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分析猪弓形体病的流行病学,总结病猪发病时症状及解剖后的病理变化,从临床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分析猪弓形体病的初步和确诊方法,最后提出药物治疗和日常强化管理措施,以期为猪弓形体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弓形体病的病原体是弓形虫(弓形体),可以寄生于多种动物及人的体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弓形虫的中间宿主较多,终末宿主是猫、近些年,猪弓形体病的危害较为严重,造成了猪群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危害了人的健康。本文通过病原、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和治疗等方面对猪弓形体病做一介绍,与广大养猪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类原虫病,猪弓形体病引起母猪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发病猪死亡率高。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的疫病;病猪以急性黄疸、溶血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弓形体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发生与流行呈上升趋势。笔者先后在平湖镇各大、小猪场诊治多起猪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献报导,猪弓形体病应用磺胺类药物及抗疟原虫的乙胺嘧啶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验证和探索治疗本病的理想药物,我们应用磺胺类药物及治疗红细胞原虫病的一些药物对人工复制的猪弓形体病作治疗试验,同时,也进行了现场治疗及预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一、人工感染猪弓形体病治疗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猪弓形体病是由艾美耳钟的龚地弓形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在人、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有时感染率很高。本病猪以高热稽留,呼吸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受损害,发病急,传染性强为特点。猪暴发弓形  相似文献   

6.
正一、猪弓形体,猪付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症状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可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猪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弓形体病是刚地弓形虫在多种动物和人的有核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在我国河南有一个小县城,有一家养猪专业户,他们家新进一批猪,在猪进入猪舍的第五天,开始给猪注射猪瘟苗,5天后有三头猪发病,发病的初期病猪体温为40.2℃到41.6℃,呈稽留热,可视黏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猪弓形体病的发病情况、剖检变化、诊断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病原特点本病的病原是龚地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虫,它所引起的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猪弓形体病,对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达50%以上),不但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会影响人类的健康。二、流行病学1.发病季节:猪弓形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气候反常时多发。弓形体病在温暖和潮湿的地区最  相似文献   

9.
弓形体病又称弓形虫,是由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血液寄生虫病,必须及早作出诊断,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介绍了生猪弓形体病的典型病例,分析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猪感染弓形体病对养猪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人类健康。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探讨猪弓形体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11.
赵小刚 《北京农业》2011,(18):104-105
对湖南省长沙市郊某大型养猪场暴发猪流行性腹泻和猪瘟混合感染的一例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报道。该病症状为呕吐、咳嗽、腹泻、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给该猪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等手段,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和猪瘟混合感染。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该场的疫情约10d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猪场猪的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及PCR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所爆发的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并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主要为肺间质性肺炎、非化脓性脑炎、急性淋巴结炎、脾自髓淋巴细胞减少,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散在性变性坏死及管腔内有滴状物、血管周围和间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心、胃和肠等部位可见到血管周围和间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3.
上海典型畜禽场周边河流雌激素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探究畜禽养殖场周边河流中雌激素类物质的污染特征,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方法,对上海市三个典型畜禽养殖场(猪场、鸡场、奶牛场)周边河流上下游地表水中雌激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天然雌激素E1(雌酮)、E2(雌二醇)和E3(雌三醇)在各个采样点均被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21.66~73.40、8.75~55.96、4.56~23.90 ng·L~(-1);人工合成雌激素EE2(乙炔基雌二醇)的检出率为99.44%,浓度范围是ND~19.42 ng·L~(-1),DES(己烯雌酚)的检出率为27.78%,浓度范围是ND~3.23 ng·L~(-1)。采用EEQ(雌二醇当量)评价各水体中雌激素类物质的总体雌激素活性,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EEQ的浓度范围为54.15~194.61 ng·L~(-1),在三个养殖场周边河流中,EE2对EEQ的贡献率均为最高。综合分析表明,三个典型畜禽场周边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雌激素污染,且猪场和奶牛场周边河流中雌激素活性较高。典型猪场和典型奶牛场是E2的主要排放源,典型猪场是E1的主要排放源,而典型鸡场对周边河流产生的雌激素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14.
鸡住白细胞虫病在我国南方地区相当普遍,但江苏省多年少见。1994年9月在南京地区某鸡场连续三批肉鸡暴发此病,发病率达40%,最高死亡率达11.5%,因诊断治疗及时,很快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猪群生产是猪场日常工作的核心,一个猪场的效益主要由猪群生产的水平高低而直接体现。而猪群生产中的基础母猪数量、每周配种母猪数、怀孕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仔猪存活率、育仔存活率、育成存活率、母猪淘汰率和母猪分娩指数等工厂化养猪参数又是直接衡量猪群生产的水平高低的一系列硬指标,因此,利用工厂化养猪参数可以监测某个时间段的猪群生产的状态。原理是依据现有猪场的基础母猪数量和猪群的某个时间段初期的实际繁殖状态,通过计算机根据工厂化养猪理论参数模拟运算产生出标准猪群生产数据,将之与猪场猪群生产的实际数据相比较,并制出曲线对比图,从对比图中可直观看出猪群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优劣,这样就实现了对猪群生产的某个时间段的动态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灰色数列预测方法对香港猪肉市场作中期、长期预测。首先,对此方法的适用性和建立模型的原理作简单的描述。预测结果表明:人均鲜猪肉消费下降,人均冷冻猪肉消费上升;两者一增一减,形成香港猪肉市场消费在今后将有温和增长的趋势。猪肉消费占全部肉类消费的40%~50%,猪肉消费中鲜猪肉占2/3强,冷冻猪肉占1/3弱。中国内地输往香港的鲜猪肉、冷冻猪肉均占相当大的比重,是我国大宗的创汇商品。为了增加出口创汇,本文建议,今后我国的猪肉出口应提高活猪的品质,改善冷冻猪肉的包装,以适应香港猪肉市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采用PCR技术,对2005年1~6月间广西36个发生疫病的规模猪场提供的肝、脾、淋巴结、脑等84份组织病料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瘟(CSFV)、猪伪狂犬病(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结果,检出PRRS阳性病料37份,阳性率44%,阳性场17个,场阳性率47%;CSFV阳性病料16份,阳性率11.9%,阳性场6个,场阳性率22.2%;PRV阳性病料27份,阳性率32.1%,阳性场12个,场阳性率33.3%;PCV-2阳性病料44份,阳性率52.3%,阳性场21个,场阳性率58.3%。同时还发现组织病料和发病猪场中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RRS、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样品阳性率33.3%,场阳性率25%。表明广西规模猪场主要疫病十分复杂,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对广西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湖北地区猪链球菌2型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荆州地区疑似猪链球菌病的病猪为研究对象,经病料采集、细菌分离培养、纯化、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学试验和PCR检测,确定该病猪为猪链球菌2型病例。经药敏试验筛选出了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和头孢唑肟钠为其敏感药物;经动物攻毒试验复制出同样疾病,表明猪链球菌2型对湖北地区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典型畜禽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排放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10家典型畜禽养殖场为对象,采用现场布点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法,调查不同畜禽种类(蛋鸡、奶牛和肉猪)与不同排放环节的恶臭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各畜禽养殖场场界臭气浓度为<10~128。蛋鸡场、奶牛场、猪场的主要恶臭排放环节臭气浓度分别为10~412、10~511和10~538。蛋鸡场粪便堆肥环节、奶牛场污水贮存环节、猪场畜舍养殖环节分别为该类畜禽养殖场的主要臭气排放环节,应重点加以控制。猪场春夏季的NH3、H2S浓度与臭气浓度极显著(P<0.01)相关,而奶牛场的NH3、H2S浓度与臭气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粪污处理工艺对比表明,制作有机肥相比简易堆肥能有效降低粪便堆肥环节的臭气浓度。  相似文献   

20.
张秀玲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35-137
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在猪等多种动物和人的有核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本文对安徽省长丰县某猪场2008年3月8日开始暴发的猪病,从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血清学诊断等方面进行诊断,并对不同程度的病猪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诊此次暴发的猪病为猪弓形虫病。经过治疗后部分猪发生好转。另外,针对本猪场养殖条件,采取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30d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