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农村科技》2006,(11):33-33
D优33是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荆楚D8A”与恢复系“R9-3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 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适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的地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培两优3076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培矮64S”作母本,“307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已于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品种来源:湖南农业大学用C815S作母本,“51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06。  相似文献   

4.
超级杂交稻两优932系湖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003年通过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是“十五”期间长江  相似文献   

5.
粤优9号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珞恢9号”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已于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科技》2007,(2):30-30
珞优8号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不育系“珞红3A”与恢复系“810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区试代号:红莲优8号。已于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业科学》2012,(14):3126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广占63-4S作母本,R727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20  相似文献   

8.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512
品种来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和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不育系绵5A与恢复系恩恢14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1008。品质产量:2008~2009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早中熟中稻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9.
《湖北农业科学》2011,(13):2767
品种来源: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用广占63-4S作母本,R55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1003。  相似文献   

10.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6):995-995
品种来源:重庆市种子公司用不育系Q2A与恢复系R1005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8。  相似文献   

11.
珞优8号水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品种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06005),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7023),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11,(4):37-38
广两优476 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的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中稻种植。该品种属迟熟籼型两系杂交中稻。  相似文献   

13.
1.红莲优6号品种来源武汉大学用“T-07A”作母本,“YD-05”作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009-2002。品质产量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79.92%,整精米率67.14%,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  相似文献   

14.
品种来源: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巨风A与恢复系宜恢72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02。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杂交中稻育种上的研究动态,以湖北省近10年审定的中稻品种情况为例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杂交中稻育种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湖北农业科学》2011,(14):3024
品种来源: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用齐033S作母本,R90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  相似文献   

17.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湖北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用不育系“Ⅱ优-32A与恢复系89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稻2005002。由湖北天下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中心在全国独家联合开发。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学》2006,(4):39-39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湖北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用不育系“Ⅱ优-32A与恢复系89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稻2005002。由湖北天下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中心在全国独家联合开发。  相似文献   

19.
品种来源: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荆118S作母本,R10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03。  相似文献   

20.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4):499-499
品种来源: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珞恢9号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