例。说明该场复齿鼯鼠感染了由鼠流感嗜血杆菌和松鼠葡萄球菌引起的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左氧氟沙星可用于该复齿鼯鼠养殖场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0.
动物药五灵脂是复齿鼯鼠 Trogopterusxanthipes Milne—Edwards(俗名:寒号虫)的粪便,据《本草纲目》记载,五灵脂能治多种妇女病、疼痛、小儿惊风、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等。用药的人都知道五灵脂,但对复齿鼯鼠却很少了解。复齿鼯鼠<下称鼯鼠,见30页照片>外形与松鼠  相似文献   

11.
复齿鼯鼠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 1 998年 ,在陕西省商州市北宽坪区和丹风县留仙坪等地进行鼯鼠人工养殖试验 ,根据野生鼯鼠的生物学特性 ,研究了人工条件下鼯鼠饲养方式 ,管理方法和常见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2.
灰颈鹭鸨     
<正>灰颈鹭鸨(Kori bustard),又名柯利鸟,属鹤形目,鸨科,鹭鸨属。该属共有4种,另外3种分别为阿拉伯鸨、黑冠鹭鸨、澳大利亚鸨。灰颈鹭鸨是世界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类。分布干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以及安哥拉、南非等地。涉禽中也有不少大型鸟类如鹳、鹤、巨鹭等,但最大的当属灰颈鹭鸨。灰颈鹭鸨体长100 cm,  相似文献   

13.
2012-2015年5月-9月,通过走样线和广泛采集的方式首次对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681号,经整理鉴定共有136种(亚种),隶属于8科74属。其中凤蝶科1属3种、绢蝶科1属13种、粉蝶科8属32种、眼蝶科14属19种、蛱蝶科21属32种、蚬蝶科2属3种、灰蝶科20属25种、弄蝶科7属9种。其中,粉蝶科和蛱蝶科为优势种群,灰蝶科和眼蝶科为次优势种群,绢蝶科和弄蝶科为常见种群,凤蝶科和蚬蝶科为罕见种群。136种蝶类中,属于古北界的有95种,占69.85%;东洋界的有5种,占3.68%;广布种有36种,占总种数的26.47%,即古北界分布的种类占绝对优势。通过研究该保护区的蝶类资源对于甘肃及我国蝶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蝶类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收集整理了分布于小陇山林区的甘肃省蝶类新记录8种,隶属4科7属,其中,凤蝶科2种,粉蝶科1种,灰蝶科3种,弄蝶科2种。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蝶类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分布于小陇山林区的甘肃省蝶类新记录36种,隶属于5科26属,其中粉蝶科1种,眼蝶科11种,蛱蝶科9种,灰蝶科9种,弄蝶科6种。  相似文献   

16.
灰冕鹤     
<正>灰冕鹤(Balearica regulorum),又名东非冠鹤,鹤科,冠鹤属,灰冕鹤分为东非冕鹤和西非冕鹤,二者的不同之处是东非冕鹤羽色较浅;西非冕鹤遍体黑羽,因而又叫"黑冕鹤",但是两种鸟都长有美丽的金色羽冠。灰冕鹤是一种留鸟。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灰冕鹤主要分布在非洲乌干达、刚果、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安哥拉、南非等地。现存数量10万只左右,由于人们对沼泽进行排水开发,造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蝶类新记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5~2009年对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的甘肃省蝶类新记录38种,隶属于6科30属,其中粉蝶科2种,眼蝶科11种,蛱蝶科10种,灰蝶科10种,弄蝶科4种,斑蝶科1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食虫鸟类控制森林害虫,已成为国内外行之有效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其中采用人工巢箱及类似的技术招引森林益鸟又是最常见的措施之一。但在林内挂设人工巢箱招引益鸟时,花鼠(Eutamiassibinous)和飞鼠(Pteromysvolens)对人工巢箱危害严重。经调查统计,被害率达59.4%,使益鸟招引受到很大影响。花鼠多在林内地面活动;在石头缝隙中营巢;主要取食草木种子。但它们经常于树干或林冠间爬行,并迸入人工益鸟巢箱中吃掉鸟卵或伤害雏鸟。有时还用榛、柞等树叶在人工巢箱中做成窝繁殖育仔。飞鼠于树洞中营巢。在树冠间活动和取食树木种子…  相似文献   

19.
消息     
宝天曼保护区捕获一只大鼯鼠去年夏季,河南省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科技人员,在该保护区外夏馆一带捕获一只能“飞”的兽——鼯鼠。体重达二百二十六点四克。该鼠的发现已引起该保护区的科技人员的关注。(熊宗厚)在黑龙江省伊春首次发现海狸鼠1986年8月,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富饶捕捉到一只海狸鼠。海狸鼠、又称河狸鼠。属于啮齿目,河狸鼠科,水陆两栖动物。据分析,这只海狸鼠是从黑龙江北岸苏联境内扩散而来。有关海狸鼠在小兴安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16种从国外引进的禾本科牧草在荒漠草原的适应性及营养价值评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赖草、美国灰赖草、沙生冰草及西伯利亚冰草越冬率较高,均在90%以上;披碱草和赖草属牧草生长速度较快,尤其是灰赖草;美国赖草、灰赖草鲜重均达到6000kg/hm2以上,加拿大新麦草、保加利亚新麦草鲜草产量均在4000kg/hm2以上;护坡型冰草、西伯利亚冰草、沙生冰草营养价值较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是优质牧草,可以作为荒漠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牧草;美国赖草、灰赖草虽然产量高,抗逆性强,能够适应荒漠草原地区低温和干旱等极端条件,但适口性较差,可作为生态用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