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8种常用除草剂对黄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和大田小区试验初步测定8种常用除草剂对黄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苗前处理除草剂乙草胺、金都尔、上格747和农达在室内试验中对黄芩种子萌发均无影响,但都使黄芩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在大田条件下乙草胺和金都尔对黄芩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无影响。4种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中除莎阔丹使黄芩幼苗产生药害外,其余3种除草剂在室内条件下对黄芩幼苗安全;烟嘧.莠去津在大田条件下对黄芩产生药害,高效盖草能对黄芩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发现,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与油菜拌种可以有效缓解乙草胺药害。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悬浮培养法测定乙草胺对印度梨形孢生长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印度梨形孢菌液、施用印度梨形孢的土壤以及使用印度梨形孢拌种的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乙草胺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其对固体培养基中印度梨形孢生长速率的相对抑制率为98.12%,对悬浮培养液中印度梨形孢鲜质量和干质量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5.11%和96.40%。当乙草胺质量浓度分别为20、50、100 mg/L时,在不添加印度梨形孢的悬浮培养液中,乙草胺的半衰期均为115.52 d,添加印度梨形孢菌饼后,乙草胺的半衰期缩短至9 d以下;每千克土壤添加2 g印度梨形孢菌丝后,土壤中50、100、200 mg/kg乙草胺的半衰期分别为10.35、11.18、11.55 d,均低于未添加印度梨形孢处理的半衰期(11.18、11.95、12.38 d);同样,采用印度梨形孢拌种的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半衰期均短于未进行拌种的处理。综上,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的生长受乙草胺影响而减缓,但其自身也可降解培养基中的乙草胺,并能加速土壤及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代谢。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乙草胺对16个水稻品种苗期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品种水稻对乙草胺的敏感性及其与品种类型之间的关系。培养皿法测定乙草胺对水稻发芽的影响,琼脂法测定乙草胺对各品种水稻苗、根长度及重量等指标的抑制作用。乙草胺对水稻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时乙草胺对水稻的株高、根数有促进作用,当乙草胺浓度达到一定值,则对水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根的抑制作用比对茎的抑制作用更强;供试品种中‘泗稻’耐药性最强,‘天优3301’敏感性最高,0.02 mg/L乙草胺琼脂培养基培养对2个水稻品种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株鲜重及根数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46%、6.42%、51.06%、60.87%和-6.45%(‘泗稻’);21.62%、22.62%、63.16%、74.76%、3.89%(‘天优3301’)。不同品种水稻对乙草胺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且该差异与品种类型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膜下栽烟安全除草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烟草种子和烟草幼苗进行发芽和盆栽覆膜试验,观察3种烟草大田除草剂对烟草种子萌发和不同浓度敌草胺对覆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异丙甲草胺和乙草胺严重抑制种子萌发,且乙草胺对膜下烟草幼苗伤害大,而敌草胺无论对烟草种子萌发和膜下幼苗生长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乙草胺对16个水稻品种苗期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品种水稻对乙草胺的敏感性及其与品种类型之间的关系。培养皿法测定乙草胺对水稻发芽的影响,琼脂法测定乙草胺对各品种水稻苗、根长度及重量等指标的抑制作用。乙草胺对水稻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时乙草胺对水稻的株高、根数有促进作用,当乙草胺浓度达到一定值,则对水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根的抑制作用比对茎的抑制作用更强;供试品种中‘泗稻’耐药性最强,‘天优3301’敏感性最高,0.02 mg/L乙草胺琼脂培养基培养对2个水稻品种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株鲜重及根数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46%、6.42%、51.06%、60.87%和-6.45%(‘泗稻’);21.62%、22.62%、63.16%、74.76%、3.89%(‘天优3301’)。不同品种水稻对乙草胺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且该差异与品种类型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6.
模拟除草剂残留对下茬谷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除草剂残留对下茬谷子的影响,开展此项试验,试验设7种生产上常用除草剂处理,随机区组设计,以常规谷子品种公矮2号为试材,于播种前模拟残留量喷施除草剂,研究不同药剂、不同药剂残留处理之下种植常规谷子对其生长发育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产上上一茬如喷施了烟嘧磺隆、硝磺草酮、乙草胺、烟乙莠、硝粒莠,下茬在土壤残留剂量下降为正常剂量的20%时,不可种植谷子;当喷施烟嘧磺隆、硝磺草酮、乙草胺、烟乙莠、硝粒莠5种除草剂,下茬在土壤残留剂量下降为正常剂量的10%时,不建议种植谷子;生产上喷施过乙草胺、烟乙莠、硝粒莠,在土壤残留剂量下降为正常剂量的5%时,谨慎种植谷子。  相似文献   

7.
周向平  黄石旺  熊霞  张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80-16281
[目的]研究几种水稻田除草剂对烟叶生长的影响。[方法]于烟株团棵期,用4种水稻田除草剂对植烟垄土喷雾除草1次,选取有代表性的5株烟株作为定点株,分别于施药后5、15、30d调查叶宽抑制情况,并观察记载药害情况。[结果]50%二氯喹啉酸WP对烟叶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施药后15、30d,该药3种浓度处理对倒数第2、5片叶叶宽抑制率超过40%,药害程度"++++"(严重),后期药害基本未能缓解;30%苄.丁WP、5.8%苄嘧磺隆.6.2%乙草胺WP、56%2甲4氯钠SP3种药剂对烟叶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叶宽抑制率均低于20%,后期药害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水稻田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对烟叶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药害症状与永州市烟田烟叶畸形生长症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培养皿法,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根长、芽长为测试指标,探讨了解草唑与乙草胺混用、解草唑浸种2种处理方式解除乙草胺对油菜药害的解毒效果。结果表明:50~400mg/L的乙草胺对油菜根长、芽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乙草胺用量呈正相关。当加入解草唑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其中解草唑浓度为100mg/L时,对100mg/L的乙草胺解毒作用比其他浓度的解毒效果好,对油菜根长为6.48%,对油菜芽长为23.12%;当用解草唑浸种处理时,乙草胺浓度大于200mg/L,解草唑对油菜芽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解毒作用,而对油菜根的生长无解毒作用。在解草唑的2种处理方式中,解草唑与乙草胺混用时的解毒效果优于解草唑浸种。  相似文献   

9.
乙草胺降解菌Y-4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长期经乙草胺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以乙草胺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Y-4,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l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申氏杆菌属(Shinella sp.).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Y-4对乙草胺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Y-4能有效地降解浓度为5~200mg·L-1的乙草胺,在48 h内对50 mg·L-1乙草胺的降解率达到83.3%.菌株Y-4降解乙草胺的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30℃,其对丙草胺和丁草胺等农药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乙草胺降解菌WN-3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长期受农药乙草胺污染的土壤中采用富集培养技术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乙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WN-3.通过观察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析其16S rDNA序列,初步将菌株WN-3鉴定为鼻疽菌属(Burkholderia sp.).并通过研究培养时间、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和乙草胺浓度对菌株WN-3的生长和降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菌株WN-3在温度35 ℃、pH值6.0、接种量为10%、乙草胺浓度为50 mg·L-1的条件下,培养7 d后对乙草胺的降解率可达到38.3%.这为利用鼻疽菌属菌株降解农药乙草胺,进行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乙草胺对马铃薯田杂草防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田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播后立即喷施乙草胺(A处理)和播后14天喷施(B处理)对马铃薯田中多种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在2.25~3.75L.hm-2剂量范围内,A处理和B处理均可有效地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待马铃薯出苗后15天调查结果如下:A处理株防效在93.08%~95.28%之间,总鲜重防效在94.6%~99.37%之间;B处理株防效在93.0%~97.16%之间,总鲜重防效在97.38%~98.22%之间,而不同处理下不同剂量乙草胺杂草防效差异不明显,且对马铃薯生长无不良影响。从不同施药时间对后茬作物影响角度出发,建议播后立即喷施3.00L.hm-2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选用90%乙草胺、70%嗪草酮、48%广灭灵、72%异丙甲草胺乳油(稻乐思)、48%氟乐灵乳油和50%敌草胺进行混配施用,在苗前对马铃薯田进行封闭除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对马铃薯田杂草均具有防除效果,同时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并无药害产生.其中处理1(90%乙草胺+70%嗪草酮)防除效果和增产效果最佳,对杂草的株防...  相似文献   

13.
乙草胺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乙草胺90%乳油30,60,90mL/667m2三个剂量对小麦出苗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后苗前施用乙草胺在土壤潮湿或遇较强的降水时,施用量60mL/667m2对小麦的出苗及幼苗生长造成明显的药害。播种后10d的出苗率较空白对照降低了5%~25%。出苗后3周,受药害幼苗的生长量(高度)较空白对照降低11.62~13.08cm。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晋谷21号谷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与乙草胺混用后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生长调节剂浸种和除草剂配合使用,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谷子的生长发育,降低乙草胺对谷子的药害;相同除草剂用量下,随着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的增大,POD和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在谷子农田上使用30 mg/L萘乙酸对350 mL/hm2乙草胺药害的缓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添加剂对土壤中乙草胺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批处理恒温振荡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人工添加不同吸附物质对土壤中乙草胺的吸附/解吸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添加不同吸附物质对土壤中乙草胺的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不同,不同的添加剂对土壤中乙草胺的吸附懈吸作用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并且随着土壤中添加剂量的增大,吸附强度增大、吸附容量增大、所得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也逐步增大;另外,添加剂对乙草胺的解吸迟滞作用也随添加剂含量的增高而更加明显.但是不同添加剂对土壤中乙草胺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差异,其中煤粉的吸附能力最大,其次是壳聚糖,沸石最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乙草胺、铜离子及其复合物在施加12d内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中土著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土壤生物学特性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独施加乙草胺或铜离子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以及作物生长有益微生物类群——自生固氮菌、矿化磷细菌及硅酸盐细菌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这种毒性效应尤以第6d最为显著。单独施加乙草胺或铜离子可使供试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明显提高,第9d时,乙草胺和铜离子处理土壤中真菌数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0.87倍和3.01倍。乙草胺和铜离子的复合施加在前6d对土壤中所有被检测微生物种群的毒性均比其相应的单因子的毒性强,表现出明显的乙草胺—铜离子协同毒性效应。乙草胺对供试土壤的呼吸强度和脱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刺激效应。铜离子在前6d刺激供试土壤呼吸强度增强,从第9d开始抑制供试土壤的呼吸强度;而铜离子在处理过程中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却表现为强烈的抑制效应。当乙草胺和铜离子复合施加时,对供试土壤的呼吸强度和脱氢酶活性的作用随作用时间呈现不同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在大豆田中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多数情况下是春季低温干旱,使乙草胺的药效不能稳定发挥,但在有些低洼地区又经常出现药害。为了探讨气象条件对乙草胺药效和药害的影响,作者于2003—2004年5月至9月,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场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有明显影响,土壤高湿条件下乙草胺药害最重,湿度适中乙草胺药害最轻,土壤干旱乙草胺药害程度轻于前者而重于后者。乙草胺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状况随药害加重而明显下降。乙草胺药害越重,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越大,表现为株高、株鲜重、根鲜重、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根长变短,单株有效荚和粒数减少。  相似文献   

18.
选择9个来源于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品种,在播后苗前用乙草胺进行土壤处理,研究了乙草胺对不同大豆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有差异.2250mL/hm2处理,冀豆7号和五星1号药害症状较轻,冀豆7号、冀黄13号、五星1号和鲁99-10的株高有所增加,其它品种的株高均降低;喷施乙草胺,所有参试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产量均低于人工除草,但是冀豆7号和五星1号减产幅度较小;中作011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其它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降低;除冀黄13号和早熟18号大豆外,其它品种的脂肪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