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毛乌素沙地从1958年开始,用运五飞机在不同类型沙地上进行飞播造林种草,经历过由失败到提高的过程,到1982年,已在内蒙古伊旗台格庙和陕西榆林红石峡获得成功。衡量飞播成功的标准,除用保存有苗面积率外,还要看它的固沙效益如何?研究飞播固沙效益,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对伊旗台格庙、榆林红石峡两个飞播区的固沙效益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将飞播造林种草治沙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给鄂尔多斯市林业部门先后下达了“飞播造林种草治沙实验”和“飞播造林种草中间实验研究”,治理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1988年,自治区林业厅又下达了“推广应用飞播造林种草治理毛乌素、库布其沙漠”项目。由鄂尔多斯市治沙造林飞播工作站牵头,与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流动沙地的特点 ,阐述了围栏封育、机械沙障固沙、生物沙障固沙、飞播与人工模拟飞播固沙造林以及丘间地开发利用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治沙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翁牛特旗流动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流动沙地的特点 ,阐述了围栏封育、机械沙障固沙、生物沙障固沙、飞播与人工模拟飞播固沙造林以及丘间地开发利用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治沙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我国风沙区的飞播造林种草始于1958年。陕西榆林于1958年7月11日至8月11日,在90%以上为流动沙地的城西沙、东沙和西北沙撒播沙蒿、柠条、草木栖314,700亩,用种439,010斤,每亩播量1.4斤。从而揭开了陕北沙区飞播的历史。一、1958—1961年为榆林飞播造林种草初期阶段1958年,我国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造林种草的形势下,全国有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六省(区)在风沙地开展了飞播造林种草工作。陕西榆林在1958、1960、1961三年内飞播了987,570亩,用种888,966斤,采用的植物种有黑沙蒿、白沙蒿、草木栖、苜蓿、柠条、牛荆子、扫钱子等7种。试验内容:选择飞播植物种、选  相似文献   

6.
白沙蒿浑身是宝马世瑞白沙蒿是菊科蒿属沙生植物,生长在流动、半流动沙丘中部和上部,在毛乌素沙地有广泛分布。白沙蒿用途多,浑身是宝。白沙蒿是一种耐旱、抗风蚀。阻沙、固沙极强的半灌木,广泛应用于人工栽植固沙和设置防风沙障。近年,已被选为飞播固沙造林植物种,...  相似文献   

7.
<正>在民航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一九五八年以来,我省先后在陕北沙区、黄土区和陕南石质山区开展了飞播造林草种试验。截止一九七九年共飞播造林种草二百六十多万亩,其中陕南飞播造林一百三十六万亩,陕北飞播造林种草试验一百二十六万亩。实践证明,飞机播种是加快绿化步伐,改良草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多伦县近年来实施飞播技术、封育技术、人工造林技术、沙障固沙技术等植被恢复技术来防治土地沙漠化。针对这些植被恢复技术进行效果分析,认为这些技术在多伦县沙漠化防治中经推广应用是成功的,并且效果明显。沙障固沙技术实施成林后,起到了明显的阻沙、降低风速、恢复植被的作用;封育、人工造林技术可迅速提高植被盖度,稳定植被群落;在实施封育、人工造林、沙障固沙技术的前提下进行飞播,效果更明显,保存率更高,植被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飞播固沙是模仿天然更新的一种机械化造林种草方法,必须在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所以,飞播前,除了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段外,还应选择好植物种。伊盟近几年飞播采用了六个植物种,经调查有的保存好,有的保存差,因  相似文献   

10.
飞播造林是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采用飞机撒播种子的一种造林方式。其特点是;速度快、成本低、省劳力、活动范围广,但季节性强,受天气影响较大。我区的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工作从50年代起断续进行,但截止70年代末仍成效甚微。从1981年开始揭开新的一页,在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连续进行试验。到1987年全区飞播造林种草近96万亩,分布在7个盟市、12个旗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具有大面积沙漠和荒漠化土地的国家,荒漠化危害极为严重.在长期的防治荒漠化过程中,总结积累了大量的防治荒漠化技术和固沙造林技术,具体包括:(1)荒漠化地区封沙育林育草;(2)绿州防护林体系建立;(3)荒漠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4)流动沙丘固沙造林;(5)公、铁路防沙造林;(6)飞播造林种草固沙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 榆林沙区属毛乌素沙地的一部分,面积2,857万亩,其中流动沙地占26%,属半干旱草原地带,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为探索直播植物固定流沙的可能性,从1958年起,对该区先后进行过十余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试验,播过十多个植物种。试验结果,大多数植物在飞播当年发芽成苗还不错,而经过冬春的风季后,第二年的有苗面积率便大大下降。由此可见,风蚀是降低苗木保存率,影响飞播成效的一种主要危害。为减轻风蚀危害,提高保存率。本文从苗木密度及植物种混交组合两个方面,对群体结构与飞播固沙成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一、苗木密度与苗木保存率的关系风季后有苗面积率的下降比率,首先取决于风力的大小和植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在风力及植物种相同的情况下,则与苗木密度有  相似文献   

13.
榆林风沙区的飞播造林种草开始于1958年,至1965年为初期试验期,共播种沙蒿、花棒、草木樨、苜蓿、柠条等植物种107万亩,保存率比较低。1974年~1981年是榆林流动沙区飞播造林种草的试验阶段,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立了由中国林科院、西北农学院、榆林治沙所、陕西林勘院等10个单位、28人组成的榆林沙区飞播  相似文献   

14.
1975年根据国家下达的“西北沙荒、黄土高原大面积造林技术”研究任务中,关于开展“延安地区飞播造林种草”试验研究的要求,我们在宜川县对油松进行了飞播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飞播造林种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除采用飞机进行大规模的造林种草外,各地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模拟飞播造林种草。模拟飞播造林方式主要有三种:人工撒播、开沟直播及机械喷播。人工撒播主要是在一些面积较小,小块分布较为零散及距离人为经济活动区较近...  相似文献   

16.
人工撒播造林是飞播造林(种草) 的有机补充,并纳入飞播造林(种草)计划。延庆县自1981年开始飞播造林至今,成林面积达12万亩,且林分长势良好,但是由于近年来造林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适宜大面积飞播造林的地块越  相似文献   

17.
飞播造林种草是一种机械化的作业方法。实践证明,它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省劳力等优点,是快速恢复植被,绿化荒山的有效途径。我国的飞机播种造林从1958年开始,首先在四川省西昌获得成功。二十年来,先后有22个省(区)开展了此项工作,飞播造林总面积达一亿六千多万亩,保存面积约六千三百五十万亩。飞播造林最早的四川、广西等省(区)已经成林,并开始受益。飞播造林种草又是一种粗放的造林种草方法,播种前不整地,播种后不复土,与其它造林种草方法相比,它具有更严格的季节要求。因此,选择适宜的播期,不仅关系到  相似文献   

18.
<正> 沙区开展飞机播种造林种草成效的好坏,与飞机播种质量关系极为密切。飞播质量的好坏受航高、风速、风向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研究航高、风速、风向与飞播质量的关系,找出其规律,为提高沙区飞播质量提供依据是十分必要的。现将1974~1981年期间,我们在榆林沙区开展飞播造林种草固沙试验中对这方面的研究情况简述如下。一、测定项目和方法1.航高的测定:作业时由飞行员或技术员观测记录飞机上的无线电高度表通过每一播带进、中、出航距地面的高度。2.风向、风速的测定:由播区气象员用仪器测出每架次作业时的风向、风速,并做好记录。3.播幅与落种位置的测定:播幅指种子撒落的宽度;所及之处为落种位置。测定系由  相似文献   

19.
榆林沙荒属毛乌素沙地的一部分。面积2857万亩,其中流动沙地占26%,746万亩。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和对现有植被及现实气象资料的分析,本区属半干旱草原地带,现今的流沙多系人为因素所致。用植物固定本区流沙具有现实可能性。从1958年起,本区先后进行过十余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试验,播过十多个植物种。大多数植物在飞播当年发芽成苗还不错,而经过冬春季的风蚀后,第二年的有苗面积率便大大下降。例如1958年在流动沙地上播种的30多万亩沙蒿,当年保  相似文献   

20.
4 生物沙障治沙模式4.1 模式概述在降水较好的半干旱地区的低缓流动沙丘 ,以及平缓起伏的流动沙地上 ,选用萌蘖性强的灌木树种进行高密度扦插造林 ,先期形成活体沙障固沙 ,后期再行造林、种草的一种治沙模式。4.2 模式适宜条件在年均降水量 30 0~ 40 0mm的半干旱区内 ,均匀分布的流动沙丘或沙垅、沙带的沙地治理中 ,适宜采用本模式。4.3 技术思路半干旱地区流动沙地的治理有多种植物固沙方法 ,但选用萌蘖力强、经济价值高的灌木枝条 ,扦插造林形成活沙障的形式 ,不仅可将流沙一次固定 ,而且障间还可进一步发展乔、灌、草植被 ,确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