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江西红壤旱地黑芝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在红壤旱地适宜种植的优良黑芝麻品种,对10个黑芝麻品种(系)的生长势、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92011年的平均产量以赣芝7号最高,达1189.95 kg/hm2,其次为08-6,分别比对照金黄麻增产29.64%和22.17%,青3-3和赵公鞭最低,分别比对照减产6.52%和6.30%;生育期差别不大,最长的品种为青3-3,最短的为金黄麻;单株蒴果数以08-6最多,金黄麻最少;每蒴粒数以中芝9号最多,08-6最少;千粒重以赣芝7号最高,ZGBA最小;抗病(逆)性较强的有青3-3、金黄麻、赣芝7号,较差的为中芝9号、ZGBA、赵公鞭、油墩黑。初步认为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黑芝麻品种(系)为赣芝7号、中芝9号、08-6、赣芝5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宜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高产芝麻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9个芝麻品种从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优选黑芝麻5号和赣芝10号的生长势、整齐度和抗逆性优于CK,抗病性强,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比CK多,产量分别为1 230.89和1 220.09 kg/hm~2,较CK(1 026.14 kg/hm~2)增产19.95%和18.90%;赣芝14号(1 203.29 kg/hm~2)较CK增产17.26%,但其生长势、整齐度和抗病性不如对照,且生育期远迟于CK;赣芝9号和赣芝3号综合表现也较优良,产量分别为1 138.19和1 076.84 kg/hm~2,较CK增产10.92%和4.94%。[结论]优选黑芝麻5号、赣芝10号、赣芝9号和赣芝14号的产量比CK增产5%以上,表明这4个品种均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优选黑芝麻5号和赣芝10号最好,赣芝9号和赣芝14号次之。  相似文献   

3.
不同黑芝麻品种在红壤旱地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宜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高产黑芝麻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进贤县地方品种金黄麻为对照,对7个黑芝麻品种(系)从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S0532-3和BS57的生长势、整齐度和耐旱性优于CK,抗病性强,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显著〉CK,产量分别为668.93 kg/hm^2和659.43 kg/hm^2,较CK(549.95 kg/hm^2)增产21.64%和19.91%;赣芝6号和sp01-2综合表现也较优良,产量分别为610.23和585.95 kg/hm^2,较CK增产10.96%和6.41%。本研究条件下,BS0532-3、BS57、赣芝6号和sp01-2的产量显著〉CK,表明这4个品种(系)均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其中,BS0532-3和BS57综合表现较好,其次是赣芝6号和sp0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稻茬秋芝麻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筛选适合早稻茬秋季种植的优良品种,为秋芝麻育种中农艺性状的判定与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7个秋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早稻收获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的株高、始蒴高度、空稍长度、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单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并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7个秋芝麻品种的空稍长度、单株产量和单株蒴果数等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明显,每蒴粒数、千粒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品种间差异较小.单株产量与单株蒴果数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蒴果数>空稍长度>株高>千粒重>每蒴粒数>始蒴高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赣芝Z15、赣芝14号和赣芝1505在等权关联系数和加权关联系数的结果排序中均居前3位.[结论]单株蒴果数和株高对早稻茬秋芝麻的产量形成影响最大,在品种选育时应重点关注单株蒴果数及株高等与生物量积累有关的性状.赣芝Z15、赣芝14号和赣芝1505综合表现优良,是适宜早稻茬秋芝麻生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15个芝麻品种(品系)红壤连作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芝麻耐连作种质资源,以赣芝5号、赣芝9号、万荣黑芝麻、青麻、金黄麻、武宁黑芝麻、东乡黑芝麻、冀9014、玉山黑芝麻,豫芝11号、陕西旬阳、中芝13号、P13–2、WS46、樟树褐芝麻为供试材料,于2014—2015年对芝麻进行连作耐性筛选。结果表明:连作导致芝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空梢尖长、始蒴部位和瘪子率显著升高;对千粒质量无显著影响。结合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认为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连作系数可作为芝麻萌发期连作耐性筛选指标;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蒴果数和单株产量的连作系数隶属函数值组成的指标池,可作为基于产量的芝麻田间连作耐性筛选标准。通过芝麻萌发期和田间耐性筛选,得到耐连作能力较为稳定的金黄麻(C5)和武宁黑芝麻(C6);中等耐连作能力较为稳定的玉山黑芝麻(C9)和豫芝11号(C10)以及不耐连作的赣芝5号(C1)、赣芝9号(C2)和P13–2(C13);其他品种(品系)对连作耐受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苗期和花期叶面喷施萘乙酸(NAA)对秋芝麻产量及种子质量的影响,为秋芝麻高产栽培和种子繁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秋芝麻品种赣芝13号为试验材料,设叶面喷施清水(CK)及苗期(T1)、花期(T2)及苗期和花期重复喷施(T3)10 mg/L NAA溶液4个处理,成熟后测定上、中、下部蒴果的每蒴粒数及粒重等产量性状,并测定不同部位种子的发芽性状.[结果]不同时期叶面喷施NAA均能促使秋芝麻赣芝13号的株高和始蒴高度变高,空稍尖长度和果轴长度变长,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增加,但均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与CK相比,不同时期叶面喷施NAA后,T1、T2和T3处理的千粒重分别增加5.58%、5.15%和6.44%,单株产量分别增加8.76%、5.15%和16.24%,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增加10.96%、10.97%和24.7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叶面喷施NAA还能显著增加赣芝13号植株上部蒴果的每蒴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上部蒴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和苗鲜重,提高种子质量,均以T3处理的效果较佳;但对中部和下部蒴果的相关性状影响不显著.[结论]叶面喷施NAA能显著提高赣芝13号的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达到显著增产效果,苗期和花期重复喷施的作用效果优于苗期或花期单次喷施,其主要体现在显著提高上部蒴果的每蒴粒数和籽粒千粒重,使种子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太和点共有10个新品种(系)和1个对照品种参加国家(江淮片)芝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系)比对照豫芝4号显著增产的有G09(07-41023)增产6.8%,G10(2002036)增产6.7%,G07(漯优芝G2-1)增产5.2%,G11(舆芝07610)增产4.0%,G02(驻08J3)增产3.6%;单株蒴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表现居第一位的分别是07-3097(110.5蒴)、07-3097(70.8粒)、舆芝07610(3.096g)。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密植是芝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以黑芝麻品种赣芝6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2万株/hm2、14万株/hm2、16万株/hm2、18万株/hm2和20万株/hm2)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植株生物学性状如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侧根数、根重,以及经济性状如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结蒴部位、千粒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黑芝麻植株个体性状变化总趋势是逐渐变差,株高和最低结蒴部位提高,单位面积群体的叶面积、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也增加。但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再增加密度,则产量降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黑芝麻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该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 825.0 kg/hm2。  相似文献   

9.
江西黑芝麻地方品种适应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南昌地区种植的优良黑芝麻地方品种。[方法]以郑芝3号为对照,收集江西省地方品种金黄麻、青黄麻、都昌黑芝麻、武宁黑芝麻、鄱阳黑芝麻、原种黑芝麻和BS09进行适应性比较试验,了解其适应性、抗逆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各参试品种产量达1167~1392 kg/hm2,生育期为72~77 d。武宁黑芝麻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2.2%。武宁黑芝麻、BS09、都昌黑芝麻和对照的生育期均为74 d,经济性状相差不大。BS09的单株荚果数最多,原种黑芝麻的每荚粒数最多,鄱阳黑芝麻的千粒重最大,武宁黑芝麻的抗性最好,武宁黑芝麻、BS09的田间长势好。[结论]武宁黑芝麻产量最高,适应性强,抗性好,适合在南昌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河南省芝麻新品种的鉴定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豫芝四号为对照.研究舆芝07610、中芝SP29、漯芝B726、驻06J3、郑芝9933等8个芝麻新品系在河南省的适应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舆芝07610产量最高,平均为1401.36kg/hm^2,比对照增产13.98%;驻06J3、郑芝9933、漯芝B726分别比对照增产13.09%、7.97%、4.39%。舆芝07610的单株蒴数最多.为90.1个。驻0613的每蒴粒数最多,为65.1粒,郑芝9933和舆芝07610的熟期较早。舆芝07610的茎点枯病发病率最低,为7.01%。结论:舆芝07610、驻06J3郑芝9933、漯芝B726新品系的经济性状协调,抗病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可在河南省芝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特早熟豇豆新品种夏栽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早熟豇豆新品种99-1夏栽的生物学特性及可能性。[方法]对豇豆新品种99-1和当地主栽品种长豆角(CK)两个豇豆品种进行夏栽品比试验。[结果]据两个豇豆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品比试验发现,CK营养生长较为旺盛,株高比99-1高约28 cm,叶片数比99-1多。但在荚长、单荚鲜重、每花序结荚数等方面99-1均占优势。前期产量99-1比CK增产62.4%,全期产量99-1比CK增产41.4%。99-1的抗逆性较强,没有发现植株倒伏,早衰现象。[结论]特早熟豇豆99-1比对照品种具有结荚多、产量高、荚形美观、耐热、抗旱、植株不易衰老等优点,适宜夏播,伏缺季节上市,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大穗型粳稻新品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高产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豫粳6号为对照,对大穗型粳稻新品种新选1号、蒲粳2号、3优32、两优豫101、X65003、郑稻05094、郑选3号、新粳优1号、焦杂粳1号和金稻100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供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4%~11.2%,其中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郑稻05094(增产11.2%)、焦杂粳1号(增产10.3%)、新粳优1号(增产9.9%)、X65003(增产8.8%)、两优豫101(增产8.7%)、新选1号(增产6.3%);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增高、长势增强、穗长增加、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大幅度增加是大穗型粳稻品种高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供试的部分品种可代替豫粳6号在黄淮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主要自育杂交水稻超高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水稻的单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Ⅱ优838(对照)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的高产特性。[结果]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的产量分别为12990.0、12823.5和12460.5kg/hm^2,分别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0.0%、18.5%和15.1%。与对照Ⅱ优838相比,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的有效穗增加15.1%、24.5%和3.5%;千粒重分别高2.7%、4.2%和11.4%;总颖花数分别增加10.5%、11.7%和8.3%,生物产量分别高187.0、98.0和220.0g/m^2。黔优88和益农1号库容量分别比Ⅱ优838大13.4%和16.4%。上述3个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中期和后期。[结论]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的平均产量达到12757.5kg/hm^2。  相似文献   

14.
广西甘蔗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甘蔗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合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广西主栽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CK_1)和新台糖16号(CK_2)为对照,于2009—2010年对10个参试甘蔗品种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贺州、来宾、龙州和合浦8个区试点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新材料的比较试验,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10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281和桂糖03-2357的蔗茎产量表现突出,分别比对照CK_1增产18.76%和7.46%,比对照CK_2增产26.17%和14.16%;蔗糖分表现最佳的为桂糖03-1403,分别比CK_1和CK_2高1.15%和1.10%;桂糖02-281、桂糖03-2357、桂糖03-1403、桂糖02-1156的含糖量均比对照高5.00%以上。参试材料中,柳城04-12的产量分别比CK_1和CK_2减产10.85%和5.29%,含糖量分别比CK_1和CK_2减少10.70%和3.10%,表现较差。[结论]桂糖02-281在2009—2010年区域试验中综合表现最优,具有高产、稳产、宿根性好、有效茎数多等特性,适宜在广西不同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国家区试广西试点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筛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叶菜型甘薯,为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2006年的国家叶菜型甘薯品种区试,测定福薯10号、福薯11号、广薯菜1号、广薯菜2号、阜菜薯1号、莆薯53和福薯7-6(CK)7个甘薯品种的茎叶产量,并进行品质鉴定。[结果]各参试品种茎叶产量均比对照增加,福薯10号产量最高,单产为29599.5 kg/hm2,比对照增产41.3%。其次是莆薯53和广薯菜2号,单产分别为26899.5和26850 kg/hm2,比对照增加28.4%和28.2%。品质鉴定除阜菜薯1号和广薯菜1号稍差外,其余品种都较优,适于在广西种植。综合排名前3名的是福薯10号、莆薯53和广薯菜2号。[结论]该研究为调整广西甘薯生产的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高产、高糖苷含量的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新品种明菊1号。[方法]对高糖苷含量甜叶菊新品种明菊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2011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明菊1号。在安徽明光等地种植,平均产量约为3 270 kg/hm2,比守田2号(CK)增产11.5%。总甜菊糖苷含量占干叶重11%以上,RA3含量超过70%。[结论]该研究可为明菊1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17.
密度对谷子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云  马尧  牟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95-11795,11866
[目的]研究密度与谷子生长、产量性状的关系,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中,以不分蘖型谷子品种"鸭子嘴"为试材,设计18万、21万、24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以26万株/hm2为对照,较系统研究了密度与谷子生长、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18万、21万、24万株/hm2种植密度谷子的株高比对照分别矮化8.6%、6.0%和4.1%,茎粗分别比对照增大22.6%、11.3%和3.8%,谷子穗长、穗粗略有增加,穗重和穗粒重增加1~2g。3个种植密度的增产效果与对照均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产量最好的是21万株/hm2密度下的谷子,比对照增产75.5%,差异极显著。[结论]谷子的种植密度与株高呈正相关,与茎粗呈反比关系。21万株/hm2密度下谷子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00~900kg/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高产、高糖苷含量的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新品种安甜菊2号。[方法]对高糖苷含量甜叶菊新品种安甜菊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201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安甜菊2号。在安徽明光、霍邱等地种植,平均产量约为3 127.5 kg/hm2,比守田2号(CK)增产11.54%。总甜菊糖苷含量占干叶重12%以上,RA3含量超过65%。[结论]该研究可为安甜菊2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