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菌渣发酵床对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臭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菌渣的利用,研究不同菌渣发酵床对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垫料中臭气与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1+2×3析因设计,对照组为锯末稻壳发酵床,试验组为菌渣发酵床,菌渣种类为金针菇菌渣和杏鲍菇菌渣,菌渣在锯末稻壳发酵床中的添加比例为15%、45%、60%。和对照组相比,菌渣添加比例为45%的试验组ADG显著升高,F/G显著降低(P0.05);血清皮质醇、热应激蛋白70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血清生长激素、Ig A、总抗氧化能力上升(P0.05);试验初期15 cm深处的垫料温度升高(P0.05);试验末期垫料中氨气、硫化氢、3-甲基吲哚浓度降低,枯草芽孢杆菌含量增加(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菌渣添加剂量效应显著(P0.05),菌渣种类效应不显著,菌渣剂量与种类无互作(P0.05)。结论为金针菇菌渣和杏鲍菇菌渣皆可用于发酵床,其添加比例以45%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发酵床废弃垫料的循环利用,设计5种发酵床,以锯末稻壳发酵床为对照,在对照发酵床中分别以15%、45%的金针菇菌渣或15%、45%的杏鲍菇菌渣替代等比例的锯末,饲养生猪100 d后测定垫料的化学成分及0、50、100倍垫料稀释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主根长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5种发酵床垫料中的氮、磷、钾、铜、铁、锌、锰含量均居于合理区间,第二天小麦种子发芽率皆达到100%,彼此无显著差异。零倍稀释液的主根长度、SOD、POD、CAT活性极显著高于100倍稀释液(P0.01)。同期该5种发酵床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度及各种酶活彼此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锯末稻壳发酵床中分别添加15%、45%的金针菇或杏鲍菇菌渣对小麦种子发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菌渣垫料堆积发酵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渣和稻壳为垫料,研究了菌渣和稻壳不同配比及垫料覆盖方式对发酵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和稻壳的配比为40∶60、50∶50、60∶40,第4天垫料最高发酵温度即达60℃;用麻布袋覆盖垫料可显著提高发酵温度(P〈0.01)。菌渣3种配比均可用于发酵床制作。养殖户可根据垫料原料价格及冬夏环境温度,适当调整垫料原料配比及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发酵床垫料来源问题,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方法]以金针菇菌糠代替部分锯末制作发酵床,研究发酵床垫料配比对其温度和生猪育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金针菇菌糠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金针菇菌糠发酵床不会影响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及生猪的育肥性能,有效降低了发酵床的制作成本。菌糠发酵床的最佳配方为:锯末20%、菌糠60%、稻壳20%。[结论]菌糠发酵床不仅有效解决了食用菌菌糠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极大降低发酵床的制作成本,可应用于该地区的发酵床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能替代发酵床原料稻壳和锯末的新型垫料,比较分析不同垫料配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采集了兰州当地的土著微生物用作发酵床菌种,并设定了8种垫料配比组合,分别为:按稻壳和锯末质量比1∶1制作的常规垫料(CK)、7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A1)、50%常规垫料+50%玉米秸秆(A2)、30%常规垫料+70%玉米秸秆(A3)、70%常规垫料+30%玉米芯(B1)、50%常规垫料+50%玉米芯(B2)、30%常规垫料+70%玉米芯(B3)、4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30%玉米芯(AB).在摸拟发酵床条件下,通过测定垫料表面温度、25cm处温度、垫料表面湿度、氨气含量等指标,选择最佳垫料配比.结果表明:B3组垫料表面平均温度最高(15.9±0.56)℃,与A3、AB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AB组垫料25cm处平均温度最高(32.3±2.97)℃,与A3、B3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AB组垫料氨气平均含量(6.84±0.37)mg/m3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合评价,AB、B3、A33组发酵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稻壳、稻壳粉发酵床在生猪饲养中的实用性,在黑龙江地区发展生态养猪模式,用稻壳、稻壳粉代替锯末,作为垫料原料制作猪发酵床,对猪舍内温度进行观测,分析使用此廉价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冬季发酵床床面温度和舍内温度基本恒定,不受舍外温度变化影响,适合猪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7.
一株发酵床接种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发酵床养殖垫料堆体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细菌,再次接种锯末、稻壳与鸭粪的混合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堆积时间缩短3天,单位发酵垫料对粪污的处理能力增加,垫料在使用28~49天间,氨气排放降低30%~50%。经16S rDNA序列比较,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
所谓干撒式发酵床,就是利用干撒式发酵专用菌,按一定比例与锯末、稻壳等原料直接掺和,形成有机垫料,同时铺进鸡舍,当即就可将肉鸡放入鸡舍内饲养。鸡饲养在发酵床上,排出的粪便被垫料分解和转化,达到无污染、无臭味、零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核心在于发酵垫料的配比和管理。 为筛选获得生物发酵床最优垫料,替代传统原料 稻壳和锯末,进行了以土著微生物为菌种,稻壳、锯末、玉米秸秆、玉米芯不同添加比例为垫料的发酵床模拟试验。 按 照总重量相同原则,试验设 8个处理。 试验期 60 d,每 5 d对垫料发酵过程中温度、全氮、有机质进行测定并分析。 结 果表明院所有处理发酵最高温度均超过 35益,全氮、有机质含量均为降低趋势。 其中添加 30% 玉米秸秆+30% 玉米芯+ 40% 对照的 AB 处理发酵效果较好, 高温期和降温期的温度值均超过其他处理, 其全氮、 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了 44. 27% 尧19. 87% 遥 结合成本投入综合计算筛选出最优垫料为 AB 处理袁建议在西北地区发酵床养殖中推广利用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此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猪粪不能发酵垫料有的公司要求用猪粪发酵锯末、稻壳等垫料,实际上这是相当不安全的。因为发酵垫料的过程中只产生50℃左右的温度,不足以杀死所有有害菌。如果用的是病猪的猪粪,更会传染在发酵床上的正常猪。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为了研究发酵床在犊牛上的应用,充分利用当地秸秆,用秸秆代替部分稻壳和锯未制作发酵床。  相似文献   

12.
提高平菇产量的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系列有关菇床的制备、栽培料的处理和发酵等提高平菇产量的栽培措施。为了提高锯木屑的利用率,在制备菇床时引进了发酵技术;为了解决生长中一些基础问题,改进了培养基质的处理方法。同时也评估了聚乙烯薄膜钻孔覆盖技术对两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和P.sajor-caju)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平菇菇床制备的过程中,为避免其它真菌菌丝的污染,使用了发酵后的锯木屑法。结果表明,所用的3种添加物中,稻糠是促使培养基质升温效率最高的添加物,可以升高70℃。应用发酵锯木屑添加稻糠生产的菌丝的活力和密度大大高于非发酵锯木屑在接种后30d内对木霉无能为力。研究了堆料(发酵)对平菇培养基物效率的提高能力。在白杨树锯木屑和冬蘑菇的栽培废料中加入10的米糠后,在20~28℃下室外堆放12d。在发酵锯木屑钵中发酵的持续时间缩短3d。平菇在发酵基质中生长可以加快子实体原基的形成。用棉籽壳和发酵的白杨锯木屑混合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742g),而对照只有663g。另外,用白杨锯木屑与冬蘑菇培养废料混合可以最有效提高发酵效率。在棉籽壳中添加发酵的锯木屑和可循环的农副产品可以促进培养基质发酵和子实体形成。许多问题,凿孔聚乙烯薄膜覆盖技术被用来栽培Pleurotus ostreatus和Pleurotus sajor-caju.菇水覆以打孔的、透明的、黑色的塑料膜(0.03mm厚,孔直径10cm,孔间距10cm以保证25孔/m^2)。菌种自孔接入菇床表面。此项技术因蘑菇成束形成而使采摘时效率更高,P.ostreatus的产量每平方米增加5.7%到10.8kg。聚乙烯薄膜覆盖的菇床每束蘑菇的平均重量283g(33子实体),而传统的栽培方法为117g(15子实体)。P.sajor-caju可以快速在基质上生长和定殖,并在孔口周围成束长出子实体。P.sajor-caju栽培系统的总产量为8kg/m^2,薄膜覆盖栽培平均每束菇的重量为225g(79个子实体,而传统的方法栽培的平均子实体产量为2.5g。由于菇床平坦,有利于快速采摘,降低劳动力达52%(P.ostreatus)或64%(P.sajor-caju)。在薄膜下面,平菇的菌丝保持健白色,健康状态,而传统的栽培经过一轮的采摘后,菌丝变黄。用薄膜覆盖技术很少出现菇体不能发育成熟的现象。因此这种建立在提高栽培料组合和发酵基础上的平菇栽培新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不同含水量对菇渣发酵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以棉籽壳、木屑为主料的菇渣在室温发酵条件下,不同含水量对菇渣发酵的温度、时间及腐熟菇渣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和讨论了菇渣基质化发酵的条件及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菇渣发酵时,显著改变了腐熟后菇渣的理化性状;在常温下,棉籽壳菇渣含水量为55%、木屑菇渣含水量为60%时,自然发酵70d后,菇渣充分腐熟,其理化性状有利于配制工厂化育苗营养基质和无土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果树枝、菌糠、中药渣、发酵猪粪垫料以及稻壳/木屑不同配比垫料内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研究育肥猪一个生长周期内猪发酵床垫料中腐殖质及其主要组分胡敏酸、富里酸的形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初始中药渣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碳量及富里酸含量最高,初始菌糠垫料内胡敏酸含量、胡/富比及胡敏酸E4/E6比值最高.在育肥猪一个生长周期内,除中药渣垫料外,包括稻壳/木屑不同配比的其他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表现为前三个月增加而后降低,富里酸表现为前两个月增加而后下降;除菌糠垫料外,包括稻壳/木屑不同配比的其他垫料胡敏酸均表现为持续增加,所有垫料内胡敏酸E4/E6值均下降.饲养三批猪的稻壳/木屑垫料内腐殖质及其不同组分含量以及胡敏酸E4/E6值均相对较低.中药渣、菌糠、果树枝与发酵猪粪垫料同一取样时期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胡敏酸以及富里酸含量差异显著,稻壳/木屑垫料不同配比同一取样时期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胡敏酸以及富里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垫料间胡敏酸E4/E6差异显著,表现为发酵猪粪>果树枝>菌糠>中药渣(初始期除外),稻壳/木屑配比为60/40时胡敏酸E4/E6值较低.  相似文献   

15.
选取3种垫料(40%稻壳+60%菌糠、40%稻壳+60%锯木屑、40%稻壳+60%酒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育肥猪进栏前和出栏后对垫料和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采用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一个养猪周期内3种垫料TP和TK的损失途径。结果表明:P素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主要的损失途径为猪采食与淋溶损失,总损失量分别为(FJ:40%稻壳+60%菌糠组合)15.69 kg、(FD:40%稻壳+60%锯木屑组合)16.61 kg、(FW:40%稻壳+60%酒糟组合)14.37 kg;而3种发酵床分别有(FJ)80.74 kg、(FD)52.48 kg、(FW)84.65 kg的总P库存在垫料中,75%~85%的P素会滞留在垫料中,损失率均超过14%。K素的主要损失途径也为猪采食与淋溶损失,总损失量分别为(FJ)45.95 kg、(FD)33.95 kg、(FW)63.95 kg;总库存的K素分别为(FJ)158 kg、(FD)107 kg、(FW)136 kg,68%~78%的K素会留存在垫料中,损失率均超过22%。养殖过后发酵床下部表层土壤会出现P素和K素累积现象,为了防止元素通过淋溶作用渗漏损失,建议发酵床垫料厚度要超过50 cm。  相似文献   

16.
张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03-10404
[目的]研究玉米芯、稻草、棉籽壳、木屑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为提高栽培原料的生物学转化率和寻找新的栽培原料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4袋,3次重复。培养料用装袋机分装到长35 cm、宽20 cm、厚0.03 mm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常压灭菌。灭菌后料袋趁热放入接种室冷却到25℃左右时接种。接种后搬入培养室内22~26℃避光培养。当菌丝长满菌袋,菌袋表面菌丝开始分泌黄水,出现小的原基后,把菌袋搬进菇房进行出菇管理。接种后观察菌种块萌发吃料情况、菌丝长势、长满菌袋的时间,另观察记录子实体分化情况、形态特征及子实体产量,计算各处理的生物学转化率,生物学转化率=鲜菇重∕培养料干重×100%。[结果]玉米芯、稻草、棉籽壳、木屑为碳源的平菇生物学转化率分别为152.19%、59.30%、166.38%、62.28%,表明不同碳源对平菇生物学转化率有较大差异。[结论]棉籽壳的生物学转化率最高,玉米芯次之,木屑和稻草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